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7 新的论调
这段时间我对“自我感觉良好”有了新的认识。当自我相处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良好的,而一旦走出了自我的范围和他人一起时,我就丧失了这种良好的感觉。 而J到底有没有这种良好的感觉呢? 这几天和同学聚会,小范围的。大家吃着聊着笑着今晚多开心,主要回望下过去,时不时也互相打探一下不相交的现在,只是甚少展望相隔更远的将来。聚会的人数自然是一年比一年少,临时抓来拼凑出不超过十人的男男女女中,大伙的变化都不算很大,不管是上班的、待业的还是继续读书的,大体都保留着学生风貌,且透着五六七八分稚气。 唯独曾经的班长J给人以“站在那里完全认不出是他”的感觉。 这一点还是听其他同学带着“望洋兴叹”的神情转述的。大概我与J交往略密,近两年还总能见上几面的关系,也约莫是我生性迟钝,认不出变化本身。 但也可能是由于我迟到了。 其实J无论是身材、相貌都未发生重大改变:戴着小方形黑框眼镜,五短身材,旁人的胖通常给人感觉都是“圆”,他大概是方脸的原因,却是胖成了“方”的;甚至发型都是从前方方的平头,只是看得出修得更精细些。 不过他是我们当中唯一一个穿着黑大衣、黑西裤、黑皮鞋的人。从衣着上,他已经不是过去总穿着印有科比的运动服的那个J了,毕竟人靠衣装美靠亮妆。另外,大家主要是看气质,说他“像领导”。 J法律系毕业,从事律师行业,在一家据了解业务颇丰的律师事务所上班。他向来话不太多、不擅玩笑,只在自己的感兴趣的话题上可以非常严肃、专业地交谈,其实像是个工科男。在我们聊到学生时代的“趣事”时,他对某些旧情表现得全然不知、也不是太感兴趣,只是笑笑,偶尔打着哈欠。只在大家询问他工作时,他才底气十足、洋洋洒洒地谈谈最近做的case,再从专业的角度给大家科普一下最近实事背后的法律知识,比如快播、比如非法集资、比如股票。 “不要叫太多人,超过五人的聚会都是没有价值的。”他在前一天我们私下吃饭时还这么说道。 我和J合得来的原因,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主要还是他没我帅。 我刚分进班的时候他是我同桌,我们就这样在两年多里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一起打球、一起打游戏、睡觉时互相把风。他是那种闷葫芦,没什么太多娱乐活动也不热衷交际,我是那种窜天猴,跟大家嘻嘻哈哈完事就算,其实也很闷。 班主任让他长期做班长是有原因的:他长得方方正正为人很正直的样子,成绩又不错,我在班上煽风点火、调皮捣蛋的时候他还可以“大义灭亲”。 昨天我们一行人走在去桌游吧的路上,J一个人孤独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留给我们一个“邓小平式“的背影,老同学们都在他背后说他领导范儿足。 我知道J应该不是个热衷权利、领导头衔的人,他其实很腼腆,挺怕担责任、不爱管事的。平常班上乱七八糟的事他从来都是让本就热衷于组织、领导的副班长来做,甚至还主动辞职过。就算偶尔不得已需要在讲台上点名批评或者严肃整风时,他那张本就长得凶神恶煞的脸虽然神情威严、表情严肃,却总是涨得通红。你们可以觉得他是因为生气,我却觉得他是因为紧张。 对自己力量并不自信,却又不得不故作威严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这种紧张。 J刚刚买了房,前两天又让我陪他去4S店转转,马上也要买车。他对工作也越来越了解而得心应手,聊起行业见闻、饭局、各种内幕时侃侃而谈,不像去年刚开始时那样聊起来还不自信、心怀忐忑。 “律师这个行业就是不受经济影响,经济好时有生意,经济不好时也有生意,就是做的事不同而已。我要求不高,等着把我师父的生意接下来就行了。”他这么说,同时又替我担心起来,说我老是这么漂着也不是个事,以后到底在哪里定下来呢?然后我们聊到F,年后他就要跳槽、换工作了,过两年可能还要换城市、到沿海。J接着又想劝F也别漂了,回家乡又方便又熟悉,发展潜力也巨大。 我几乎是认同他的说法的,觉得F回来发展也未尝不可,甚至可能是件好事。 而F在之后聊起J时却也表示担忧、不敢苟同。 “他现在对人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啊,什么都有了的感觉,不过我觉得太早了会没意思。我担心他以后会变成那种鱼肉企业的律师,靠这个挣钱没错,但他对这个行业的既定规则也认同和适应得也太快了。律师还是个蛮有理想的行业,比如社会公正啊什么的……”F顿了一下,似乎下面的话憋了很久,“还有一点,我就跟你说,我觉得J在家乡待久了,眼界和要求会被限制。” 我还是老毛病忍不住辩证一下:“他的要求就是在某个地方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已,那这个选择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他根扎好了,不像我们还在飘,从咱们中国人传统的生活观念来看,他就是有底气有信心和希望。咱们啊,好好做我们的思想文化工作,将来他的儿孙们说不定就会按自己的想法来过日子了。” “感觉J的儿孙还是会走他爸的路,很大程度上。”F不无“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地总结陈词。 我俩背后议论完后似乎得到了满足,同时也感到卑微。不知J如果“泉上有知”这段议论,会不会丧失掉良好的感觉,或者相反变得感觉越来越良好。 一直自我标榜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我,最近也感受到了一些新的变化。终于知道为什么老男人喜欢交年轻情人了,因为可以从其身上找回自己年轻的影子。 从M身上,我就看到了自己一两年前的影子——那样不知人情世故、不懂客套还能悠然自得。 虽然如今我也仍然一无所知,却已经不能自得了。想起从前老叫嚣“不在意他人眼光”的自己,现在真是觉得太天真浪漫勇敢,以为能走到远方了。 我也开始能了解一点我从前从来不能理解的“不想长大”的愿望了。 不过我到底还是向往长大的,长大是必然、我也越来越觉得是应该的,只是在长大过程里、在自我与变化的平衡中,我恐怕需要一个新的论调? 最后,祝我们身体健康,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