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后的理性认识
狂犬病恐惧症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举国上下对狂犬病如此“重视”。有关狂犬病的偏见和谬论流传得如此广泛,是造成中国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被咬伤要分级别:
狂犬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处理依据为WHO目前仍在推荐的伤口处理步骤,不同的损伤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Ⅰ类接触,即仅被动物舔舐过完整的皮肤,可以用简单用清水冲洗或者不用处理。而Ⅱ类及以上的接触(指造成轻微破损但无出血的皮肤损伤,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或动物的唾液直接与黏膜的接触)就需按PEP处理了。在用同样的方法对伤口清洗15分钟以上后,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当判定为Ⅱ级接触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当立刻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关于狂犬病的共识:
一,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只有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可能大于一年。
二,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简单实用的鉴定方法是“十日观察法”。WHO关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指南”明确指出:“如果动物在 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终止治疗。”这种判断狂犬病传染性的简单、实用的标准,一般简称“十日观察法”。中国卫生部直到2009年才承认,这种观察法有效,是适合中国的。但此前卫生部关于十日观察法在中国不适用的结论已在国内教材引用,被媒体不断渲染。
三,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如果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10天,如果被观察的动物10天内真的挂了,那就绿了),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后面的几针疫苗。
四,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鼠和兔会传染狂犬病。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不传染狂犬病。
五,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
六,假设狂犬病毒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此时的疫苗仍可能有效。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
七,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有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状,一定不是狂犬病。
八,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疫苗,产生了有效抗体(注意:免疫失败不算),体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
九,如果全程免疫过3-5针,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如果再次被咬伤,强化2针足矣。这一观点,比卫生部的规范标准低了很多。有着84年历史的泰国色瓦巴哈女王纪念研究所,是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合作中心,这里的专家对于疫苗的使用问题给出的答复是,只给病人注射3支疫苗(在当天,第三天,第七天),这3支疫苗对未来的预防已经足够了,而且将来再次被疯动物咬伤也不用注射免疫血清;而且如果咬伤人类的狗在观察10天后还保持健康的话,就会停止对患者的治疗。
十,我们目前的国家标准与WHO相比,明显疫苗滥用。这不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官方口径引导了全民的“恐狂证”。
这些总结还是太过专业,我再说的白一些吧:如果被猫狗咬伤抓伤,1,要第一时间冲洗,全程免疫(初次是3-5针,以后再不慎被咬,最多强化2针);2,观察肇事小家伙10天,如果它没事你就没事,后面的针也不用打;3,如果你无法跟进小家伙的情况,做完步骤1后顶多1年,肯定就没事了(根本不会有潜伏几十年的恐怖传言出现);4,如果小家伙10天内真的挂了,你第一时间做完步骤1,也有胜算;要当即赴医,不要令其发作(已发作就没戏了)。
再说的白一点,就是我真正想表达的,一般猫狗都是健康的,被咬伤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简单地科学处理就ok了。不能无视不处理,但也无需夸大,恐慌。恐狂症,恐狗症,邻里纠纷,社会矛盾,舆论的长期误导难辞其咎。是利益误导了公众,是无知导致了中国民众独有的将对猫狗的态度划分成爱恨极端对立两个阵营的这一特殊奇观。而猫狗的性命,则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打着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华丽而正当的旗号的最可怜的牺牲品。
最后,防治狂犬病要从宠物这个根源抓起,不能依赖人接种疫苗。给狗注射疫苗才是根本措施。呼吁大家和身边的朋友给狗狗接种疫苗。
首先被咬伤要分级别:
狂犬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处理依据为WHO目前仍在推荐的伤口处理步骤,不同的损伤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Ⅰ类接触,即仅被动物舔舐过完整的皮肤,可以用简单用清水冲洗或者不用处理。而Ⅱ类及以上的接触(指造成轻微破损但无出血的皮肤损伤,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或动物的唾液直接与黏膜的接触)就需按PEP处理了。在用同样的方法对伤口清洗15分钟以上后,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当判定为Ⅱ级接触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当立刻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关于狂犬病的共识:
一,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是1-3个月,少数头面部严重咬伤的潜伏期可能短至7天,只有不到总数的1%的潜伏期可能大于一年。
二,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简单实用的鉴定方法是“十日观察法”。WHO关于“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指南”明确指出:“如果动物在 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终止治疗。”这种判断狂犬病传染性的简单、实用的标准,一般简称“十日观察法”。中国卫生部直到2009年才承认,这种观察法有效,是适合中国的。但此前卫生部关于十日观察法在中国不适用的结论已在国内教材引用,被媒体不断渲染。
三,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如果以前未接种过疫苗者,在开始“十日观察法”的同时,应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10天,如果被观察的动物10天内真的挂了,那就绿了),然后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后面的几针疫苗。
四,没有严格的科学证明鼠和兔会传染狂犬病。鸟类、爬行类、鱼类和昆虫不传染狂犬病。
五,正确的伤口冲洗可减少50%以上的发病率。
六,假设狂犬病毒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此时的疫苗仍可能有效。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在3-5天内,要么被清除,要么发病。在任何情况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中长期潜伏。
七,人的狂犬病一旦发作,十天内必死无疑。有人长期怀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状,一定不是狂犬病。
八,只要在发病前全程接种疫苗,产生了有效抗体(注意:免疫失败不算),体内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潜伏”,就不会再发病。
九,如果全程免疫过3-5针,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十年。如果再次被咬伤,强化2针足矣。这一观点,比卫生部的规范标准低了很多。有着84年历史的泰国色瓦巴哈女王纪念研究所,是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合作中心,这里的专家对于疫苗的使用问题给出的答复是,只给病人注射3支疫苗(在当天,第三天,第七天),这3支疫苗对未来的预防已经足够了,而且将来再次被疯动物咬伤也不用注射免疫血清;而且如果咬伤人类的狗在观察10天后还保持健康的话,就会停止对患者的治疗。
十,我们目前的国家标准与WHO相比,明显疫苗滥用。这不但是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官方口径引导了全民的“恐狂证”。
这些总结还是太过专业,我再说的白一些吧:如果被猫狗咬伤抓伤,1,要第一时间冲洗,全程免疫(初次是3-5针,以后再不慎被咬,最多强化2针);2,观察肇事小家伙10天,如果它没事你就没事,后面的针也不用打;3,如果你无法跟进小家伙的情况,做完步骤1后顶多1年,肯定就没事了(根本不会有潜伏几十年的恐怖传言出现);4,如果小家伙10天内真的挂了,你第一时间做完步骤1,也有胜算;要当即赴医,不要令其发作(已发作就没戏了)。
再说的白一点,就是我真正想表达的,一般猫狗都是健康的,被咬伤后,要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简单地科学处理就ok了。不能无视不处理,但也无需夸大,恐慌。恐狂症,恐狗症,邻里纠纷,社会矛盾,舆论的长期误导难辞其咎。是利益误导了公众,是无知导致了中国民众独有的将对猫狗的态度划分成爱恨极端对立两个阵营的这一特殊奇观。而猫狗的性命,则成了某些利益集团打着公共卫生安全这一华丽而正当的旗号的最可怜的牺牲品。
最后,防治狂犬病要从宠物这个根源抓起,不能依赖人接种疫苗。给狗注射疫苗才是根本措施。呼吁大家和身边的朋友给狗狗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