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音樂的感悟和總結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接觸的東西增多,喜歡口味面也越來越廣。就拿音樂來說,從最初學吉他喜歡悅耳的流行,比如許巍,胡夏,汪峰,Beyond,到學電吉他時喜歡激情的主流重金屬/搖滾,如槍花,Metallica,在高中校園組樂隊時也以cover流行搖滾為主,包括綠日,Beyond等(也因為學生樂隊的實力只能玩那些了哈哈),再到跟古博和曉偉老師學習后風格的拓寬,如布魯斯,鄉村,弗拉明戈等等,包括曉偉對我金屬(尤其是激流金屬)的拓寬,讓我更加喜愛金屬,也基本確定激流是最喜歡的金屬風格之一了。同時當時彈吉他時也喜歡布魯斯,經常練一些Licks,以至於身邊的樂友都說我是布魯斯小王子(笑) 在校園時氣音樂風格的理解沒那麼深,所以看樂隊也很泛,音樂節上還是靠感覺(當時熱播上特別喜歡香港的Deepinside,很純粹的爽!) 當時的口味還是比較主流,大眾的,總體偏向主流搖滾/金屬,激流金屬,布魯斯及硬搖滾。
出國到澳洲后,又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來自西安的孫處大師讓我領略了獨立音樂,后朋,實驗音樂和民謠融合等的魅力;在澳洲工作多年的工人Henry讓我見識了解了更多的各種風格 包括Doom Metal,Black Metal,Dream pop等等;來自長沙的吉他手Mark(馬老師)讓我更加認識到了硬搖滾躁的一逼的魅力,以及迷幻音樂讓人飛行的狀態;另外同樣來自西安的晨偉和Jeff,一個是和我金屬口味基本相同的樂手,一個是狂熱的金屬迷,對老派的激流/死亡等頗有力量,也讓我聽了更多的激流樂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人,例如帶我一起玩土搖的七喜老師,專注華人商業流行圈演出的Stanley老師,熊沒出門的吉他手Tin(狀態真的不錯,也欣賞他們的歌 雖然已經認定自己和他不會走同一個路子),廣東的吉他手Jayden,科幻搖滾愛好者Jerry(以前寫過的流行歌也不錯,但是就是彈琴太僵,缺少更多風格的理解以及他人的建議),校園樂隊銀河的Cesar,伊甸破滅的日系吉他手Lune(人很好也買過他的拾音器),綁在一起的貝斯小yi和Tyler,一起演出過的牛逼錄音師兼吉他手高老師,喜歡前衛及黑色排隊的主辦人Raymond,從搖滾改到民謠流行的德龍 ,學校Band秀上從獨立搖滾到融合Jazz/Funk/Ragge/Blues的大樂隊,庫奇琴行的布魯斯老闆道格拉斯,Fender Lounge友好的店員Tony 等等等。猶豫悉尼是國際大都市,所以也看了很多喜歡的大牌演出,包括Megadeth,COB,AC/DC,Zakk Wylde,感覺也挺爽。在澳洲感覺進入了更大的世界,認識了喜歡各種音樂的人,但自己難免也會選擇困難,因為接觸的多反而不知道該往那個精。但總體還是很享受這種氛圍的。
這次回深圳后看了一些本土樂隊的演出,第一感覺就是跟自己喜歡的格格不入=_= 大部分都是比較新派的 如日系,Jazz pop,Soul甚至EMO,從小彈唱舞台也可見一斑。重型的也是玩核偏多,甚至死核。估計這也跟這個城市的文化有關係吧。迷笛音樂節上倒是看到了全國很多優秀的樂隊,印象比較深刻或喜歡的就是北京的窒息,香港的Deepinside,長沙的大木,西安的島嶼心情,痛仰,深圳的New Air和夏沫草也不錯。前三個還是純粹的金屬及土搖哈哈 看來是這個人的欣賞口味還是比較純粹。其他的什麼電子核,融合金屬,新金屬等就沒那麼大興趣了。
總之還是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去堅持自己所熱愛的 不忘初心就好!! 也時刻想想兩位恩師老古和曉偉所說過的話:音樂是為了悅耳好聽,每個人音樂路子也不一樣,自己能從中享受最大樂趣的才是收益最大的人! 同時也希望在未來能夠認識更多聊得來的朋友,自己的琴技也有點長進吧!(最近還萌生了去北京學音樂的夢,估計跟老曹扛上了-_-|| 不知在澳洲三年后會有什麼變數呢 總之一切還是交給時間好了!)
嗯 大半夜就說那麼多 今天起來後從老家回深圳 又能練琴了 Yeah!
出國到澳洲后,又認識了更多的朋友。來自西安的孫處大師讓我領略了獨立音樂,后朋,實驗音樂和民謠融合等的魅力;在澳洲工作多年的工人Henry讓我見識了解了更多的各種風格 包括Doom Metal,Black Metal,Dream pop等等;來自長沙的吉他手Mark(馬老師)讓我更加認識到了硬搖滾躁的一逼的魅力,以及迷幻音樂讓人飛行的狀態;另外同樣來自西安的晨偉和Jeff,一個是和我金屬口味基本相同的樂手,一個是狂熱的金屬迷,對老派的激流/死亡等頗有力量,也讓我聽了更多的激流樂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人,例如帶我一起玩土搖的七喜老師,專注華人商業流行圈演出的Stanley老師,熊沒出門的吉他手Tin(狀態真的不錯,也欣賞他們的歌 雖然已經認定自己和他不會走同一個路子),廣東的吉他手Jayden,科幻搖滾愛好者Jerry(以前寫過的流行歌也不錯,但是就是彈琴太僵,缺少更多風格的理解以及他人的建議),校園樂隊銀河的Cesar,伊甸破滅的日系吉他手Lune(人很好也買過他的拾音器),綁在一起的貝斯小yi和Tyler,一起演出過的牛逼錄音師兼吉他手高老師,喜歡前衛及黑色排隊的主辦人Raymond,從搖滾改到民謠流行的德龍 ,學校Band秀上從獨立搖滾到融合Jazz/Funk/Ragge/Blues的大樂隊,庫奇琴行的布魯斯老闆道格拉斯,Fender Lounge友好的店員Tony 等等等。猶豫悉尼是國際大都市,所以也看了很多喜歡的大牌演出,包括Megadeth,COB,AC/DC,Zakk Wylde,感覺也挺爽。在澳洲感覺進入了更大的世界,認識了喜歡各種音樂的人,但自己難免也會選擇困難,因為接觸的多反而不知道該往那個精。但總體還是很享受這種氛圍的。
這次回深圳后看了一些本土樂隊的演出,第一感覺就是跟自己喜歡的格格不入=_= 大部分都是比較新派的 如日系,Jazz pop,Soul甚至EMO,從小彈唱舞台也可見一斑。重型的也是玩核偏多,甚至死核。估計這也跟這個城市的文化有關係吧。迷笛音樂節上倒是看到了全國很多優秀的樂隊,印象比較深刻或喜歡的就是北京的窒息,香港的Deepinside,長沙的大木,西安的島嶼心情,痛仰,深圳的New Air和夏沫草也不錯。前三個還是純粹的金屬及土搖哈哈 看來是這個人的欣賞口味還是比較純粹。其他的什麼電子核,融合金屬,新金屬等就沒那麼大興趣了。
總之還是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去堅持自己所熱愛的 不忘初心就好!! 也時刻想想兩位恩師老古和曉偉所說過的話:音樂是為了悅耳好聽,每個人音樂路子也不一樣,自己能從中享受最大樂趣的才是收益最大的人! 同時也希望在未來能夠認識更多聊得來的朋友,自己的琴技也有點長進吧!(最近還萌生了去北京學音樂的夢,估計跟老曹扛上了-_-|| 不知在澳洲三年后會有什麼變數呢 總之一切還是交給時間好了!)
嗯 大半夜就說那麼多 今天起來後從老家回深圳 又能練琴了 Yeah!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