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玉簪记》
7月份北京京剧院的一场被改编得几乎面目全非的所谓的昆曲《玉簪记》让我失望,于是看到这次苏昆来演出的消息,且是著名的“昆曲义工”白先勇出品,青春版《牡丹亭》的班底,自然就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了。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还是一直拖到周一才跑到北大买了票,150元价位仅剩的最后三张票被我收走。
可是今天一个朋友突然临时有事去不成了,匆匆问了几个别的朋友,都没兴趣,看来只好浪费啦。临开演前几分钟到得讲堂门口,突然想起何不也做回“黄牛”?正好在我锁车时,旁边有位妇女在和一真正的黄牛在讨价还价,结果没谈拢,该妇女转身走了。我才锁了一道锁,先不管啦,赶紧追上去问其是否要票。其实我根本也没想和她讨价还价的,她说多少就是多少好了,最后5折出手。嘿嘿,好歹算是回收了一点成本。
讲堂观众厅的演出真是和多功能厅完全不一个档次,不过7月份那场本来也就是折子戏。帷幕一开,舞美及演员的服装果然很淡雅、很有禅意、很精致。不过我只是觉得好看,却不懂得其中门道,摆渡了一下才知道舞台布景的书法和绘画出自台湾书法家董阳孜及画家奚淞之手,而服装设计则运用了最精致的手工苏绣。
男女主角是俞玖林、沈丰英,其实我也就几年前同样是在大讲堂看过他俩的青春版《牡丹亭》,所以对他们了解并不是很多。今天整场演出将近三个小时,在情节上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全的了,尤其《琴挑》、《问病》、《偷诗》和《秋江》四出,更是做足了戏码,有些部分改编得更加生动、活泼。唯一遗憾的就是《秋江》一出中大部分剧种的折子戏演出中,都有老艄公故意逗陈妙常的一段集唱念作于一体的精彩片段,可是这版改编得却没了这段,而是新增加了一个年轻女艄公的角色。我觉得两个演员演得还是挺好的,比较到位,根据剧情,时而诙谐搞怪,下面观众哈哈大笑,时而一本正经,让人在昆曲优雅的唱腔中沉迷。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演出结束后,白先勇出来谢幕,介绍说戏中使用的是一把1250多年的唐代皇家名琴“九霄环佩”,由著名古琴家李祥霆抚琴,然后李祥霆也上台谢幕。 果然是把好琴啊,琴声意韵悠长,听得很享受。
另外一点感慨就是我们的古人在情爱方面原本是挺热烈而直白的啊,《诗经》中对男女情爱的炽热描写自然不乏,而汉唐时期也是非常开化的,莫非就是宋明程朱理学才将人性都禁锢入了樊笼?甚而一直影响到今天,想想我们又有多少人敢这么赤裸裸地剖白自己的感情呢。摘一点戏文在此,以便回味玩赏吧。
《朝元歌》曰:
你是个天生后生,曾占风流性。
无情有情,只看你笑脸儿来相问。
我也心里聪明,脸儿假狠,口儿里装做硬。
待要应承,这羞惭怎应他那一声。
我见了他假惺惺,别了他常挂心。
我看这些花阴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
《琴挑》一出讲潘必正秋夜闲庭信步,听到陈妙常孤凄幽怨的琴声,使他顿起爱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艺之机,以言语挑逗陈妙常。潘陈相见后,陈向潘“请教一曲”。
潘(抚琴):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衾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徬徨。
陈: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
潘:书生尚未娶妻。
潘向陈再请教一曲。
陈(抚琴):烟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荫。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
潘:此乃广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弹之曲,只是长宵孤冷,多有难消遣处啊!
陈:公子言重了!
长清短清,那管甚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潘:好个冰清玉润!
陈:果然是冰清玉润,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
潘:仙姑啊,更声漏声,独坐谁相问?琴声怨声,两下无凭准。翡寒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只怕露冷霜凝,衾儿枕儿谁共温。
陈:潘相公出言太狂,莫非有意轻薄于我?
潘:巫峡恨云深,桃源羞自寻。仙姑,你是个慈悲方寸,忘恕却少年心性。(随之告辞)
潘:她把心肠铁样坚。(陈)岂无春意恋凡尘?
潘:今朝两下轻离别,一夜相思枕上看。
陈:花荫深处,仔细行走。
潘:待我躲在花荫深处,听她讲些什么?
陈:(白)听寂然无声,想是他回书馆去了。
看这些花荫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白)夜深人静,不免抱琴进去吧。
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明月照孤馆,泪落知多少。
潘:听她一声两声,句句含愁闷。看她人情道情,多是尘凡性。你一曲琴声,凄清风韵,怎教人不断送青春?那更玉软香温,那些儿不动人?她独自理瑶琴,我独立苍苔冷,分明是西厢行径!老天哪,早早成就少年秦晋。
可是今天一个朋友突然临时有事去不成了,匆匆问了几个别的朋友,都没兴趣,看来只好浪费啦。临开演前几分钟到得讲堂门口,突然想起何不也做回“黄牛”?正好在我锁车时,旁边有位妇女在和一真正的黄牛在讨价还价,结果没谈拢,该妇女转身走了。我才锁了一道锁,先不管啦,赶紧追上去问其是否要票。其实我根本也没想和她讨价还价的,她说多少就是多少好了,最后5折出手。嘿嘿,好歹算是回收了一点成本。
讲堂观众厅的演出真是和多功能厅完全不一个档次,不过7月份那场本来也就是折子戏。帷幕一开,舞美及演员的服装果然很淡雅、很有禅意、很精致。不过我只是觉得好看,却不懂得其中门道,摆渡了一下才知道舞台布景的书法和绘画出自台湾书法家董阳孜及画家奚淞之手,而服装设计则运用了最精致的手工苏绣。
男女主角是俞玖林、沈丰英,其实我也就几年前同样是在大讲堂看过他俩的青春版《牡丹亭》,所以对他们了解并不是很多。今天整场演出将近三个小时,在情节上来说应该算是比较全的了,尤其《琴挑》、《问病》、《偷诗》和《秋江》四出,更是做足了戏码,有些部分改编得更加生动、活泼。唯一遗憾的就是《秋江》一出中大部分剧种的折子戏演出中,都有老艄公故意逗陈妙常的一段集唱念作于一体的精彩片段,可是这版改编得却没了这段,而是新增加了一个年轻女艄公的角色。我觉得两个演员演得还是挺好的,比较到位,根据剧情,时而诙谐搞怪,下面观众哈哈大笑,时而一本正经,让人在昆曲优雅的唱腔中沉迷。特别要提一下的是,演出结束后,白先勇出来谢幕,介绍说戏中使用的是一把1250多年的唐代皇家名琴“九霄环佩”,由著名古琴家李祥霆抚琴,然后李祥霆也上台谢幕。 果然是把好琴啊,琴声意韵悠长,听得很享受。
另外一点感慨就是我们的古人在情爱方面原本是挺热烈而直白的啊,《诗经》中对男女情爱的炽热描写自然不乏,而汉唐时期也是非常开化的,莫非就是宋明程朱理学才将人性都禁锢入了樊笼?甚而一直影响到今天,想想我们又有多少人敢这么赤裸裸地剖白自己的感情呢。摘一点戏文在此,以便回味玩赏吧。
《朝元歌》曰:
你是个天生后生,曾占风流性。
无情有情,只看你笑脸儿来相问。
我也心里聪明,脸儿假狠,口儿里装做硬。
待要应承,这羞惭怎应他那一声。
我见了他假惺惺,别了他常挂心。
我看这些花阴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
《琴挑》一出讲潘必正秋夜闲庭信步,听到陈妙常孤凄幽怨的琴声,使他顿起爱慕之情,遂借交流琴艺之机,以言语挑逗陈妙常。潘陈相见后,陈向潘“请教一曲”。
潘(抚琴):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衾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徬徨。
陈: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
潘:书生尚未娶妻。
潘向陈再请教一曲。
陈(抚琴):烟淡兮轻云,香霭霭兮桂荫。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
潘:此乃广寒游也,正是出家人所弹之曲,只是长宵孤冷,多有难消遣处啊!
陈:公子言重了!
长清短清,那管甚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怎生上我眉痕。云掩柴门,钟儿磬儿在枕上听。柏子座中焚,梅花帐绝尘。
潘:好个冰清玉润!
陈:果然是冰清玉润,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
潘:仙姑啊,更声漏声,独坐谁相问?琴声怨声,两下无凭准。翡寒衾寒,芙蓉月印,三星照人如有心。只怕露冷霜凝,衾儿枕儿谁共温。
陈:潘相公出言太狂,莫非有意轻薄于我?
潘:巫峡恨云深,桃源羞自寻。仙姑,你是个慈悲方寸,忘恕却少年心性。(随之告辞)
潘:她把心肠铁样坚。(陈)岂无春意恋凡尘?
潘:今朝两下轻离别,一夜相思枕上看。
陈:花荫深处,仔细行走。
潘:待我躲在花荫深处,听她讲些什么?
陈:(白)听寂然无声,想是他回书馆去了。
看这些花荫月影,凄凄冷冷,照他孤零,照奴孤零。(白)夜深人静,不免抱琴进去吧。
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明月照孤馆,泪落知多少。
潘:听她一声两声,句句含愁闷。看她人情道情,多是尘凡性。你一曲琴声,凄清风韵,怎教人不断送青春?那更玉软香温,那些儿不动人?她独自理瑶琴,我独立苍苔冷,分明是西厢行径!老天哪,早早成就少年秦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