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杜拉拉升职记2——华年似水》
关于第二部,其实犹豫了很久。大家普遍反映第二部很不好,所以我在想到底要不要看。最终抵抗不了第一部的诱惑,也因此搁浅了已看了70%的《苏菲的世界》。
先说一下无关乎书本身内容的感受:看电子书往往会在12点以后钻在被子里看,所以眼睛是相当大的一个问题。至少我自己现在就近视相当严重;还有就是不能随时做笔记,这就是很大的损失了。
同样,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全书没有做到透彻阅读。对于书中的职场技巧没有作出相应整理与概括。
第一, 我要肯定书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其实,这书也没大家说的那么差。作为职场小说,它还是提到了很多职场指南。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细化的知识。比如HR方面的东西。因为拉拉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身份是一个HR。至于行政,虽说有这个头衔,但是,实际上却不怎么涉及了。当然,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成是拉拉更想拓宽自己的HRM的能力,毕竟她在行政这块已经做得很好了,老板的认可即是证明。还可以理解成是作者想要换个职位写写,毕竟再写行政工作就需要在第一部的基础上作深度研究了。(我个人认为在第一部里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关于HR,很多注意点、很多事例书中讲的太好了。我感觉好像又重新上了一遍《人力资源管理》。如果先看了这个书再去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门上的成绩应该会比现有成绩高一些吧,嘿嘿~~~~~也就是说,具体化、细化便于记忆。比起死记硬背要好很多。如果说第一部中讲的HR的主要是书本理论,那么,第二部讲的则是现实理论。绝对不是贬义( ⊙ o ⊙ )啊!大家不要误会。书中讲了很多HR的招聘、面试、筛选、培训等的潜规则。这些在正规课程被提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二, 我简单讲一下为什么大家认为第二部为什么没有第一部好。
其一,从总体来看,《杜拉拉升职记2——华年似水》中的职场经验给的不多,更侧重于读者自行总结。其中它的优点“细化”同时也是一个缺点。因为宏观的东西大家都接触一点点、都了解一点点,那就会都有一点点兴趣。如果过分细化到HR这块,那么对于那些对HR不精通的人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其二,专业术语相对更少,白话增多。更让人不能忍受(至少我不能忍受)的是拉拉在和同时交谈中评价他人时的开头语竟然是“我靠!”我靠!这什么呀!根本不像一个有素质的HR的话!
其三,太过于结合现实。尽管现实一点是好,但作为小说,就如同童话一般。美好的东西会给人美好的印象。小说一方面是反映现实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也是逃避现实的工具。《杜拉拉升职记2——华年似水》中涉及到了更多理财的东西,如炒股、买房、通货膨胀and so on 。大家看这本来是要寻求安慰、亦或是找寻求职、升职经的。你弄了这么多不靠谱的东西出来让人怎么弄。
其四,关于职场方面的侧重点还是旧的要点:即授权与有效沟通。也就是说,旧调重弹,并且是反复弹就会让人烦。
其五,人员及角色安排方面我认为有所欠缺。夸大一点说,本书涉及过多家长里短的东西了,就感觉絮絮叨叨的。对于孙建东的妻子叶美兰的娘家人的篇幅描写过多。如果说得严重些,这样一来,本书倒不像是职场篇而像是家庭篇了。我倒不是说不让作者写家庭方面的东西,只是这个篇幅太长了,所以小说的主题就会有所偏倚。
第三, 简单评价一下几个人。先从叶茂夫妇说起吧,典型的小市民,他们有着很多人身上的虚荣心,虽然这让很多人鄙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每个人身上的特性,只是有大有小而已。不过不能原谅的是他们对于女儿叶美兰的“敲诈”。不错,中国的制度是要赡养父母,但是叶茂夫妇对于叶美兰太过分了。女儿不是摇钱树。她能够给你那么多才行,你总不能让她为难吧?作为父母,不错,你们夫妇俩是把她抚养长大了,但是也不能把她弄到那种尴尬的地步呀。前后几天里,让叶美兰这个并非女强人的女人赔人家5000元的打架的费用+4000元弟弟叶陶学开车的学费+2000元检查身体的钱+手机费、水电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叶陶,秉持“择偶是改变命运的第二次机会”不动摇,结果也是胜利在望,爱情、事业双收,不错不错,瞎猫碰上死老鼠了,\(^o^)/~不过毕竟人家叶陶也不是白捡的这些,因为人家长得帅嘛,上天怜爱,让他遇上了好色的沙当当••••••后面的就不说了••••••关于沙当当我觉得是个傻里傻气的人,不过,就是这股 傻气让她傻里傻气地在职场上混着,而且自得其乐,不会心烦。所谓的傻人有傻福吧,O(∩_∩)O哈哈~姚杨有能力,但是心眼小。话说这世界、这社会,心眼不小还真不行。但是你不要让人抓住把柄。但姚杨运气不好,没做到天衣无缝,被人发现了,好吧,那么,她只能认命。卢秋白是典型的不求高、只求稳的的职工。这样的员工不怕给你捅娄子,但是也不能指望他给你什么创新力呀、革新力呀什么的。不过有一点不错,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说的不难听点,他和上司会把关系弄好,至少不会造反,所以老板可以在位子上做的心里安稳些。很鄙视的一类人:苏浅唱S。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类人就属于农夫怀里的那条蛇。不过李坤被这条“蛇”咬也是必然的,谁让他做的那么好了。李坤还有张凯有很多地方还是有点一样的,呵呵,比如他们是那种出力不讨好的人,李坤是不被下属认可的,而张凯是不被上司认可的。
第四, 说一些我认可的观点,并且我觉得说得很好。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涉及女性是否要孩子。比如,第一部中玫瑰就是以生孩子、流产做的幌子。第二部中又有人因为这个而不能升职。所以,我们要明白,尤其是女性超过35岁还没有要孩子就会对升职有所影响,最好是在30——35岁就做好自己的打算。理想的工作就是你喜欢的、擅长的,能是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愿景,当然,还要合法合情。大公司的人也爱八卦,不过,在大公司八卦就要看你的八卦程度及八卦前的“思路”了。对于管“人事”的最好别惹。没脑子的人在大公司里很难存活。(相信大家知道我在这儿说的没脑子是什么样的没脑子,我就不必点破了。)
第五, 在我的想象中,第二部应该要涉及到王伟的公司还有何好德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是我写的话我就会以这两点作为其中的两大亮点。我感觉作者在书中对于王伟的公司的描写一会大一会小,我就看糊涂了。对于在第一部中何好德给我的疑惑我本是想在第二部中求得解释的,结果连何好德的名字都没被提到。还说什么第一部结尾处拉拉遇上王伟表弟是幻想。我彻底晕倒••••••有些话就是废话,可以删去。看完以后,我完全不期待第二部的电视,感觉没有什么意思了,和第一部相比感觉完全不同。
第六, 我提一个问题:关于自序,是大纲还是总结呢?一般的作者写自序时,自序与全书的写作关系以及程序是怎样的?希望有想法的读者能够回答一下。
总之,这本书还是不错滴~~~~~~希望能够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结合起来看,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人剑合一”。O(∩_∩)O哈哈~
先说一下无关乎书本身内容的感受:看电子书往往会在12点以后钻在被子里看,所以眼睛是相当大的一个问题。至少我自己现在就近视相当严重;还有就是不能随时做笔记,这就是很大的损失了。
同样,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全书没有做到透彻阅读。对于书中的职场技巧没有作出相应整理与概括。
第一, 我要肯定书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其实,这书也没大家说的那么差。作为职场小说,它还是提到了很多职场指南。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细化的知识。比如HR方面的东西。因为拉拉在这一阶段的主要身份是一个HR。至于行政,虽说有这个头衔,但是,实际上却不怎么涉及了。当然,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成是拉拉更想拓宽自己的HRM的能力,毕竟她在行政这块已经做得很好了,老板的认可即是证明。还可以理解成是作者想要换个职位写写,毕竟再写行政工作就需要在第一部的基础上作深度研究了。(我个人认为在第一部里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关于HR,很多注意点、很多事例书中讲的太好了。我感觉好像又重新上了一遍《人力资源管理》。如果先看了这个书再去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门上的成绩应该会比现有成绩高一些吧,嘿嘿~~~~~也就是说,具体化、细化便于记忆。比起死记硬背要好很多。如果说第一部中讲的HR的主要是书本理论,那么,第二部讲的则是现实理论。绝对不是贬义( ⊙ o ⊙ )啊!大家不要误会。书中讲了很多HR的招聘、面试、筛选、培训等的潜规则。这些在正规课程被提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二, 我简单讲一下为什么大家认为第二部为什么没有第一部好。
其一,从总体来看,《杜拉拉升职记2——华年似水》中的职场经验给的不多,更侧重于读者自行总结。其中它的优点“细化”同时也是一个缺点。因为宏观的东西大家都接触一点点、都了解一点点,那就会都有一点点兴趣。如果过分细化到HR这块,那么对于那些对HR不精通的人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其二,专业术语相对更少,白话增多。更让人不能忍受(至少我不能忍受)的是拉拉在和同时交谈中评价他人时的开头语竟然是“我靠!”我靠!这什么呀!根本不像一个有素质的HR的话!
其三,太过于结合现实。尽管现实一点是好,但作为小说,就如同童话一般。美好的东西会给人美好的印象。小说一方面是反映现实的工具,但是另一方面也是逃避现实的工具。《杜拉拉升职记2——华年似水》中涉及到了更多理财的东西,如炒股、买房、通货膨胀and so on 。大家看这本来是要寻求安慰、亦或是找寻求职、升职经的。你弄了这么多不靠谱的东西出来让人怎么弄。
其四,关于职场方面的侧重点还是旧的要点:即授权与有效沟通。也就是说,旧调重弹,并且是反复弹就会让人烦。
其五,人员及角色安排方面我认为有所欠缺。夸大一点说,本书涉及过多家长里短的东西了,就感觉絮絮叨叨的。对于孙建东的妻子叶美兰的娘家人的篇幅描写过多。如果说得严重些,这样一来,本书倒不像是职场篇而像是家庭篇了。我倒不是说不让作者写家庭方面的东西,只是这个篇幅太长了,所以小说的主题就会有所偏倚。
第三, 简单评价一下几个人。先从叶茂夫妇说起吧,典型的小市民,他们有着很多人身上的虚荣心,虽然这让很多人鄙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每个人身上的特性,只是有大有小而已。不过不能原谅的是他们对于女儿叶美兰的“敲诈”。不错,中国的制度是要赡养父母,但是叶茂夫妇对于叶美兰太过分了。女儿不是摇钱树。她能够给你那么多才行,你总不能让她为难吧?作为父母,不错,你们夫妇俩是把她抚养长大了,但是也不能把她弄到那种尴尬的地步呀。前后几天里,让叶美兰这个并非女强人的女人赔人家5000元的打架的费用+4000元弟弟叶陶学开车的学费+2000元检查身体的钱+手机费、水电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叶陶,秉持“择偶是改变命运的第二次机会”不动摇,结果也是胜利在望,爱情、事业双收,不错不错,瞎猫碰上死老鼠了,\(^o^)/~不过毕竟人家叶陶也不是白捡的这些,因为人家长得帅嘛,上天怜爱,让他遇上了好色的沙当当••••••后面的就不说了••••••关于沙当当我觉得是个傻里傻气的人,不过,就是这股 傻气让她傻里傻气地在职场上混着,而且自得其乐,不会心烦。所谓的傻人有傻福吧,O(∩_∩)O哈哈~姚杨有能力,但是心眼小。话说这世界、这社会,心眼不小还真不行。但是你不要让人抓住把柄。但姚杨运气不好,没做到天衣无缝,被人发现了,好吧,那么,她只能认命。卢秋白是典型的不求高、只求稳的的职工。这样的员工不怕给你捅娄子,但是也不能指望他给你什么创新力呀、革新力呀什么的。不过有一点不错,为了他自己的利益,说的不难听点,他和上司会把关系弄好,至少不会造反,所以老板可以在位子上做的心里安稳些。很鄙视的一类人:苏浅唱S。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类人就属于农夫怀里的那条蛇。不过李坤被这条“蛇”咬也是必然的,谁让他做的那么好了。李坤还有张凯有很多地方还是有点一样的,呵呵,比如他们是那种出力不讨好的人,李坤是不被下属认可的,而张凯是不被上司认可的。
第四, 说一些我认可的观点,并且我觉得说得很好。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中都涉及女性是否要孩子。比如,第一部中玫瑰就是以生孩子、流产做的幌子。第二部中又有人因为这个而不能升职。所以,我们要明白,尤其是女性超过35岁还没有要孩子就会对升职有所影响,最好是在30——35岁就做好自己的打算。理想的工作就是你喜欢的、擅长的,能是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愿景,当然,还要合法合情。大公司的人也爱八卦,不过,在大公司八卦就要看你的八卦程度及八卦前的“思路”了。对于管“人事”的最好别惹。没脑子的人在大公司里很难存活。(相信大家知道我在这儿说的没脑子是什么样的没脑子,我就不必点破了。)
第五, 在我的想象中,第二部应该要涉及到王伟的公司还有何好德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是我写的话我就会以这两点作为其中的两大亮点。我感觉作者在书中对于王伟的公司的描写一会大一会小,我就看糊涂了。对于在第一部中何好德给我的疑惑我本是想在第二部中求得解释的,结果连何好德的名字都没被提到。还说什么第一部结尾处拉拉遇上王伟表弟是幻想。我彻底晕倒••••••有些话就是废话,可以删去。看完以后,我完全不期待第二部的电视,感觉没有什么意思了,和第一部相比感觉完全不同。
第六, 我提一个问题:关于自序,是大纲还是总结呢?一般的作者写自序时,自序与全书的写作关系以及程序是怎样的?希望有想法的读者能够回答一下。
总之,这本书还是不错滴~~~~~~希望能够把第一部和第二部结合起来看,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人剑合一”。O(∩_∩)O哈哈~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