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戏里游历一场人生
《道士下山》是陈凯歌导演,由王宝强、张震、郭富城、范伟、林志玲等联袂主演的。讲的是动荡的民国时代下,武功高强的道士何安下下山自谋生路,体验社会险恶的过程中悟道的故事。何安下就像一个不谙世事未经社会洗礼的单纯孩子,影片通过他看到的种种社会的丑恶现象:勾引二嫂、徒弟偷功、师父害徒、少妇求子、师门死斗等等最后悟道当初下山前师傅说的那句: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 道士下山》这部电影是半个多月之前看的,在刚看完之后有过一些即时的观后感,后来一直想整理出思绪将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写出来,总觉这部电影涉及的面很多,格局庞大,人物众多不那么易于理顺头绪。是可以从画面构图写,可以从色彩的运用来写,也可以从角色心理写,还可以从导演的角度来猜测,这部电影包含了社会、宗教、人文和那个时代的荒谬,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算不上专业,迟迟难以下笔。
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的结果是什么?这部电影之我见,很多角色各式各样的死几乎都是因为欲望、因为不择手段而失去生命。
当时在看的过程中感受颇深的是一个“欲"字,还有活生生的生命顷刻烟消云散。有崔道宁对玉珍的占用欲、有主角何安下对食物、女色及武功的渴求欲、彭乾吾徒弟对武功的欲、有彭乾吾武林称霸的欲,不一而足。
作为一位女性观众,会无意识的关注这部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她们的最终结局。
《道士下山》出现过两位女性,林志玲扮演的出轨师娘玉珍和嫁入豪门无子嗣的王香凝。
即便不作选择,死亡这件事,也是迟早的事。只是,它来的早些还是迟些,死亡的前因后果被世人如何评论、死的光荣些还是龌龊点、是瓜熟蒂落还是鲁莽意外而已。
盖棺定论,才足以震撼,所以,必须有人要死。
崔道宁是一个因女色而还俗的道士,及时行乐,是他的人生座标。
在池塘边对何安下的问话,他回复:“人生也不过七十,除了十年的懵懂,十年老弱,只剩下五十。……那五十中,又分了日夜,只剩下二十五。……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危难,东奔西跑,还剩下多少好日子?——还不如要眼前欢笑”。貌似有道理,看到这里不禁会问,人生终极追求的是什么呢?压抑欲望会带来更理想的结果吗?除了生活、工作、理想,不可否认,情欲也是人所共需的一部分。崔道宁的选择是还俗满足这种欲望,其最后的结果却也是丧命于此。
何安下发现师娘和崔道融的奸情找师娘谈话的时候,师娘说了一句:”我爱喜欢谁,就喜欢谁。“
在崔道宁头七的那天,师娘执意要跟着崔道融去游玩,这就加深了何安下对她的仇恨直接的结果就是不择手段的杀人灭口。
连同崔道融,这好端端的一家子因为何安下的到来而事发全军覆没。
师娘的放荡、无伦理、无道德的随心所欲不太符合民国时期女人的标准,导演在刻画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是整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祸水。
另一个女性,是求子心切的王香凝,嫁入豪门无子嗣可想而知日子会是如何的艰难,她为了怀孕也是想尽了办法很是豁的出去,也是个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
电影里演绎的这两个都是厚颜无耻女人形象,可怕的人生观,为了一已私欲,不顾后果。
这是民国时期的女性形象吗?
更有可能,是在借古喻今、以鬼喻人。
彭乾吾的师徒比武,也是比较震撼的意外,人性的复杂、天真的、轻率的、阴险的、深藏不露的、你讹我诈的在这段暴露无遗。
师徒比武,在彭乾吾打倒徒弟赵心川时,本来他是可以幸免于死的,却偏偏压抑不住想要表现出那点倒偷来的才华,就像第一次和何安下见面时轻率的表现出他的武功,这样的浮躁轻易的卖弄,最后招丧命也是情理之中。
关于剧情和感受就写到这里。
影片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有些已经是朋友圈里的常客了。
"坏人的猖獗,就是因为好人的沉默。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恶行。"
“总打不死人,对不起我这职业。”
“人生就是上山下山。”
“这么大个馒头,你能吃几个?”
”不求千年寿,但求一夕欢“
"地上的枯叶就像世间的烦恼,扫着扫着,渐渐就有了耐心,扫不完,慢慢扫,看到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
"要是能悟到生死轮回,无非花开花落,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
有许多人在这部电影看到了满满的基情,张震与郭富城人、崔道融与崔道宁。
不禁想起百家争鸣那个年代,许多事在一个凌乱的年代已经没有了绝对的道德标准和伦理标准了。
生而潇洒,遵从自己的本性,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爱该爱的人,且不管你爱的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
《道士下山》是一部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类情感:妒忌,羡慕,求知,单纯,迷惑,愤恨,崇拜,羞愧,甚至恋母情节,护犊情节都有。
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想讲述的太多,至于看到多少,完全要看个人造诣和领悟能力了。
![]() |
《 道士下山》这部电影是半个多月之前看的,在刚看完之后有过一些即时的观后感,后来一直想整理出思绪将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写出来,总觉这部电影涉及的面很多,格局庞大,人物众多不那么易于理顺头绪。是可以从画面构图写,可以从色彩的运用来写,也可以从角色心理写,还可以从导演的角度来猜测,这部电影包含了社会、宗教、人文和那个时代的荒谬,无论从哪个角度我都算不上专业,迟迟难以下笔。
为满足欲望不择手段的结果是什么?这部电影之我见,很多角色各式各样的死几乎都是因为欲望、因为不择手段而失去生命。
当时在看的过程中感受颇深的是一个“欲"字,还有活生生的生命顷刻烟消云散。有崔道宁对玉珍的占用欲、有主角何安下对食物、女色及武功的渴求欲、彭乾吾徒弟对武功的欲、有彭乾吾武林称霸的欲,不一而足。
![]() |
作为一位女性观众,会无意识的关注这部电影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她们的最终结局。
《道士下山》出现过两位女性,林志玲扮演的出轨师娘玉珍和嫁入豪门无子嗣的王香凝。
即便不作选择,死亡这件事,也是迟早的事。只是,它来的早些还是迟些,死亡的前因后果被世人如何评论、死的光荣些还是龌龊点、是瓜熟蒂落还是鲁莽意外而已。
盖棺定论,才足以震撼,所以,必须有人要死。
崔道宁是一个因女色而还俗的道士,及时行乐,是他的人生座标。
在池塘边对何安下的问话,他回复:“人生也不过七十,除了十年的懵懂,十年老弱,只剩下五十。……那五十中,又分了日夜,只剩下二十五。……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危难,东奔西跑,还剩下多少好日子?——还不如要眼前欢笑”。貌似有道理,看到这里不禁会问,人生终极追求的是什么呢?压抑欲望会带来更理想的结果吗?除了生活、工作、理想,不可否认,情欲也是人所共需的一部分。崔道宁的选择是还俗满足这种欲望,其最后的结果却也是丧命于此。
何安下发现师娘和崔道融的奸情找师娘谈话的时候,师娘说了一句:”我爱喜欢谁,就喜欢谁。“
在崔道宁头七的那天,师娘执意要跟着崔道融去游玩,这就加深了何安下对她的仇恨直接的结果就是不择手段的杀人灭口。
连同崔道融,这好端端的一家子因为何安下的到来而事发全军覆没。
师娘的放荡、无伦理、无道德的随心所欲不太符合民国时期女人的标准,导演在刻画这个角色的时候,就是整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祸水。
![]() |
另一个女性,是求子心切的王香凝,嫁入豪门无子嗣可想而知日子会是如何的艰难,她为了怀孕也是想尽了办法很是豁的出去,也是个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主。
电影里演绎的这两个都是厚颜无耻女人形象,可怕的人生观,为了一已私欲,不顾后果。
这是民国时期的女性形象吗?
更有可能,是在借古喻今、以鬼喻人。
彭乾吾的师徒比武,也是比较震撼的意外,人性的复杂、天真的、轻率的、阴险的、深藏不露的、你讹我诈的在这段暴露无遗。
师徒比武,在彭乾吾打倒徒弟赵心川时,本来他是可以幸免于死的,却偏偏压抑不住想要表现出那点倒偷来的才华,就像第一次和何安下见面时轻率的表现出他的武功,这样的浮躁轻易的卖弄,最后招丧命也是情理之中。
![]() |
关于剧情和感受就写到这里。
影片有很多经典的台词,有些已经是朋友圈里的常客了。
"坏人的猖獗,就是因为好人的沉默。有时沉默也是一种恶行。"
“总打不死人,对不起我这职业。”
“人生就是上山下山。”
“这么大个馒头,你能吃几个?”
”不求千年寿,但求一夕欢“
"地上的枯叶就像世间的烦恼,扫着扫着,渐渐就有了耐心,扫不完,慢慢扫,看到万物凋零,懂得了慈悲。"
"要是能悟到生死轮回,无非花开花落,心有定境,不住因果,还有什么不快乐。"
![]() |
有许多人在这部电影看到了满满的基情,张震与郭富城人、崔道融与崔道宁。
不禁想起百家争鸣那个年代,许多事在一个凌乱的年代已经没有了绝对的道德标准和伦理标准了。
生而潇洒,遵从自己的本性,做该做的事,走该走的路,爱该爱的人,且不管你爱的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
《道士下山》是一部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类情感:妒忌,羡慕,求知,单纯,迷惑,愤恨,崇拜,羞愧,甚至恋母情节,护犊情节都有。
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想讲述的太多,至于看到多少,完全要看个人造诣和领悟能力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