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电影,带你看清爱情的模样
《安娜玛德莲娜》——暗恋的模样
电影的名字来自巴赫的一曲 《安娜玛德莲娜小步舞曲》。
巴赫的妻子过生日,巴赫双手空空的回家,没有蛋糕没有礼物,他直接走到钢琴边坐下,然后那首曲子就在他灵动翻飞的手指下悠然响起。
古板如他,大约很拙于说甜言蜜语,但是音乐开始回荡的时候,他的妻子就什么都明白了。
对于爱情,内向的人有他表白的方式。
巴赫何其幸运,他深爱的安娜拥有一双静静倾听的耳朵。
很多很多的人,穷其一生也找不到。
这部电影是拍给单相思的人看的。电影里陈家富爱莫敏儿,莫敏儿爱游牧人,游牧人游戏人间谁也不爱。
陈家富自始至终把爱意放在心里,《花样年华》里梁朝伟找了个树洞述说心事,而陈家富把全部的思念都写进了一本小说里。 他把莫敏儿放进他的故事里,两个人青梅竹马,游走江湖,然后在书里对她说:莫敏儿,我爱你!
书里的莫敏儿回答说:我早就知道。
现实中的莫敏儿其实也早就知道吧。
可是,那又怎样?
所有单相思的故事都是一样的结局吧?
李文秀说:他们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然后孤身白马,远走他乡。
郭襄呢?在她的一生里,每当入夜,抬头望见星空点点,应该都会想起十六岁生日那夜的漫天烟火吧。
聪明如杨过,他会不知道么?
就像电影里,张国荣演的总编,对那个说话不敢看他眼睛的女孩的心思,也洞若观火。
他们都是莫敏儿,他们都是知道的。
所有人都在装作毫不在意,只是一个轻描淡写,一个出尽全力。
不爱轻描淡写,深爱用尽全力。
电影里说:“没有公平,只有运气。有人找到他的莫敏儿,有人穷一生之力也找不上,世界总是如此。”
有的爱情,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
这才是暗恋真正的模样。
《曾经》——平淡的模样
简单到极致的故事, 他在街头卖唱,白天他唱那些人们爱听的歌,这样才会有人给钱。夜晚,他就唱自己的歌,没人爱听,却自我陶醉。而终于有一个晚上,她穿过人群走来,经过,伫立,倾听,然后对他说: 你肯定是为某个人而写的,你应该很爱她。
然后在短短的几天里,他们歌唱,相爱,又很快分开,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
整部电影,大部分镜头导演都执意的使用手持摄像,导致很多画面摇晃抖动,焦距的变化也十分频繁,甚至有时候很急促,有些镜头居然没有跟焦到位,脱焦到模糊。或许,导演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想让我们听。
你听,那是爱情的声音。
她从人群中穿行过来,倾听他的歌声。
她也许不算漂亮,但是当她侧头聆听时嘴角的微笑,在他眼里一定和天使一样闪亮。
里面的歌都很好听,貌似在那一年还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可是我还是最喜欢那首if you want me。
暗色的城市,清冷的街道,疏离的行人,她独自在街上走,戴着耳机,开始是轻轻的哼,最后开始唱,一个长镜头从头到尾毫无变化,她一直走,穿行在大街小巷,歌声让人窒息的美丽。
由始至终,他们没牵手没拥抱没亲吻,最亲密的动作,也只是她将头靠在他肩膀,轻轻哭泣。
他们最后分开,没有彼此表白。
这算爱情吗?
当他问她:“你爱他吗?”,她用他听不懂的捷克语回答了一句,然后在他追问的时候微笑不答。
她说:我爱的是你。
ONCE,曾经,一次。渺小的我们,穿过茫茫人海相遇。
我们分离,我们歌唱。
你听,那是爱情的声音。
《甜言蜜语》——沉默的模样
古天乐那时候刚刚晒黑了肤色,非常适合电影里的海岛男孩这个角色。
电影里他不需要背台词,因为他演的是一个哑巴。
哑巴穿着白背心,大短裤,拖鞋,料理着一家杂货店,生活单调平静,古井水面一样平静无波。
然后他遇见了来岛上散心的雯雯,一颗击碎平静水面的石头。
大约每个人生命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瞬间,某时某地会遇见某个人,然后在那一刹那,你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心跳的位置。
然后呢?
你来了,你离开。
石头惊起的涟漪,随着时间慢慢平复,最后消失不见。
日子继续周而复始的平平淡淡,好像和从前没什么不一样。
只有自己知道,你的心只剩一个空壳,有人住进来,然后走了。
可是心永远空了。
雯雯对金水说在房间里留了一个礼物给他。
金水三年后才找到。
那是一幅画在墙上小小的画,画里金水在偷偷的亲她。
原来她一直都知道。
于是金水准备去香港找她。
可是去的路上就死了。残酷的让人猝不及防。
他用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拨通了雯雯的电话,雯雯在灯火通明的香港街头拿起了电话。
黑压压的的海边和灯火辉煌的闹市,隔着最远距离的两个人。
他是个哑巴,他不会说甜言蜜语,他甚至连一句告别都不会说。
他摸索出了口琴,吹响了一辈子唯一说的一次甜言蜜语:sealed with a kiss,以吻封缄。
这是唯一,也是最后的表白。
这是爱情沉默的模样。
《神话》——等待的模样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虽然包装了无数眩目的特技和电脑特效,铺陈了复杂曲折的离奇故事。但是千年的烟雾散去,他望见的依旧是她那袭清冷的白衣,和那个含泪的微笑。
我一直在等你……那千年不渝的惊世等待,被她说的那么平淡自然。仿佛是一个在公园长椅上等待的女子,而他只是迟到了几分钟。
可是他终究不是“他”,不是千年前那个对着她的舞蹈对着她的笑,只会傻傻憨笑的秦朝将军。他有他的外貌他的身手,但是没有他决绝的爱。
默默陪着她等候了千年的皇陵轰然塌毁,如同她失望的心。
他背叛了前世匆匆逃离,她却悲伤的留在分崩离析的皇陵,继续守候今生的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千年过去,她依旧白衣胜雪,眉目婉约,一如秦时他们初见。
可是终究是老了,在她开始等待的那一刻起。
如果两两相守不能奢望,那么,我可以为了等到遇见你,而永远的停留在我们注定相遇的地方……
漫漫的等待里,我不能让岁月侵蚀了我的容颜,只怕在来日相见的时候,你会不能相认。
那么,就让我的心替容颜衰老罢。
请你在相见的时候,拥抱的轻一些啊,我怕紧紧一拥,斑驳了千年的心会片片碎裂。
不过,就算破碎了也没有关系。
在无边无际的等待里,它一直慢慢陪着岁月苍老。
等待,原本是一种快乐的苍老。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绝望的模样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部电影的时间和它的名字一样长,所以我从来不能把它看完。
有时候,我会勉强自己去看这类的电影,因为害怕自己会被生活磨成一个彻底现实主义者,不再相信爱,或者永恒。
一直在想,爱,到什么时候才会绝望?
只有生和死才行吗?
当属于两个人的时光已经静止,终结。
那么,能让我们重逢的,只有回忆了吗?
电影里,朔太郎踏上跨海大桥不断的奔跑,他知道亚纪永远不会在前方等他了,可是还是奔跑。
当心痛如绞的思念就像世界末日的海啸一样在身后追赶,我们只能奔跑。
爱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劫难。
你可以翻山越岭的逃跑,最后还是会被滔天巨浪淹没。
朔太郎在多年后来到那个一起拍照的照相馆,一切如昨,可是那个站在镜头前巧笑嫣然的人再也不在了。
那种磅礴的思念,可以杀人罢?
再也没有整夜凝视睡脸的夜晚,再也没有从背后环住腰的温暖,再也没有站台上惊喜交加的微笑……
物是人非,一直没想到这个词原来这样哀伤。
那些一起走过的地方一直在那儿,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主题歌我不知道名字,因为日文我还是很烂。
每次听到的时候,眼睛会有点酸。
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因为我其实从未把它看完。
只是歌声让我觉得有点心悸和恐慌。
是的,我在害怕。
我怕死,怕分离。
或者,我不是怕死,也不是怕分离。
只是害怕不能这样相爱。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坚持的模样
除了码字和天然呆一无是处的老公,全心照顾丈夫不求回报的妻子。妻子得了绝症,丈夫为了鼓励她,让她开心,发愿要每天写一个故事送她。
“我要写出有趣到让人捧腹的小说 ,让癌细胞都笑死的笑话。”
1778天,1778个故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天一个故事,还得是有灵气有质量的故事,不然怎么能让眼光独到的妻子看得开心。
他耗尽了心力,穷尽了灵感。
可是,如果让他选择是否要写到天荒地老,他一定是毫不犹豫吧?
可是故事到1778个,就戛然而止。
唯一的读者终于不能再读下去了。
他写下了最后一个故事, 他写道,这是“最终回”。他把笔悬在半空,纸上空无字迹,他用她能看到的方式写下这个故事。
从今以后,这个世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最后的最后,他写道:长久以来,谢谢你了。
五年,1778天,他用灵感化为翅膀,背负着爱人飞向远方,畅游在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故事里。
无论时间再漫长,我也会坚持下去。
因为,我爱你。
爱,没有委屈。
电影的名字来自巴赫的一曲 《安娜玛德莲娜小步舞曲》。
巴赫的妻子过生日,巴赫双手空空的回家,没有蛋糕没有礼物,他直接走到钢琴边坐下,然后那首曲子就在他灵动翻飞的手指下悠然响起。
古板如他,大约很拙于说甜言蜜语,但是音乐开始回荡的时候,他的妻子就什么都明白了。
对于爱情,内向的人有他表白的方式。
巴赫何其幸运,他深爱的安娜拥有一双静静倾听的耳朵。
很多很多的人,穷其一生也找不到。
这部电影是拍给单相思的人看的。电影里陈家富爱莫敏儿,莫敏儿爱游牧人,游牧人游戏人间谁也不爱。
陈家富自始至终把爱意放在心里,《花样年华》里梁朝伟找了个树洞述说心事,而陈家富把全部的思念都写进了一本小说里。 他把莫敏儿放进他的故事里,两个人青梅竹马,游走江湖,然后在书里对她说:莫敏儿,我爱你!
书里的莫敏儿回答说:我早就知道。
现实中的莫敏儿其实也早就知道吧。
可是,那又怎样?
所有单相思的故事都是一样的结局吧?
李文秀说:他们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然后孤身白马,远走他乡。
郭襄呢?在她的一生里,每当入夜,抬头望见星空点点,应该都会想起十六岁生日那夜的漫天烟火吧。
聪明如杨过,他会不知道么?
就像电影里,张国荣演的总编,对那个说话不敢看他眼睛的女孩的心思,也洞若观火。
他们都是莫敏儿,他们都是知道的。
所有人都在装作毫不在意,只是一个轻描淡写,一个出尽全力。
不爱轻描淡写,深爱用尽全力。
电影里说:“没有公平,只有运气。有人找到他的莫敏儿,有人穷一生之力也找不上,世界总是如此。”
有的爱情,一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
这才是暗恋真正的模样。
《曾经》——平淡的模样
简单到极致的故事, 他在街头卖唱,白天他唱那些人们爱听的歌,这样才会有人给钱。夜晚,他就唱自己的歌,没人爱听,却自我陶醉。而终于有一个晚上,她穿过人群走来,经过,伫立,倾听,然后对他说: 你肯定是为某个人而写的,你应该很爱她。
然后在短短的几天里,他们歌唱,相爱,又很快分开,各自回到各自的生活。
整部电影,大部分镜头导演都执意的使用手持摄像,导致很多画面摇晃抖动,焦距的变化也十分频繁,甚至有时候很急促,有些镜头居然没有跟焦到位,脱焦到模糊。或许,导演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想让我们听。
你听,那是爱情的声音。
她从人群中穿行过来,倾听他的歌声。
她也许不算漂亮,但是当她侧头聆听时嘴角的微笑,在他眼里一定和天使一样闪亮。
里面的歌都很好听,貌似在那一年还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可是我还是最喜欢那首if you want me。
暗色的城市,清冷的街道,疏离的行人,她独自在街上走,戴着耳机,开始是轻轻的哼,最后开始唱,一个长镜头从头到尾毫无变化,她一直走,穿行在大街小巷,歌声让人窒息的美丽。
由始至终,他们没牵手没拥抱没亲吻,最亲密的动作,也只是她将头靠在他肩膀,轻轻哭泣。
他们最后分开,没有彼此表白。
这算爱情吗?
当他问她:“你爱他吗?”,她用他听不懂的捷克语回答了一句,然后在他追问的时候微笑不答。
她说:我爱的是你。
ONCE,曾经,一次。渺小的我们,穿过茫茫人海相遇。
我们分离,我们歌唱。
你听,那是爱情的声音。
《甜言蜜语》——沉默的模样
古天乐那时候刚刚晒黑了肤色,非常适合电影里的海岛男孩这个角色。
电影里他不需要背台词,因为他演的是一个哑巴。
哑巴穿着白背心,大短裤,拖鞋,料理着一家杂货店,生活单调平静,古井水面一样平静无波。
然后他遇见了来岛上散心的雯雯,一颗击碎平静水面的石头。
大约每个人生命中总会出现这样一个瞬间,某时某地会遇见某个人,然后在那一刹那,你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心跳的位置。
然后呢?
你来了,你离开。
石头惊起的涟漪,随着时间慢慢平复,最后消失不见。
日子继续周而复始的平平淡淡,好像和从前没什么不一样。
只有自己知道,你的心只剩一个空壳,有人住进来,然后走了。
可是心永远空了。
雯雯对金水说在房间里留了一个礼物给他。
金水三年后才找到。
那是一幅画在墙上小小的画,画里金水在偷偷的亲她。
原来她一直都知道。
于是金水准备去香港找她。
可是去的路上就死了。残酷的让人猝不及防。
他用生命最后的一点力气拨通了雯雯的电话,雯雯在灯火通明的香港街头拿起了电话。
黑压压的的海边和灯火辉煌的闹市,隔着最远距离的两个人。
他是个哑巴,他不会说甜言蜜语,他甚至连一句告别都不会说。
他摸索出了口琴,吹响了一辈子唯一说的一次甜言蜜语:sealed with a kiss,以吻封缄。
这是唯一,也是最后的表白。
这是爱情沉默的模样。
《神话》——等待的模样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虽然包装了无数眩目的特技和电脑特效,铺陈了复杂曲折的离奇故事。但是千年的烟雾散去,他望见的依旧是她那袭清冷的白衣,和那个含泪的微笑。
我一直在等你……那千年不渝的惊世等待,被她说的那么平淡自然。仿佛是一个在公园长椅上等待的女子,而他只是迟到了几分钟。
可是他终究不是“他”,不是千年前那个对着她的舞蹈对着她的笑,只会傻傻憨笑的秦朝将军。他有他的外貌他的身手,但是没有他决绝的爱。
默默陪着她等候了千年的皇陵轰然塌毁,如同她失望的心。
他背叛了前世匆匆逃离,她却悲伤的留在分崩离析的皇陵,继续守候今生的誓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千年过去,她依旧白衣胜雪,眉目婉约,一如秦时他们初见。
可是终究是老了,在她开始等待的那一刻起。
如果两两相守不能奢望,那么,我可以为了等到遇见你,而永远的停留在我们注定相遇的地方……
漫漫的等待里,我不能让岁月侵蚀了我的容颜,只怕在来日相见的时候,你会不能相认。
那么,就让我的心替容颜衰老罢。
请你在相见的时候,拥抱的轻一些啊,我怕紧紧一拥,斑驳了千年的心会片片碎裂。
不过,就算破碎了也没有关系。
在无边无际的等待里,它一直慢慢陪着岁月苍老。
等待,原本是一种快乐的苍老。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绝望的模样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这部电影的时间和它的名字一样长,所以我从来不能把它看完。
有时候,我会勉强自己去看这类的电影,因为害怕自己会被生活磨成一个彻底现实主义者,不再相信爱,或者永恒。
一直在想,爱,到什么时候才会绝望?
只有生和死才行吗?
当属于两个人的时光已经静止,终结。
那么,能让我们重逢的,只有回忆了吗?
电影里,朔太郎踏上跨海大桥不断的奔跑,他知道亚纪永远不会在前方等他了,可是还是奔跑。
当心痛如绞的思念就像世界末日的海啸一样在身后追赶,我们只能奔跑。
爱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劫难。
你可以翻山越岭的逃跑,最后还是会被滔天巨浪淹没。
朔太郎在多年后来到那个一起拍照的照相馆,一切如昨,可是那个站在镜头前巧笑嫣然的人再也不在了。
那种磅礴的思念,可以杀人罢?
再也没有整夜凝视睡脸的夜晚,再也没有从背后环住腰的温暖,再也没有站台上惊喜交加的微笑……
物是人非,一直没想到这个词原来这样哀伤。
那些一起走过的地方一直在那儿,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主题歌我不知道名字,因为日文我还是很烂。
每次听到的时候,眼睛会有点酸。
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因为我其实从未把它看完。
只是歌声让我觉得有点心悸和恐慌。
是的,我在害怕。
我怕死,怕分离。
或者,我不是怕死,也不是怕分离。
只是害怕不能这样相爱。
《我和妻子的1778个故事》——坚持的模样
除了码字和天然呆一无是处的老公,全心照顾丈夫不求回报的妻子。妻子得了绝症,丈夫为了鼓励她,让她开心,发愿要每天写一个故事送她。
“我要写出有趣到让人捧腹的小说 ,让癌细胞都笑死的笑话。”
1778天,1778个故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天一个故事,还得是有灵气有质量的故事,不然怎么能让眼光独到的妻子看得开心。
他耗尽了心力,穷尽了灵感。
可是,如果让他选择是否要写到天荒地老,他一定是毫不犹豫吧?
可是故事到1778个,就戛然而止。
唯一的读者终于不能再读下去了。
他写下了最后一个故事, 他写道,这是“最终回”。他把笔悬在半空,纸上空无字迹,他用她能看到的方式写下这个故事。
从今以后,这个世界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最后的最后,他写道:长久以来,谢谢你了。
五年,1778天,他用灵感化为翅膀,背负着爱人飞向远方,畅游在充满希望和欢乐的故事里。
无论时间再漫长,我也会坚持下去。
因为,我爱你。
爱,没有委屈。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