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的西方现象学
□文/知白
现象学的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而非科学世界。现象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价值判断。并关注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记忆、期望、感受等。那么是什么使意识导向了人的某个记忆、或者是期望呢?现象学用了一个术语是“意向” (intentionality)来描述意识被导向的过程。那么是什么使人有意向呢?是意义(meanings)。胡塞尔认为意义是意识的本质。现象学就是力图对意义进行描述,来看看它究竟如何使意向成为可能。那么究竟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考察意义呢?就是“悬置”,或者说是“加括号”的方法(bracketing),这个方法源自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们并不进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本身,而是游离于其外,观看该意识本身,看看除了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在里面。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发现意识的潜台词或者说是人过去的经验(a course of experience)。而意义正是建立一系列人过去的经验之上的。
意义包括心理学上的动机(按笔者的理解),建筑在过去经验上的认识等等。胡塞尔的气魄是宏大的,他不满意于实证科学只是对于所谓客观物质世界的考察,而是着眼于从人所存在的当下真实的生活和意义世界里发现人自身的意识世界。现象学力图透过种种迷雾,直接回到事情本身,它是一门反思的哲学,是一门从意识角度洞察事情本质的哲学。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思想,并且更加强调了物我一体的本然境界。从他那里,哲学真正倒过来了。人们所说的存在,并不是世界存在,而是“此在”。所谓的客观物质世界,只是人意识的一种反映。马克思也认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而心理学所强调的人意识的经验前构,我认为主要是通过现象学的方法认识的。通过对人经验前识的观瞻,我们也许能发现历史所加之我们的诸种限制,也许能更加理性地了解自己的一举一动。
而我们更多感兴趣的问题,也许和现象学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例如一部小说,写的好不好如何评判?一些现象学批评家会从作者对一些客体的意识投射的角度去分析作者的内在意识,一篇好作品的作者的内在意识应该具有一种统一,甚至作者的许多作品的内在意识具有一种统一,体现的是“一种持久不断的心理纠结,问题和态度。”而阅读的目的也应该是与作者的内在意识达到一致。注意:是内在意识,而不是文词表面的意思。
现象学的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而非科学世界。现象学关注的是人的情感价值判断。并关注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记忆、期望、感受等。那么是什么使意识导向了人的某个记忆、或者是期望呢?现象学用了一个术语是“意向” (intentionality)来描述意识被导向的过程。那么是什么使人有意向呢?是意义(meanings)。胡塞尔认为意义是意识的本质。现象学就是力图对意义进行描述,来看看它究竟如何使意向成为可能。那么究竟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考察意义呢?就是“悬置”,或者说是“加括号”的方法(bracketing),这个方法源自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我们并不进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本身,而是游离于其外,观看该意识本身,看看除了该当前意识所在的内容之外,还有什么内容在里面。通过这种方式,从而发现意识的潜台词或者说是人过去的经验(a course of experience)。而意义正是建立一系列人过去的经验之上的。
意义包括心理学上的动机(按笔者的理解),建筑在过去经验上的认识等等。胡塞尔的气魄是宏大的,他不满意于实证科学只是对于所谓客观物质世界的考察,而是着眼于从人所存在的当下真实的生活和意义世界里发现人自身的意识世界。现象学力图透过种种迷雾,直接回到事情本身,它是一门反思的哲学,是一门从意识角度洞察事情本质的哲学。海德格尔继承了胡塞尔的思想,并且更加强调了物我一体的本然境界。从他那里,哲学真正倒过来了。人们所说的存在,并不是世界存在,而是“此在”。所谓的客观物质世界,只是人意识的一种反映。马克思也认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的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而心理学所强调的人意识的经验前构,我认为主要是通过现象学的方法认识的。通过对人经验前识的观瞻,我们也许能发现历史所加之我们的诸种限制,也许能更加理性地了解自己的一举一动。
而我们更多感兴趣的问题,也许和现象学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例如一部小说,写的好不好如何评判?一些现象学批评家会从作者对一些客体的意识投射的角度去分析作者的内在意识,一篇好作品的作者的内在意识应该具有一种统一,甚至作者的许多作品的内在意识具有一种统一,体现的是“一种持久不断的心理纠结,问题和态度。”而阅读的目的也应该是与作者的内在意识达到一致。注意:是内在意识,而不是文词表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