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巴拉不是一个庸俗的名字
在我严肃认真地喜欢老胡的那年,他正在拍香格里拉。我印象很深,有一天和朋友去吃吉野家,当时的新品是马贼鸡饭(还是什么的饭),朋友一脸揶揄地说,就给她来这个,她喜欢马贼。我硬着头皮答应了,没错我就是喜欢马贼。但是心里只是腹诽,老胡啊老胡你就不能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吗,非得搞这么一个邋遢的糙汉形象,人为毁容吗。在那个时候胡歌在我心里就是古装王子,奶油小生,整洁英俊潇洒帅气,一脸土一头乱发,脏兮兮的大袍子实在不能让我好好地花痴,也正是因为赶上了这么一段“黑”历史,我没有继续关注老胡的动向。再见到他的时候已经是苏哥哥了。可能大多数迷妹的心理和我是一样的,因此香格里拉在老胡的各种履历当中几乎销声匿迹,大家似乎都不记得他还有这样一部挑大梁的作品。我也是最近在弹幕上看到有人推荐才去查了一下,这部由中共云南省宣传部出品的,首播在CCTV1的电视剧。只在CCTV1和云南台放过的电视剧,话题娱乐性可想而知,但这次我就是被出品公司和拍摄地点吸引了,吐槽官方媒体现在已经是百姓们的心头所好,但是在不久的过去,主流媒体还没有这么式微的时候,官方还是质量的保障。看到是我党出品的剧作,我就放心了,结局一定是圆满的,大家都会幸福的。一个俗人对于享乐的态度就是这么不严谨。
看了前两集,我甚至遗憾自己没能跟着电视看直播,少数民族的背景设置太有意思了。我不知道这生活的情景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润色使得我们这些汉人能够完全明白,但是我觉得参考性应该大于现今的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吧。制作方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藏区高原,有藏族,纳西族,彝族等等,为我们一一呈现了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又展现了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管理方式,体现出一幅和谐共存的民族生活。白水台是纳西族的村庄,他们信奉着众多的自然神,每一个姑娘都在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独克宗城是土司府的所在,也是中甸地区的首都,土司是藏族,也是中甸的统治者。这里的藏民信仰莲花生大师,但是这里也有传教士建造的教堂,他在向藏民传教,传播西方的知识和文化。卡瓦格博脚下的村庄,是隐居的地方。卡瓦格博是中甸的神山,一切的痛苦和罪恶在神山的面前都会被洗刷,看到它的人们,心灵将会受到至纯的涤荡,因此也是剧中人物向往的一个最终归宿。这是一个独特美丽的地方,这里发生着剧烈的文化碰撞,这里有最原始的阶级和压迫,但是这里看上去又是那么纯洁安宁。一个美国飞行员,一支红军的队伍进入到这里,激发出了一阵巨浪。可以说,胡歌饰演的扎西虽然是男主角,他的故事也是主线,但是全剧的主旨却不在于一个藏族小伙的成长,而是多元文化在历史大潮之中的交融、激荡,最终走向如今道路的痕迹。
主旋律的价值观,真的是笔直笔直,就好像是今年的春晚。香格里拉,就像这个伊甸园一样的名字,是一个治愈向的故事,一切罪恶都会被惩罚,一切善良都会有回报,浪子总会回头,错事都有虔诚的忏悔,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不完美的故事构架中,每个人都带着伤痛得到了完美的结局。这些高原上的儿女,敢爱敢恨,有情有义,对于信仰无比地虔诚。而他们的信仰,教人向善,教人用爱与正义来面对是是非非。我不能评说他们的生活,但是在某一点上,这些信仰让他们与我们不同,比我们高贵。雪山是善的,是正义的,但却不全是红色的。我以为主旋律的片子,一定会走向万里江山一片红,但是在香格里拉并没有,红军是正义的化身,却不是中甸的未来,在这个未来当中,回头的浪子和历尽万难的英雄一起经营着自己的这片土地,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红军,都是站在一旁满含深情。在那一刻,国共的嫌隙没有了,一直挑拨离间的人也都坦诚相待了,也只有那一刻,我才看到这些人作为中国人的认同感。信仰不同、习俗不同、世界观方法论统统不同的一群人,也就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才可以相互认同,承认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以相同的身份面对强敌外辱。
大漠和高原,是两个让人忘了自己的地方。在这种无边无际的自然力量的包裹下,人很难有机诡满腹的空间。那蓝的通透的天空,那美的令人发指的云彩,每一次镜头扫向屋檐之外,都让我想要破口大骂,太他妈美了。只有这样的天,只有这样的云,才能孕育出那样多姿多彩的民族,才能养育大这些个性鲜明的子女。尽管他们住在幽暗狭窄的茅屋里,但是他们拥有的是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河流,圣洁的神山。这就是香格里拉,他们说这是最接近天国的地方。
主演是个南方人,那个姑娘也是汉人,但是没有一点违和感。他们有清凉的眼睛,他们有洁白的牙齿,在这里又何必讲什么民族呢,我看到的是真正的康巴汉子,是卡瓦格博的儿女们,是莲花生大师的信徒们。毫无疑问地,这是一部动人的篇章。
是不是因为我太懒了所以懒得去理解现实的东西,主旋律永远 是用来欺骗平民的,而他们的特征就是不动脑子。可我也是真心地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少一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大家都能幸福。这便是我的香巴拉吧。
看了前两集,我甚至遗憾自己没能跟着电视看直播,少数民族的背景设置太有意思了。我不知道这生活的情景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润色使得我们这些汉人能够完全明白,但是我觉得参考性应该大于现今的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吧。制作方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藏区高原,有藏族,纳西族,彝族等等,为我们一一呈现了不同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又展现了他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管理方式,体现出一幅和谐共存的民族生活。白水台是纳西族的村庄,他们信奉着众多的自然神,每一个姑娘都在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独克宗城是土司府的所在,也是中甸地区的首都,土司是藏族,也是中甸的统治者。这里的藏民信仰莲花生大师,但是这里也有传教士建造的教堂,他在向藏民传教,传播西方的知识和文化。卡瓦格博脚下的村庄,是隐居的地方。卡瓦格博是中甸的神山,一切的痛苦和罪恶在神山的面前都会被洗刷,看到它的人们,心灵将会受到至纯的涤荡,因此也是剧中人物向往的一个最终归宿。这是一个独特美丽的地方,这里发生着剧烈的文化碰撞,这里有最原始的阶级和压迫,但是这里看上去又是那么纯洁安宁。一个美国飞行员,一支红军的队伍进入到这里,激发出了一阵巨浪。可以说,胡歌饰演的扎西虽然是男主角,他的故事也是主线,但是全剧的主旨却不在于一个藏族小伙的成长,而是多元文化在历史大潮之中的交融、激荡,最终走向如今道路的痕迹。
主旋律的价值观,真的是笔直笔直,就好像是今年的春晚。香格里拉,就像这个伊甸园一样的名字,是一个治愈向的故事,一切罪恶都会被惩罚,一切善良都会有回报,浪子总会回头,错事都有虔诚的忏悔,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不完美的故事构架中,每个人都带着伤痛得到了完美的结局。这些高原上的儿女,敢爱敢恨,有情有义,对于信仰无比地虔诚。而他们的信仰,教人向善,教人用爱与正义来面对是是非非。我不能评说他们的生活,但是在某一点上,这些信仰让他们与我们不同,比我们高贵。雪山是善的,是正义的,但却不全是红色的。我以为主旋律的片子,一定会走向万里江山一片红,但是在香格里拉并没有,红军是正义的化身,却不是中甸的未来,在这个未来当中,回头的浪子和历尽万难的英雄一起经营着自己的这片土地,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红军,都是站在一旁满含深情。在那一刻,国共的嫌隙没有了,一直挑拨离间的人也都坦诚相待了,也只有那一刻,我才看到这些人作为中国人的认同感。信仰不同、习俗不同、世界观方法论统统不同的一群人,也就只有在这种情形下才可以相互认同,承认对方与自己的共同点,以相同的身份面对强敌外辱。
大漠和高原,是两个让人忘了自己的地方。在这种无边无际的自然力量的包裹下,人很难有机诡满腹的空间。那蓝的通透的天空,那美的令人发指的云彩,每一次镜头扫向屋檐之外,都让我想要破口大骂,太他妈美了。只有这样的天,只有这样的云,才能孕育出那样多姿多彩的民族,才能养育大这些个性鲜明的子女。尽管他们住在幽暗狭窄的茅屋里,但是他们拥有的是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河流,圣洁的神山。这就是香格里拉,他们说这是最接近天国的地方。
主演是个南方人,那个姑娘也是汉人,但是没有一点违和感。他们有清凉的眼睛,他们有洁白的牙齿,在这里又何必讲什么民族呢,我看到的是真正的康巴汉子,是卡瓦格博的儿女们,是莲花生大师的信徒们。毫无疑问地,这是一部动人的篇章。
是不是因为我太懒了所以懒得去理解现实的东西,主旋律永远 是用来欺骗平民的,而他们的特征就是不动脑子。可我也是真心地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少一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大家都能幸福。这便是我的香巴拉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