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我--才是最大的自由
<蒋勋说唐诗>里说到,文学大忌是作者现身。
E.B.White在elements of style中说到,作者要设身处地,但不要说我认为...我感觉...不要过度描述,少用修饰词。
虽中西有别,二者所说的却是异曲同工。要作者隐身,那感觉从何而来呢?就是设身处地。作者把自己放到了环境里,从角色出发,感同身受,变换不同角色,说出不同感受,才有了古今中外这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作品,人物的刻画往往入木三分,感情真挚,这同作者的代入是分不开的。《红楼梦》中,各色人物三教九流,却都栩栩如生,曹雪芹一会儿化身纤弱促狭的林妹妹,一会儿是狗苟蝇营的薛蟠。读者也跟着兜兜转转,尝尽人生各种角色。
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创作者投身其中,上天入地,悲喜缠绵,摆脱了自己现实中有限的环境,尽情去描绘一个或真或假的世界。投笔纸端,看各个人等生活行走。读者也是如痴如醉,暂时忘却了自我,在这虚拟的世界中跟随人物环境变化,梦回唐宋,变身侠客英雄。通过一件作品,创作者和读者都摆脱了现实有限的空间时间,投身入广袤的宇宙,自由变换,无所不能。而自由原是人类最稀缺的物资,最高的人生追求,如此,怎么不令众生痴迷?
E.B.White在elements of style中说到,作者要设身处地,但不要说我认为...我感觉...不要过度描述,少用修饰词。
虽中西有别,二者所说的却是异曲同工。要作者隐身,那感觉从何而来呢?就是设身处地。作者把自己放到了环境里,从角色出发,感同身受,变换不同角色,说出不同感受,才有了古今中外这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的作品,人物的刻画往往入木三分,感情真挚,这同作者的代入是分不开的。《红楼梦》中,各色人物三教九流,却都栩栩如生,曹雪芹一会儿化身纤弱促狭的林妹妹,一会儿是狗苟蝇营的薛蟠。读者也跟着兜兜转转,尝尽人生各种角色。
这大概就是文学的魅力,艺术的魅力,创作者投身其中,上天入地,悲喜缠绵,摆脱了自己现实中有限的环境,尽情去描绘一个或真或假的世界。投笔纸端,看各个人等生活行走。读者也是如痴如醉,暂时忘却了自我,在这虚拟的世界中跟随人物环境变化,梦回唐宋,变身侠客英雄。通过一件作品,创作者和读者都摆脱了现实有限的空间时间,投身入广袤的宇宙,自由变换,无所不能。而自由原是人类最稀缺的物资,最高的人生追求,如此,怎么不令众生痴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