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猫爷爷已经去世了
刚刚在看Gary的猫咪照片,突然想到了猫爷爷徐凯,赶紧google一下他的近况,竟发现他在08年的2月已经过世了,慌忙打电话告诉朋友,说了这个消息,电话两头的我们沉默了很久。。。
徐凯老人被人尊称为上海的”南汇猫王“,大学的时候曾和朋友抗着一大包猫粮,坐着长途汽车慕名去探望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80多岁快要90岁的年纪了,独居在南汇一栋老宅里,地方并不难找,因为只要下了汽车,随便问哪个三轮车师傅”猫王徐凯“,没有不认识的。
真的很难想像,屋子里面收养着一百多只流浪猫的情景,老人家坐在院子里的藤椅安然自得,猫咪或围在他的身旁,或伏在他的膝上。对于我们两个年轻人的来到,徐凯爷爷格外的热情,再三的对我们带去的猫粮感谢,毕竟每天那么大群猫的开销花掉了老人那原本就微薄的所有收入。虽然一包只够吃2天的猫粮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还是握着我们的手,一定把我们的名字记在他的一本小本子上。 本子上一行行端正地写满了帮过他的人,他说希望有一天能够报答。
我们坐在他的身边,听他回忆这些猫咪的故事,谁最调皮,谁最听话,谁打架受过伤,谁是这里的王。。。 老人家已经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这些小生命,曾经办过小学的他晚年已经潦倒,甚至冬天了,还是只有一床又破又薄的被子,上面还睡了好几只小猫。 我们要离开了,他一把拉起我的手,一路都不松开的把我们带进一家馄饨店,硬是掏出口袋里的一小卷几十元的钞票要请我们吃午饭。。。我们好不容易才还了回去。
我们向他说:”我们还要来看您“,记得他回答说:”下次你们来,记得带上相机,你们那么喜欢猫,可以来和猫咪一起合影。“ ......
而难过的是我和朋友见面就互相提醒说:”什么时候该去看猫爷爷了?“ 但是工作之后两人很少遇到,探望的事情就耽搁了。。。今天得到消息,知道都再也见不到他了。。。 和珍贵的人,相遇的缘分只是那一次罢了。。。虽然那句话很土,可是他”一直都会活在我的心里“,我每次到走在街上猫儿,都会想到他为这些小生命而奉献的全部。 。。。
谢谢您。
-------------------------------------------------------
网上的一些图片和一些文章
-------------------------------------------------------
----------
http://www.ttpet.com/zixun/38/n-7638.html
南汇猫王徐凯老人去世,三十猫友自发送老人
年已九旬的“南汇猫王”徐凯老人去世,他从一九八九年开始收养流浪猫至去世已经收养过1000多只流浪猫了。他去世了流浪猫们让其他的好心猫友认领,他的女儿怨言要接过他这个“收养流浪猫的火炬“,要让这个火炬传的更远,燃烧的更旺盛。
三十猫友自发送老人
前天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沪上某宠物论坛的版主子卉一大早就驱车赶到南汇,参加徐凯老人的头七葬礼。
徐老的灵堂设置在航头镇儿子沈固家。瞎了一只眼睛的老花猫蜷缩在方凳下,安静地注视向遗像鞠躬的客人。子卉认得这只猫,“它叫‘乖乖’,老人很偏爱它,在老人身边已生活了8年。”
上午,灵堂里陆陆续续来了30多位专门来祭奠的年轻人。
他们和子卉一样都是因为爱猫认识徐老,并和他结下忘年交的猫友。“最近几年徐老身体不好,我们每周轮流到他家中帮着打扫猫舍,添置猫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加完葬礼,猫友们把带来的500斤大米和两大包猫粮,以及大家捐的3000多元钱交给徐老女儿沈晓荷,用于喂养徐老留下的40多只流浪猫。
另租房子自己当“猫王”
在南汇新场镇,说起“徐凯”,可能会有人不知道是谁。但是只要一提“猫王”,镇上的人马上就脱口而出:“哦,知道的知道的!他家在前面,转角就到。”
据儿子沈固回忆,徐老和猫结下的感情源于20年前收养的一只流浪猫。1989年春天,徐老在外面散步时,一只被人遗弃的猫“喵喵”向他叫着,引起了徐老的恻隐之心,于是他将小猫带回家喂养。
后来,徐老一看到镇上有流浪猫就收养,家中猫的队伍也开始壮大。慢慢地,徐老收养流浪猫的事情就在镇上流传,有时还有人悄悄将弃猫从徐老家门缝中塞进去。最多的时候,老徐家里至少有120只流浪猫。
把“猫国”安置在家中也不是办法。徐老于是离开航头镇的家,叫女儿沈晓荷在新场镇新场大街替他租了一幢120平方米的旧宅,自己搬过去和众猫日夜生活。
20年来,不断有发育成熟、强壮的猫“篡位”,“猫国”也上演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局面。但真正让众猫都“认可”的“猫王”,只有徐老一人。
20年收养千余流浪猫
“他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那些猫。”从1999年就和徐老结下忘年交的康先生这样形容。
“灯灯”是只双耳有两个白点的黑猫;“大咪”很怕生,家里一来生人就不吃东西;“趴趴”被主人虐待后舌头就一直挂在外面,还不住流口水,要经常给它擦……每只猫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历、性格如何,徐老都如数家珍,并仔细记录在日记里。
每天晚饭之前,徐老会清点每只猫。一些白天出去“疯玩”的猫如果还没回来,他就坐在木门附近的那把破旧的藤椅上等它们到天黑,偶尔还拄着拐杖去镇上找。“猫要是彻夜不归,他整晚上就会睡不好。第二天猫回来了,他也不生气,就问‘去哪里玩了呀,有没有出去打架呀’。”30岁不到的兽医学硕士康先生回忆。
据家人估算,20年下来,徐老前后在家收养的流浪猫有1000只以上,有几只弃猫都跟着它活了18年。此外,每天中午、晚上的时候,家门口还会出现100多只从镇上跑来等着徐老“送外卖”的猫。徐老还专门雇了一个阿姨天天给家里打扫卫生。每个月1500元的退休金,他也全部用花在流浪猫身上。“南汇猫王”的称号由此传开。
女儿接过爱心接力棒
前天下午,在徐老女儿沈晓荷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南汇新场镇新场大街“猫王”生前居住的旧宅,近距离接触“猫国”生活。
虽然是晴朗的冬日,推开有些破旧的木门,室内光线还是显得稍暗。老屋的门窗都已经漏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臊味。
两个5米左右长的木头架子,将屋子自然隔成三间。一只白色的猫正慵懒地拉长着身子。地面和桌柜上,放着数十个凿着圆孔、铺着厚厚垫絮的纸盒子,给猫食盘上还残留些中午的猫粮和鱼拌饭。
老人生前睡过的床已经被家人拆除,房间空出大半,2只成年三花猫在空空的屋子里转来转去,似乎仍在寻找什么。
听到房间里有脚步声响,5只颜色各异的成猫从角落里跳出来,走到人跟前闻闻,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估计它们以为是我爸爸来了。”虽然从2003年老父身体大不如从前开始,猫的日常照料已经由沈晓荷全面接手,众猫对她的感情还是没有对父亲深。
只有一只灰色的猫亲热地跳到沈晓荷跟前,像狗一样使劲摇着尾巴向她表示亲热。“方方,乖呀1沈晓荷一边摸摸方方的头,一边去看电饭煲里煮的饭好了没有。
“猫王”其人
据徐老的儿子沈固介绍,父亲徐凯1918年出生,祖上开有一家工厂,另外还有贸易公司,家境殷实。上世纪30年代末,徐凯从立信会计学院毕业。抗战胜利后,他用全部积蓄开办了一家私立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徐凯兴办的私立小学被收归国有,继续担任学校校长。文革中,被免去了校长一职。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平反。1983年,徐凯当选为南汇县第五届政协委员。1989年起,退休在家,专心养猫,被誉为“南汇猫王”。
徐凯老人被人尊称为上海的”南汇猫王“,大学的时候曾和朋友抗着一大包猫粮,坐着长途汽车慕名去探望他,那个时候他已经是80多岁快要90岁的年纪了,独居在南汇一栋老宅里,地方并不难找,因为只要下了汽车,随便问哪个三轮车师傅”猫王徐凯“,没有不认识的。
真的很难想像,屋子里面收养着一百多只流浪猫的情景,老人家坐在院子里的藤椅安然自得,猫咪或围在他的身旁,或伏在他的膝上。对于我们两个年轻人的来到,徐凯爷爷格外的热情,再三的对我们带去的猫粮感谢,毕竟每天那么大群猫的开销花掉了老人那原本就微薄的所有收入。虽然一包只够吃2天的猫粮只是杯水车薪,但是他还是握着我们的手,一定把我们的名字记在他的一本小本子上。 本子上一行行端正地写满了帮过他的人,他说希望有一天能够报答。
我们坐在他的身边,听他回忆这些猫咪的故事,谁最调皮,谁最听话,谁打架受过伤,谁是这里的王。。。 老人家已经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这些小生命,曾经办过小学的他晚年已经潦倒,甚至冬天了,还是只有一床又破又薄的被子,上面还睡了好几只小猫。 我们要离开了,他一把拉起我的手,一路都不松开的把我们带进一家馄饨店,硬是掏出口袋里的一小卷几十元的钞票要请我们吃午饭。。。我们好不容易才还了回去。
我们向他说:”我们还要来看您“,记得他回答说:”下次你们来,记得带上相机,你们那么喜欢猫,可以来和猫咪一起合影。“ ......
而难过的是我和朋友见面就互相提醒说:”什么时候该去看猫爷爷了?“ 但是工作之后两人很少遇到,探望的事情就耽搁了。。。今天得到消息,知道都再也见不到他了。。。 和珍贵的人,相遇的缘分只是那一次罢了。。。虽然那句话很土,可是他”一直都会活在我的心里“,我每次到走在街上猫儿,都会想到他为这些小生命而奉献的全部。 。。。
谢谢您。
-------------------------------------------------------
网上的一些图片和一些文章
-------------------------------------------------------
![]() |
![]() |
![]() |
![]() |
![]() |
----------
http://www.ttpet.com/zixun/38/n-7638.html
南汇猫王徐凯老人去世,三十猫友自发送老人
年已九旬的“南汇猫王”徐凯老人去世,他从一九八九年开始收养流浪猫至去世已经收养过1000多只流浪猫了。他去世了流浪猫们让其他的好心猫友认领,他的女儿怨言要接过他这个“收养流浪猫的火炬“,要让这个火炬传的更远,燃烧的更旺盛。
三十猫友自发送老人
前天是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沪上某宠物论坛的版主子卉一大早就驱车赶到南汇,参加徐凯老人的头七葬礼。
徐老的灵堂设置在航头镇儿子沈固家。瞎了一只眼睛的老花猫蜷缩在方凳下,安静地注视向遗像鞠躬的客人。子卉认得这只猫,“它叫‘乖乖’,老人很偏爱它,在老人身边已生活了8年。”
上午,灵堂里陆陆续续来了30多位专门来祭奠的年轻人。
他们和子卉一样都是因为爱猫认识徐老,并和他结下忘年交的猫友。“最近几年徐老身体不好,我们每周轮流到他家中帮着打扫猫舍,添置猫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加完葬礼,猫友们把带来的500斤大米和两大包猫粮,以及大家捐的3000多元钱交给徐老女儿沈晓荷,用于喂养徐老留下的40多只流浪猫。
另租房子自己当“猫王”
在南汇新场镇,说起“徐凯”,可能会有人不知道是谁。但是只要一提“猫王”,镇上的人马上就脱口而出:“哦,知道的知道的!他家在前面,转角就到。”
据儿子沈固回忆,徐老和猫结下的感情源于20年前收养的一只流浪猫。1989年春天,徐老在外面散步时,一只被人遗弃的猫“喵喵”向他叫着,引起了徐老的恻隐之心,于是他将小猫带回家喂养。
后来,徐老一看到镇上有流浪猫就收养,家中猫的队伍也开始壮大。慢慢地,徐老收养流浪猫的事情就在镇上流传,有时还有人悄悄将弃猫从徐老家门缝中塞进去。最多的时候,老徐家里至少有120只流浪猫。
把“猫国”安置在家中也不是办法。徐老于是离开航头镇的家,叫女儿沈晓荷在新场镇新场大街替他租了一幢120平方米的旧宅,自己搬过去和众猫日夜生活。
20年来,不断有发育成熟、强壮的猫“篡位”,“猫国”也上演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局面。但真正让众猫都“认可”的“猫王”,只有徐老一人。
20年收养千余流浪猫
“他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那些猫。”从1999年就和徐老结下忘年交的康先生这样形容。
“灯灯”是只双耳有两个白点的黑猫;“大咪”很怕生,家里一来生人就不吃东西;“趴趴”被主人虐待后舌头就一直挂在外面,还不住流口水,要经常给它擦……每只猫叫什么名字、什么来历、性格如何,徐老都如数家珍,并仔细记录在日记里。
每天晚饭之前,徐老会清点每只猫。一些白天出去“疯玩”的猫如果还没回来,他就坐在木门附近的那把破旧的藤椅上等它们到天黑,偶尔还拄着拐杖去镇上找。“猫要是彻夜不归,他整晚上就会睡不好。第二天猫回来了,他也不生气,就问‘去哪里玩了呀,有没有出去打架呀’。”30岁不到的兽医学硕士康先生回忆。
据家人估算,20年下来,徐老前后在家收养的流浪猫有1000只以上,有几只弃猫都跟着它活了18年。此外,每天中午、晚上的时候,家门口还会出现100多只从镇上跑来等着徐老“送外卖”的猫。徐老还专门雇了一个阿姨天天给家里打扫卫生。每个月1500元的退休金,他也全部用花在流浪猫身上。“南汇猫王”的称号由此传开。
女儿接过爱心接力棒
前天下午,在徐老女儿沈晓荷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南汇新场镇新场大街“猫王”生前居住的旧宅,近距离接触“猫国”生活。
虽然是晴朗的冬日,推开有些破旧的木门,室内光线还是显得稍暗。老屋的门窗都已经漏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臊味。
两个5米左右长的木头架子,将屋子自然隔成三间。一只白色的猫正慵懒地拉长着身子。地面和桌柜上,放着数十个凿着圆孔、铺着厚厚垫絮的纸盒子,给猫食盘上还残留些中午的猫粮和鱼拌饭。
老人生前睡过的床已经被家人拆除,房间空出大半,2只成年三花猫在空空的屋子里转来转去,似乎仍在寻找什么。
听到房间里有脚步声响,5只颜色各异的成猫从角落里跳出来,走到人跟前闻闻,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估计它们以为是我爸爸来了。”虽然从2003年老父身体大不如从前开始,猫的日常照料已经由沈晓荷全面接手,众猫对她的感情还是没有对父亲深。
只有一只灰色的猫亲热地跳到沈晓荷跟前,像狗一样使劲摇着尾巴向她表示亲热。“方方,乖呀1沈晓荷一边摸摸方方的头,一边去看电饭煲里煮的饭好了没有。
“猫王”其人
据徐老的儿子沈固介绍,父亲徐凯1918年出生,祖上开有一家工厂,另外还有贸易公司,家境殷实。上世纪30年代末,徐凯从立信会计学院毕业。抗战胜利后,他用全部积蓄开办了一家私立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徐凯兴办的私立小学被收归国有,继续担任学校校长。文革中,被免去了校长一职。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平反。1983年,徐凯当选为南汇县第五届政协委员。1989年起,退休在家,专心养猫,被誉为“南汇猫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