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
所有数字里面,最喜欢质数,其次是π。
之所以喜欢质数是因为质数像我,只有自己和一个灵魂。1这个数字我总觉得像个ghost,不是可怕的那种,而是另一个透明的自己,一个自己的魂。人总归是偏好于自己的同类。
不曾觉得能有任何两个人真正能做到彼此了解【数学证明做多了以至于写下这句话眼前都是证明步骤】,对我来说独立的个体最重要,做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独处时光总是极自由自在,极欢喜的。
这样说,自然也就不觉得有人真的了解我,毕竟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会突然发现自己隐藏的一面又一面,更别提别人了。
加上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下意识做一些令人会错意的举动,喜欢掩饰自己真实想法和真实兴趣。喜欢玩些语言游戏,搞的云里雾里。喜欢半开玩笑半实话,该认真的时候开玩笑,而该开玩笑的时候又认真。开玩笑的时候假装是在讲实话,讲实话的时候假装在开玩笑。都是习惯。
1和质数自己本身这两个因数同时又是差了那么多,处在两个极。我老说,我自己是极其矛盾的两个极,从选择的专业就能看出来了。数学和艺术史,相差十万八千里,逻辑思维完全不一样,但终究放不下任何一方,同样都是心头爱,手心手背都是肉。
喜欢的东西放不下,想要的都极力争取去拥有,执念深则是另一个毛病了。轴得很。
想一想,艺术史是绝对的love of my life,一生挚爱。大家都说什么最后在一起的往往不是最爱的那一个blah blah blah。虽然到现在还不懂为什么是这样,但既然大家说是,也是有道理的吧。最后不选择读艺术史phd也是怕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会有小小的后悔,后悔当初没有选数学而选了艺术史,感叹是否走错了路,疑问另一条路是否会更简单,更舒服。不能允许自己对艺术史有一丝丝这种“杂质”,这种负面的感情。在爱情里是这样,揉不进沙子,追求纯粹,对我爱的东西也同样。这也是爱数学的一个理由,因为它够纯粹。
还好我也同样热爱数学。还好人生有选择。还好幸运。
这两天因为NASA对引力波的发现,豆瓣小组里有人提问,大概意思就是美国人科研这么牛逼,为什么大家都说他们智商低。
在我眼里,大部分普通民众,确实是不及中国人聪明,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任何可以走捷径的事儿。
但我见过的天才,和我认为的学术界的精英【毕竟不是学商的,no offense】都是对自己研究极热爱的。每当谈论起自己的研究,是可以在眼里看到那份儿爱,那份儿热忱的。是能令周围人都切实感受到的一份学术热情。
正是因为我明确知道自己也有那份儿热忱,和他们是一类人,才会选择搞学术。我有的时候睡觉前都会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数学,为什么喜欢艺术史,又为什么觉得它们是如此的美。然后自言自语的答着,就这么睡过去。研究自己喜欢的学术的那份儿幸福感,我确定以及肯定,是他人感受不来的。属于我自己的满足感,自豪感,幸福感。但我也清楚,光靠爱是不够的,精神世界和能力,和研究成果,是不能挂等号的。
除了眼里的热忱,最重要的是,美国人会因为热爱而付出行动,读大量的书,不光是写作业考试,而是真的自己琢磨,自己研究。行动永远大于口号。
所以智商高,有学术热情,并投入大量时间,一研究起来完全出不来的那部分美国人,引领了世界学术研究。
上面大部分想法都是下午数学meeting的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的。写下来,读了读,觉得自己真是矫情啊,而发到豆瓣上来却觉得没什么,真情实感罢了。
REU真是思考人生的好时间,好timing啊
之所以喜欢质数是因为质数像我,只有自己和一个灵魂。1这个数字我总觉得像个ghost,不是可怕的那种,而是另一个透明的自己,一个自己的魂。人总归是偏好于自己的同类。
不曾觉得能有任何两个人真正能做到彼此了解【数学证明做多了以至于写下这句话眼前都是证明步骤】,对我来说独立的个体最重要,做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独处时光总是极自由自在,极欢喜的。
这样说,自然也就不觉得有人真的了解我,毕竟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会突然发现自己隐藏的一面又一面,更别提别人了。
加上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下意识做一些令人会错意的举动,喜欢掩饰自己真实想法和真实兴趣。喜欢玩些语言游戏,搞的云里雾里。喜欢半开玩笑半实话,该认真的时候开玩笑,而该开玩笑的时候又认真。开玩笑的时候假装是在讲实话,讲实话的时候假装在开玩笑。都是习惯。
1和质数自己本身这两个因数同时又是差了那么多,处在两个极。我老说,我自己是极其矛盾的两个极,从选择的专业就能看出来了。数学和艺术史,相差十万八千里,逻辑思维完全不一样,但终究放不下任何一方,同样都是心头爱,手心手背都是肉。
喜欢的东西放不下,想要的都极力争取去拥有,执念深则是另一个毛病了。轴得很。
想一想,艺术史是绝对的love of my life,一生挚爱。大家都说什么最后在一起的往往不是最爱的那一个blah blah blah。虽然到现在还不懂为什么是这样,但既然大家说是,也是有道理的吧。最后不选择读艺术史phd也是怕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会有小小的后悔,后悔当初没有选数学而选了艺术史,感叹是否走错了路,疑问另一条路是否会更简单,更舒服。不能允许自己对艺术史有一丝丝这种“杂质”,这种负面的感情。在爱情里是这样,揉不进沙子,追求纯粹,对我爱的东西也同样。这也是爱数学的一个理由,因为它够纯粹。
还好我也同样热爱数学。还好人生有选择。还好幸运。
这两天因为NASA对引力波的发现,豆瓣小组里有人提问,大概意思就是美国人科研这么牛逼,为什么大家都说他们智商低。
在我眼里,大部分普通民众,确实是不及中国人聪明,尤其是日常生活中任何可以走捷径的事儿。
但我见过的天才,和我认为的学术界的精英【毕竟不是学商的,no offense】都是对自己研究极热爱的。每当谈论起自己的研究,是可以在眼里看到那份儿爱,那份儿热忱的。是能令周围人都切实感受到的一份学术热情。
正是因为我明确知道自己也有那份儿热忱,和他们是一类人,才会选择搞学术。我有的时候睡觉前都会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数学,为什么喜欢艺术史,又为什么觉得它们是如此的美。然后自言自语的答着,就这么睡过去。研究自己喜欢的学术的那份儿幸福感,我确定以及肯定,是他人感受不来的。属于我自己的满足感,自豪感,幸福感。但我也清楚,光靠爱是不够的,精神世界和能力,和研究成果,是不能挂等号的。
除了眼里的热忱,最重要的是,美国人会因为热爱而付出行动,读大量的书,不光是写作业考试,而是真的自己琢磨,自己研究。行动永远大于口号。
所以智商高,有学术热情,并投入大量时间,一研究起来完全出不来的那部分美国人,引领了世界学术研究。
上面大部分想法都是下午数学meeting的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的。写下来,读了读,觉得自己真是矫情啊,而发到豆瓣上来却觉得没什么,真情实感罢了。
REU真是思考人生的好时间,好timing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