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那点事儿
我发现微信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它让我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媒体人,他们把自己的公众平台写的有声有色,但同时关注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号之后,层出不穷的更新真是让人焦虑;它让我和同学同事家人朋友建立了一张无形的关系网,但同时朋友圈的各种晒幸福晒悲伤也让自己的脆弱无所遁形。
今天听到了很多人的信息,也见了一个老朋友。大家都纷纷升职加薪,准备结婚准备生子,想起来很喜欢的人一个姐姐说的:“30岁之前,只要你聪明努力人品好,并愿意专注10年只做一件事,选什么,你都会成的。所以,别想太多,做了再说呗,有些时候选择做一些事是为了避免那些无聊的情绪,然后在各种关系中学会控制自己。不是你去选择生活,而是什么样的生活会选择什么样的你。”走到现在,其实都是修行,喜怒哀乐自有定数,该干嘛干嘛,施主不要挂怀。
远方的游子渴望回家,在家的我有一颗游子的心。对于一个各种忧伤愤怒悲哀都忍住的姑娘来说,真的很容易憋出内伤。
直到我今天看到一篇更新:
“欢欢喜喜过大年”。
你坐的火车、去的超市、面馆、步行的街道、夜市摊,那些廉价的广播从四面八方洋溢出来。它们像张大网,把你黏在“过年”的这张大红色的蜘蛛网上。旧的时光过去,新的一年开始,大家终于团聚,你应当欢欢喜喜。
嗯?谁欢欢喜喜?你才欢欢喜喜。你们全家都欢欢喜喜。
事实上,家庭像一个陈旧的、固着的戏剧,每个人在家庭之中都扮演着固定的角色。有人是拯救者,有人是稳定剂,有人心甘情愿去牺牲,有人是家庭创伤的症状出口。你回到那个老套的情境之中,不自觉地扮演相似的角色,直到你准备开始变化。
变化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你清醒地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能够使生活变得更好,可那终究抵不过旧的伤痛让人身体上感觉安全——那个伤痛的位置和姿势,我是如此熟悉,也如此擅长,就让我再多呆一会儿。
身体的感受最忠实。它从不去相信它从未体验过的事情。
所以你不高兴,拖延回家的时间,焦虑烦躁是正常的。有无数个人和你一样。好消息是,每一次的重聚都是一次试探, 你每一次都能看见你自己似乎有一些变化。有时候真的发出了以前从未发出的声音,有时候做得更像自己一些,有时候更偏离一些。
都没关系。它们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而当你鼓足勇气开始哪怕一丁点的变化:你会发现,那些陈旧的、你以为再也不能够更改的庞然大物——你的家庭,有的时候也会脱下他们的厚重外罩,呼一口气,换一个姿势。
有时候青蛙变王子,有时候沧海变桑田。
今天听到了很多人的信息,也见了一个老朋友。大家都纷纷升职加薪,准备结婚准备生子,想起来很喜欢的人一个姐姐说的:“30岁之前,只要你聪明努力人品好,并愿意专注10年只做一件事,选什么,你都会成的。所以,别想太多,做了再说呗,有些时候选择做一些事是为了避免那些无聊的情绪,然后在各种关系中学会控制自己。不是你去选择生活,而是什么样的生活会选择什么样的你。”走到现在,其实都是修行,喜怒哀乐自有定数,该干嘛干嘛,施主不要挂怀。
远方的游子渴望回家,在家的我有一颗游子的心。对于一个各种忧伤愤怒悲哀都忍住的姑娘来说,真的很容易憋出内伤。
直到我今天看到一篇更新:
“欢欢喜喜过大年”。
你坐的火车、去的超市、面馆、步行的街道、夜市摊,那些廉价的广播从四面八方洋溢出来。它们像张大网,把你黏在“过年”的这张大红色的蜘蛛网上。旧的时光过去,新的一年开始,大家终于团聚,你应当欢欢喜喜。
嗯?谁欢欢喜喜?你才欢欢喜喜。你们全家都欢欢喜喜。
事实上,家庭像一个陈旧的、固着的戏剧,每个人在家庭之中都扮演着固定的角色。有人是拯救者,有人是稳定剂,有人心甘情愿去牺牲,有人是家庭创伤的症状出口。你回到那个老套的情境之中,不自觉地扮演相似的角色,直到你准备开始变化。
变化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你清醒地知道什么样的变化能够使生活变得更好,可那终究抵不过旧的伤痛让人身体上感觉安全——那个伤痛的位置和姿势,我是如此熟悉,也如此擅长,就让我再多呆一会儿。
身体的感受最忠实。它从不去相信它从未体验过的事情。
所以你不高兴,拖延回家的时间,焦虑烦躁是正常的。有无数个人和你一样。好消息是,每一次的重聚都是一次试探, 你每一次都能看见你自己似乎有一些变化。有时候真的发出了以前从未发出的声音,有时候做得更像自己一些,有时候更偏离一些。
都没关系。它们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而当你鼓足勇气开始哪怕一丁点的变化:你会发现,那些陈旧的、你以为再也不能够更改的庞然大物——你的家庭,有的时候也会脱下他们的厚重外罩,呼一口气,换一个姿势。
有时候青蛙变王子,有时候沧海变桑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