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的啁啾
十来天的空白,生活仿佛停留于表层,活得十分浮泛。
年前返乡后,我又重逢了久违的蓝天白云。那湛蓝的晴空下,倏忽而来的三两麻雀、斑鸠和鸽子,以及多年不见的喜鹊,重新唤醒了温馨的回忆。这些少时的回忆,随着漂泊生涯的延长,变得不可或缺起来。就连洁净的呼吸,也时不时地伴随着清澈的河流,在梦中依稀明晰起来。
再次离开故乡的那天早晨,云雾缭绕中的层峦叠嶂,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之后,变得越来越远。留下来的故乡回忆,永远和悦耳的鸟鸣,清新的呼吸,绵密的乡愁,一一关联在一起。随着年华的远去,我对一方热土倾注的深情和怀想,和对远方的想象和深入一样,那么幽深和绵长。
这么多年来,与其说是生命阅历的逐渐丰富,不如说是自我探寻的愈益深广。时空终究是有限的,无限的生命可能,赋予灵魂的单纯使命,却在岁月的轮回中不断展开。一方面,我等在重复着祖辈的生命历程,如生老病死;另一方面,我等又在尽可能地拓展一己的世界观,如时空的超越。老去的只是年华,永远更新的,却是人类对自我的超越。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七点多来到家门口不远处的河流前,静静地面对着逶迤而去的流水,心情如河流一般宁定。一会儿之后,朝阳在东方的山峦之间冉冉升起。村庄背后的洁白晨曦,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起,而先后隐退于碧蓝的晴空之下。待我从河边离开时,喜鹊的叽叽喳喳,伴随着众鸟的啁啾,点缀着清晨的乡村生活。我行走在乡间小径上,大地的淳朴和温厚,由足底蔓延至整个身心。头顶着幽蓝的晴空,脚下的大地是如此浑厚。那隐现在眸子里的阳光,温暖而又充满生活的朝气……儿时,我并未觉得这一切有多么珍贵。一直以为,它们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再合乎情理不过的。可待我从外面的世界返回时,却突然发现这一切是如此单纯而又质朴。因为年少以后,我漂泊于五湖四海之间,所看到的天空,所亲临的山河湖海,所经历的诸多人与事,并不是如此透彻。其间所夹杂的人际纠葛,人性间的冲突,心灵的升沉起伏,和自然山水的澄明,已相去甚远。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人类越来越喜欢耽溺于尘世间的纷扰,而不再如我儿时那样,把天地万物的钟灵毓秀,当作神灵一般来敬畏和崇敬。
更进一步而言,大多数人都游走在生活的表层,而不愿意安静下来,并因此沉淀下来,去和大地生活在一起。天空的无限高远,只是心灵的一种向往,它代表着一种境界,象征着一种层次感,它所意谓的,总是和精神的提升相关……唯有我们生活其上的大地,才是最为切实的依靠。不论活着,还是死去,尘土的永恒秘密,都将是死亡最深层的面向之一。你无法参透尘土的幽寂,也就无法深入生命的核心。大地上的万千生灵,红尘中的一切生死爱恋,尘世间的一切纷争,都终将化为尘土,并随风而去。这种大寂灭的沉重和可畏,如若得不到生命的升华,又何从谈及时空的超越……当亿万生命匍匐于大地上时,唯一真切的感受,那就是大地上的生与死,真实而又虚妄。客观的真实,决定着你无法逃逸或躲避;虚妄的空洞,直抵灵之深处,会令你一生无所适从。如若人类不只是为着生老病死而荣枯一生,唯一需要面对的,也是亟待升华的,并不是欲求的顺遂或生命的圆满,而是在大地上的无数生存当中,活出超越,活出永恒。
以死去克服死,你才能有所作为;
以生去超越生,你才能不庸人自扰;
以生死去净化生死,你最终才能有所皈依或支撑。
今夜的异乡感喟,于天地之间,生命深处所流淌的,还是故乡那永不枯竭的泉源。此刻灯光下的遐想和思索,葆存着大地的永恒情结,悬浮其上的并非只是白云朵朵,还有是那啁啾不已的悦耳鸟鸣。
2016年2月14日,初稿于杭州
年前返乡后,我又重逢了久违的蓝天白云。那湛蓝的晴空下,倏忽而来的三两麻雀、斑鸠和鸽子,以及多年不见的喜鹊,重新唤醒了温馨的回忆。这些少时的回忆,随着漂泊生涯的延长,变得不可或缺起来。就连洁净的呼吸,也时不时地伴随着清澈的河流,在梦中依稀明晰起来。
再次离开故乡的那天早晨,云雾缭绕中的层峦叠嶂,在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之后,变得越来越远。留下来的故乡回忆,永远和悦耳的鸟鸣,清新的呼吸,绵密的乡愁,一一关联在一起。随着年华的远去,我对一方热土倾注的深情和怀想,和对远方的想象和深入一样,那么幽深和绵长。
这么多年来,与其说是生命阅历的逐渐丰富,不如说是自我探寻的愈益深广。时空终究是有限的,无限的生命可能,赋予灵魂的单纯使命,却在岁月的轮回中不断展开。一方面,我等在重复着祖辈的生命历程,如生老病死;另一方面,我等又在尽可能地拓展一己的世界观,如时空的超越。老去的只是年华,永远更新的,却是人类对自我的超越。
正月初一的早晨,我七点多来到家门口不远处的河流前,静静地面对着逶迤而去的流水,心情如河流一般宁定。一会儿之后,朝阳在东方的山峦之间冉冉升起。村庄背后的洁白晨曦,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起,而先后隐退于碧蓝的晴空之下。待我从河边离开时,喜鹊的叽叽喳喳,伴随着众鸟的啁啾,点缀着清晨的乡村生活。我行走在乡间小径上,大地的淳朴和温厚,由足底蔓延至整个身心。头顶着幽蓝的晴空,脚下的大地是如此浑厚。那隐现在眸子里的阳光,温暖而又充满生活的朝气……儿时,我并未觉得这一切有多么珍贵。一直以为,它们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再合乎情理不过的。可待我从外面的世界返回时,却突然发现这一切是如此单纯而又质朴。因为年少以后,我漂泊于五湖四海之间,所看到的天空,所亲临的山河湖海,所经历的诸多人与事,并不是如此透彻。其间所夹杂的人际纠葛,人性间的冲突,心灵的升沉起伏,和自然山水的澄明,已相去甚远。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人类越来越喜欢耽溺于尘世间的纷扰,而不再如我儿时那样,把天地万物的钟灵毓秀,当作神灵一般来敬畏和崇敬。
更进一步而言,大多数人都游走在生活的表层,而不愿意安静下来,并因此沉淀下来,去和大地生活在一起。天空的无限高远,只是心灵的一种向往,它代表着一种境界,象征着一种层次感,它所意谓的,总是和精神的提升相关……唯有我们生活其上的大地,才是最为切实的依靠。不论活着,还是死去,尘土的永恒秘密,都将是死亡最深层的面向之一。你无法参透尘土的幽寂,也就无法深入生命的核心。大地上的万千生灵,红尘中的一切生死爱恋,尘世间的一切纷争,都终将化为尘土,并随风而去。这种大寂灭的沉重和可畏,如若得不到生命的升华,又何从谈及时空的超越……当亿万生命匍匐于大地上时,唯一真切的感受,那就是大地上的生与死,真实而又虚妄。客观的真实,决定着你无法逃逸或躲避;虚妄的空洞,直抵灵之深处,会令你一生无所适从。如若人类不只是为着生老病死而荣枯一生,唯一需要面对的,也是亟待升华的,并不是欲求的顺遂或生命的圆满,而是在大地上的无数生存当中,活出超越,活出永恒。
以死去克服死,你才能有所作为;
以生去超越生,你才能不庸人自扰;
以生死去净化生死,你最终才能有所皈依或支撑。
今夜的异乡感喟,于天地之间,生命深处所流淌的,还是故乡那永不枯竭的泉源。此刻灯光下的遐想和思索,葆存着大地的永恒情结,悬浮其上的并非只是白云朵朵,还有是那啁啾不已的悦耳鸟鸣。
2016年2月14日,初稿于杭州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