关于痴呆,关于爱(一)
之所以要写这么一系列的东西,纯粹是因为遇见了一位恨着这个世界又身患AD的悲惨女士J。
要说悲惨,J的孩子肯恩更值得同情——谁让J在清醒的时候就对周围人没有爱,患病后更是变成个开口伤人的“无赖”了。
先聊聊痴呆症。
痴呆症分成三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阿尔兹海默症(AD),也就是J女士身患的绝症。这么说来,说用“阿尔兹海默症”来替代“老年痴呆症”这一词儿的圣母们,大概是根本没有搞清楚后者的意思。词汇是无辜的,在“痴呆症”这个专业术语侵入大众观念之前,我们是用“老糊涂了”来形容这一类人,而这两个词似乎都不存在着什么侮辱性的情绪。只能说,一些词汇背后的意义,大多是人肆意添加进去的。当哪天文明的人类用“AD”去骂人了,圣母们大概又会呼吁着使用新词儿吧。
AD的病理不明,自然没有医治的办法。只能说,患有AD的病患在大脑皮层会出现临床病变迹象。当然,大多数人是不会带患者就医的,因为“老糊涂了”比“痴呆症”更早就入住了大众的传统观念之中。一般来说,AD患者会有着明显的认知能力受损退化,记忆功能也将逐步受到严重影响。与周围环境交互方面,会逐步变得不受道德约束,越来越多地为满足私欲而产生攻击行为,顽固多疑、被害妄想——总之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反道德行为几乎都有可能在一名AD患者身上出现。更为严重的患者,将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甚至退化到出现吮指反应和抓握反应——活脱脱地回归到一个婴儿的状态,与后者唯一不同的是,AD患者不可能再学会什么新东西了。看起来痴呆症似乎是一种死亡的过程,但事实却是,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衰老进程——即便80岁以上的人群中痴呆症的发病率能达到三分之一。而从痴呆症的表现来看,“人之初,性本恶”之类的判断,也不得不让人信服。同时,也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受教育程度会对痴呆症靶向人群的发病率、发病后行为的约束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严于律己的群体的患病风险、患病后胡来的概率都会小一些。
所以,当本身就从来不懂得爱、大字儿不识几个、憎恨这个世界几乎一辈子的J女士患上了AD,她的初期表现就已经让人不舒服了,更何况现在似乎已经进入了中期。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熬到后面的日子。
I’m Φ. Maybe I’m Φne.
要说悲惨,J的孩子肯恩更值得同情——谁让J在清醒的时候就对周围人没有爱,患病后更是变成个开口伤人的“无赖”了。
先聊聊痴呆症。
痴呆症分成三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阿尔兹海默症(AD),也就是J女士身患的绝症。这么说来,说用“阿尔兹海默症”来替代“老年痴呆症”这一词儿的圣母们,大概是根本没有搞清楚后者的意思。词汇是无辜的,在“痴呆症”这个专业术语侵入大众观念之前,我们是用“老糊涂了”来形容这一类人,而这两个词似乎都不存在着什么侮辱性的情绪。只能说,一些词汇背后的意义,大多是人肆意添加进去的。当哪天文明的人类用“AD”去骂人了,圣母们大概又会呼吁着使用新词儿吧。
AD的病理不明,自然没有医治的办法。只能说,患有AD的病患在大脑皮层会出现临床病变迹象。当然,大多数人是不会带患者就医的,因为“老糊涂了”比“痴呆症”更早就入住了大众的传统观念之中。一般来说,AD患者会有着明显的认知能力受损退化,记忆功能也将逐步受到严重影响。与周围环境交互方面,会逐步变得不受道德约束,越来越多地为满足私欲而产生攻击行为,顽固多疑、被害妄想——总之你能想象得到的一切反道德行为几乎都有可能在一名AD患者身上出现。更为严重的患者,将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甚至退化到出现吮指反应和抓握反应——活脱脱地回归到一个婴儿的状态,与后者唯一不同的是,AD患者不可能再学会什么新东西了。看起来痴呆症似乎是一种死亡的过程,但事实却是,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衰老进程——即便80岁以上的人群中痴呆症的发病率能达到三分之一。而从痴呆症的表现来看,“人之初,性本恶”之类的判断,也不得不让人信服。同时,也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受教育程度会对痴呆症靶向人群的发病率、发病后行为的约束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严于律己的群体的患病风险、患病后胡来的概率都会小一些。
所以,当本身就从来不懂得爱、大字儿不识几个、憎恨这个世界几乎一辈子的J女士患上了AD,她的初期表现就已经让人不舒服了,更何况现在似乎已经进入了中期。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熬到后面的日子。
I’m Φ. Maybe I’m Φ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