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语里看世界 2016年1月30日 21:24 阅读 3822 金雯(莫水田)
从词语里看世界
2016年1月30日 21:24 阅读 3822
金雯(莫水田)
18世纪的某天,一个英国商人说“我要在一天内创造一个新词”。
他随手造了一个quiz,让仆人在城里每一户人家墙上张贴该词。第二天人们纷纷议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之后它就顺理成章变成了“谜团”或“谜之人物”的代名词,现在经常用来表示“测验”。Aquizzical expression是大惑不解的表情,a quizzical movie就是一部魔性的电影。如果你去查牛津英语大词典,它会告诉你quiz的词源不详,但坊间一般都流传上述故事,网上顺手查originof quiz就可以找到。很霸气,就像武则天创造“武瞾”一样。
追究词语的缘起和词义的演变过程非常有意思,词语里寄托着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念。追溯词义历史是文科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对不做研究的人来说一样有趣。
追索常见词汇的历史最为重要,因为它会向我们揭示居于文化核心的观念是如何变化的。Some things change, and somethings never do —— 这不啻是一个文化真理,大多数常见词语总是历史悠久,但其具体意义在不断变化。不论什么文化,都有意义类似“悲伤”和“高兴”的词语,但具体的悲伤和高兴却是每时每刻不同,且随抵御和人口变迁的。
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mind”(头脑)这个词。古人也都认为人有意识,有记忆、认知、情感等功能,但他们要么认为跟心脏有关(古英语中表示意识的是hige这个词,一般认为位于心脏附近),要么认为是神或上帝赋予人的不朽“灵魂”(拉丁文里的anima/us或mens,古英语里的sawol, 今天英语里的soul),英语里的“mind”却要到14世纪左右才比较常用,到了17世纪人们开始认为意识由大脑产生(笛卡尔认为意识产生于大脑里的松果腺处),这个时候意识才变为了mind,即“头脑”。可见,从词源的演变中就能见微知著,发现文化进程的脚印。
首先, 如果去查最最权威和完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怎么找到这个词典在文末会解释一下), 我们会发现文化名士是如何使用Mind这个词的。下面选取几例以飨读者:
1390 Chaucer Parson's Tale 914 Thoghtes that ben enclosed in mannes mynde, whan he gooth to slepe. 人睡去的时候,头脑里包含的想法。
——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之《教士的故事》(1390年)
1616 Shakespeare Merry Wives ofWindsor (1623) iv. vi. 29 While other sports are tasking of their mindes. 而其它运动都太费脑力。
——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们》(1616年)
1690 J. Locke Ess. Humane Understanding i. ii. 5 NoProposition can be said to be in the Mind..whichit was never yet conscious of. 没有被意识到的命题,我们不认为它存在于头脑。
——洛克 ,《人类理解论》(1690年)
更有趣的是,可以从电子典籍库里查找“mind”及其相关词语的踪迹,然后发现原来人们其实觉得很难理解“头脑”这个概念,所以总是借助于隐喻,把头脑比作不同的实物。下面再看几个有关头脑的隐喻,以17、18世纪的文学和哲学为例:
把头脑比作动物和昆虫:
How, like a Worm, was I wrapt round and round
In silken thought, which reptile Fancy spun.
—Edward Young, NightThoughts (1742)
我是如此地与虫子相像,把自己一层层包裹
在丝线里,任由蠕动的幻想摆布。
——爱德华·扬, 《静夜思》(1742年)
把头脑比作帝国:
I told him, I once thought my self a kind of a Monarch in my old Station, …, but that Ithought he was not a Monarch only, but a great Conqueror; for that he that hasgot a Victory over his own exorbitant Desires, and has the absolute Dominionover himself, whose Reason entirely governs his Will, is certainly greater thanhe that conquers a City.
—Daniel Defoe, The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1719)
我告诉他,我以前总是认为我的“自我”是一名君主……但它又不只是君主,更像一位征服者。他凌驾于我出格的欲望之上,宣告绝对主权,他的理性完全统治意愿,比攻城略地的君主更为强悍。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续》( 1719年)
把头脑比作镜子:
YourGlass will not do you half so much service as a serious reflection on your own Minds; which will discoverIrregularities more worthy your Correction, and keep you from being either toomuch elated or depress’d by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ther.
—MaryAstell, A Serious Proposal to the Ladies (1694)
照镜子远远不如反观头脑;你会发现很多需要纠正的偏倚之处,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就不至于让你欢喜或忧伤过度。
——阿斯特尔,《给女士的严肃建议》(1694年)
把头脑比作房间:… though the soul, like a hermit in his cell, sitsquiet in the bosom, unruffled by any tempest of its own, it suffers from therude blasts of others faults.
—ElizaHaywood, The History of Jemmy and Jenny Jessamy (1753)
灵魂如陋室隐士,安坐于胸膛(这里有些复古,把灵魂与胸膛而不是大脑联系在一起),即使自身波澜不惊,也会因为他人错误而备受风暴摧残。
——海伍德,《Jemmy和Jenny Jessamy的故事》1753
把头脑比作写作:Let us then suppose the Mindto be, as we say, white Paper, void of all Characters, without any Ideas; Howcomes it to be furnished? Whence comes that vast store, which the busy andboundless Fancy of Man has painted on it, with an almost endless variety? Whencehas it all the materials of Reason and Knowledge? To this I answer, in oneword, From Experience: In that, all our Knowledge is founded: and from that itultimately derives it self.
—John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Understanding (1690)
我们可以把头脑比作白纸,上面没有任何字样或思想。然后怎么给它抹色呢?人类无穷无尽躁动不已的幻想给头脑添加了繁复多变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它所有的理智与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我对此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经验。经验是所有知识的基础,知识最终来源于经验。
——洛克,《人类理解论》 (1690年)
是不是很有趣,这样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意识如何与大脑联系在一起,衍生出“头脑”这个概念,然后头脑又是如何被人理解的。
文化观念变化的原因和复杂,不过首先要知道是如何变化的。
至于《牛津英语大词典》如何获得,很多人可能都已经知道,我建议可以这样试试看:
首先下载欧陆词典,然后再去这里下载词典包,http://pan.baidu.com/s/1c1xT4xq里面包含《牛津大词典》,然后装到欧陆词典里,就可以使用了。大家有其它建议也可以留言, 据说还有单机版有下载,当然也可以购买CD。
2016年1月30日 21:24 阅读 3822
金雯(莫水田)
18世纪的某天,一个英国商人说“我要在一天内创造一个新词”。
他随手造了一个quiz,让仆人在城里每一户人家墙上张贴该词。第二天人们纷纷议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之后它就顺理成章变成了“谜团”或“谜之人物”的代名词,现在经常用来表示“测验”。Aquizzical expression是大惑不解的表情,a quizzical movie就是一部魔性的电影。如果你去查牛津英语大词典,它会告诉你quiz的词源不详,但坊间一般都流传上述故事,网上顺手查originof quiz就可以找到。很霸气,就像武则天创造“武瞾”一样。
追究词语的缘起和词义的演变过程非常有意思,词语里寄托着不断变化的文化观念。追溯词义历史是文科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但对不做研究的人来说一样有趣。
追索常见词汇的历史最为重要,因为它会向我们揭示居于文化核心的观念是如何变化的。Some things change, and somethings never do —— 这不啻是一个文化真理,大多数常见词语总是历史悠久,但其具体意义在不断变化。不论什么文化,都有意义类似“悲伤”和“高兴”的词语,但具体的悲伤和高兴却是每时每刻不同,且随抵御和人口变迁的。
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mind”(头脑)这个词。古人也都认为人有意识,有记忆、认知、情感等功能,但他们要么认为跟心脏有关(古英语中表示意识的是hige这个词,一般认为位于心脏附近),要么认为是神或上帝赋予人的不朽“灵魂”(拉丁文里的anima/us或mens,古英语里的sawol, 今天英语里的soul),英语里的“mind”却要到14世纪左右才比较常用,到了17世纪人们开始认为意识由大脑产生(笛卡尔认为意识产生于大脑里的松果腺处),这个时候意识才变为了mind,即“头脑”。可见,从词源的演变中就能见微知著,发现文化进程的脚印。
首先, 如果去查最最权威和完整的《牛津英语大词典》(怎么找到这个词典在文末会解释一下), 我们会发现文化名士是如何使用Mind这个词的。下面选取几例以飨读者:
1390 Chaucer Parson's Tale 914 Thoghtes that ben enclosed in mannes mynde, whan he gooth to slepe. 人睡去的时候,头脑里包含的想法。
——乔叟, 《坎特伯雷故事集》之《教士的故事》(1390年)
1616 Shakespeare Merry Wives ofWindsor (1623) iv. vi. 29 While other sports are tasking of their mindes. 而其它运动都太费脑力。
——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们》(1616年)
1690 J. Locke Ess. Humane Understanding i. ii. 5 NoProposition can be said to be in the Mind..whichit was never yet conscious of. 没有被意识到的命题,我们不认为它存在于头脑。
——洛克 ,《人类理解论》(1690年)
更有趣的是,可以从电子典籍库里查找“mind”及其相关词语的踪迹,然后发现原来人们其实觉得很难理解“头脑”这个概念,所以总是借助于隐喻,把头脑比作不同的实物。下面再看几个有关头脑的隐喻,以17、18世纪的文学和哲学为例:
把头脑比作动物和昆虫:
How, like a Worm, was I wrapt round and round
In silken thought, which reptile Fancy spun.
—Edward Young, NightThoughts (1742)
我是如此地与虫子相像,把自己一层层包裹
在丝线里,任由蠕动的幻想摆布。
——爱德华·扬, 《静夜思》(1742年)
把头脑比作帝国:
I told him, I once thought my self a kind of a Monarch in my old Station, …, but that Ithought he was not a Monarch only, but a great Conqueror; for that he that hasgot a Victory over his own exorbitant Desires, and has the absolute Dominionover himself, whose Reason entirely governs his Will, is certainly greater thanhe that conquers a City.
—Daniel Defoe, The Fa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1719)
我告诉他,我以前总是认为我的“自我”是一名君主……但它又不只是君主,更像一位征服者。他凌驾于我出格的欲望之上,宣告绝对主权,他的理性完全统治意愿,比攻城略地的君主更为强悍。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续》( 1719年)
把头脑比作镜子:
YourGlass will not do you half so much service as a serious reflection on your own Minds; which will discoverIrregularities more worthy your Correction, and keep you from being either toomuch elated or depress’d by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ther.
—MaryAstell, A Serious Proposal to the Ladies (1694)
照镜子远远不如反观头脑;你会发现很多需要纠正的偏倚之处,别人对你的看法也就不至于让你欢喜或忧伤过度。
——阿斯特尔,《给女士的严肃建议》(1694年)
把头脑比作房间:… though the soul, like a hermit in his cell, sitsquiet in the bosom, unruffled by any tempest of its own, it suffers from therude blasts of others faults.
—ElizaHaywood, The History of Jemmy and Jenny Jessamy (1753)
灵魂如陋室隐士,安坐于胸膛(这里有些复古,把灵魂与胸膛而不是大脑联系在一起),即使自身波澜不惊,也会因为他人错误而备受风暴摧残。
——海伍德,《Jemmy和Jenny Jessamy的故事》1753
把头脑比作写作:Let us then suppose the Mindto be, as we say, white Paper, void of all Characters, without any Ideas; Howcomes it to be furnished? Whence comes that vast store, which the busy andboundless Fancy of Man has painted on it, with an almost endless variety? Whencehas it all the materials of Reason and Knowledge? To this I answer, in oneword, From Experience: In that, all our Knowledge is founded: and from that itultimately derives it self.
—JohnLocke,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Understanding (1690)
我们可以把头脑比作白纸,上面没有任何字样或思想。然后怎么给它抹色呢?人类无穷无尽躁动不已的幻想给头脑添加了繁复多变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它所有的理智与知识都是从哪里来的?我对此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经验。经验是所有知识的基础,知识最终来源于经验。
——洛克,《人类理解论》 (1690年)
是不是很有趣,这样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意识如何与大脑联系在一起,衍生出“头脑”这个概念,然后头脑又是如何被人理解的。
文化观念变化的原因和复杂,不过首先要知道是如何变化的。
至于《牛津英语大词典》如何获得,很多人可能都已经知道,我建议可以这样试试看:
首先下载欧陆词典,然后再去这里下载词典包,http://pan.baidu.com/s/1c1xT4xq里面包含《牛津大词典》,然后装到欧陆词典里,就可以使用了。大家有其它建议也可以留言, 据说还有单机版有下载,当然也可以购买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