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琴人(七)
邝露(公元1604——1650)广东南海人,能诗善琴,"负才不羁,常敝衣趿履,行歌市上,旁若无人"(《池北偶谈》)。年青时,因骑马冲撞了南海令的车驾,被削名,免去了进士的资格。他写有《西澜修琴社》、《琴酌送羽人诗》等作品。平生珍爱两张名琴,一个唐琴"绿绮台",一个宋琴 "南风",都是过去皇宫御用的珍品。清兵入粤,邝露以中书舍人的身份,"与诸将戮力死守,凡十阅月,城陷,不食",抱琴而死。后人有《抱琴歌》挽之,其中:"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等诗句,表达了对死者的敬仰(《广东通志》)。
华夏字吉甫,别字嘿农,浙江定海人,后迁居邨县。自幼以聪颖见称,是当时六狂士之一。生平善鼓琴,精研琴理,著有《操缦安弦谱》。明亡,与钱忠介图反正,事败被捕,在狱中继续订正他的《操缦安弦谱》,象平日那样弹琴赋诗。被害后,作品也没有留传下来(《鲒椅葶集》)。
李延罡(公元1628——1697)原名彦贞,字辰山,号寒村。自幼随从父亲学医,年青时在桂林参加过唐王起事。失败后,隐居于浙江平湖的佑圣宫,以道士身份医病自给。病人有从几百里外来请,他也不辞劳苦去应诊,不计报酬。得到酬金就用来买书,积书二千五百卷,后来又都送给了朱彝尊。他长于弹奏的《霹雳引》,是得自韩石耕的传授(《平湖县志》)。
朱权(公元1378——1448)号臞仙,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三十六年(公元1393),封在今天的承德一带为宁王。曾统领精兵八万,"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明成祖朱棣在皇族之间争权的斗争中取得帝位,随即把朱权迁到了江西南昌。当时有人诬告朱权"巫蛊诽谤"之罪,幸而经调查,所诬不实,才算免于追究。从此,朱权为免遭不测,成天闭门读书、弹琴,不问政事(《明史》)。琴曲《秋鸿》和他 "与时不合,知道之不行","欲避地幽隐,耻混于流俗,乃取喻于秋鸿"的思想状况是吻合的。
朱权在琴学上的主要功绩,是主持编印了《神奇秘谱》。这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神奇秘谱》经朱权"屡加校正,用心非一日",历时十二年之久,千1425年成书。全书共收琴曲六十二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十六曲为"昔人不传之秘",称为"太古神品"。包括《广陵散》、《高山》、《流水》等唐、宋以前的古曲。这些古曲由于久已无人演奏,谱式古老,基本上没有点句。中、下卷是编者"亲受者三十四曲",称为"霞外神品",源于宋代浙操《紫霞洞谱》, 沿用了元代《霞外谱琴》的名称。各曲之前多有详尽的解题,为琴曲的源流演变及内容表现,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后世琴曲解题多沿用之。编者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尽管他声称 "其一字一句,一点一画无有隐讳",却还是把"其名鄙俗者,悉更之以光琴道"。他所说的"鄙俗",很可能恰好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曲名。经过他这样"更之",只能是隐讳了琴曲和民间音乐的联系,给我们准确地理解这些音乐作品带来了麻烦。
朱权编辑《神奇秘谱》,主张尊重各家、各派的不同特点,反对强求一律。他认为:"操间有不同者,盖达人之志焉","各有道焉,所以不同者多,使其同,则鄙也!"这一点是很可贵的,他曾命五名琴生"屡更其师而受之",为的是广泛吸收诸家的长处。在艺术上容许不同风格并存,无疑是正确的。可能正是基千这样的思想,他的许多传谱虽是源自浙操徐门,却不象后世那样强调 "徐门正传"。
华夏字吉甫,别字嘿农,浙江定海人,后迁居邨县。自幼以聪颖见称,是当时六狂士之一。生平善鼓琴,精研琴理,著有《操缦安弦谱》。明亡,与钱忠介图反正,事败被捕,在狱中继续订正他的《操缦安弦谱》,象平日那样弹琴赋诗。被害后,作品也没有留传下来(《鲒椅葶集》)。
李延罡(公元1628——1697)原名彦贞,字辰山,号寒村。自幼随从父亲学医,年青时在桂林参加过唐王起事。失败后,隐居于浙江平湖的佑圣宫,以道士身份医病自给。病人有从几百里外来请,他也不辞劳苦去应诊,不计报酬。得到酬金就用来买书,积书二千五百卷,后来又都送给了朱彝尊。他长于弹奏的《霹雳引》,是得自韩石耕的传授(《平湖县志》)。
朱权(公元1378——1448)号臞仙,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三十六年(公元1393),封在今天的承德一带为宁王。曾统领精兵八万,"数会诸王出塞,以善谋称。"明成祖朱棣在皇族之间争权的斗争中取得帝位,随即把朱权迁到了江西南昌。当时有人诬告朱权"巫蛊诽谤"之罪,幸而经调查,所诬不实,才算免于追究。从此,朱权为免遭不测,成天闭门读书、弹琴,不问政事(《明史》)。琴曲《秋鸿》和他 "与时不合,知道之不行","欲避地幽隐,耻混于流俗,乃取喻于秋鸿"的思想状况是吻合的。
朱权在琴学上的主要功绩,是主持编印了《神奇秘谱》。这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神奇秘谱》经朱权"屡加校正,用心非一日",历时十二年之久,千1425年成书。全书共收琴曲六十二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十六曲为"昔人不传之秘",称为"太古神品"。包括《广陵散》、《高山》、《流水》等唐、宋以前的古曲。这些古曲由于久已无人演奏,谱式古老,基本上没有点句。中、下卷是编者"亲受者三十四曲",称为"霞外神品",源于宋代浙操《紫霞洞谱》, 沿用了元代《霞外谱琴》的名称。各曲之前多有详尽的解题,为琴曲的源流演变及内容表现,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后世琴曲解题多沿用之。编者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但是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尽管他声称 "其一字一句,一点一画无有隐讳",却还是把"其名鄙俗者,悉更之以光琴道"。他所说的"鄙俗",很可能恰好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曲名。经过他这样"更之",只能是隐讳了琴曲和民间音乐的联系,给我们准确地理解这些音乐作品带来了麻烦。
朱权编辑《神奇秘谱》,主张尊重各家、各派的不同特点,反对强求一律。他认为:"操间有不同者,盖达人之志焉","各有道焉,所以不同者多,使其同,则鄙也!"这一点是很可贵的,他曾命五名琴生"屡更其师而受之",为的是广泛吸收诸家的长处。在艺术上容许不同风格并存,无疑是正确的。可能正是基千这样的思想,他的许多传谱虽是源自浙操徐门,却不象后世那样强调 "徐门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