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奇迹》:世界那么美,你可曾真正感受到了?
美,自有万钧之力。
在所有美的形式中,自然、宇宙、生命的美,古老而鲜活,深邃而灵动……大美无限。
美,仿佛很抽象;自然,似乎很遥远。
恍恍惚惚中,你好像觉得知道点什么,却怎样也无法言说。
因为即便你试图用无限美轮美奂的辞藻来表达美,也及不上内心真正在感受到它那一刹的颤动。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云卷云舒,朝朝暮暮,日日月月……都是实实在在的美,都是美的符号,自然的印记。
你可曾看到?可曾感受到?
这是我最近读《万物皆奇迹》的感触,尤其在读到以下文字时更为深刻。
为了将图文交相映衬,我花了很长时间寻找震撼我的自然摄影。
愿在此刻,你能切身感受到世界的美…
1/14
在细雨淅沥的时候,
徜徉在林间是最美的。
2/14
头顶之上大美无限
3/14
愿你拥有一生都不会磨灭的好奇心,
以抵抗成长的岁月中遇到的一切厌倦和无聊,
一切对偏离了我们力量本源之物的沉溺。
4/14
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
事实是知识和智慧的种子,
但情感和印象才是这种子生发的沃壤。
5/14
不论你身在何处,所拥丰寡,
你都可以观赏天空,
朝晖夕阴,
云兴霞落,
星河璀璨。
6/14
你可以听林莽之风深沉庄严,
檐下之风嘤咛唱和,
心随风远,如得解脱。
7/14
你也可以任雨点滴落脸颊,
想象它们每一滴都经历千山万水,
从遥远的海中蒸腾而上,
在空中飘行千里,
最后落向大地,落向你。
8/14
即使你一直居于都市,
你也可以在公园或高球场里看见迁飞的鸟群,
四季的更替。
甚至在厨房窗下的一撮尘土里看见种子的萌芽,
沉思其中的神奇。
9/14
用你的眼耳鼻舌指尖去感受,
疏通已经淤塞的感官。
我们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视觉,
但我们的双眼却常常视而不见。
要澄澈双眼去发现美。
10/14
即便你说不出一颗星星的名字,
你仍然可以歆享这宇宙之美,
思索、探寻它的意义。
11/14
造化最精微的手艺往往体现在微观的尺度上。
若是用放大镜看那些苔藓就仿佛发现了一个浓密的雨林,
小昆虫放大如虎,在奇异茂盛的树林间梭巡。
12/14
花朵、嫩芽、花蕾,任何渺小的生灵,
在镜头的放大之下都会让你发现出乎预料的美丽和复杂,
使我们摆脱人类尺度的局限。
13/14
要找到闲暇聆听天地众籁,
如与天地对语,
听那雷霆震震,长风萧萧,潮歌坎坎,溪水潺潺。
14/14
瑞典杰出海洋地理学家奥托·彼得森知道自己
欣赏这地球美景的日子无多时,他对儿子说:
“即便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还是对这世界的明天充满无限的好奇。”
他儿子曾说:
“他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深爱着生命和宇宙的神秘。”
语段来自《万物皆奇迹》王重阳译
图片来自Pinterest
投稿或合作 联系小呆猫(微信号jingle0702)
小呆猫,一只小众、纠结、阴晴不定的猫。
试图守住一场时光的痕迹,自媒体公众号@亦时光。
在所有美的形式中,自然、宇宙、生命的美,古老而鲜活,深邃而灵动……大美无限。
美,仿佛很抽象;自然,似乎很遥远。
恍恍惚惚中,你好像觉得知道点什么,却怎样也无法言说。
因为即便你试图用无限美轮美奂的辞藻来表达美,也及不上内心真正在感受到它那一刹的颤动。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潮涨潮落,云卷云舒,朝朝暮暮,日日月月……都是实实在在的美,都是美的符号,自然的印记。
你可曾看到?可曾感受到?
这是我最近读《万物皆奇迹》的感触,尤其在读到以下文字时更为深刻。
为了将图文交相映衬,我花了很长时间寻找震撼我的自然摄影。
愿在此刻,你能切身感受到世界的美…
1/14
在细雨淅沥的时候,
徜徉在林间是最美的。
![]() |
2/14
头顶之上大美无限
![]() |
3/14
愿你拥有一生都不会磨灭的好奇心,
以抵抗成长的岁月中遇到的一切厌倦和无聊,
一切对偏离了我们力量本源之物的沉溺。
![]() |
4/14
远为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感受。
事实是知识和智慧的种子,
但情感和印象才是这种子生发的沃壤。
![]() |
5/14
不论你身在何处,所拥丰寡,
你都可以观赏天空,
朝晖夕阴,
云兴霞落,
星河璀璨。
![]() |
6/14
你可以听林莽之风深沉庄严,
檐下之风嘤咛唱和,
心随风远,如得解脱。
![]() |
7/14
你也可以任雨点滴落脸颊,
想象它们每一滴都经历千山万水,
从遥远的海中蒸腾而上,
在空中飘行千里,
最后落向大地,落向你。
![]() |
8/14
即使你一直居于都市,
你也可以在公园或高球场里看见迁飞的鸟群,
四季的更替。
甚至在厨房窗下的一撮尘土里看见种子的萌芽,
沉思其中的神奇。
![]() |
9/14
用你的眼耳鼻舌指尖去感受,
疏通已经淤塞的感官。
我们的知识大多来源于视觉,
但我们的双眼却常常视而不见。
要澄澈双眼去发现美。
![]() |
10/14
即便你说不出一颗星星的名字,
你仍然可以歆享这宇宙之美,
思索、探寻它的意义。
![]() |
11/14
造化最精微的手艺往往体现在微观的尺度上。
若是用放大镜看那些苔藓就仿佛发现了一个浓密的雨林,
小昆虫放大如虎,在奇异茂盛的树林间梭巡。
![]() |
12/14
花朵、嫩芽、花蕾,任何渺小的生灵,
在镜头的放大之下都会让你发现出乎预料的美丽和复杂,
使我们摆脱人类尺度的局限。
![]() |
13/14
要找到闲暇聆听天地众籁,
如与天地对语,
听那雷霆震震,长风萧萧,潮歌坎坎,溪水潺潺。
![]() |
14/14
瑞典杰出海洋地理学家奥托·彼得森知道自己
欣赏这地球美景的日子无多时,他对儿子说:
“即便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还是对这世界的明天充满无限的好奇。”
他儿子曾说:
“他是个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深爱着生命和宇宙的神秘。”
![]() |
语段来自《万物皆奇迹》王重阳译
图片来自Pinterest
投稿或合作 联系小呆猫(微信号jingle0702)
![]() |
扫二维码,关注我嗷 |
小呆猫,一只小众、纠结、阴晴不定的猫。
试图守住一场时光的痕迹,自媒体公众号@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