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传承】高少萍—执守传统文化的中国“金剪刀”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逢年过节家里贴的窗花,墙花,灯花等都是剪纸,它以美好的的象征意义流传至今。
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剪纸艺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中国剪坛金剪刀的获得者—高少萍。
高少萍生长在剪纸艺术之乡漳浦县。“剪纸之乡”的神奇艺术,她耳濡目染;父母亲毕生追求从事文化艺术,她继往开来。高少萍的剪纸艺术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她创作题材广泛,作品不单有花鸟虫兽、古典人物、传统图案,还有现代人物、重大题材、民族风情、神话故事等。她改变单色剪纸为套色剪纸,作品更加鲜活丰富多彩,更具装饰美,更有现代感。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作的《世纪伟人颂》
2007年,高少萍荣获福建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后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申报成功,她是福建省此项目的唯一杰出传承人。
高少萍经常应有关单位及个人之约,接受命题创作,或者按照客户提供的国画、漫画、油画、速写等构图作蓝本,进行二次创作,转化为剪纸形式,开拓出新的创作途径。
她在福建省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及各省市县举办过上百次展演,均好评如潮。她热心传授剪纸技艺,使民间文化发扬光大。2014年春,高少萍在文化艺术联欢活动中讲解剪纸艺术。
高少萍为喜欢剪纸的年轻人讲解经验
高少萍在参加活动时现场示范
高少萍在澎湖开办6个剪纸速成班,每班2个小时,先后吸引了300多名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她说:“五天的传授时间里,看着学生每学会一种剪法,我心里特高兴!
年轻的高少萍是漳浦剪纸界的后起之秀,她自幼生长在文化氛围浓烈的家庭中。“作为漳州市政协委员,我每年都会呼吁政府加大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扶持。”高少萍对记者说:“而漳州也是工艺美术之乡,除了剪纸还有木版年画、棉花画等,很多都快断代了,我很痛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与努力,让这些中国的绝活传承下去。”二十多年来,高少萍与父亲潜心于剪纸艺术,历经探索磨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一步步铸造艺术的辉煌。
现代的社会文化已经将“小传统”稀释殆尽,民俗被解构得所剩无几,民俗文化荡然无存,一味向工业看齐,东方文化的出路堪忧。在工业社会,剪纸艺术只有回到追溯传统,才能彰显不被同质化的自身价值和意义。
![]() |
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剪纸艺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中国剪坛金剪刀的获得者—高少萍。
![]() |
高少萍生长在剪纸艺术之乡漳浦县。“剪纸之乡”的神奇艺术,她耳濡目染;父母亲毕生追求从事文化艺术,她继往开来。高少萍的剪纸艺术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她创作题材广泛,作品不单有花鸟虫兽、古典人物、传统图案,还有现代人物、重大题材、民族风情、神话故事等。她改变单色剪纸为套色剪纸,作品更加鲜活丰富多彩,更具装饰美,更有现代感。
![]() |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作的《世纪伟人颂》
![]() |
2007年,高少萍荣获福建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后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申报成功,她是福建省此项目的唯一杰出传承人。
高少萍经常应有关单位及个人之约,接受命题创作,或者按照客户提供的国画、漫画、油画、速写等构图作蓝本,进行二次创作,转化为剪纸形式,开拓出新的创作途径。
![]() |
![]() |
她在福建省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及各省市县举办过上百次展演,均好评如潮。她热心传授剪纸技艺,使民间文化发扬光大。2014年春,高少萍在文化艺术联欢活动中讲解剪纸艺术。
![]() |
高少萍为喜欢剪纸的年轻人讲解经验
![]() |
高少萍在参加活动时现场示范
高少萍在澎湖开办6个剪纸速成班,每班2个小时,先后吸引了300多名男女老少前来参加。她说:“五天的传授时间里,看着学生每学会一种剪法,我心里特高兴!
![]() |
年轻的高少萍是漳浦剪纸界的后起之秀,她自幼生长在文化氛围浓烈的家庭中。“作为漳州市政协委员,我每年都会呼吁政府加大对民间艺术传承的扶持。”高少萍对记者说:“而漳州也是工艺美术之乡,除了剪纸还有木版年画、棉花画等,很多都快断代了,我很痛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与努力,让这些中国的绝活传承下去。”二十多年来,高少萍与父亲潜心于剪纸艺术,历经探索磨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一步步铸造艺术的辉煌。
![]() |
现代的社会文化已经将“小传统”稀释殆尽,民俗被解构得所剩无几,民俗文化荡然无存,一味向工业看齐,东方文化的出路堪忧。在工业社会,剪纸艺术只有回到追溯传统,才能彰显不被同质化的自身价值和意义。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