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冲在最前沿# 小白兔,真可爱
我的第一次文学启蒙,源自于我姥姥。她在那个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养育了我的母亲,并培养了她读书的习惯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前者使我从幼年时起即可轻易获得大量的阅读素材————这缘于我母亲对书籍多年的积累。后者使她可以在那个连婚姻到要分配的年代,作为大龄女青年仍不为他人侧目所动,直至遇到我的父亲,否则这世上便没有了我。
幼年时期,我姥姥常常带着乡音念一首童谣给我听,至今我仍可以以地道的山东话来背诵这首童谣: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严格来讲我并不是姥姥带大的,由于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普通话非常的标准。所以在姥姥念这首歌谣的时候,我并不能完全听懂,只能模糊的去猜测。
其中对于“爱吃萝卜和白菜”这一句,我一直难以理解。有谁会爱吃萝卜和白菜呢!有谁会爱吃蔬菜呢!
我一直将这一句归于我不能理解山东话的发音,那原本这句话应当是怎样的,在我学龄之前,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
也许是“要吃萝卜和白菜”,但这个“要”字又多了几分主动的味道,不仅“爱吃”,还“要吃”。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要”的人,这缘于我母亲严厉的教育。无论何时,无论对谁,“要”总归是不对的,是错的,是羞耻的,是该打的。这样的小白兔,就算蹦蹦跳跳,又怎么可爱的起来?
也许是“总吃”,萝卜和白菜可不是什么可口的东西,吃萝卜和白菜也不是什么高兴的事。“总吃”,那应当是频率很高,总是吃这些不好吃的东西,小白兔整天闷闷不乐,又怎么可爱的起来。
又或许是“该吃”,应该吃萝卜和白菜,这句话似乎从母亲那里听来过多次,“应该”、“你应该”、“不应该”、“你不应该”,虽然年幼,但我也依稀可以感知到这“应该”两个字的分量。不是"喜欢",不是"可以",而是"应该",也许你不喜欢,也许你做不到,但应该去做。人似乎生下来就有许多"应该"做的事情,又似乎很多的人出生,也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喜欢,而是因为应该出生。"该吃萝卜和白菜",和"爱吃萝卜和白菜",连读音上都有十分相似,意味却千差万别。
再后来,我终于上了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以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教授了这首家喻户晓的童谣。我清楚听到,确实是"爱吃萝卜和白菜",而非是"该吃"。
这件事让我十分震惊,继而困惑许久,终于鼓起勇气去询问老师。
老师则告诉我,"就是爱吃呀,小白兔就是爱吃萝卜和白菜。"
我终于得到了证实,仍旧不能理解,只得继续问道"怎么会爱吃?萝卜并不好吃,白菜也是。"
老师则回答我"萝卜和白菜是好的,应该爱吃。你也应该爱吃,多吃。"
我震惊极了,呆站在原地,久久动弹不得。
应该爱吃。
这四个字使我震聋发聩。
在我看来,爱和应该,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应该去做的事情,都是我不爱的。
应该写作业,应该叠被子,应该吃萝卜和白菜。
“但你应该去做,纵使你不爱,因为这些事是为你好。”
虽然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个“为你好”是好在哪里,却也依稀知道,“为你好”是好的。
因为“为你好”的人,总不会故意去害你。
应该做的事情,总是你不爱,也应当去做,但心里总归不爱的。
我却从未想到,"爱"这件事,也有应该与不应该之分。不仅应该吃萝卜和白菜,甚至应该爱吃萝卜和白菜。人的爱,也是可以被应该的。人的喜好,也是可以被控制的。一件事,你不仅仅应该去做,还应该发自内心的爱上做这件事。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怀!
童年的我被感动了,我对母亲说,我喜欢吃胡萝卜。得到了母亲赞许的眼神,胡萝卜是极廉价的蔬菜,又是极“应该吃”的蔬菜。从此餐桌上常常有胡萝卜的身影,我也常常表现出“爱吃”胡萝卜的样子。
大家都很高兴。
然而我仍是不爱吃胡萝卜的。
离开家以后,几乎没有再吃过胡萝卜。
我们这代人,成长在一个太多“应该”去做的年代。反而“爱做”、“想做”的事情,却没有人太关心。该做的事情都做不完,应当做的事情已经追着我们一生劳劳碌碌不得安闲,怎么还有多余的功夫去做“爱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呢。
最近的年代里,在这一点已经好了很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该”还有“爱”。甚至开始意识到“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梦想”、“追求”这些字眼被越提越多。
然后大部分人,还是在理所应当的轨道里过着理所应当的生活。他们没有闲余的精力去“追求梦想”,也没有能力和野心去“追求梦想”。
因此,人们开始去非常欣赏能够“追求梦想”的人。
这首童谣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它带给我的困惑和影响也一直持续。
直到我足够年长,并在习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俗谚后恍然。
白兔确是爱吃的,并不是像我一样因为应该爱吃,所以装作爱吃。与我相比,白兔是幸运的,不必被强逼着去喜爱。
但若改成爱吃烧烤和火锅,大概白兔就会有我一样的困扰了。
幼年时期,我姥姥常常带着乡音念一首童谣给我听,至今我仍可以以地道的山东话来背诵这首童谣:小白兔,白又白,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严格来讲我并不是姥姥带大的,由于父母都是文字工作者,普通话非常的标准。所以在姥姥念这首歌谣的时候,我并不能完全听懂,只能模糊的去猜测。
其中对于“爱吃萝卜和白菜”这一句,我一直难以理解。有谁会爱吃萝卜和白菜呢!有谁会爱吃蔬菜呢!
我一直将这一句归于我不能理解山东话的发音,那原本这句话应当是怎样的,在我学龄之前,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
也许是“要吃萝卜和白菜”,但这个“要”字又多了几分主动的味道,不仅“爱吃”,还“要吃”。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要”的人,这缘于我母亲严厉的教育。无论何时,无论对谁,“要”总归是不对的,是错的,是羞耻的,是该打的。这样的小白兔,就算蹦蹦跳跳,又怎么可爱的起来?
也许是“总吃”,萝卜和白菜可不是什么可口的东西,吃萝卜和白菜也不是什么高兴的事。“总吃”,那应当是频率很高,总是吃这些不好吃的东西,小白兔整天闷闷不乐,又怎么可爱的起来。
又或许是“该吃”,应该吃萝卜和白菜,这句话似乎从母亲那里听来过多次,“应该”、“你应该”、“不应该”、“你不应该”,虽然年幼,但我也依稀可以感知到这“应该”两个字的分量。不是"喜欢",不是"可以",而是"应该",也许你不喜欢,也许你做不到,但应该去做。人似乎生下来就有许多"应该"做的事情,又似乎很多的人出生,也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喜欢,而是因为应该出生。"该吃萝卜和白菜",和"爱吃萝卜和白菜",连读音上都有十分相似,意味却千差万别。
再后来,我终于上了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以略带东北口音的普通话教授了这首家喻户晓的童谣。我清楚听到,确实是"爱吃萝卜和白菜",而非是"该吃"。
这件事让我十分震惊,继而困惑许久,终于鼓起勇气去询问老师。
老师则告诉我,"就是爱吃呀,小白兔就是爱吃萝卜和白菜。"
我终于得到了证实,仍旧不能理解,只得继续问道"怎么会爱吃?萝卜并不好吃,白菜也是。"
老师则回答我"萝卜和白菜是好的,应该爱吃。你也应该爱吃,多吃。"
我震惊极了,呆站在原地,久久动弹不得。
应该爱吃。
这四个字使我震聋发聩。
在我看来,爱和应该,是全然不同的两回事。应该去做的事情,都是我不爱的。
应该写作业,应该叠被子,应该吃萝卜和白菜。
“但你应该去做,纵使你不爱,因为这些事是为你好。”
虽然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个“为你好”是好在哪里,却也依稀知道,“为你好”是好的。
因为“为你好”的人,总不会故意去害你。
应该做的事情,总是你不爱,也应当去做,但心里总归不爱的。
我却从未想到,"爱"这件事,也有应该与不应该之分。不仅应该吃萝卜和白菜,甚至应该爱吃萝卜和白菜。人的爱,也是可以被应该的。人的喜好,也是可以被控制的。一件事,你不仅仅应该去做,还应该发自内心的爱上做这件事。
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怀!
童年的我被感动了,我对母亲说,我喜欢吃胡萝卜。得到了母亲赞许的眼神,胡萝卜是极廉价的蔬菜,又是极“应该吃”的蔬菜。从此餐桌上常常有胡萝卜的身影,我也常常表现出“爱吃”胡萝卜的样子。
大家都很高兴。
然而我仍是不爱吃胡萝卜的。
离开家以后,几乎没有再吃过胡萝卜。
我们这代人,成长在一个太多“应该”去做的年代。反而“爱做”、“想做”的事情,却没有人太关心。该做的事情都做不完,应当做的事情已经追着我们一生劳劳碌碌不得安闲,怎么还有多余的功夫去做“爱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呢。
最近的年代里,在这一点已经好了很多。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该”还有“爱”。甚至开始意识到“爱”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梦想”、“追求”这些字眼被越提越多。
然后大部分人,还是在理所应当的轨道里过着理所应当的生活。他们没有闲余的精力去“追求梦想”,也没有能力和野心去“追求梦想”。
因此,人们开始去非常欣赏能够“追求梦想”的人。
这首童谣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它带给我的困惑和影响也一直持续。
直到我足够年长,并在习得“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句俗谚后恍然。
白兔确是爱吃的,并不是像我一样因为应该爱吃,所以装作爱吃。与我相比,白兔是幸运的,不必被强逼着去喜爱。
但若改成爱吃烧烤和火锅,大概白兔就会有我一样的困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