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还是孙悟空?
你们到底想看六小龄童还是孙悟空?我知道,你们是想看六小龄童演孙悟空。
先说说这个事件本身的问题吧,一开始新闻是说郭富城和六小龄童的节目被毙掉,后来传为六小龄童的节目挂掉了,然后这传播速度就像瘟疫一样迅速“感染”各大社交平台。我一直说,看事情看两面,六小龄童去的是戏曲春晚,压根没接到春晚邀请,看到无数愤青网友,感动之余现身说法。其实冷静客观的看待这个事件,最应该考虑的是谁受益了,首先是春晚,直接被刷成热门词,其次是郭天王的电影《三打》,也迅速被炒热,再者是某品牌可乐的广告,成了业界良心,最后六小龄童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我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老艺术家的艺德,这可能就是三方借助六小龄童的声望进行的一次空前成功的网络营销。
浏览一下网友的评论,大致上就是猴年春晚就该有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三年后就该请马德华老师了,蛇年去请赵雅芝,牛年去搬牛魔王一家,龙年马年可以找“白龙马”客串…尽管这是一个玩笑,但引申出一个“传统”问题,它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血液中,不然哪有什么猴年必须有孙悟空的要求了。
都说世界变了,我们也得变,这话倒也不假,我们该适当放弃一些拘泥不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老传统,也可以接受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这些新鲜文化的“侵略”,因为这些东西已渐渐成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这就好像一盘“千年古方”的菜,不适合当下口味,那么就得变革一样。可是,不似这些传统少引人置喙,有些传统文化是不容改变的,例如戏曲文化,你非要假模假式的给加点新时代音乐元素进去,那么戏曲还能称为戏曲吗?猴年请民族偶像孙悟空上春晚,这是没错的,但是得看怎么表达。
我依然觉得国人真的很好骗,也很好煽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网络营销事件,还是有人愿意上赶着去帮忙,他们以为是在帮孙悟空站台,可是孙悟空需要吗?如今的春晚是什么样的存在?那是一个吐槽大会,有哪个节目是不被吐槽的,假使六小龄童登上春晚舞台,这个槽到底吐还是不吐?你不吐能代表别人不吐吗?所以,咱就别让老艺术家上去遭这份罪了,万一晚节不保,那就特没劲了。永远众口难调的观众心里,春晚导演一直都是不精神的,我一直想说,你行你上啊!给你们传统的东西,你们丫的说没意思,为什么没有明星,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传统的东西少点吧,请来大咖,韩流大腕,当下小鲜肉,你们丫的又开始说不尊重传统文化,我真想说一句,卧槽你大爷!
有些传统的东西还是让它好好的躺在记忆里吧,有价值的精神内涵依然值得我们去捍卫,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就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西游记,封存在每个国人的对西游最初的印象里,人生若只如初见,不都是追求这点儿境界吗?所以后来《大话西游》等其他后现代作品怎么颠覆,我们也只是一乐,那只是一个行者孙而已。假若非要把尘封的美好提取出来,重新粉刷,背离那个特有年代,那么我们一心坚持的“初见”就失去了意义。
戏曲春晚也是春晚,那些喊着要六小龄童上春晚的人,有多少知道这台晚会的?又有多少年轻人还会去认真的看戏曲这项传统文化?六小龄童是猴王世家,也是戏曲世家,昆剧出身,若谈回归,回归戏曲才是真正的大圣归来吧,传统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不是请孙悟空上春晚配上现代CGI就是尊重传统文化,真心热爱猴戏文化的才是王道,别顾了面子,忘了里子。
借用我哥们儿的一句话结尾,让六小龄童上春晚那是耍猴儿,回归戏曲舞台不是可惜,而是万幸。
时代无论如何改变,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永远都在那里,在你心里,不会消逝。
先说说这个事件本身的问题吧,一开始新闻是说郭富城和六小龄童的节目被毙掉,后来传为六小龄童的节目挂掉了,然后这传播速度就像瘟疫一样迅速“感染”各大社交平台。我一直说,看事情看两面,六小龄童去的是戏曲春晚,压根没接到春晚邀请,看到无数愤青网友,感动之余现身说法。其实冷静客观的看待这个事件,最应该考虑的是谁受益了,首先是春晚,直接被刷成热门词,其次是郭天王的电影《三打》,也迅速被炒热,再者是某品牌可乐的广告,成了业界良心,最后六小龄童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我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老艺术家的艺德,这可能就是三方借助六小龄童的声望进行的一次空前成功的网络营销。
浏览一下网友的评论,大致上就是猴年春晚就该有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三年后就该请马德华老师了,蛇年去请赵雅芝,牛年去搬牛魔王一家,龙年马年可以找“白龙马”客串…尽管这是一个玩笑,但引申出一个“传统”问题,它深深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血液中,不然哪有什么猴年必须有孙悟空的要求了。
都说世界变了,我们也得变,这话倒也不假,我们该适当放弃一些拘泥不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老传统,也可以接受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这些新鲜文化的“侵略”,因为这些东西已渐渐成为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这就好像一盘“千年古方”的菜,不适合当下口味,那么就得变革一样。可是,不似这些传统少引人置喙,有些传统文化是不容改变的,例如戏曲文化,你非要假模假式的给加点新时代音乐元素进去,那么戏曲还能称为戏曲吗?猴年请民族偶像孙悟空上春晚,这是没错的,但是得看怎么表达。
我依然觉得国人真的很好骗,也很好煽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网络营销事件,还是有人愿意上赶着去帮忙,他们以为是在帮孙悟空站台,可是孙悟空需要吗?如今的春晚是什么样的存在?那是一个吐槽大会,有哪个节目是不被吐槽的,假使六小龄童登上春晚舞台,这个槽到底吐还是不吐?你不吐能代表别人不吐吗?所以,咱就别让老艺术家上去遭这份罪了,万一晚节不保,那就特没劲了。永远众口难调的观众心里,春晚导演一直都是不精神的,我一直想说,你行你上啊!给你们传统的东西,你们丫的说没意思,为什么没有明星,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传统的东西少点吧,请来大咖,韩流大腕,当下小鲜肉,你们丫的又开始说不尊重传统文化,我真想说一句,卧槽你大爷!
有些传统的东西还是让它好好的躺在记忆里吧,有价值的精神内涵依然值得我们去捍卫,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就是属于那个年代的西游记,封存在每个国人的对西游最初的印象里,人生若只如初见,不都是追求这点儿境界吗?所以后来《大话西游》等其他后现代作品怎么颠覆,我们也只是一乐,那只是一个行者孙而已。假若非要把尘封的美好提取出来,重新粉刷,背离那个特有年代,那么我们一心坚持的“初见”就失去了意义。
戏曲春晚也是春晚,那些喊着要六小龄童上春晚的人,有多少知道这台晚会的?又有多少年轻人还会去认真的看戏曲这项传统文化?六小龄童是猴王世家,也是戏曲世家,昆剧出身,若谈回归,回归戏曲才是真正的大圣归来吧,传统的价值不在形式,而在于内心,不是请孙悟空上春晚配上现代CGI就是尊重传统文化,真心热爱猴戏文化的才是王道,别顾了面子,忘了里子。
借用我哥们儿的一句话结尾,让六小龄童上春晚那是耍猴儿,回归戏曲舞台不是可惜,而是万幸。
时代无论如何改变,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永远都在那里,在你心里,不会消逝。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Mamacita117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