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尴尬的笑点,不该出现在你的电影里
作为周星驰的作品,作为电影的铺垫,美人鱼开场的那段纪录片确实令人意外,先不说电影,那些被剪辑出来的纪录片现场足以令人震撼。他想表现的很明显,生态环境,要知道,这样宏大的主题以前从未出现在他的电影里。
一个人长大了,可以将一个个小愿望变成大理想;一个人成熟了,可以抛开世俗成就更大的事业;一个人老了,他的格局会放大,会着眼于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周星驰,就是这样。
从最初的小人物到结尾的大英雄,周星驰表现的一直是小角色的不屈不挠,坚定的眼神,不灭的理想,剧中,他的坚持由最初的令人捧腹,到后来的让人望而生畏,他不仅让观众笑了,还能让观众笑中带泪。那是他的成功之处,更是他的成就。
从演员到导演,需要蜕变,更需要华丽转身,周星驰更是如此,几年一部戏的他不着急让电影上线,他需要更完美的表述和更真诚的演绎,他需要更大的格局和舞台。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好像只要是他的想法,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就像电影里的笑点,没错,他的笑点似乎没什么变化,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观众的审美可是一直在变化的……
看完美人鱼,印象最深的尴尬角色莫过于那个头发稀少,戴眼镜穿飞行器的男子了,有一场戏里,他的台词密集度很高,却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只记得他一边捋着所剩无几的头发,一边睁大了眼睛看着邓超,嘴里不停的说话。除了这个存在感反差“强”,反感度更强的人物,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每个人都被设定成了搞笑角色。
无数喜剧片证实,故意搞笑的桥段必然是要有精炼的语言或演员的肢体动作作为支撑,否则很难避免尴尬。其实我很想说,周星驰以前的电影里,这样的尴尬是极少的,因为就算当时的搞笑含义不能被识别,观众也会很快恍然大悟,哦!原来笑点在这里啊!可现在似乎不适合说这样的话,就好像在对一个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人说,你以前不这样啊!
人是会变的,周星驰当然也不例外。从过去到现在,周星驰被贴上了神化的标签,这是媒体之功,也确实因为他本人值得称赞。他写的美人鱼插曲“无敌”,里面说到他的孤独无人能解,难道没有矫情的意味?很不合时宜的突然想起了表情包里的一句话:喂,妖妖灵吗?这里有人装比,场面控制不住了……
在如今的电影市场,票房的力量远胜任何语言。这让我想起了澳门风云3和三打白骨精,用脚趾头都能预见这样的片子有多垃圾,可依然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撑起10亿票房。既然这样,美人鱼的20多亿也就无可非议了。
是的,能怎样?现实是适宜平民的文化大餐太少,观影是热潮。
最近复习欢乐戏剧人,原谅我是被迫看的(并无其他意思,只想表明本人不是很喜欢看)。主持人吴秀波说,搞笑,我们是认真的。我相信周星驰电影的搞笑成分也都非常认真,只是如果每个人都成了逗哏,谁来捧哏?没了捧哏,逗哏的笑点你确定每个人都能get?配角的搞笑桥段就不说了,邓超搞笑,罗志祥搞笑,林允搞笑,甚至全身都是宝的张雨绮也有搞笑,真心不觉着负责搞笑的人有点多?除此之外,在电影院,旁边的一位大哥还道出了我的心里话:张雨绮的声音真是让人分分钟出戏。
纵观周星驰以往的电影,整蛊专家、逃学威龙、赌圣、鹿鼎记……哪一部不是在认真搞笑,后期的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西游降魔篇虽然有了更大些的主题,可搞笑的功力却一点也不输于以往的喜剧片。美人鱼的主题更大,更宏伟,因为事关人类生存,所以不能不认真。有人说,这种类型的片子容易“走偏”,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很容易变成一部说教类型的电影,可周星驰没有,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回头,用纯真的童话故事把观众“拉”回来。对于这一点,不可否认周星驰的掌舵能力。
爱你的电影,从过去到现在。只是,港真,三年磨一剑,那些尴尬的笑点不该出现在你的电影里。
还有,西游降魔之伏妖篇,为毛选了吴亦凡当男主,演技烂成那样也要用?当真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吗?
一个人长大了,可以将一个个小愿望变成大理想;一个人成熟了,可以抛开世俗成就更大的事业;一个人老了,他的格局会放大,会着眼于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周星驰,就是这样。
从最初的小人物到结尾的大英雄,周星驰表现的一直是小角色的不屈不挠,坚定的眼神,不灭的理想,剧中,他的坚持由最初的令人捧腹,到后来的让人望而生畏,他不仅让观众笑了,还能让观众笑中带泪。那是他的成功之处,更是他的成就。
从演员到导演,需要蜕变,更需要华丽转身,周星驰更是如此,几年一部戏的他不着急让电影上线,他需要更完美的表述和更真诚的演绎,他需要更大的格局和舞台。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好像只要是他的想法,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就像电影里的笑点,没错,他的笑点似乎没什么变化,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观众的审美可是一直在变化的……
看完美人鱼,印象最深的尴尬角色莫过于那个头发稀少,戴眼镜穿飞行器的男子了,有一场戏里,他的台词密集度很高,却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只记得他一边捋着所剩无几的头发,一边睁大了眼睛看着邓超,嘴里不停的说话。除了这个存在感反差“强”,反感度更强的人物,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每个人都被设定成了搞笑角色。
无数喜剧片证实,故意搞笑的桥段必然是要有精炼的语言或演员的肢体动作作为支撑,否则很难避免尴尬。其实我很想说,周星驰以前的电影里,这样的尴尬是极少的,因为就算当时的搞笑含义不能被识别,观众也会很快恍然大悟,哦!原来笑点在这里啊!可现在似乎不适合说这样的话,就好像在对一个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的人说,你以前不这样啊!
人是会变的,周星驰当然也不例外。从过去到现在,周星驰被贴上了神化的标签,这是媒体之功,也确实因为他本人值得称赞。他写的美人鱼插曲“无敌”,里面说到他的孤独无人能解,难道没有矫情的意味?很不合时宜的突然想起了表情包里的一句话:喂,妖妖灵吗?这里有人装比,场面控制不住了……
在如今的电影市场,票房的力量远胜任何语言。这让我想起了澳门风云3和三打白骨精,用脚趾头都能预见这样的片子有多垃圾,可依然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撑起10亿票房。既然这样,美人鱼的20多亿也就无可非议了。
是的,能怎样?现实是适宜平民的文化大餐太少,观影是热潮。
最近复习欢乐戏剧人,原谅我是被迫看的(并无其他意思,只想表明本人不是很喜欢看)。主持人吴秀波说,搞笑,我们是认真的。我相信周星驰电影的搞笑成分也都非常认真,只是如果每个人都成了逗哏,谁来捧哏?没了捧哏,逗哏的笑点你确定每个人都能get?配角的搞笑桥段就不说了,邓超搞笑,罗志祥搞笑,林允搞笑,甚至全身都是宝的张雨绮也有搞笑,真心不觉着负责搞笑的人有点多?除此之外,在电影院,旁边的一位大哥还道出了我的心里话:张雨绮的声音真是让人分分钟出戏。
纵观周星驰以往的电影,整蛊专家、逃学威龙、赌圣、鹿鼎记……哪一部不是在认真搞笑,后期的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西游降魔篇虽然有了更大些的主题,可搞笑的功力却一点也不输于以往的喜剧片。美人鱼的主题更大,更宏伟,因为事关人类生存,所以不能不认真。有人说,这种类型的片子容易“走偏”,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很容易变成一部说教类型的电影,可周星驰没有,他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回头,用纯真的童话故事把观众“拉”回来。对于这一点,不可否认周星驰的掌舵能力。
爱你的电影,从过去到现在。只是,港真,三年磨一剑,那些尴尬的笑点不该出现在你的电影里。
还有,西游降魔之伏妖篇,为毛选了吴亦凡当男主,演技烂成那样也要用?当真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