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茶,就喝水。没有杯子,就用手捧。
手里有不少茶,红茶、单枞、熟普、青普、黑茶、绿茶……种类很多,我偏爱红茶,尤其是冬天,比较适宜,不过性子随意,不会执着于一种茶。有什么喝什么。出门的时候,如果日程还算充足,会带上简易茶具,比如一壶一杯的快客杯。不过最近几趟出门都太紧张匆忙,所以全部省略掉。就带一个保温杯,有时候用来泡化橘红,治咳嗽。这是我的良药。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杯子,是2011年到厦门郭蕴冰姐姐送我的静思环保杯,我一直在用,只是因为不保温,所以冬季用别的。
酒店里通常只有袋泡茶,没关系,喝。或者,喝白水。
路上有时候不会有茶,只有水。火车上的水味道不好,没关系,喝。
连水都没有的时候,忍着,直到有水的地方。
饭后有时候漱口,不会时刻带着杯子,在洗手池,用手掬水。有时候饮水也是这样。
我希望自己成为弹性很强的人。
能享得了福,能吃得了苦。适应各种环境,好的,不好的。
五星级酒店可以住,青年旅社也可以,搭帐蓬睡在海滩上也行,打地铺也没关系,只要不是有伤风化和有碍观瞻。
山珍海味可以吃(鱼翅免),地边摊也可以。有好吃的就欣赏,不好吃但可以果腹,一样吃。我这人没气节,不会宁捱饿也忍着。不过,嗟来之食不吃,这可以挨饿。好在,还没遇过这样的时候。始终注重培养选择的能力。
飞机头等舱坐得,经济舱也没问题,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也可以。挤仄的长途大巴座位也能忍受。火车卧铺上也能睡着,只是睡不沉。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一生中到底需要多少外物?
哪些外物是必要的?哪些并不必要、只是想要?
哪些是长久的?哪些是暂时的?
到目前来说,我还没有答案。
每个人的要求当然是不同的,我无法总结出一个普适的结果,只能观察自己、总结自己。
有些例子也很喜欢,比如乔布斯和扎克伯格,都是穿最简单的衣服,这样,就不需要在上面浪费时间。我现在大部分时间也是这样,不少读者经常提到我的一袭紫色长袍,因为出镜率高,有人甚至说做梦时见到的都是这个形像。
和很多女性相反,我觉得自己衣柜中的衣服太多了,因为很多都穿不着。我希望自己能够到六十岁的时候还敢穿白衬衫牛仔裤,当然,前提之一是对自我的身材约束,前提之二是活到那个年龄。
目前在我的生活内,有50%的东西其实都是不必要的,散乱地放置着,不去处理,因为没有时间。
有时间的时候,就会整理、舍掉。
有些东西,会扔弃,因为自己不再需要而且也不适合别人用。
有些东西,非常好,但是我自己用不到,会送人。
比如我用一只杯子喝茶就够了,顶多再有一只备用,但是目前有好多杯子,所以有不少是多余的。有些是朋友送的礼物,比如一个盖碗,是大哥大嫂去台湾时买给我的手信,还特意挑了紫色,所以要珍藏着,因为是心意。
我理想中的居所,就是乔布斯这样。
我记得有好几次,都是在外面旅行了近一个月,就带一个旅行箱,一个背包。冬天外出旅行,要带不少衣物,都觉得累赘,如果是夏天,衣物用品都很轻便。很少会觉得东西不够用。因为路途中酒店里会有提供,有些随用随买,有些可以租,用完了就归还。
我生活里不少东西都是租来的,可以概括为“租来的生活。”也没觉得怎么不好,安之若素。
有位朋友,说希望在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房子。我开始听的时候,有点不以为然,觉得是很大的野心,后来想到投资的必要,就很佩服朋友的战略眼光。不过我自己,一来是能力远远不济,二来嫌麻烦,就没有这样的宏愿,到不同的城市里住酒店或民宿就好。
我越来越喜欢“旅人”这个角色,本来,在这个世界上,来这一遭,也是旅人,“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没有所谓永恒,不过都是暂住,物质方面的东西,不会带来什么和带走什么,所以,也就更不想为了过程中的拥有而付出太多努力。
于我,够用就好。
于我,科技再发达,也不想丢掉最原始的能力。希望在一无依傍的时候,还能生活。
当然, 我尊重别人的创造、追求和拥有,这也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
永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各自美好,相安无事。
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杯子,是2011年到厦门郭蕴冰姐姐送我的静思环保杯,我一直在用,只是因为不保温,所以冬季用别的。
![]() |
酒店里通常只有袋泡茶,没关系,喝。或者,喝白水。
路上有时候不会有茶,只有水。火车上的水味道不好,没关系,喝。
连水都没有的时候,忍着,直到有水的地方。
饭后有时候漱口,不会时刻带着杯子,在洗手池,用手掬水。有时候饮水也是这样。
我希望自己成为弹性很强的人。
能享得了福,能吃得了苦。适应各种环境,好的,不好的。
五星级酒店可以住,青年旅社也可以,搭帐蓬睡在海滩上也行,打地铺也没关系,只要不是有伤风化和有碍观瞻。
山珍海味可以吃(鱼翅免),地边摊也可以。有好吃的就欣赏,不好吃但可以果腹,一样吃。我这人没气节,不会宁捱饿也忍着。不过,嗟来之食不吃,这可以挨饿。好在,还没遇过这样的时候。始终注重培养选择的能力。
飞机头等舱坐得,经济舱也没问题,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也可以。挤仄的长途大巴座位也能忍受。火车卧铺上也能睡着,只是睡不沉。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一生中到底需要多少外物?
哪些外物是必要的?哪些并不必要、只是想要?
哪些是长久的?哪些是暂时的?
到目前来说,我还没有答案。
每个人的要求当然是不同的,我无法总结出一个普适的结果,只能观察自己、总结自己。
有些例子也很喜欢,比如乔布斯和扎克伯格,都是穿最简单的衣服,这样,就不需要在上面浪费时间。我现在大部分时间也是这样,不少读者经常提到我的一袭紫色长袍,因为出镜率高,有人甚至说做梦时见到的都是这个形像。
![]() |
和很多女性相反,我觉得自己衣柜中的衣服太多了,因为很多都穿不着。我希望自己能够到六十岁的时候还敢穿白衬衫牛仔裤,当然,前提之一是对自我的身材约束,前提之二是活到那个年龄。
目前在我的生活内,有50%的东西其实都是不必要的,散乱地放置着,不去处理,因为没有时间。
有时间的时候,就会整理、舍掉。
有些东西,会扔弃,因为自己不再需要而且也不适合别人用。
有些东西,非常好,但是我自己用不到,会送人。
比如我用一只杯子喝茶就够了,顶多再有一只备用,但是目前有好多杯子,所以有不少是多余的。有些是朋友送的礼物,比如一个盖碗,是大哥大嫂去台湾时买给我的手信,还特意挑了紫色,所以要珍藏着,因为是心意。
我理想中的居所,就是乔布斯这样。
![]() |
我记得有好几次,都是在外面旅行了近一个月,就带一个旅行箱,一个背包。冬天外出旅行,要带不少衣物,都觉得累赘,如果是夏天,衣物用品都很轻便。很少会觉得东西不够用。因为路途中酒店里会有提供,有些随用随买,有些可以租,用完了就归还。
我生活里不少东西都是租来的,可以概括为“租来的生活。”也没觉得怎么不好,安之若素。
有位朋友,说希望在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房子。我开始听的时候,有点不以为然,觉得是很大的野心,后来想到投资的必要,就很佩服朋友的战略眼光。不过我自己,一来是能力远远不济,二来嫌麻烦,就没有这样的宏愿,到不同的城市里住酒店或民宿就好。
我越来越喜欢“旅人”这个角色,本来,在这个世界上,来这一遭,也是旅人,“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没有所谓永恒,不过都是暂住,物质方面的东西,不会带来什么和带走什么,所以,也就更不想为了过程中的拥有而付出太多努力。
于我,够用就好。
于我,科技再发达,也不想丢掉最原始的能力。希望在一无依傍的时候,还能生活。
当然, 我尊重别人的创造、追求和拥有,这也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
永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各自美好,相安无事。
-
设计师陈小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1-28 18: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