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溪南八景图册》看石涛与张大千画之优劣
上海博物馆“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第一期展品中有一组石涛的《溪南八景图册》,此图册原计八开,归海上大藏家虚斋庞莱臣收藏时,于1937年抗日战争南浔镇沦陷后失去四开,其余四开系张大千于1940年所临补。
《溪南八景图册》为康熙39年石涛61岁所作,是作者壮暮之年的小景杰作。作品按祝允明《溪南八景诗》诗意,生动描绘出皖南歙县的溪南山村佳景。
题:“祖祠乔木。煌煌清庙奠崇冈,灵树擎天拔地强。天子报功惟社稷,云孙追远许烝尝。千寻古色武侯栢,十亩清阴邵伯棠。今日孙枝正蕃秀,愿移材干献明堂。”
押角钤:“张爰”白文印、“大千居士”朱文印。
题:“梅溪草堂。君子高居涧水浔,小斋还筑傍琼林。看花忽见乾坤理,玩易正求天地心。香蜡浮浮谁共味,寒流汩汩自成音。试看床上书连屋,莫道前人不遗金。”
押角钤:“张爰之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
题:“南山翠屏。结庐当面玉周遭,登眺何须着屐劳。节彼瞻如太师尹,悠然见似隐君陶。千岩雨过浮青障,万木春深滚翠涛。柱颊朝来得新句,棱棱秋色与相高。”
钤:“张爰之印”白文印。
题:“东畴绿绕。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隐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有获,丰年宁愧伐檀歌。”
钤“老涛”、“清湘石涛”白文长方印。
题:“清溪涵月。黄山高脉滥微觞,一道分流向草堂。有本却如先泽远,分清还看末流长。金波冷浸罗纹丽,玉髓虚凝宝鉴光。记得唐贤佳句在,千寻练带晚含香。”
钤:“前有龙眠济”白文长方印、“痴绝”朱文长方印。
题:“西陇藏云。飞烟长护屋西岑,恍惚朝晖又夕阴。不可赠君惟自悦,有时出岫本无心。微横一抹蛾眉翠,漫绕千金絮幄深。好去从龙覃世泽,南溪应作傅岩寻。祝枝山先生赋歙西溪南吴氏八景诗,今南高以宋罗纹纸出案,索清湘大涤子写其诗中之意云。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莲阁。”
钤:“清湘老人”朱文椭圆印、“搜尽奇峰打草稿”白文长方印。
题:“竹坞凤鸣。当时贤者此徘徊,手把琅玕屋后栽。万个自缘医俗在,九苞曾览德辉来。宫商盈耳箫韶奏,毛彩朝阳紫翠开。今日遗雏有君子,来仪须上九成台。”
押角钤:“张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
题:“山原春涨。清时潘骑有闲居,山泽源通二月余。纔见甘霖过洞府,忽看浮气袭图书。镜铺浩渺金波泛,帘挂玲珑玉液虚。好待桃花春浪暖,君家惊起化龙鱼。”
钤:“膏肓子济”白文印、“瞎尊者”朱文长方印、“清湘石涛”白文长方印。
张大千号称“石涛再世”,就连黄宾虹都曾被张大千仿的石涛骗过。《溪南八景图册》是对比两者绘画最好的范例之一,经过反复比对八幅绘画,我发现要从中分辨出两人的绘画也并非难事。
1.构图。对比石涛与张大千的构图,你会发现石涛更讲究虚实对比,每幅画都留有大片留白。
2.山色。石涛的远山以“小泼墨”绘出,水墨自然散发,山体模糊不清,时隐时现,时断时连,朦胧中展现着无限山脉,看似自然天成,实则有意为之。而张大千笔下的群山则连绵不绝,缺少一种“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灵动之感。
3.树木。石涛的树叶是以繁、密点线组合出来的,而张大千则采用大块泼墨,两者差异极其明显。
1947年张大千再次来到庞莱臣家,看见这幅《溪南八景图册》感慨道:“石涛‘秀而密、实而空、幽而不怪、澹而多姿’的境界,我难以企及。”
《溪南八景图册》为康熙39年石涛61岁所作,是作者壮暮之年的小景杰作。作品按祝允明《溪南八景诗》诗意,生动描绘出皖南歙县的溪南山村佳景。
![]() |
《祖祠乔木》 |
题:“祖祠乔木。煌煌清庙奠崇冈,灵树擎天拔地强。天子报功惟社稷,云孙追远许烝尝。千寻古色武侯栢,十亩清阴邵伯棠。今日孙枝正蕃秀,愿移材干献明堂。”
押角钤:“张爰”白文印、“大千居士”朱文印。
![]() |
《梅溪草堂》 |
题:“梅溪草堂。君子高居涧水浔,小斋还筑傍琼林。看花忽见乾坤理,玩易正求天地心。香蜡浮浮谁共味,寒流汩汩自成音。试看床上书连屋,莫道前人不遗金。”
押角钤:“张爰之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
![]() |
《南山翠屏》 |
题:“南山翠屏。结庐当面玉周遭,登眺何须着屐劳。节彼瞻如太师尹,悠然见似隐君陶。千岩雨过浮青障,万木春深滚翠涛。柱颊朝来得新句,棱棱秋色与相高。”
钤:“张爰之印”白文印。
![]() |
《东畴绿绕》 |
题:“东畴绿绕。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隐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有获,丰年宁愧伐檀歌。”
钤“老涛”、“清湘石涛”白文长方印。
![]() |
《清溪涵月》 |
题:“清溪涵月。黄山高脉滥微觞,一道分流向草堂。有本却如先泽远,分清还看末流长。金波冷浸罗纹丽,玉髓虚凝宝鉴光。记得唐贤佳句在,千寻练带晚含香。”
钤:“前有龙眠济”白文长方印、“痴绝”朱文长方印。
![]() |
《西陇藏云》 |
题:“西陇藏云。飞烟长护屋西岑,恍惚朝晖又夕阴。不可赠君惟自悦,有时出岫本无心。微横一抹蛾眉翠,漫绕千金絮幄深。好去从龙覃世泽,南溪应作傅岩寻。祝枝山先生赋歙西溪南吴氏八景诗,今南高以宋罗纹纸出案,索清湘大涤子写其诗中之意云。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莲阁。”
钤:“清湘老人”朱文椭圆印、“搜尽奇峰打草稿”白文长方印。
![]() |
《竹坞凤鸣》 |
题:“竹坞凤鸣。当时贤者此徘徊,手把琅玕屋后栽。万个自缘医俗在,九苞曾览德辉来。宫商盈耳箫韶奏,毛彩朝阳紫翠开。今日遗雏有君子,来仪须上九成台。”
押角钤:“张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
![]() |
《山原春涨》 |
题:“山原春涨。清时潘骑有闲居,山泽源通二月余。纔见甘霖过洞府,忽看浮气袭图书。镜铺浩渺金波泛,帘挂玲珑玉液虚。好待桃花春浪暖,君家惊起化龙鱼。”
钤:“膏肓子济”白文印、“瞎尊者”朱文长方印、“清湘石涛”白文长方印。
张大千号称“石涛再世”,就连黄宾虹都曾被张大千仿的石涛骗过。《溪南八景图册》是对比两者绘画最好的范例之一,经过反复比对八幅绘画,我发现要从中分辨出两人的绘画也并非难事。
1.构图。对比石涛与张大千的构图,你会发现石涛更讲究虚实对比,每幅画都留有大片留白。
2.山色。石涛的远山以“小泼墨”绘出,水墨自然散发,山体模糊不清,时隐时现,时断时连,朦胧中展现着无限山脉,看似自然天成,实则有意为之。而张大千笔下的群山则连绵不绝,缺少一种“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灵动之感。
3.树木。石涛的树叶是以繁、密点线组合出来的,而张大千则采用大块泼墨,两者差异极其明显。
1947年张大千再次来到庞莱臣家,看见这幅《溪南八景图册》感慨道:“石涛‘秀而密、实而空、幽而不怪、澹而多姿’的境界,我难以企及。”
-
蓝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12-08 0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