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a Del Rey新单《Freak》MV含义解读
![]() |
【写在前面】
本文作者只是个对影像有兴趣的雷粉,仅代表个人观点。另感谢@╰Little丶Ga 对我在素材收集和文章校对上的帮助。
“我的音乐是自省的…我承认,我也会在我所拍摄的影像中有意或无意识地使用某种象征符号。”(Lana Del Rey 2012年某电台采访)
我并不能百分百确认Lana一定就是现代主义爱好者,也不能确定她是否信奉存在主义哲学。但在20世纪追求“个性化”的欧洲,有那么一批艺术家们打出了“自我反省创作”的旗号——这便是现代主义流派。而随着达达主义的落伍,超现实主义大家开始崛起,他们在弗洛伊德哲学的指导下,开始了“自我意识”的前卫创作。正是此时,欧洲先锋派们发展壮大,女性导演杜拉克(Germain Dulac)开创了电影中的超现实主义流派。
可以看得出,Lana是对解构和个人符号文化有一定偏好的。以她最出名的《Video Games》为例,整部MV全是一些日常片段和老电影片段以及一些模仿桥段的穿插,非常私人化的影像,整首歌的各个片段均能独立,但也并非是胡乱拼凑,而她本人在采访中也透露过《Video Games》MV里面的人物出场都是她精心挑选再加以编排的。但是很可惜,她本人并不喜欢大家过分解读她的影像,因为影像十分地私人化,为了保护自己隐私,她没有继续为MV说明,直到今日。【其实她本人也从不会对一个问题有固定回答,反而造就了她的神秘感。】
我曾经把《Video Games》的MV拿给一些喜爱看好莱坞黄金时期电影的影迷观看,最终也不能完全KO掉里面出现的电影场景。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Lana将原本黑白的电影全部进行了调色处理。但这些色彩的使用也十分主观,使用上很像安东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那样主观地用色,所以折腾几天也是毫无头绪。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的雷粉都会为Lana的MV写解析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的符号隐喻和主观拼接造就了MV有着早期先锋派电影大师们的作品风格,但也带着好莱坞式的叙事性。正是因为Lana有着这样一种“被认可的高格调”,才使得她深受文艺青年们欢迎。
言归正传,接下来便是我个人对于新单《Freak》MV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了解Lana,除了她的音乐和文字,影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面。但请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那就是艺术赏析没有标准答案。
【 《Freak》 MV 主要线索串联】
注明:这里线索串联的重点主要集中于MV本身。
首先,整个MV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场景:1、男女主角散步到某地点【主场景】;2、男女主角和一群女孩子【红色场景】;3、女主角独自在一个小暗屋内【黑色场景】;4、男女主角在烟雾中跳舞【白色场景】;5、男女主角和女孩们在水中畅游【蓝色场景】。
其次,按照“时间线”可以分为:【第一条线】:男女主角一起散步到某处,然后男主角被喂药,女主角喝某种饮料;【第二条线】:男主角女主角相继进入自我意识;【第三条线】:精神世界的救赎。
这里我把时间线三个字加上引号,是因为时间这个概念并不能够阐明其中的概念,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偏向于“蒙太奇”。这点我们等到结尾再详细说明…
---------------------------------------------------------------------------------------------------
接下来我们开始分析主要场景:
MV开头出现了地球和太阳的画面,地球自转,太阳所处的位置是美国,美国从黑夜变为白天。
![]() |
一、主线场景和事件
![]() |
![]() |
![]() |
![]() |
![]() |
![]() |
主事件很简单,男女主角一起到了某处,然后女主角喝下了某种饮料,之后女主角给男主角喂下了毒品。
拓展可为:一个男人跟着一个女人,他们可能是一对恋人,来到了某处,女人喝下了一种名为Kool-Aid的饮料,然后笑着给男人喂下了毒品。
至此,MV的主事件结束。
二、红色场景①
![]() |
![]() |
![]() |
![]() |
![]() |
至此进入副歌部分,男主角产生了幻觉,身边出现了几个漂亮的姑娘,女主角也开心地喝着饮料。
MV的重点就此开始。
⑴ 女主角喝下的饮料叫Kool-Aid,饮料本身不足为奇,但这个单词有一个引申含义,常用来形容盲目,不加思考的接纳或服从,一般作贬义使用。【贬义这点很重要。】
⑵ 男主角吃下毒品后产生了幻觉 — 出现了很多美丽的女孩子,即色欲。
⑶ 镜头下移,女主角变成了镜头中的主角。女主角在开心地笑。
三、黑色场景(整支MV最重要的场景)
至此,我们进入了女主角的精神世界。
![]() |
![]() |
这个场景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主线事件,其实不然,女主角闭着眼站在阴暗处,脑海中呈现出了一个情绪激动略带愤怒的男人的背影。就此,我们正式进入女主角的精神世界。男主角面向光线,背部处在阴暗面,说明在女主角的心中,这个男人是冰冷陌生的,而女主角也处于阴暗里。【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所说的“男性世界”和“女性世界”只是一种指代,二者并非是对立关系。而对于场景的理解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男女关系上。】
![]() |
![]() |
于是女主角在这个阴暗的房子内独自播放了她最爱的音乐。整个屋子都用了冷色调,整个画面基本颜色就是黑色,很雄性,女主角背对着阳光,表明女性正自处于一个相对黑暗的世界之中。
![]() |
出现了一些模糊的男人身影,男人正在看着女主角。
![]() |
这个是雷爸,Lana很会利用素材,可以当作彩蛋,也可以看作是父权的象征,因为这个MV里已经看不出Lana对老男人的迷恋了,除非她亲口说。
![]() |
![]() |
![]() |
唱片机的下面是一张熊皮毛毯,而「熊」在影像作品中常常被用来指代“命运”和“男性”。但在美国,熊还代表了一种符号文化,就是加州。把唱片机(音乐)放置于熊上,一方面有一种用音乐对抗命运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的追求。纵使一闪而过,却与歌曲完美对应,不得不说Lana的心思很缜密。
同时,熊的旁边放置了一本杂志,而杂志封面上的是枪花乐队,算是第二个彩蛋。
![]() |
![]() |
![]() |
![]() |
猫头鹰出现,与上述的“男权世界”相对应。而加州州旗上的「熊」也出现了,同样对应了“自由”。
![]() |
![]() |
女主角在屋内转了会儿后,把手伸进了水里。
水代表了女性也代表了圣洁,女主角在这个男性世界独立坚强之后感到迷惘,于是打算进入真正的女性世界(或者说是纯洁的世界)。
这里的黑暗场景究竟代指的是什么,我认为如果结合Lana的个人经历,理解为“猜忌和质疑”比较靠谱一点。
四、红色场景②
![]() |
欢迎来到所谓的“女性世界”。女主角在接触水后,进入的女性世界,其实仍然是男性世界。
![]() |
基本重复此前场景,但这里的红色场景就不单单只是之前男主角的幻想了,这里的一切已经被女主角看见了。
![]() |
![]() |
这里是主场景的闪回画面,在此归为这里面的红色场景了。
![]() |
![]() |
女主角发现真相后,再次喝下了这杯饮料。【但这杯饮料的象征性也随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 |
顺便对应了下自己那个“trust no one”的纹身…
五、白色场景
![]() |
![]() |
男女双人舞蹈。这里就是女主角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意识。在喝下那杯饮料后,她进入了她自己的精神世界,这里没有寒冷没有愤怒没有无奈,只有专一的爱情与自由。
六、蓝色场景
![]() |
![]() |
![]() |
随后,大家相继跳入水中,像个孩子一样玩耍,嬉戏打闹…直至MV结束。最后场景的BGM是德彪西的《月光》,而这首曲子里面讲的是法国诗人吉罗(Albert Giraud)写的一组叙事诗《月下的皮耶罗》。
诗歌叙述了意大利贝加摩的纨绔子皮耶罗陶醉在象征理想的月光下,他因沉迷于物质生活而被月光所杀,最后痛改前非,得到了月光的宽恕,又回到了人间。
看完MV的朋友会首先质疑:为什么要拍这么长?而且后面那个素材为何要重复使用?也有很多粉丝认为“其实只要在双人舞那里结束就可以了…”那么我在这里就要为Lana说一句了,这里的素材虽说是旧素材,却利用地恰到好处。如果没有男人和女人们进入水中,接受洗礼的画面(水代表了圣洁,此前Lana在微电影《Tropico》里也使用过),这个故事就并不完整。在跳舞那里戛然而止,女性将永远活于自己的梦中,就会因为自己的盲目崇拜而茫然一生了。而男性也是罪恶深重,无药可救了。正能量的Lana怎么能够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钢琴曲《月光》恰好对应了那颗毒品和那杯饮料,寓意为依赖毒品和享乐的男人和女人在最后获得了救赎。
● MV的主要思想
那么整支MV到底想表达了什么呢?回看MV,除了现实和幻想、幻想与幻想多线交织以外,MV从头到尾都贯穿了众多加州的文化符号。除了加州熊之外,还有阳光、沙滩、爱情、海、音乐等各种让人能联想到加州的事物。MV在色彩使用上,也选择了能够与之相配的色彩。(这点下面再详细展开)因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⒈ 歌颂了加州,即是音乐、爱与自由。
加州符号太多,举其中一例说明,MV最重要的场景其实是黑色场景,当加州熊闪现两次之后,女主角慢慢走到水边时,屏幕上出现了几抹暖色。无不是在暗示,无论多么艰难,有音乐便能追逐自由。
![]() |
⒉ “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都要坚强前行。”
这是整支MV观看下来,带给我最强烈的直观感受。MV有很多小细节在体现Lana的某种思想,但主基调是积极向上的,而这句话其实也是Lana在采访中,尤其是近两年以来常挂在嘴边的话。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Lana其实是一个乐观坚强、积极勇敢的人,并非是媒体口中所说的那个歌颂死亡的歌手。Lana世界观的微妙变化也是最近几年,早期的歌曲不在此范围内。
⒊ 对50-70年代文化的向往。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主场景的Kool-Aid饮料是最主要的线索。
⒋ 自我意识的不断反省。
这里体现了Lana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现代主义主流思潮。这也是20世纪以来至今众多艺术家在追求的境界,Lana同样如此。这个思想主要集中在MV最后的蓝色场景,以水洗礼,洗清罪恶,反省自我,超越现实,而这个思想也在微电影《Tropico》里面能够看到。
⒌ 某种讽刺情绪。
有粉丝指出,MV中男主角所扮演的角色是Jim Morrison,Jim是活跃于六十年代的著名摇滚歌手,洛杉矶摇滚乐队The Doors的主唱,也是一位诗人,27岁时死于毒品。MV中表露出了Lana对Jim的狂热崇拜,也有对死亡和黑暗的崇拜。这个解释似乎也很合理,因为Lana本身也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歌曲。此外这样的解释对于结尾的钢琴曲《月光》也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善,首先,《月光》这首钢琴曲强调的并非是迷恋物质,而是最后人物的自我救赎;其次,Lana创作的有关于这类主题的歌曲主要还是集中在早期,大多数是她在27岁之前创作的。第三,Kool-Aid也不好深究,这里究竟只是单纯地表达了自己的狂热,还是暗地里讽刺了50-60年代的人们对于邪典文化的盲目崇拜呢?
● MV的色彩使用
![]() |
此外,想必大家也注意到MV在主色彩上的使用很统一:大致按照“自然色 — 红色 — 黑色 — 白色 — 蓝色”的顺序使用,既简单明瞭又恰到好处。
MV的色彩使用可以让观众很自然地分辨出整支MV是由两条主线(主场景和副场景)交织而成,而男主角嗑药后色彩变为红色,场景也用了柔和光线处理,这样的颜色处理可以营造出了一种极乐美妙的氛围,但在红色给人一种刺激感的同时也同样给了人危险和冷漠的信号。当MV转入女人“幻觉”后,整个场景全部转为黑色,女主角也几乎置身于阴影之中,与之前男人的幻境、女人幻想着男人背影的镜头相联系,大大加重了女性人物的绝望感和孤独感。再与之后来人物的一系列动作和充满着各种加州的符号隐喻相联系,突出了女主角的坚强与独立。
最后,人物进行洗礼,整个画面变成蓝色。大家对蓝色的印象无非是:冷静、悲伤、压抑。而对于Lana而言,蓝色代表了夏天。她曾经多次表示自己很喜欢在影像中使用蓝色,因为这个颜色总会让她想到夏天,而她生命中大多数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个季节。可以说她对蓝色是情有独钟的,在她这里,蓝色并不单单指代忧郁和伤感,也有很多美好的东西。MV最后一幕,所有人物均跳入海中,脸上流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既是洗去罪恶,也有回归自然之意。Lana常在自己的MV中频繁使用蓝色,可能也是在纪念她某一时刻的幡然醒悟。水也代表海,海洋是地球的母亲,是人类发展的源泉,跳入海中,回归原始。
再回到最初,我为什么认为“蒙太奇”更适合。因为整支MV讲了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跨越,不同精神世界之间的跨越,这样空间和时间的跨度,虽然模仿痕迹很重,却也十分地超现实。再加上素材其实是使用过的旧素材,都显露出了Lana在歌曲视觉化方面很敏锐,很聪明。
● MV中仍有疑点
关于MV的创意来源,MV男主角Father John Misty稍早在MV首映礼上说是来自于在Taylor Swift的演唱会上吸食迷幻药(Lana之前是不知情的)。这就让整支MV的主题和立意更加模糊了:到底哪些是Lana的创意,哪些又是Father John Misty的创意呢?
此外,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为什么女主角喝下Kool-Aid后再给男主角喂毒品,这个动作是无意识的操作,还是有意为之,如果是后者,那么MV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就会完全不同。还有男主角开始为什么在女主角背后犹豫不决,红色场景①中女孩们为何会笑…但有意或无意也无法深究了,毕竟创作终究是主观性的,而对于Lana Del Rey这样随性的创作者,有时候甚至连她到底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地使用某类符号都不敢妄下定论…除非她某一天真的愿意敞开心扉,向大众说出真话。
Kingkim123(天然呆萌范-好人儿K)/ 2016年02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