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时代边缘的年轻人
2015,我有了儿子。
最近几年,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生理问题。我视乎丧失了独立寻找话题的能力,突然凝注的时候,脑袋里一时想不出下一秒该说什么。以我理解,这是语言能力的下降,或者是社交沟通的退化。因为很明显,当对方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可以像一只灵猫一样,机敏回复。如果把这种现象放到感情上来看,应该属于被动型选手。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力。当然权力归权力,至于你得不得的到,就没有公平可言了。
老婆怀上孩子的历程虽不能用艰辛来形容,但也不是青春电影所描述的那样一般的顺利。记得2013年时曾说,生活很多东西都不是计划中的。我所理解的计划,应该是极其迫切,渴望的。关于孩子,请原谅我言语上的粗暴,应该属于生活的必需品,或者不能说是必须,应该算是可以有的。因为我必须要承认,我不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但跟很多其他人一样,看到自己的儿子时,还是异常喜爱的,并且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超乎想象地对他好。啰嗦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没有强烈愿望,并不等于不会全情去爱。以我的水平,只能解释到这个地步了,再不明白,也没有办法了。想起从青春期开始,就不断总结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如不逼迫学琴,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不会把“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挂在嘴边等等。。。如今,终于到了要实践的地步了,双唇之间欢愉之后,改做的事还是要做的。还是那句,你生的孩子,你不养谁养。真心发自肺腑地不要求孩子要有任何回报,他活的好,是我该做的,活得不好,是我的不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20年后的你想起父母的教育,有更少的抱怨。
谈起儿子,不得不说说女儿。我们这群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又穷又听国家的号召。现在媒体和身边朋友讨论最多的只是独生子女独自成长的利与弊,这当然是一定存在的。而我今天想说的是,可否有哪位父母仔细想过自己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利与弊?坦白地说,纯儿子的父母与纯女儿的父母,在某些性格和理解上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就我所见,纯女儿的父亲相对来说,比纯儿子的父亲,更加活泼开朗的比例更高,也可以说没正经。纯儿子的父亲中,寡言者似乎居多。很抱歉我没有数据的支持,仅从身边个例分析。所以,除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更加完整的成长性格,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视乎可以考虑完善一下自己的性格。所以,我还想要个女儿。
2015,我们送走了姥爷,以前零星跟他聊过过去的生活,但甚至还没有详细第去了解过他的一生。听着厂里的代表像履历表一样,从他加入工作念到退休,才发现原来最清楚他的人除了姥姥,应该就是党组织了。于是我发现,我甚至还都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历程,至少不是完整的。虽然我不觉得这是作为子女必须做的事情,但想到每个独立的个体离开这个世界后却没有留下可以回忆的东西时,觉得除了配偶外,似乎只有子女了。虽然我仍然始终坚信,最能最大化做到无私疼爱你的人是父母,但终究陪你走完这操蛋一生的似乎只有配偶,而子女,上面已经说过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人独立之前,不欠父母一分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些秘密是藏在身体之外的,人活着时,是秘密,去了,就又被人发现的可能,就不是秘密了。而有些始终藏在心里,一起带去了另一边,除了自己和参与者,没有人知道,虽然还是秘密,但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还是那句,可以说的都不是秘密。姥爷也一定有他自己的秘密,我觉得他是幸福的。
其实一年的事情,怎么是一篇能说的完的。自己感觉,已经差不多2年没有什么进步了。似乎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脱节,前几天还跟人说,也许中国正在走的路是一条世人从未走过的路,你也许还在以为中国所经历的阶段必然是欧美帝国主义经历过的,其实,我们早就在悄悄遛弯过去了。人不可能不打盹,但不能总打盹。两年前就该开始为基础准了,虽然浪费了两年的时间,2016年还不算太晚。
虽然我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开超市了,但活着总是要做点什么新的东西,有些价值的。
明年告诉你。
最近几年,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生理问题。我视乎丧失了独立寻找话题的能力,突然凝注的时候,脑袋里一时想不出下一秒该说什么。以我理解,这是语言能力的下降,或者是社交沟通的退化。因为很明显,当对方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可以像一只灵猫一样,机敏回复。如果把这种现象放到感情上来看,应该属于被动型选手。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力。当然权力归权力,至于你得不得的到,就没有公平可言了。
老婆怀上孩子的历程虽不能用艰辛来形容,但也不是青春电影所描述的那样一般的顺利。记得2013年时曾说,生活很多东西都不是计划中的。我所理解的计划,应该是极其迫切,渴望的。关于孩子,请原谅我言语上的粗暴,应该属于生活的必需品,或者不能说是必须,应该算是可以有的。因为我必须要承认,我不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但跟很多其他人一样,看到自己的儿子时,还是异常喜爱的,并且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超乎想象地对他好。啰嗦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没有强烈愿望,并不等于不会全情去爱。以我的水平,只能解释到这个地步了,再不明白,也没有办法了。想起从青春期开始,就不断总结教育子女的方式,比如不逼迫学琴,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不会把“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啊”挂在嘴边等等。。。如今,终于到了要实践的地步了,双唇之间欢愉之后,改做的事还是要做的。还是那句,你生的孩子,你不养谁养。真心发自肺腑地不要求孩子要有任何回报,他活的好,是我该做的,活得不好,是我的不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20年后的你想起父母的教育,有更少的抱怨。
谈起儿子,不得不说说女儿。我们这群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又穷又听国家的号召。现在媒体和身边朋友讨论最多的只是独生子女独自成长的利与弊,这当然是一定存在的。而我今天想说的是,可否有哪位父母仔细想过自己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利与弊?坦白地说,纯儿子的父母与纯女儿的父母,在某些性格和理解上是有着很大差异的。就我所见,纯女儿的父亲相对来说,比纯儿子的父亲,更加活泼开朗的比例更高,也可以说没正经。纯儿子的父亲中,寡言者似乎居多。很抱歉我没有数据的支持,仅从身边个例分析。所以,除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个更加完整的成长性格,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视乎可以考虑完善一下自己的性格。所以,我还想要个女儿。
2015,我们送走了姥爷,以前零星跟他聊过过去的生活,但甚至还没有详细第去了解过他的一生。听着厂里的代表像履历表一样,从他加入工作念到退休,才发现原来最清楚他的人除了姥姥,应该就是党组织了。于是我发现,我甚至还都不是十分了解自己父母的工作历程,至少不是完整的。虽然我不觉得这是作为子女必须做的事情,但想到每个独立的个体离开这个世界后却没有留下可以回忆的东西时,觉得除了配偶外,似乎只有子女了。虽然我仍然始终坚信,最能最大化做到无私疼爱你的人是父母,但终究陪你走完这操蛋一生的似乎只有配偶,而子女,上面已经说过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成人独立之前,不欠父母一分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些秘密是藏在身体之外的,人活着时,是秘密,去了,就又被人发现的可能,就不是秘密了。而有些始终藏在心里,一起带去了另一边,除了自己和参与者,没有人知道,虽然还是秘密,但似乎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还是那句,可以说的都不是秘密。姥爷也一定有他自己的秘密,我觉得他是幸福的。
其实一年的事情,怎么是一篇能说的完的。自己感觉,已经差不多2年没有什么进步了。似乎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脱节,前几天还跟人说,也许中国正在走的路是一条世人从未走过的路,你也许还在以为中国所经历的阶段必然是欧美帝国主义经历过的,其实,我们早就在悄悄遛弯过去了。人不可能不打盹,但不能总打盹。两年前就该开始为基础准了,虽然浪费了两年的时间,2016年还不算太晚。
虽然我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开超市了,但活着总是要做点什么新的东西,有些价值的。
明年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