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顿饭没吃好就可能分手的年代,这张心灵卡片可能会帮你找到真爱
![]() |
不是想和你谈这张图片。
虽然,这张图的影响力太大了,也够“震撼心灵”,以至于不来谈谈这个猴年新春最火热的话题,有点过意不去了。铺天盖地的网络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报道,我想你一定已经非常清楚这一顿搅动了亿万网民心绪的“年夜饭事件”,相信也对此事有自己的看法。有过这么多人讨论之后,还来炒冷饭写文章,只是因为这个春节里碰到的一个人和与他有关的这张心灵的卡片对很多人都会有启发。
是这张卡片。
![]() |
请问,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男人
一个女人
一个包袱
恩,这是基本要素
现在,请你分别描述下男人、女人、包袱
这个男人现在是什么状态,心情如何?
这个女人现在是什么状态,心情如何?
这个包袱里可能会装了什么?
再进一步的话,
在你看来,这个男人会觉得在女人心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在你看来,这个女人会觉得在男人心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男人会怎么看这个包袱?
这个女人又会怎么看这个包袱?
这个包袱能放下来吗?
如果不能放下,背包袱的方式可以做什么样的调整呢?
请你也想也想以上的问题,再看看这张卡片。
![]() |
先做个解释。这张卡片是OH卡伴侣卡中的一张。作为心理咨询师,平时我会通过使用这样的卡片与我的来访者进行沟通对话。这和占卜、塔罗不一样,这些卡片不能决定你的命运,也没法说出了什么神奇的预测。卡片本来是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只因为我们的背景、经历、想法不同,所以我们对卡片会有不同理解,这才赋予了他们特别的意义。也就是说,你拿到了哪张卡片并不重要,但是你怎么理解这张卡片就很重要了。
春节期间,一位来询问感情的男生随机摸到了这张卡,我便和他就这张卡探讨其了他的感情问题。我上面问你的问题,我也有选择的问过他。同样的,如果你也对这张心灵的卡片能够告诉你什么感兴趣的话,我也建议你认真的看看这张卡片,然后真诚的回答上面的几个问题。
来找我的这位男生从这张照片中,看到了这些:
这个男人和女人已过中年,却还是十分艰辛的度日。
这个男人会对这个女人有所愧疚。
这个女人似乎并么太多责怪男人。
但是如果他是这个男人,可能宁愿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对他来说,希望打拼到很好的生活状态才行。
这也是他现在努力在奋斗的。
这是很多现实生活并不如意、但还蛮要强的男生,大多看到这张图会有的反应吧。
我会猜测,在他看来,物质的丰裕程度和感情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事,因此物质会影响他对感情的经营和取舍。为了更好的帮助他认识到这点,我了解了下他曾经的感情经历。
他几个月前分手了。
他告诉我他很爱她,但是父母不同意。
父母不同意的原因是,他是上海男生,但女方不是。——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当做靶子攻击的话题(涉及地域歧视,和这次的上海女孩有类似之处),不过这不在我们这次讨论之列。男生最后会同意父母之言是出于什么心态(“妈宝”之类)也不在我们讨论之列。
为何他是上海男生,女生不是,就不可以在一起呢?说到底,父母还是担心女方在上海没有物质根基,不仅不会帮助男生,还会成为男生的“包袱”。
“包袱”,也正是这张心灵卡片的主要元素之一。
艰辛地背负着“包袱”前行,可能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生活方式。那位传说中逃回上海的上海姑娘,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员罢了。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对有的人来说,没有这个“包袱”是最好不过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拼命的逃避面对可能会有的“包袱”。这个男生的父母或许就是出于这个想法,在帮助自己的儿子卸下“包袱”——虽然在我看来,可能这家人的“包袱”本来就够重了,所以他们确实很难承受得住更大的“包袱”。
虽然物质——在这个时代可能更具体的说是指“房产”,是最常见的“包袱”,但是,并不是说在一线城市有一套三居室的房产、有一部还不错的车、都没有贷款、工作也比较体面就没有了“包袱”了。任何一段关系,都会有“包袱”,不是物质上的,也会是精神上的,甚至关系本身就可能是“包袱”。两个人之间如何相处,不同意见如何协调,有了孩子之后如何教养孩子……诸如此类都是一段关系需要面对的“包袱”。而一个人愿意面对“包袱”、有能力处理“包袱”,也是对自己、对这关系更自信的体现。
对有的人来说,“包袱”可能会很沉重,那么需要思考,是否要做点“断舍离”,否则那么多的包袱背在身上,总有压垮的一天。
男生问我,这些“包袱”也是自己的理想生活啊,难倒我们不要理想生活也可以吗?
当然不是。在这个时代,去道德绑架一个人要过“安贫乐道”的生活,甚至去谴责一个想过上好日子的人,本来就是掩耳盗铃的事情,任何一个想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想法都是值得祝福的。能够把包袱当做理想追求,本来就是一个值得称赞看问题的视角,试想,拖着这个大包的男人,虽然负重累累,但是想起这是他的理想,此刻的他一定是更有动力的。只是,在看到理想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理想也会变成一种“包袱”,而很多人的理想说起来头头是道,其实未必是自己内心所想,而是在别人看来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自己看来别人认为自己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所以要求自己去过这样的生活而已,哪里是什么自己的理想,而是背负这别人的期待的“包袱”而已。而这才是需要我们打开“包袱”,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并做点“断舍离”和去旧存新工作的主要目的。真正发自内心的“理想”,是不太会轻易地让他变成前进中的“包袱”的。
不管是别人眼中的“理想”成为了我们的“包袱”,还是我们自己的“理想”变成的“包袱”,“包袱”是一定存在的。对所有人来说,比卸下什么“包袱”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这个“包袱”,特别是两个人如何共同来面对这个“包袱”。
“包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也不应该是由一个人来负责。然而许多两性关系里, 要么不认可“包袱”的客观存在,所以一旦发现一段关系中竟然会有“包袱”就有人立马抛下“包袱”也抛下了一段关系,要么就是认为关系里的一个人对“包袱”负有全部的责任,而另一人的不幸只是因为那个人没有负责或没能力负责的结果。
![]() |
这张卡片所示,这个男人匍匐在地,女人在身后辅助托起“包袱”。这是他们两个共同面对“包袱”的方式。这样的“合作”姿态,如果积极地做解释,是两个人都愿意共同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包袱”。当然,或许还可以是:两个人共同分担一点,这样男的就不用趴在地上了;或者两个人拆开“包袱”看看,有哪些是这段人生路途中,他们多带的“行李”和“使命”,早就可以拿下来了;或者……
任何一段关系都会有“包袱”(或者说是“期待”、“理想”),也一定有彼此磨合下来的处理“包袱”的方式。有人会问,有没有比较合适的处理“包袱”的法则。比如,“年夜饭事件”里的男女,他们彼此如何处理“包袱”会比较好。在我看来,回答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预设了一个标准,就是什么样的处理是好的,什么样的处理是不好的。而这种标准往往是自己价值观的反映,而每个人对关系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我们自己觉得什么是好的,是适合自己的或许比听别人的意见更重要。就像所谓的真爱,并不是别人告诉你这是你的真爱,一定是自己感受到的。
觉得放下包袱和关系是更合适的,那就放下包袱,这段关系可能还不足以负荷这些“包袱”。告别ta们,你才能找到适合你的人。
觉得一起背负“包袱”比一个人撑着更合适,那就去找一个愿意和你一起背负“包袱”的人。
觉得有许多“包袱”都未必需要去背负,而有些“包袱”才是你认为更值得为之努力的,那就去找一个愿意认同你也愿意和你一起拿起放下的人。
不用去理会其他的两只是怎么处理他们的“包袱”的,只要你们对处理“包袱”达成了一致,并且不会因为这样处理“包袱”产生新的“包袱”,那么这就是适合你们的方式。
从这一点看,对于那个传说中的上海女孩来说,她无非是选择了自己觉得更合适的处理关系中“包袱”的方式罢了。我们谁都没资格去评判别人如何处理“包袱”。虽然,她未必意识到,自以为抛下了“包袱”,实际上可能有更大的“包袱”在等着她。在任何一段关系里如何去处理“包袱”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每次都选择逃避,可能也就没有了处理“包袱”的经验,这对一个人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
现在回到标题中的“真爱”。这张卡片,如何跟真爱联系到一起?
![]() |
你可以拿着这张卡片问自己,对你来说,这些包袱里都是些什么,你更愿意在两个人的关系里,以什么样的角色在处理这个“包袱”,也可以期待一下,你希望生命中的另一半以什么样的角色面对这个“包袱”。
如果方便的话,你也可以拿着这张卡片问问你钟意的人,对ta来说,这些包袱里都是些什么,他更愿意在两个人的关系里,以什么样的角色处理这个“包袱”,ta更希望你以什么样的角色面对这个“包袱”。
对于愿意和我们一起承担本来不需要ta负担的“包袱”的人,我们理所应当报以感恩,对于难以负荷这份“包袱”而转身离去的人,我们也感谢ta的坦言相告。毕竟,无可奈何背负起的“包袱”,总会成为一段关系的不定时炸弹,时不时的刺痛彼此。
当然,包袱有各种类型,人生也有各种周期,并非一时间就要我们拟定出一个固定不变的处理方案来。任何的方案都不是机械的,一定有弹性的空间。能够达成彼此更希望的处理方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获得或暂时没法获得这种处理方式的时候,我们愿意如何面对彼此的关系。
两个人一起看迪斯尼听音乐会看美人鱼有说有笑是一种爱的表达,一起面对生命中的潮起潮落、春夏秋冬也是一种爱的表达。相比前者,后者更能看出一段爱的韧劲,如果让我定义真爱,我会认为光有前者很难确定是真爱,但如果有后者,那一定是真爱。我们无法预判我们的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两个人相处的时候也总是希望迪斯尼听音乐会看美人鱼更多一些,所以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忘记还有“包袱”的存在,而面对“包袱”、处理“包袱”正是考验一段婚姻关系、考验我们自己对这段关系到底是什么态度的试金石。可惜的是,这些“包袱”如果要通过亲身经历才意识到并非自己期待的处理方式,往往已经造成了很大伤害了。而通过真诚面对这张卡片,我们无需真正去经历这些,就可以看出彼此的态度了。
在这个一顿饭没有吃好都可能引发一刀两断的年代,自卑者更自卑,物质主义者更坚定了物质至上的观念,地域主义者更鞭笞一线城市人民高高在上的自尊心,很多人对爱情失去了信心。或许,我们此刻需要的,只是这张小小的心灵卡片——请注意不要被你的心上人看到这篇文章,只是拿给ta看看,听听ta的解读而已。
到头来,你或许会发现,其实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对对方的了解,还有对自己的了解。而真爱是建立在彼此都真正面对彼此的基础之上的。
作者|心理咨询师、注册催眠师 Arthur Chen
转载|请和微信后台联系,或QQ:3246351436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