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北望武侠小说】校内人人时期(未完待续)
“鹰悲迎天翔,羽坠如飞,千里破风挂云霓,暮色苍灰,一掩雄鹰泪……”
岳麓书院门口,两队人马正围着一名青衣装束的少年和一个持斧的彪壮汉子,只见这少年一边吟诵着这口诀,一边舞着长剑,声音固然中气十足铿锵有力,而剑锋灵动,竟亦如白日里耀起万点星光,衣袜飞舞,煞是好看。书院里的书生们本自修习经义,其时学风日下,这外面一番动静,心定志坚的当然充耳不闻,那些愚顽不堪的哪里还坐得住,纷纷涌到门口探望,监院毕竟阻拦不住,只好听之任之。
那少年练完这一路剑法,那一众书生纷纷喝彩,倒使得少年对自己又多了几分自信,意满志得之余竟然自吹自擂起来:“前辈,我们来此不为打架,只想让前辈发个武林帖,就当年辱我师门之事给个说法,澄清误会。前辈也看到了吧,我派武功绝非前辈当年所说那般不堪,晚辈这几句剑诀创自我祖上云间真人,虽止聊聊几句,言辞浅易,但是气象宏大却又细致入微,意境悲戚却又傲骨铮然,如洪流之泛小舟,如疾风之悬纸鸢,只有武学已臻一定境界之人方能有此举重若轻之洒脱情态…”
话没说完,彪壮汉子已不耐烦地叫道:“你这骚包孩子,当年老子两把菜刀削遍洞庭湖,后来名气大了,菜刀换铁锹,铁锹换铁杵,铁杵换板斧,打出来这一亩三分地,你鸟毛孩子啥也不懂,跑过来大呼小叫,要我道歉?你回去叫你爹爹云间派什么北宗南宗掌门都过来,斗过了我这把板斧什么都行,再要罗唣把你扔进洞庭湖喂鱼去!” 这少年被抢了白,脸上多少有点尴尬,正要答话,背后同来的云间派经筵教习李宗义抗议道:“贺帮主此言差矣,夫天下武学,其下使力,其中用巧,其上谋智。今上圣主位登大宝以来,法效先皇,未尝用一兵一戈,而定天下之广大,四海升平,万国来朝,乃万亿年未见之盛世也。以古鉴今,盛世之衰,必起于兵祸,焉可妄动刀兵而祸万民哉?似阁下这等恃勇斗狠,又岂是长久之计?” 书院学生听了这几句顿时议论纷纷,有同意有辩论,一时间人声嘈杂起来。
李教习又道:“十年前阁下辱我师门,说什么我派武功练至中乘仅相当于贵派下乘,练至上乘仅相当于贵派中乘,永远也达不到贵派一流高手水准,我派西宗掌门入云子据理力争,本不想动手,贵派趁其不备打伤了他。冤家宜解不宜结,今日我等自淞江而来,依然不想寻仇,只是想和阁下印证武功,为我派正个名。” 旁边书生听得好奇,想你们被人打了打还便是,还想动动嘴皮子演几招武功吹几句牛逼就能让对方屈服道歉,为自己正名了? 就算这样,你也早点来啊,怎么隔了十年才来?
原来事情都出自十年前淞江府云间派西宗掌门入云子云游湘楚的一段公案 :
湘楚地界, 原为本朝太祖皇帝龙兴之地,太祖出身塾师,发达前是个落第的秀才,年轻落魄时候颇受过乡里势利人的冷眼,寒酸窘迫之际跟了义军,多年辗转,几处羁旅,方有的天下,是以对旧地故居向来没甚么好感。终太祖一朝,所下诏令无数,大多是为了捋顺国本,清肃邪佞,坊间多有传言,太祖恐宵小之人搬弄口舌,谤污太祖出身匪类,影响身后名誉,是故除恶务尽,对两湖的肃靖运动大予支持,然而予民休养生息,交通贸易的旨意,天下诸行省,如直隶、两江、两广俱受恩泽,唯独这两湖却始终未蒙太祖着令督办过。太祖崩后无嗣,西南王承继大统,后又再传至当今圣上,出身各自不同,于湘楚素无感情,故都视而不见,放着两湖大好河山晾在那里养草。湘楚大地民风彪悍,仓廪既空,终于引得群盗蜂起,官府剿杀不及,寻常百姓亦不免人人自危。于是便有一些习武的世家,武林的传人,纷纷续宗继业,带领百姓习武防盗,倒也聊堪自保。这些两湖世家宗门的精英子弟早年在太祖肃奸时被当成匪首剿杀者甚众,余者为避株祸,曾经改头换面,誓不再出江湖,太宗德恩广布,平冤罢狱,免赋兴业,其传人起先乐享安逸,本也没有什么复出的志向,不料世事无常,竟然被一些毛贼逼着重操旧业。其实当今武学一道,衰微已甚,偌大的两湖,更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宗门可以主持大局,当年南岳衡山派横霸一方,若知今日传人不肖如此,必然气煞。而斧头帮,同埋链刀会,轮锯屋都是湘楚地面上排名有数的大派。
入云子那一日在洞庭湖边的岳阳楼上,喝多了酒说了几句湖南偏僻贫瘠武道不兴的话,惹恼了在一旁饮酒的斧头帮贺帮主,淞江府民物繁庶,云间派也是富甲一方,入云子举手投足便带着富贵之气,贺帮主出身低贱,最看不惯这些养尊处优却毫无建树的豪门富绅,何况又口出狂言,于是张口就骂,两人就动起手来,入云子执掌门户,精于商贾而疏于武艺,大败而归。回到宗门后原准备面壁十年再报此仇,不料出关时竟然已经大彻大悟,视荣辱为浮云,不想再惹是非,于是就此作罢。其师弟南宗掌门出云子不服,正好前些年意外得到本派失传秘籍,悉心培养了少子短短数载竟然武艺直追乃父,大喜之余便派遣其到湖南找斧头帮帮主论个是非曲直,一来历练历练,二来毕竟是晚辈,即使败北,也不至于堕了云间派的名头。
那贺帮主哈哈一笑:“当年那入云子狂成那样,结果老子三斧子就把他打发了。你们这帮子淞江人,武功稀松平常倒也罢了,明明约来这破书院要了结当年那桩公案,偏偏屁话连篇不得要领,臭也臭死了。老子没空陪你们啰嗦,那小子你过来,上次教训了你老头,这次再连带教训教训你这小辈,这样你们宗门老老少少多少也能有点长进,以后须念着老子的指点之恩,在你们祖师祠堂里腾个位置,把老子作祖宗供着吧!””
他本是浑人一个,根本没理会是入云子是哪宗掌门,而这少年又是哪宗后人,混为一谈。那云间派诸人涵养颇深,受此侮辱,虽心下不忿,却并未立即发作。
旁边的书生们听到这贺帮主说什么“破书院”, 言语间殊为不敬,心想岳麓书院,弦歌千年,道南正脉,学达性天,竟然被小觑如斯,倒先急了起来,有胆大的对着云间派诸人大叫道:“听说最近南洋小国吕宋屡犯海境,这皇帝老儿也不派遣官军驱赶,却弄了几条破船远远地在海上敲了几下锣打了几下鼓,数落吕宋几条罪状,竟然还提到什么十几年前那鸟国内乱,戕害旅居的天朝子民这旧事。你觉得吕宋虽然国小只能养鸟,会怵你么?”
要说那书生说这话本是挑云间派诸人动手的,不料其余书生顿时来了精神,群情激愤,也不再管斧头帮和云间派的是是非非,什么倭国鬼奴,高丽棒子,吕宋鸟国云云,抛却斯文,骂个不停,偶尔有一两个声音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话,顿时又被骂成番邦细作。
那贺帮主最讨厌这帮无用书生叽叽喳喳个不停,当即欺身进了两步,抡起板斧,对着少年叫道:“你小子看仔细了,别不留神被老子劈成两段说我欺负晚辈。” 少年看再避不过,倒也不惧,抖剑花起了个守剑式,两人便战在一处。
斧头帮本来只是在洞庭湖边的小门派,并无什么突出的传世武艺,只是因缘际会,于武林人物凋零之际早了几年站了出来,招了些凶狠角色,才声名日隆,成为一方霸主。几十年来或巧取豪夺或不惜重金,到处搜刮用斧的上阶功法,无奈天下武林衰微已极,得来的功法秘籍大多残缺不全,不敷使用。这斧头帮的首脑倒也不俗,将这些功法拼拼凑凑修修补补竟然编成系统,取了个名字叫《斧钺集成》,分为劈、抡、砍、扎、削、扫、剁、抹、砸、挑十式,分别冠以出处来历,倒也可算得蔚然大观。
贺帮主一招:“盘古劈” 袭将上去,携风势攻击少年中路,少年使了一招“腾云闪”朝后避开,贺帮主借去势跃到少年附近,回手斧面轮转,又一招“延德扫”攻向少年后背,少年使一个“梯云纵”向前跃开,贺帮主两斧落空,也不焦躁,一招“潘凤挑”自下而上以斧尖挑向正收势下落的少年,其势迅疾,避无可避,看情形少年似乎非败不可,斧头帮顿时人人振奋,为帮主大展神威欢呼雀跃,云间派诸人则提心吊胆,有几个一时紧张甚至拔出剑来,想等少掌门落败便即上去抢人,免得伤于敌手,众人里只有经筵教习李宗义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在一旁站着,似乎早已然厘定吉凶。果然,就在斧尖堪堪碰到少年衣摆之时,那少年竟然不可思议地在半空中地斜过身来,头高脚低,要说这种招式,全身上下都是破绽,无论如何都该败了,不料少年在此情形下还能执剑刺出,剑光如霹雳,不偏不倚,正刺向贺帮主心口,竟是个两败俱伤的法门,但明眼人自然知晓,斧尖运势笨拙,挑式在《斧钺集成》序列末位,弃了斧所擅之威力,虽巧且疾,却未必能够杀人,但一剑在心口上捅出个透明窟窿,那哪还能活?这一节贺帮主哪能不知,只好拖着板斧向后退却,错过了制胜的最佳时机。旁边观战者立时喜忧相替,继续目不转睛地观战。两人继续缠斗在一处,一个剑剑生辉,一个斧斧生风,竟接连拆了三十余招。贺帮主越斗越着疑,心想十年不见,这云间派的人怎生变得这等了得?
他当然不知道,当年云间派三宗掌门确实已是宗内最强,但所得武艺只有《云间九式》而已,称为:穿云刺,蒸云气,腾云闪,劫云抽,翻云手,梯云纵,碎云击,截云挡,兜云抓,每一式另有数种变化,以此作为立派根本。但事实上,《云间九式》仅是数百年前云间派创派祖师云间真人所授的入门功夫,云间真人虽名为真人,争强好胜之心未断,竟称天下武功唯我独尊,《云间九式》即可媲美天下任一武学,故称为云间武学全本,分为下中上三乘境界,下乘为剑术穿云刺,内功蒸云气,轻功腾云闪,中乘为剑术劫云抽,内功翻云手,轻功梯云纵,上乘融会贯通,并无细分,称为碎云击,截云挡,兜云抓。进阶功法则自创派以来便只教授给核心弟子,其余人众,更不知其有无。不料明末清初,清军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华夏几近亡国灭种,云间派精英为保发留俗竟自威武不屈,直接死了个干净,这一来功法自然失传,云间派苟存于世,日渐萎缩。
又说本朝太宗年间,天下积弱已久,太宗决心厘革时弊,通商惠工,天下文物,方才又渐丰盛起来。到得当今皇帝临朝时候,国库丰盈,竟然不输大石等强盛番国,国用即足,皇帝便思邀请外邦来朝,办一个天下博览大会,以夸饰天朝地大物博,明主天威浩浩。而淞江府辖扼长江龙首,正是与番邦沟通的首冲之地,更兼淞江织造,衣被天下,繁华极盛,皇帝便敕令两江总督总管大会筹办事宜,限期江苏巡抚督办在淞江完成天下博览大会的会馆建筑。云间派南宗宗门正在淞江华亭县天下博览大会会址圈定范围之中,于是被勒令搬迁,云间三宗掌门四处沟通,不料兹事体大,淞江知府得巡抚严令不敢怠慢,竟着一千总带领一队人马连夜将西宗宗门拆个精光,云间派虽然号称当地豪强,也只能隐忍不发,做点亡牢抱羊,抢救物什的工作。事后,淞江知府特地遣使慰问,大大表彰了云间派舍己报国的忠心,奖励白银五百两,望再接再厉,维护大会期间和平稳定。云间派吃了这么大的亏,本也是也无可奈何,现在总算有个台阶下,只好也厚颜说了几句恭维话表了表忠心,算是咽下了这口气。
其实南宗掌门因祸得福,在被推倒的一面古墙里,赫然发现了一卷古书,揭开扉页,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大字:
拨云寻天,掘土拓疆,
天地无垠,有我无双,
名动四海,声震八方,
我且不允,谁敢称王,
王者之剑,天下至刚。
岳麓书院门口,两队人马正围着一名青衣装束的少年和一个持斧的彪壮汉子,只见这少年一边吟诵着这口诀,一边舞着长剑,声音固然中气十足铿锵有力,而剑锋灵动,竟亦如白日里耀起万点星光,衣袜飞舞,煞是好看。书院里的书生们本自修习经义,其时学风日下,这外面一番动静,心定志坚的当然充耳不闻,那些愚顽不堪的哪里还坐得住,纷纷涌到门口探望,监院毕竟阻拦不住,只好听之任之。
那少年练完这一路剑法,那一众书生纷纷喝彩,倒使得少年对自己又多了几分自信,意满志得之余竟然自吹自擂起来:“前辈,我们来此不为打架,只想让前辈发个武林帖,就当年辱我师门之事给个说法,澄清误会。前辈也看到了吧,我派武功绝非前辈当年所说那般不堪,晚辈这几句剑诀创自我祖上云间真人,虽止聊聊几句,言辞浅易,但是气象宏大却又细致入微,意境悲戚却又傲骨铮然,如洪流之泛小舟,如疾风之悬纸鸢,只有武学已臻一定境界之人方能有此举重若轻之洒脱情态…”
话没说完,彪壮汉子已不耐烦地叫道:“你这骚包孩子,当年老子两把菜刀削遍洞庭湖,后来名气大了,菜刀换铁锹,铁锹换铁杵,铁杵换板斧,打出来这一亩三分地,你鸟毛孩子啥也不懂,跑过来大呼小叫,要我道歉?你回去叫你爹爹云间派什么北宗南宗掌门都过来,斗过了我这把板斧什么都行,再要罗唣把你扔进洞庭湖喂鱼去!” 这少年被抢了白,脸上多少有点尴尬,正要答话,背后同来的云间派经筵教习李宗义抗议道:“贺帮主此言差矣,夫天下武学,其下使力,其中用巧,其上谋智。今上圣主位登大宝以来,法效先皇,未尝用一兵一戈,而定天下之广大,四海升平,万国来朝,乃万亿年未见之盛世也。以古鉴今,盛世之衰,必起于兵祸,焉可妄动刀兵而祸万民哉?似阁下这等恃勇斗狠,又岂是长久之计?” 书院学生听了这几句顿时议论纷纷,有同意有辩论,一时间人声嘈杂起来。
李教习又道:“十年前阁下辱我师门,说什么我派武功练至中乘仅相当于贵派下乘,练至上乘仅相当于贵派中乘,永远也达不到贵派一流高手水准,我派西宗掌门入云子据理力争,本不想动手,贵派趁其不备打伤了他。冤家宜解不宜结,今日我等自淞江而来,依然不想寻仇,只是想和阁下印证武功,为我派正个名。” 旁边书生听得好奇,想你们被人打了打还便是,还想动动嘴皮子演几招武功吹几句牛逼就能让对方屈服道歉,为自己正名了? 就算这样,你也早点来啊,怎么隔了十年才来?
原来事情都出自十年前淞江府云间派西宗掌门入云子云游湘楚的一段公案 :
湘楚地界, 原为本朝太祖皇帝龙兴之地,太祖出身塾师,发达前是个落第的秀才,年轻落魄时候颇受过乡里势利人的冷眼,寒酸窘迫之际跟了义军,多年辗转,几处羁旅,方有的天下,是以对旧地故居向来没甚么好感。终太祖一朝,所下诏令无数,大多是为了捋顺国本,清肃邪佞,坊间多有传言,太祖恐宵小之人搬弄口舌,谤污太祖出身匪类,影响身后名誉,是故除恶务尽,对两湖的肃靖运动大予支持,然而予民休养生息,交通贸易的旨意,天下诸行省,如直隶、两江、两广俱受恩泽,唯独这两湖却始终未蒙太祖着令督办过。太祖崩后无嗣,西南王承继大统,后又再传至当今圣上,出身各自不同,于湘楚素无感情,故都视而不见,放着两湖大好河山晾在那里养草。湘楚大地民风彪悍,仓廪既空,终于引得群盗蜂起,官府剿杀不及,寻常百姓亦不免人人自危。于是便有一些习武的世家,武林的传人,纷纷续宗继业,带领百姓习武防盗,倒也聊堪自保。这些两湖世家宗门的精英子弟早年在太祖肃奸时被当成匪首剿杀者甚众,余者为避株祸,曾经改头换面,誓不再出江湖,太宗德恩广布,平冤罢狱,免赋兴业,其传人起先乐享安逸,本也没有什么复出的志向,不料世事无常,竟然被一些毛贼逼着重操旧业。其实当今武学一道,衰微已甚,偌大的两湖,更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宗门可以主持大局,当年南岳衡山派横霸一方,若知今日传人不肖如此,必然气煞。而斧头帮,同埋链刀会,轮锯屋都是湘楚地面上排名有数的大派。
入云子那一日在洞庭湖边的岳阳楼上,喝多了酒说了几句湖南偏僻贫瘠武道不兴的话,惹恼了在一旁饮酒的斧头帮贺帮主,淞江府民物繁庶,云间派也是富甲一方,入云子举手投足便带着富贵之气,贺帮主出身低贱,最看不惯这些养尊处优却毫无建树的豪门富绅,何况又口出狂言,于是张口就骂,两人就动起手来,入云子执掌门户,精于商贾而疏于武艺,大败而归。回到宗门后原准备面壁十年再报此仇,不料出关时竟然已经大彻大悟,视荣辱为浮云,不想再惹是非,于是就此作罢。其师弟南宗掌门出云子不服,正好前些年意外得到本派失传秘籍,悉心培养了少子短短数载竟然武艺直追乃父,大喜之余便派遣其到湖南找斧头帮帮主论个是非曲直,一来历练历练,二来毕竟是晚辈,即使败北,也不至于堕了云间派的名头。
那贺帮主哈哈一笑:“当年那入云子狂成那样,结果老子三斧子就把他打发了。你们这帮子淞江人,武功稀松平常倒也罢了,明明约来这破书院要了结当年那桩公案,偏偏屁话连篇不得要领,臭也臭死了。老子没空陪你们啰嗦,那小子你过来,上次教训了你老头,这次再连带教训教训你这小辈,这样你们宗门老老少少多少也能有点长进,以后须念着老子的指点之恩,在你们祖师祠堂里腾个位置,把老子作祖宗供着吧!””
他本是浑人一个,根本没理会是入云子是哪宗掌门,而这少年又是哪宗后人,混为一谈。那云间派诸人涵养颇深,受此侮辱,虽心下不忿,却并未立即发作。
旁边的书生们听到这贺帮主说什么“破书院”, 言语间殊为不敬,心想岳麓书院,弦歌千年,道南正脉,学达性天,竟然被小觑如斯,倒先急了起来,有胆大的对着云间派诸人大叫道:“听说最近南洋小国吕宋屡犯海境,这皇帝老儿也不派遣官军驱赶,却弄了几条破船远远地在海上敲了几下锣打了几下鼓,数落吕宋几条罪状,竟然还提到什么十几年前那鸟国内乱,戕害旅居的天朝子民这旧事。你觉得吕宋虽然国小只能养鸟,会怵你么?”
要说那书生说这话本是挑云间派诸人动手的,不料其余书生顿时来了精神,群情激愤,也不再管斧头帮和云间派的是是非非,什么倭国鬼奴,高丽棒子,吕宋鸟国云云,抛却斯文,骂个不停,偶尔有一两个声音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话,顿时又被骂成番邦细作。
那贺帮主最讨厌这帮无用书生叽叽喳喳个不停,当即欺身进了两步,抡起板斧,对着少年叫道:“你小子看仔细了,别不留神被老子劈成两段说我欺负晚辈。” 少年看再避不过,倒也不惧,抖剑花起了个守剑式,两人便战在一处。
斧头帮本来只是在洞庭湖边的小门派,并无什么突出的传世武艺,只是因缘际会,于武林人物凋零之际早了几年站了出来,招了些凶狠角色,才声名日隆,成为一方霸主。几十年来或巧取豪夺或不惜重金,到处搜刮用斧的上阶功法,无奈天下武林衰微已极,得来的功法秘籍大多残缺不全,不敷使用。这斧头帮的首脑倒也不俗,将这些功法拼拼凑凑修修补补竟然编成系统,取了个名字叫《斧钺集成》,分为劈、抡、砍、扎、削、扫、剁、抹、砸、挑十式,分别冠以出处来历,倒也可算得蔚然大观。
贺帮主一招:“盘古劈” 袭将上去,携风势攻击少年中路,少年使了一招“腾云闪”朝后避开,贺帮主借去势跃到少年附近,回手斧面轮转,又一招“延德扫”攻向少年后背,少年使一个“梯云纵”向前跃开,贺帮主两斧落空,也不焦躁,一招“潘凤挑”自下而上以斧尖挑向正收势下落的少年,其势迅疾,避无可避,看情形少年似乎非败不可,斧头帮顿时人人振奋,为帮主大展神威欢呼雀跃,云间派诸人则提心吊胆,有几个一时紧张甚至拔出剑来,想等少掌门落败便即上去抢人,免得伤于敌手,众人里只有经筵教习李宗义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在一旁站着,似乎早已然厘定吉凶。果然,就在斧尖堪堪碰到少年衣摆之时,那少年竟然不可思议地在半空中地斜过身来,头高脚低,要说这种招式,全身上下都是破绽,无论如何都该败了,不料少年在此情形下还能执剑刺出,剑光如霹雳,不偏不倚,正刺向贺帮主心口,竟是个两败俱伤的法门,但明眼人自然知晓,斧尖运势笨拙,挑式在《斧钺集成》序列末位,弃了斧所擅之威力,虽巧且疾,却未必能够杀人,但一剑在心口上捅出个透明窟窿,那哪还能活?这一节贺帮主哪能不知,只好拖着板斧向后退却,错过了制胜的最佳时机。旁边观战者立时喜忧相替,继续目不转睛地观战。两人继续缠斗在一处,一个剑剑生辉,一个斧斧生风,竟接连拆了三十余招。贺帮主越斗越着疑,心想十年不见,这云间派的人怎生变得这等了得?
他当然不知道,当年云间派三宗掌门确实已是宗内最强,但所得武艺只有《云间九式》而已,称为:穿云刺,蒸云气,腾云闪,劫云抽,翻云手,梯云纵,碎云击,截云挡,兜云抓,每一式另有数种变化,以此作为立派根本。但事实上,《云间九式》仅是数百年前云间派创派祖师云间真人所授的入门功夫,云间真人虽名为真人,争强好胜之心未断,竟称天下武功唯我独尊,《云间九式》即可媲美天下任一武学,故称为云间武学全本,分为下中上三乘境界,下乘为剑术穿云刺,内功蒸云气,轻功腾云闪,中乘为剑术劫云抽,内功翻云手,轻功梯云纵,上乘融会贯通,并无细分,称为碎云击,截云挡,兜云抓。进阶功法则自创派以来便只教授给核心弟子,其余人众,更不知其有无。不料明末清初,清军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华夏几近亡国灭种,云间派精英为保发留俗竟自威武不屈,直接死了个干净,这一来功法自然失传,云间派苟存于世,日渐萎缩。
又说本朝太宗年间,天下积弱已久,太宗决心厘革时弊,通商惠工,天下文物,方才又渐丰盛起来。到得当今皇帝临朝时候,国库丰盈,竟然不输大石等强盛番国,国用即足,皇帝便思邀请外邦来朝,办一个天下博览大会,以夸饰天朝地大物博,明主天威浩浩。而淞江府辖扼长江龙首,正是与番邦沟通的首冲之地,更兼淞江织造,衣被天下,繁华极盛,皇帝便敕令两江总督总管大会筹办事宜,限期江苏巡抚督办在淞江完成天下博览大会的会馆建筑。云间派南宗宗门正在淞江华亭县天下博览大会会址圈定范围之中,于是被勒令搬迁,云间三宗掌门四处沟通,不料兹事体大,淞江知府得巡抚严令不敢怠慢,竟着一千总带领一队人马连夜将西宗宗门拆个精光,云间派虽然号称当地豪强,也只能隐忍不发,做点亡牢抱羊,抢救物什的工作。事后,淞江知府特地遣使慰问,大大表彰了云间派舍己报国的忠心,奖励白银五百两,望再接再厉,维护大会期间和平稳定。云间派吃了这么大的亏,本也是也无可奈何,现在总算有个台阶下,只好也厚颜说了几句恭维话表了表忠心,算是咽下了这口气。
其实南宗掌门因祸得福,在被推倒的一面古墙里,赫然发现了一卷古书,揭开扉页,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大字:
拨云寻天,掘土拓疆,
天地无垠,有我无双,
名动四海,声震八方,
我且不允,谁敢称王,
王者之剑,天下至刚。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