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真实,反自我
逐渐揭开生活的模糊面,可以算是一种成长吗?
1. 每个人都是带有至少一层的伪装在生活着的,所以人际交往中没有真实一说。
2.别把自己看得太伟大,也别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就做自己世界中的自我就好。特别针对社会中有“自我”越来越膨胀的事实的存在。
这两点最近才悟出的道理用于自己身上就是:
第一,与别人交谈中不用太紧张,因为都是一场戏(源于我和别人讲话时太容易紧张);
第二,与别人交流中少谈论“我”的故事,“我”的经历,只要倾听即可。或者更理想的是,找一个公共社会话题,脱离“讲故事”的谈话模式,只是侃侃道理。
这两个层面透露着冷漠无情的生活态度,这态度也将决定与所谓“真实”的社会保持着距离。换句话说,是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在分析并接触着这个“真实”的社会,它的人,事与物。但这并不代表你这个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时是高傲冷酷的,相反的,因为你太了解世间冷暖包括这个社会其他方面的“真实”性,这种清醒会让你更了解身边人的感受。
然而,感性和知性的能力如何获得?最简单的就是通过阅读这个途径,来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一方面,阅读文学作品能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另一方面,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书物来训练理性思考能力,做到说话思路清晰,做事讲道理,分析有逻辑。
最后,谈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过三天就要回国了,不晓得我把中国想像成一个什么妖魔之地,而去那之前想练就一身抵御外敌的超能力,特别是在公共场合需要和他人交谈的时刻。这就是为什么有社交恐惧的我要总结文章开头提到的两样法宝。
其实,越反社会存有的”真实“,越接近社会本有的面貌。越反想象中的”自我“,越接近真实的人性。
1. 每个人都是带有至少一层的伪装在生活着的,所以人际交往中没有真实一说。
2.别把自己看得太伟大,也别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就做自己世界中的自我就好。特别针对社会中有“自我”越来越膨胀的事实的存在。
这两点最近才悟出的道理用于自己身上就是:
第一,与别人交谈中不用太紧张,因为都是一场戏(源于我和别人讲话时太容易紧张);
第二,与别人交流中少谈论“我”的故事,“我”的经历,只要倾听即可。或者更理想的是,找一个公共社会话题,脱离“讲故事”的谈话模式,只是侃侃道理。
这两个层面透露着冷漠无情的生活态度,这态度也将决定与所谓“真实”的社会保持着距离。换句话说,是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在分析并接触着这个“真实”的社会,它的人,事与物。但这并不代表你这个人对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时是高傲冷酷的,相反的,因为你太了解世间冷暖包括这个社会其他方面的“真实”性,这种清醒会让你更了解身边人的感受。
然而,感性和知性的能力如何获得?最简单的就是通过阅读这个途径,来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一方面,阅读文学作品能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另一方面,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书物来训练理性思考能力,做到说话思路清晰,做事讲道理,分析有逻辑。
最后,谈谈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过三天就要回国了,不晓得我把中国想像成一个什么妖魔之地,而去那之前想练就一身抵御外敌的超能力,特别是在公共场合需要和他人交谈的时刻。这就是为什么有社交恐惧的我要总结文章开头提到的两样法宝。
其实,越反社会存有的”真实“,越接近社会本有的面貌。越反想象中的”自我“,越接近真实的人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