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的故事-纯记录
爸妈来GZ帮我看孩子的这几年,和远在北方的亲戚朋友见面甚少。唯一一个是老妈的表侄X,现在DG做警察。因为离得近,所以每年过年或者临近过年,他都会一家三口从DG开车过来吃顿饭,和老爸喝顿酒。
亲戚之间吃饭喝酒无非就是叙旧,所以关于X身上的旧事我也就跟着连续听了几年,再结合每年看到他身上的变化,总是有些感慨。
亲戚关系:
X的奶奶和我姥姥是亲姐妹。我姥姥排行老大,X的奶奶排行老幺,但是她们俩的关系却是最好的。从小的记忆里就是我姥姥和我妈一直在说姨姥姥(X奶奶)有多好,比如每年给我做棉袄棉裤,托人捎来棒子面花生等各种农产品。只是她嫁的人没有像姥爷一样出来当兵留在城市,所以一家人还是留在了村里,但是日子过得也算富裕。有时候姨姥姥的子女,也就是我妈的表弟表妹,我的表舅表姨们也会带着孩子进城,每次都是穿的干干净净,到了后期甚至会开着小汽车来,完全不是农村穷亲戚的模样。
只不过在90年代初期,身在农村的人们对城里还是觉得那么遥不可及却又心向往之。表舅表姨们会对我大姨小舅还有我爸妈的公职身份啧啧称道,他们的孩子,就是X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会对我的自动铅笔盒和柜子里的课外书羡慕不已。这些对于当时才十几岁的我来说,可以感受出来,但并没有生出作为“城里人”的所谓优越感,只是觉得他们都很腼腆,不爱说话。
关于X:
X是姨姥姥的长孙,据说是学习最好的一个。但是当年高考落榜,他爸想让他当兵,就送来了我们这里。
说到当兵,从我家的一路经历看来,这似乎就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我姥爷因为当兵,来到了城市,所幸他没有抛下农村的糟糠妻我姥姥,才有了后来的我小舅和我妈。我大姨大姨夫因为当兵,跟随部队东奔西跑,后来留在了北京,于是子女后代都成为帝都人士。我爸因为当兵,从农村出来,被部队派到我妈的城市学习,认识了我妈,结婚并留了下来,才有了我。可以看出我们这一家都和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农村的亲戚来说,有着之前人的经验和这些关系,部队是最现实也是最直接来到城里的途径。所以我从小到大,总是会听到父辈们说起谁谁家的孩子今年要来当兵,谁谁家的孩子没有考好那就弄来当兵吧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
X也是这些孩子里的一个,但是好像因为上完了高中,岁数有点大,又或者是不愿意太辛苦,所以没有走普通志愿兵入伍这条路,而是想考军校。我家所在的那个城市,因为离帝都近,驻扎部队和军校特别多,小舅的单位就是其中之一,所以X就从他的老家来到了我们这里,并住进了小舅家。
以上这些都是我出国后发生的事情,包括后来X没有考上军校,小舅妈对他不甚周到,我姥姥因为姨姥姥的情分所以对他特别好还偷着给他吃的等等,大多是这几年他过来喝酒时听到的。再后来,就是X的舅父把他弄到了DG,然后他考上了公务员,当上了警察,并在DG买房结婚生子。
GD记录:
我妈来到GZ后,不知哪天突然一闪念,想起X在DG。于是就给他打电话。我爸妈那一辈的人,或者说他们这个圈子的人,不管去到哪里,总要找些当地的朋友或者亲戚来联系下,一来联络感情二来似乎有了当地的人他们才有依靠一样。所以我小时候出去旅游,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和山东以外的地方,原因无他,别的地方他们没有熟人。我想我妈联系X也有这方面的想法,而且X是在公安系统工作,她更觉得踏实。这一联系,就好似接上了头。之后每年过年,要么X会过来GZ拜年,要么会邀请我们去DG。而我们也真的去过一次,那时我怀孕四个月,吃饭的时候说起X的老婆是妇产科护士,我妈甚至提出能否找人看看是男是女。X自然一口说没问题,然后就是去到医院打电话找人他老婆出来带我进去先给科室主任听听胎心又去照了B超说了些隐晦的话语塞了几个红包得到一个答复然后我们要装作感恩戴德说些他能办事多亏了他的关系之类的话才能道别。
今年临过年的时候,X照例给我妈打电话拜年,说起他今年全家要回老家过年所以想提前过来GZ看望下。我妈自然同意,X问我爸喝什么酒,我妈说你姑父最近在喝红酒。X立马说,行,我带一箱红酒来。有酒杯吗?我妈说酒杯有,网购的时候人家送的。X说,那我给你带两个好杯子,我进了几万块的酒人家才给了几个,可贵了。我妈说好好。
于是上上个周日,我爸妈早早的包好了饺子等X一家三口过来。高速堵车,接近下午的时候他们终于到了,赶快下饺子炒菜。X拿出他带来的红酒,问我,有没有醒酒器?我一愣,说没有,太高档了。他说哎呀,没有醒酒器尝不出这酒的好,早知道我带一个过来。然后又拿出俩玻璃杯,说,就是这两个杯子,我进了几万块的酒,人家才给我6个,我给你们带了俩。你听这声音,就不一样。我哦哦,的确是不一样。接着又拿出一个小纸盒,说这是酒塞,可以抽真空的,酒喝不完就用它塞上。我有些无语,但是总归不便表露,只能继续哦哦,然后夸一通这东西好。
吃饭的时候:
说起我爸喝红酒,我妈说S现在在网上给她爸买红酒。X说什么酒?多少钱买的?我说不贵,200多一箱。他拿起来眯着眼看看,然后说这就是佐餐酒,最便宜的那种。我爸喝迷糊了,说,什么?左酒?X说,不是,佐。餐。酒。
说起抓人,我问了一句,如果他不承认怎么办?X瞟了我一样,很随意的说,打到他认。语气带着些特有的得意和稀松平常。
说起老家那里空气污染严重,GD气候相对好些,他在老家做生意的弟弟也想来GZ,我附和了句,来GZ挺好的。X立马说,你有啥门路吗?我一愣,有点没有反应过来要门路干什么,然后这个话题就在我爸妈的哼哼哈哈中翻了篇。
说起过中秋节DG每个酒店都会给他们送月饼,端午节送粽子,夏天吃荔枝不要钱,过年又有多少东西之类等等等等。
说的我简直是自形惭秽,进而开始可怜我爸妈养出一个loser,因为中秋节公司就发了一盒月饼过年发了一盒年糕,而端午节却连粽子都没发。
亲戚之间吃饭喝酒无非就是叙旧,所以关于X身上的旧事我也就跟着连续听了几年,再结合每年看到他身上的变化,总是有些感慨。
亲戚关系:
X的奶奶和我姥姥是亲姐妹。我姥姥排行老大,X的奶奶排行老幺,但是她们俩的关系却是最好的。从小的记忆里就是我姥姥和我妈一直在说姨姥姥(X奶奶)有多好,比如每年给我做棉袄棉裤,托人捎来棒子面花生等各种农产品。只是她嫁的人没有像姥爷一样出来当兵留在城市,所以一家人还是留在了村里,但是日子过得也算富裕。有时候姨姥姥的子女,也就是我妈的表弟表妹,我的表舅表姨们也会带着孩子进城,每次都是穿的干干净净,到了后期甚至会开着小汽车来,完全不是农村穷亲戚的模样。
只不过在90年代初期,身在农村的人们对城里还是觉得那么遥不可及却又心向往之。表舅表姨们会对我大姨小舅还有我爸妈的公职身份啧啧称道,他们的孩子,就是X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会对我的自动铅笔盒和柜子里的课外书羡慕不已。这些对于当时才十几岁的我来说,可以感受出来,但并没有生出作为“城里人”的所谓优越感,只是觉得他们都很腼腆,不爱说话。
关于X:
X是姨姥姥的长孙,据说是学习最好的一个。但是当年高考落榜,他爸想让他当兵,就送来了我们这里。
说到当兵,从我家的一路经历看来,这似乎就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我姥爷因为当兵,来到了城市,所幸他没有抛下农村的糟糠妻我姥姥,才有了后来的我小舅和我妈。我大姨大姨夫因为当兵,跟随部队东奔西跑,后来留在了北京,于是子女后代都成为帝都人士。我爸因为当兵,从农村出来,被部队派到我妈的城市学习,认识了我妈,结婚并留了下来,才有了我。可以看出我们这一家都和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对于农村的亲戚来说,有着之前人的经验和这些关系,部队是最现实也是最直接来到城里的途径。所以我从小到大,总是会听到父辈们说起谁谁家的孩子今年要来当兵,谁谁家的孩子没有考好那就弄来当兵吧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
X也是这些孩子里的一个,但是好像因为上完了高中,岁数有点大,又或者是不愿意太辛苦,所以没有走普通志愿兵入伍这条路,而是想考军校。我家所在的那个城市,因为离帝都近,驻扎部队和军校特别多,小舅的单位就是其中之一,所以X就从他的老家来到了我们这里,并住进了小舅家。
以上这些都是我出国后发生的事情,包括后来X没有考上军校,小舅妈对他不甚周到,我姥姥因为姨姥姥的情分所以对他特别好还偷着给他吃的等等,大多是这几年他过来喝酒时听到的。再后来,就是X的舅父把他弄到了DG,然后他考上了公务员,当上了警察,并在DG买房结婚生子。
GD记录:
我妈来到GZ后,不知哪天突然一闪念,想起X在DG。于是就给他打电话。我爸妈那一辈的人,或者说他们这个圈子的人,不管去到哪里,总要找些当地的朋友或者亲戚来联系下,一来联络感情二来似乎有了当地的人他们才有依靠一样。所以我小时候出去旅游,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和山东以外的地方,原因无他,别的地方他们没有熟人。我想我妈联系X也有这方面的想法,而且X是在公安系统工作,她更觉得踏实。这一联系,就好似接上了头。之后每年过年,要么X会过来GZ拜年,要么会邀请我们去DG。而我们也真的去过一次,那时我怀孕四个月,吃饭的时候说起X的老婆是妇产科护士,我妈甚至提出能否找人看看是男是女。X自然一口说没问题,然后就是去到医院打电话找人他老婆出来带我进去先给科室主任听听胎心又去照了B超说了些隐晦的话语塞了几个红包得到一个答复然后我们要装作感恩戴德说些他能办事多亏了他的关系之类的话才能道别。
今年临过年的时候,X照例给我妈打电话拜年,说起他今年全家要回老家过年所以想提前过来GZ看望下。我妈自然同意,X问我爸喝什么酒,我妈说你姑父最近在喝红酒。X立马说,行,我带一箱红酒来。有酒杯吗?我妈说酒杯有,网购的时候人家送的。X说,那我给你带两个好杯子,我进了几万块的酒人家才给了几个,可贵了。我妈说好好。
于是上上个周日,我爸妈早早的包好了饺子等X一家三口过来。高速堵车,接近下午的时候他们终于到了,赶快下饺子炒菜。X拿出他带来的红酒,问我,有没有醒酒器?我一愣,说没有,太高档了。他说哎呀,没有醒酒器尝不出这酒的好,早知道我带一个过来。然后又拿出俩玻璃杯,说,就是这两个杯子,我进了几万块的酒,人家才给我6个,我给你们带了俩。你听这声音,就不一样。我哦哦,的确是不一样。接着又拿出一个小纸盒,说这是酒塞,可以抽真空的,酒喝不完就用它塞上。我有些无语,但是总归不便表露,只能继续哦哦,然后夸一通这东西好。
吃饭的时候:
说起我爸喝红酒,我妈说S现在在网上给她爸买红酒。X说什么酒?多少钱买的?我说不贵,200多一箱。他拿起来眯着眼看看,然后说这就是佐餐酒,最便宜的那种。我爸喝迷糊了,说,什么?左酒?X说,不是,佐。餐。酒。
说起抓人,我问了一句,如果他不承认怎么办?X瞟了我一样,很随意的说,打到他认。语气带着些特有的得意和稀松平常。
说起老家那里空气污染严重,GD气候相对好些,他在老家做生意的弟弟也想来GZ,我附和了句,来GZ挺好的。X立马说,你有啥门路吗?我一愣,有点没有反应过来要门路干什么,然后这个话题就在我爸妈的哼哼哈哈中翻了篇。
说起过中秋节DG每个酒店都会给他们送月饼,端午节送粽子,夏天吃荔枝不要钱,过年又有多少东西之类等等等等。
说的我简直是自形惭秽,进而开始可怜我爸妈养出一个loser,因为中秋节公司就发了一盒月饼过年发了一盒年糕,而端午节却连粽子都没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