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推荐
历史由来是供后人评说的。是非真假总都是过去式的。这些个演义也好,史传也好,我只信个一、二分,当故事听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能从那些故事中明晓些为人处世甚至修养齐治平的法门才是要紧。
《走向共和》说的这些故事,很是让人享受。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任你几多大才亦无用。
他们说这剧为不少人平反。其实不然,以李中堂为例,不过是为专制腐败的清帝国拼命守业罢了。可大丈夫立身处世,各有本末。剧中群像也多是为各自理想牺牲奉奋斗,不论成败亦多为可敬,如此。
还得先看看这里的李中堂。
他说: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这出世、入世各得自然。
他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但是他却没有杀掉扬言革命的孙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羡慕那些能掌握随着年岁增长而来的智慧的人。我总假定自己会过短命的人生,几乎未曾想象过自己年老时会怎样。剩下那么些大境界恐是难以企及的了。(我们大多数的人,活了那么些年,空长了岁数。)
他说:咱大清的子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签辛丑这一段十分精彩,是得反复看的。中国人向来是窝里横,外交家少之又少。这位旧时代的老臣,虽然战败也不卑不抗,厉陈其害,最终为清帝国在列强虎口下掰回几分利益。这其中外交手段、捭阖博弈之术也够我们好好学学的了。
名利名利,名在利前。真少见有如此之人,最不好名,专注实事。那些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谁签谁就是卖国贼、王八蛋。这显而易见的道理谁会不明白呢?但是,非他李文忠,这些个条款又得加多少赔款、多少国土!
人各有其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这句话是在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到的。这话虽然有道理,但总归有些以成败论英雄的味道。伊藤博文说李鸿章稍微想伸一伸胳膊就有一大群人围过来束缚住他的手脚。我常想李中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忘了考虑他有那么难处。只应付慈禧身边的李公公就得小心翼翼的了,朝中的清流物议更是不断,还有那位高高在上的慈禧老佛爷。(第一集开场,李中堂好好地吃鱼,下属们的电报汇示,他一概不理。只听说送给老佛爷的鹦鹉不吃不喝的,他急了。)
说说其他人吧。基本上大多是追名逐利的伪君子和小人,满腔热血的无知青年,还是不说也罢。
慈禧这个享乐主义者也还自有其可取之处。一国之主的威严总是有的,据说还东拼西凑整出个同治中兴。可是当国还是太难太累,这么个私欲膨胀又好面子的老女人纵然精明能干颇具权术也没法拯救她爱新觉罗的江山。
现就这样吧,以后再更。。。
《走向共和》说的这些故事,很是让人享受。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生,逆之者亡。任你几多大才亦无用。
他们说这剧为不少人平反。其实不然,以李中堂为例,不过是为专制腐败的清帝国拼命守业罢了。可大丈夫立身处世,各有本末。剧中群像也多是为各自理想牺牲奉奋斗,不论成败亦多为可敬,如此。
还得先看看这里的李中堂。
他说:囊有钱,仓有粟,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这出世、入世各得自然。
他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但是他却没有杀掉扬言革命的孙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羡慕那些能掌握随着年岁增长而来的智慧的人。我总假定自己会过短命的人生,几乎未曾想象过自己年老时会怎样。剩下那么些大境界恐是难以企及的了。(我们大多数的人,活了那么些年,空长了岁数。)
他说:咱大清的子民连活着都不怕,还怕死吗?签辛丑这一段十分精彩,是得反复看的。中国人向来是窝里横,外交家少之又少。这位旧时代的老臣,虽然战败也不卑不抗,厉陈其害,最终为清帝国在列强虎口下掰回几分利益。这其中外交手段、捭阖博弈之术也够我们好好学学的了。
名利名利,名在利前。真少见有如此之人,最不好名,专注实事。那些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谁签谁就是卖国贼、王八蛋。这显而易见的道理谁会不明白呢?但是,非他李文忠,这些个条款又得加多少赔款、多少国土!
人各有其难,非胜其难,则不足为英雄。这句话是在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时说到的。这话虽然有道理,但总归有些以成败论英雄的味道。伊藤博文说李鸿章稍微想伸一伸胳膊就有一大群人围过来束缚住他的手脚。我常想李中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忘了考虑他有那么难处。只应付慈禧身边的李公公就得小心翼翼的了,朝中的清流物议更是不断,还有那位高高在上的慈禧老佛爷。(第一集开场,李中堂好好地吃鱼,下属们的电报汇示,他一概不理。只听说送给老佛爷的鹦鹉不吃不喝的,他急了。)
说说其他人吧。基本上大多是追名逐利的伪君子和小人,满腔热血的无知青年,还是不说也罢。
慈禧这个享乐主义者也还自有其可取之处。一国之主的威严总是有的,据说还东拼西凑整出个同治中兴。可是当国还是太难太累,这么个私欲膨胀又好面子的老女人纵然精明能干颇具权术也没法拯救她爱新觉罗的江山。
现就这样吧,以后再更。。。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