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阅读的人
首先分享一篇台湾奥美为天下文化写的一篇广告文案,
“我害怕阅读的人”

写这篇文案的人很厉害,十环正中红心,“害怕”,这两个字说得多好。
我确实害怕阅读的人,尤其是当我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
可是怎么会这样呢?小时候的我明明很爱看书啊。
三岁的时候,踮着脚,仰起脸,努力辨认爸妈高高的书柜里的究竟有些什么书,阳光照在书脊,烫金的文字流光溢彩,金子般迷人。
七岁的时候,爸妈去逛街的时候,就被放在每个购物中心都有一家的新华书店,于是总会装模作样地看一会儿世界名著,然后掐着时间溜到漫画区看一会儿心爱的柯南,或者是拿着神奇的“解密卡”比划着冒险小虎队的新线索。
十岁,开始读好多好多书,从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到哈利波特,从红楼梦到简爱,哦对还有新概念文选,贪婪地阅读着所有触手可及的文字,会因为老师表扬了我写的读后感而沾沾自喜地得意着,虽然读不懂荒唐言,也没有流辛酸泪。
十五岁,我出国了,好多东西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文化、落差、孤独、价值、未来,生活不断提醒我也许有更多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阅读一下子变得好遥远。突然绝望地发现书中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镜子里面的那个人,似乎只是个埋头啃书的、灰头土脸的、说话无趣还掉书袋的小屁孩儿。于是那一年,我合上了书,开始探索很多生活的可能,当球队经理,做志愿活动,学习化妆,去冰钓,去滑雪,去教堂,
是的,我合上了书。
美高三年,英语课要求的那些书,大多不是读了中文版就是靠着Sparknotes来应付考试和Essay,尤其是当我发现,花半个小时看豆瓣写出来的读后感可能更合老师心意。每一年,都试图在箱子里强行装上几本书,信誓旦旦说要看,结果总是被束之高阁,美玉蒙尘,别说是“书非借不能读”了,就是真的借来了想看的书,通常也都只草草翻几页原样还了回去。
我渐渐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或者说,阅读的心境。
刚开始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告诉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钻进书里,还不如趁着年轻好好享受生活,做很多想做却没有实现的事情。
可是现在我快二十了,我突然开始害怕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怕自己无知,怕自己在他们面前体无完肤,怕自己在他们面前空荡荡地对于任何话题说不出任何评价。
我扪心自问,为什么阅读不再是享受,而是一种负担?为什么开始习惯从朋友圈的软文汲取那些支离破碎的二手知识?为什么失去了阅读的心境?为什么甚至连一小时都不能静下心来品味阅读?为什么变得如此浮躁,如此跳脱,如此急于求成,如此急功近利?
为什么,我不读书了呢?
于是,我试图重新开始让自己习惯阅读的感觉,就从好好读每一本textbook开始。
我很难描述那种感觉,但我逐渐明白起来,阅读的喜悦不是自我感动,而是每一个微小的瞬间。
是泛黄的页脚,
是用手轻捋书签的流苏,
是寂静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是黑暗里床头的一盏灯在书上的投影,
是故事里勾起那一段遥远的回忆在心里的撞击,
是用笔在书上做上标注:”damn good!” 或者“WTF?”
是会心一笑,是注目沉默,是拍案叫绝,是反唇相讥
但不管怎样,我相信,我们需要阅读,我也不想继续生活在对自己无知的害怕里,惶惶不可终日。
重新翻开书,重新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害怕阅读的人”

![]() |
写这篇文案的人很厉害,十环正中红心,“害怕”,这两个字说得多好。
我确实害怕阅读的人,尤其是当我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
可是怎么会这样呢?小时候的我明明很爱看书啊。
三岁的时候,踮着脚,仰起脸,努力辨认爸妈高高的书柜里的究竟有些什么书,阳光照在书脊,烫金的文字流光溢彩,金子般迷人。
七岁的时候,爸妈去逛街的时候,就被放在每个购物中心都有一家的新华书店,于是总会装模作样地看一会儿世界名著,然后掐着时间溜到漫画区看一会儿心爱的柯南,或者是拿着神奇的“解密卡”比划着冒险小虎队的新线索。
十岁,开始读好多好多书,从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到哈利波特,从红楼梦到简爱,哦对还有新概念文选,贪婪地阅读着所有触手可及的文字,会因为老师表扬了我写的读后感而沾沾自喜地得意着,虽然读不懂荒唐言,也没有流辛酸泪。
十五岁,我出国了,好多东西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文化、落差、孤独、价值、未来,生活不断提醒我也许有更多现实的问题需要面对,阅读一下子变得好遥远。突然绝望地发现书中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镜子里面的那个人,似乎只是个埋头啃书的、灰头土脸的、说话无趣还掉书袋的小屁孩儿。于是那一年,我合上了书,开始探索很多生活的可能,当球队经理,做志愿活动,学习化妆,去冰钓,去滑雪,去教堂,
是的,我合上了书。
![]() |
美高三年,英语课要求的那些书,大多不是读了中文版就是靠着Sparknotes来应付考试和Essay,尤其是当我发现,花半个小时看豆瓣写出来的读后感可能更合老师心意。每一年,都试图在箱子里强行装上几本书,信誓旦旦说要看,结果总是被束之高阁,美玉蒙尘,别说是“书非借不能读”了,就是真的借来了想看的书,通常也都只草草翻几页原样还了回去。
我渐渐觉得,自己似乎失去了阅读的能力,或者说,阅读的心境。
刚开始我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我告诉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钻进书里,还不如趁着年轻好好享受生活,做很多想做却没有实现的事情。
可是现在我快二十了,我突然开始害怕阅读的人。
“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我所拥有的内涵是什么?不就是人人能脱口而出,游荡在空气中最通俗的认知吗?像心脏在身体的左边。春天之后是夏天。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而且,还是不被荧光笔画线注记的那一段。”
怕自己无知,怕自己在他们面前体无完肤,怕自己在他们面前空荡荡地对于任何话题说不出任何评价。
我扪心自问,为什么阅读不再是享受,而是一种负担?为什么开始习惯从朋友圈的软文汲取那些支离破碎的二手知识?为什么失去了阅读的心境?为什么甚至连一小时都不能静下心来品味阅读?为什么变得如此浮躁,如此跳脱,如此急于求成,如此急功近利?
为什么,我不读书了呢?
![]() |
于是,我试图重新开始让自己习惯阅读的感觉,就从好好读每一本textbook开始。
我很难描述那种感觉,但我逐渐明白起来,阅读的喜悦不是自我感动,而是每一个微小的瞬间。
是泛黄的页脚,
是用手轻捋书签的流苏,
是寂静里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是黑暗里床头的一盏灯在书上的投影,
是故事里勾起那一段遥远的回忆在心里的撞击,
是用笔在书上做上标注:”damn good!” 或者“WTF?”
是会心一笑,是注目沉默,是拍案叫绝,是反唇相讥
但不管怎样,我相信,我们需要阅读,我也不想继续生活在对自己无知的害怕里,惶惶不可终日。
重新翻开书,重新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