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上的裂缝
时过境迁, 却也有时想起。人的意识流很奇特,好几年前的事,在晾衣服抬头的那一瞬间,忽的清晰起来。从12年开始,我在那个房间生活了将近3年。房子很好,在1楼,带一个小院子。每个天气晴朗的周末,都可以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晒到太阳底下。偶尔把厚厚的被子拿出来晾,心里特别干爽!
上海的房子,特别是6楼高的老房子,和南方(广东人对于北方的概念就是广东以外)的很不一样,没有阳台,衣服只挂到长长的晾衣架子/棍子上,接着伸到街上来。刚到上海那会儿,几乎每个不上班的在外面瞎逛的天气晴好的时间,我都会把这些五颜六色的伸到街上来的衣服细细打量一番。那时候觉得那就是上海的气息,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后来觉得那依然是上海的气息,也依然美,心里却不怎么喜欢了。
在南方长大的我,对阳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不管家里是富有是贫穷,除了瓦楞屋,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敞开的露台或天台。夏夜在天台的躺椅里,和老爸一起纳凉,顺便观(数)天(星)象(星),老爸说心静自然凉。天台上种满了各种花草,太阳花、薄荷、田七、霸王花等。家里来亲戚了,不想见他们,就躲到天台看街景,无聊地看着过往的熟悉又陌生的人。放学回家,趁着天还亮,在天台做作业。在天台跳绳、打牌、玩石子...... 每天早上,老妈洗好一大桶衣服,搁在楼梯上,叮嘱我们晾。从1楼到3楼,我在晾衣服的时候,邻居也在晾。偶尔还能看到邻居帅气的哥哥。(没有下文了)
衣服的水一滴一滴地打在天台的地上,地面的颜色立马变深,转而水汽蒸发,慢慢变干,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晾完衣服,总舍不得下楼,怎么也要在天台呆一会儿。我可以看到灰蒙蒙的远山,也没有很远,有一些20分钟就能到山脚下,有些要走上一个半小时的路。我望着那些山,看着我的童年就在不远处,我爬过的那些山,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的那些山,收割的季节,从山上欢快地滚下去(山不高,是小山丘,现在想想有点危险);和妈妈一起去菜园经过的那些山,妈妈独自一人挑着重重的两桶水翻山越岭到达菜园子的那些山;春游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放风筝的那些山。我站在天台,看着那些山。看着那些后来被快要推平建电站而项目中途夭折的那些山。
在上海最初的几年,和很多刚出社会的人一样,住着合租的房子,和陌生人,熟人,朋友,甚至恋人。合租的生活,有很多的不便,要共用很多设施。好几次住的房子,要经过别人的房间才能晾衣服。每一次都要敲门,等人家说进来,才敢进去。好像麻烦了别人,也有点求人做事的感觉(我就是有点敏感)。
在外打工的人避免不了搬家。光是搬家的谈资,都够吐槽个好几天了。有些人,注定比较折腾,一年搬好几次家。在搬家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上海房子的封闭,还没有阳台,好压抑。所以,这就是我能在1楼的那间房子呆上3年的原因吧,满足了我的阳台梦,阳光总是饱满的。
后来,我还是搬走了。
每天醒来,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天花板上的一道裂缝,每一次心里都会想,这条缝今天是不是大了点。幻想的结果就是天花板承受不了上面的重量,裂缝突然崩裂,上面的胖子砸到了睡在一楼的我。
是的,我的楼上住了一个胖子。他的脚步声很重,在不到3米的天花板之上,重重的砸到地上。天花板之下,我总在想,他每天晚上半夜里,到底在做些什么事情?为什么他总是不停地在楼上走来走去走来走去?为什么他可以走上几个小时?于是,我开始失眠了。后来我开始吃安眠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跟房东阿姨反应过,阿姨和居委会反应过,还差点吵上一架,得知他们在做淘宝,家里就是一个工厂和货仓,终于我知道为什么每天早早的,就不停有快递在楼下吼201 201... 在我吃安眠药睡觉的那个晚上,他们吵醒了阿姨,阿姨的儿子(他睡在客厅)上去和他们讲道理,变成互骂,后来110来了,事情才平息。我吃了安眠药,睡得太沉,如果不是阿姨叫我起来,我也就错过了。
那段时间,我经常吃安眠药,精神很差,神经也异常脆弱。天花板之上,声音依然不断,不过时间没那么长了,12点,基本停歇了。后面有一段时间,楼上又疯了一样,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大半夜,我出去按他们的门铃,礼貌地叫他们走路声音小点。在上海呆过的人都知道,老公房不隔音啊。
那个胖子后来结婚了,楼上终于安静下来了。我很开心,可以继续享受我的院子,我的阳光。后来,那个胖子回来了,他的老婆怀孕了,需要人照顾。我只能说终日不得安宁。
我每天醒来,望着那道裂缝,心情都是焦躁的,忘记了自然醒是怎样一种感觉。那道裂缝在我的眼中,一点一点变大,我焦虑,有一天它会崩塌。我唰的从床上起来,时间不早,带上焦躁和匆忙,为了上班赶着去上班,而了逃避赶着去躲避。
说来也怪,就是晾衣服的那几秒时间,真正写到纸上,原来想了这么多。
上海的房子,特别是6楼高的老房子,和南方(广东人对于北方的概念就是广东以外)的很不一样,没有阳台,衣服只挂到长长的晾衣架子/棍子上,接着伸到街上来。刚到上海那会儿,几乎每个不上班的在外面瞎逛的天气晴好的时间,我都会把这些五颜六色的伸到街上来的衣服细细打量一番。那时候觉得那就是上海的气息,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后来觉得那依然是上海的气息,也依然美,心里却不怎么喜欢了。
在南方长大的我,对阳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不管家里是富有是贫穷,除了瓦楞屋,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敞开的露台或天台。夏夜在天台的躺椅里,和老爸一起纳凉,顺便观(数)天(星)象(星),老爸说心静自然凉。天台上种满了各种花草,太阳花、薄荷、田七、霸王花等。家里来亲戚了,不想见他们,就躲到天台看街景,无聊地看着过往的熟悉又陌生的人。放学回家,趁着天还亮,在天台做作业。在天台跳绳、打牌、玩石子...... 每天早上,老妈洗好一大桶衣服,搁在楼梯上,叮嘱我们晾。从1楼到3楼,我在晾衣服的时候,邻居也在晾。偶尔还能看到邻居帅气的哥哥。(没有下文了)
衣服的水一滴一滴地打在天台的地上,地面的颜色立马变深,转而水汽蒸发,慢慢变干,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晾完衣服,总舍不得下楼,怎么也要在天台呆一会儿。我可以看到灰蒙蒙的远山,也没有很远,有一些20分钟就能到山脚下,有些要走上一个半小时的路。我望着那些山,看着我的童年就在不远处,我爬过的那些山,和小伙伴们跑来跑去的那些山,收割的季节,从山上欢快地滚下去(山不高,是小山丘,现在想想有点危险);和妈妈一起去菜园经过的那些山,妈妈独自一人挑着重重的两桶水翻山越岭到达菜园子的那些山;春游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放风筝的那些山。我站在天台,看着那些山。看着那些后来被快要推平建电站而项目中途夭折的那些山。
在上海最初的几年,和很多刚出社会的人一样,住着合租的房子,和陌生人,熟人,朋友,甚至恋人。合租的生活,有很多的不便,要共用很多设施。好几次住的房子,要经过别人的房间才能晾衣服。每一次都要敲门,等人家说进来,才敢进去。好像麻烦了别人,也有点求人做事的感觉(我就是有点敏感)。
在外打工的人避免不了搬家。光是搬家的谈资,都够吐槽个好几天了。有些人,注定比较折腾,一年搬好几次家。在搬家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上海房子的封闭,还没有阳台,好压抑。所以,这就是我能在1楼的那间房子呆上3年的原因吧,满足了我的阳台梦,阳光总是饱满的。
后来,我还是搬走了。
每天醒来,我第一眼看到的是天花板上的一道裂缝,每一次心里都会想,这条缝今天是不是大了点。幻想的结果就是天花板承受不了上面的重量,裂缝突然崩裂,上面的胖子砸到了睡在一楼的我。
是的,我的楼上住了一个胖子。他的脚步声很重,在不到3米的天花板之上,重重的砸到地上。天花板之下,我总在想,他每天晚上半夜里,到底在做些什么事情?为什么他总是不停地在楼上走来走去走来走去?为什么他可以走上几个小时?于是,我开始失眠了。后来我开始吃安眠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跟房东阿姨反应过,阿姨和居委会反应过,还差点吵上一架,得知他们在做淘宝,家里就是一个工厂和货仓,终于我知道为什么每天早早的,就不停有快递在楼下吼201 201... 在我吃安眠药睡觉的那个晚上,他们吵醒了阿姨,阿姨的儿子(他睡在客厅)上去和他们讲道理,变成互骂,后来110来了,事情才平息。我吃了安眠药,睡得太沉,如果不是阿姨叫我起来,我也就错过了。
那段时间,我经常吃安眠药,精神很差,神经也异常脆弱。天花板之上,声音依然不断,不过时间没那么长了,12点,基本停歇了。后面有一段时间,楼上又疯了一样,走来走去走来走去。大半夜,我出去按他们的门铃,礼貌地叫他们走路声音小点。在上海呆过的人都知道,老公房不隔音啊。
那个胖子后来结婚了,楼上终于安静下来了。我很开心,可以继续享受我的院子,我的阳光。后来,那个胖子回来了,他的老婆怀孕了,需要人照顾。我只能说终日不得安宁。
我每天醒来,望着那道裂缝,心情都是焦躁的,忘记了自然醒是怎样一种感觉。那道裂缝在我的眼中,一点一点变大,我焦虑,有一天它会崩塌。我唰的从床上起来,时间不早,带上焦躁和匆忙,为了上班赶着去上班,而了逃避赶着去躲避。
说来也怪,就是晾衣服的那几秒时间,真正写到纸上,原来想了这么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