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迷幻印度的六七十年代与“可燃物”的传奇
搬运一些自己公众号的文章。【微信公众号:抖腿俱乐部 id:biedoutuila】
封面图片:The Combustibles乐队
印度音乐在六十年代影响了很多欧美乐队,The Yardbirds、The Beatles、Led Zeppelin等等。和当时整个西方社会气氛相关,这些著名名字里的人,有的深入东方去探求,不光是探求音乐,还和印度仁波切亲密接触……说回来,音乐的影响是相互的,印度人也在那时候开始了本土的摇滚乐。有着天然迷幻基础的他们,大多时候,是在模仿欧美人三大件乐器声音的基础上去摸索。
1947年印度独立,摆脱大不列颠近两百年的殖民统治。而许多大不列颠国民继续留在这,一些英国唱片业巨头像RCA、HMV、EMI,它们在印度的子公司也积极迎合着这个新兴的市场。
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这些城市,五十年代初流行的Swing、Lounge音乐,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初被摇滚乐取代。这些摇滚乐场景的形成,得益于“全印度广播电台”的西方流行乐节目。在印度的几个英国唱片公司也开始出版欧美摇滚乐唱片,也包括那些印度摇滚乐先锋,尽管后者的数量很有限。
(“全印度广播电台”的Logo)
(“全印度广播电台”在三十年代播送节目的方式)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受西方影响的印度摇滚乐场景兴盛,与此同时,欧美人也在为印度带来的灵感而兴奋。到了1967年,当The Velvet Underground和The Beatles分别发行各自有印度音乐影响的杰作(《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和《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时,激动人心的车库摇滚场景突然在印度的一些大学城出现。本地摇滚乐杂志《少年政治家》的成立,以及Simla烟草公司在孟买举办的乐队比赛,这些给当代印度带来迷幻音乐的地下景观,影响了如Kalyanji Anandji和R.D. Burman这样的电影作曲家,这帮人把迷幻音乐投入到七十年代有重要影响的宝莱坞电影音乐里。
(The Beatles深入印度下乡)
(《少年政治家》杂志封面)
(《少年政治家》杂志报道Led Zeppelin造访印度孟买)
七十年代初,《少年政治家》杂志联合Cordel服装公司举办了“JS-Cordel Beat”比赛,这实际上激发了印度的第二次迷幻乐队浪潮,Atomic Forest乐队就属于这其中。R.D. Burman的合作者Bhupinder Singh给吉他频繁地使用Fuzz吉他效果器,这很大程度归功于这些突破性的地下乐队的影响。然而,这些乐队大多一直默默无闻,他们对印度迷幻音乐的贡献只在七十年代的宝莱坞商业电影里隐隐闪现。
下面就看看那会的印度年轻人听什么本地音乐来抖腿。
五首歌,按下面介绍的曲目顺序:
曲目1:《The Mod Trade》
乐队:The Black Beats 专辑:《Simla Beat 71》
Simla公司给他们在1970、1971年办的乐队比赛出了唱片合辑。
这首纯器乐歌出自The Black Beats乐队,他们大概来自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城,除了知道非洲加纳有一支和他们同名的乐队外,我真的没找出他们更多的资料。
这歌得益于美国冲浪吉他先驱Dick Dale的影响,也充分展示了这时的“印度车库摇滚乐队用最基础的设备,头朝下向迷幻漩涡里全力俯冲。”
曲目2:《Psychedelia》
乐队:X'Lents 专辑:《Simla Beat 70》
Simla公司的确是卖烟的
这首就叫做《迷幻》的歌收录在Simla公司1970年的合辑里,这张唱片里还有这个X'Lents乐队的另一首歌《Born On The Bayou》,嗯这个乐队应该是住在恒河口边上。
《Born On The Bayou》还收录在了在奥地利出版的《Strangers From A Strange Land》专辑中
X'Lents还是带着对美国冲浪音乐、车库摇滚的模仿,实际上,1971年Simla Beat乐队比赛的获胜者就凭借翻的一首Cream乐队的《I'm So Glad》。“鉴于欧美摇滚乐唱片价格较贵,数量也有限,对于当时很多的印度乐迷来说,这两张Simla Beat乐队比赛合辑和The Beatles的那张《Sgt. Pepper's……》一样,都是进入印度迷幻摇滚美妙世界的重要入口。”
曲目3:《Dharmatma Theme Music》
音乐人: Kalyanji Anandji 专辑:Dharmatma OST
宝莱坞时间到了,来自1975年的一张电影原声。在听之前,你先确认下你周围有没有蛇,没有的话真缺点意思。
作为宝莱坞电影作曲代表人物的Kalyanji Anandji其实是一对兄弟组合,Kalyanji Virji Shah和弟弟Anandji Virji Shah。他们两人出版的专辑数量我懒得数了,你就想下宝莱坞电影的生产数量就够了。
他们从五十年代便开始给电影配乐,在六十年代末,他们开始尝试迷幻音乐的实验,并受到James Brown及其众多弟子的影响。
曲目4:《Dance Music》
音乐人:R.D. Burman 专辑:《Haré Rama Haré Krishna》
(专辑同年在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出版,EMI公司发行了巴基斯坦版的唱片)
又是一张宝莱坞电影原声里的歌,1971年发行。作曲家Rahul Dev Burman也算是子承父业了,他爸也是印度知名的电影作曲家。R.D.Burman九岁便有了第一个配乐作品,到他1994年死,他参与了331部宝莱坞电影的配乐……
他家迁往孟买后,他开始研究一种叫萨罗德琴的古印度拨弦乐器。协助父亲完成了一些电影配乐,1970年他已可以独立完成六部电影的配乐。1971年他更是参与制作了11部电影的配乐,包括这部《Haré Rama Haré Krishna》,“首先就展现了Burman对印度迷幻音乐的新贡献”,他是宝莱坞电影作曲领域里使用Moog合成器和哇音吉他效果器的先行者。
和上面介绍的比他年纪大一些的同行Kalyanji Anandji一样,Burman“总是在商业化的甜蜜旋律里大胆注入迷幻音乐,于是,专辑里的另一首有Bossa-nova的灵感(但又有些保守),直到这首《Dance Music》,集结了他更多的冒险。”
曲目5:《Obsession '77》
乐队:Atomic Forest 专辑:《Obsession ’77》
(唱片字样设计也有些按欧美六七十年代乐队的路数)
这张专辑是1981年首次出版的,但Atomic Forest是在70年代初开始活动的,“神秘的贝斯手Keith Kanga,可以看作这个乐队的化身”,他和另外三个人组建的这个乐队,作为70年代印度最早的迷幻/硬摇滚乐队录制了这一张专辑(“更早组建和发专辑的印度乐队The Savages可能还是属于60年代印度的车库摇滚”),这张专辑的录制除了贝斯手Kanga,没有其他原始成员。
(2011年,美国的Now-again唱片重新出版了Atomic Forest的合辑,让他们重见天日)
《Obsession '77》专辑是挺Disco的封面,其中《Obsession '77》是乐队录制在这个唱片里唯一的原创作品,在唱片的A面、B面各有一首。“这首歌,灵感来源自美国六十年代活跃的Soul/Blues乐队Booker T. & The MGs' 的歌《Melting Pot》,有着对早期七十年代的反叛,尽管这首歌录制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在唱片发行(1981年)前不久了。”
*以上内容部分编译整理自美国Stones Throw厂牌经理Egon的文章。
再介绍一个叫The Combustibles(中文:可燃物)的乐队,这个乐队足够传奇,能“足够传奇”,至少得:存在时间短;没有很多作品存世。《Rolling Stone》杂志印度分部的CEO,在2013年说到这支乐队:“我发现他们的复刻版唱片在eBay上价格竟然超过700美元,我从没听说这个乐队,而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我可能早在七八十年代来到印度时,已经见过他们了,只是当时不知道。”
The Combustibles创始成员是两位留在印度的英国人的后代,George(贝斯手)和Lionel(吉他手),当他俩还在班加罗尔上寄宿学校时,便练习The Beatles的歌。1965年,他们成立了日后乐队的雏形The Juveniles,1966年,五人阵容的The Combustibles在孟买成立。The Combustibles成为孟买摇滚乐场景中重要的一部分。
(1969年第二届Simla Beat乐队比赛总决赛海报)
Simla公司举办的乐队比赛的确在印度六七十年代摇滚乐发展中有着关键的作用,The Combustibles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六十年代末,那时大部分印度乐队还在翻弹欧美的经典歌曲,而The Combustibles已经在现场表演中有多首自己原创的歌了。
作为当时印度商业文化中心的孟买,当地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乐队和演出场地,The Combustibles有很多演出的机会。他们能定期在孟买声音效果最好的场地演出,那里能容纳3000人,很多音乐会都有一些主流商业品牌赞助。The Combustibles几乎参加了那几年所有的新年派对,1971年在足球场的一次新年活动里,他们在6000名观众前表演。他们甚至成为孟买重要的社会活动的熟脸。
(参加印度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The Combustibles参加的一些活动海报)
尽管孟买有着这样的摇滚乐环境,The Combustibles在1968年底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巡演后,George和Lionel却对加尔各答最为怀念。他俩大概意思是,加尔各答的人才是真摇滚乐迷,他们乐队每天在那演完都得after party,女孩棒,还抽了“古怪的烟草”,“我觉得他们并不太在乎谁原创了这首歌,只要你演好了就行,这是孟买和加尔各答音乐场景的不同…美极了的Grail俱乐部的女孩,噢天哪……”他们似乎在加尔各答感到了由衷的放松自在。
成为《少年政治家》杂志的常客后,The Combustibles看起来似乎名气已经传到印度各地,但这并没给他们带来什么财富。按照70年代初他们的演出合同,每个成员包括乐队经纪人,每个月最多拿到60~80美元,而演出量是不小的。这些钱只够当业余玩,不足以维持生计,而乐队录制的单曲都被唱片公司给免费送了。
(唱片公司和《少年政治家》杂志合作的The Combustibles单曲唱片免费优惠券)
1970年,乐队在孟买市中心的一间小录音室录制了四首歌,计划全部发行为45转的单曲唱片。他们状态很好,录音过程中保持最原始猛烈的效果。但由于制作上的一些困难,最后只有《Watch Her》和《Some Peace of Mind》两首歌发行,另两首歌的母带也丢失了,导致这个乐队只有两首歌留存下来。对他们来说更苦的是,在他们录音后阶段,一个唱片公司经纪人过来声称“孟买乐迷还没对这种声音准备好”,坚持把《Some Peace of Mind》这首歌给重新制作了,减少了乐队本来录好歌里吉他的fuzz和哇音效果——这让后来一些The Combustibles的乐迷格外珍惜现场看到这首歌的表演,因为那才是“真正的”《Some Peace of Mind》。2013年的世界“唱片店日”,Harkit Records唱片公司重新发行了这张收录两首歌的七寸黑胶。
1972年6月,The Combustibles停止了活动。四十年后,他们的唱片在网络上被收藏者追捧,卖着好几百美元,而乐队自己从没在唱片上赚到什么钱。Collectorsfrenzy网站评论说:“他们没出现在Simla Beat的合辑里,但他们要比那里面绝大多数乐队都要好,也更努力和粗粝。没错,在印度,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有这样的乐队存在!实在棒极了!”
几个老家伙都还活着,有的还在写歌。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友谊。这便是“可燃物”的故事。
他们唯一记录下来的两首歌《Watch Her》和《Some Peace of Mind》就不贴试听了,感兴趣可以去墙外找找,也别期待太高——对所谓传奇乐队,保留一点想象可能是最好的。
关于那时候更多的事,你可以再找找这本书《India Psychedelic: The Story of a Rocking Generation》,以及一部2015年在网络播出的关于印度独立音乐的六集纪录片《Standing By》。
五首歌去公众号听吧。
![]() |
封面图片:The Combustibles乐队
印度音乐在六十年代影响了很多欧美乐队,The Yardbirds、The Beatles、Led Zeppelin等等。和当时整个西方社会气氛相关,这些著名名字里的人,有的深入东方去探求,不光是探求音乐,还和印度仁波切亲密接触……说回来,音乐的影响是相互的,印度人也在那时候开始了本土的摇滚乐。有着天然迷幻基础的他们,大多时候,是在模仿欧美人三大件乐器声音的基础上去摸索。
![]() |
![]() |
1947年印度独立,摆脱大不列颠近两百年的殖民统治。而许多大不列颠国民继续留在这,一些英国唱片业巨头像RCA、HMV、EMI,它们在印度的子公司也积极迎合着这个新兴的市场。
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这些城市,五十年代初流行的Swing、Lounge音乐,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初被摇滚乐取代。这些摇滚乐场景的形成,得益于“全印度广播电台”的西方流行乐节目。在印度的几个英国唱片公司也开始出版欧美摇滚乐唱片,也包括那些印度摇滚乐先锋,尽管后者的数量很有限。
![]() |
(“全印度广播电台”的Logo)
![]() |
(“全印度广播电台”在三十年代播送节目的方式)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受西方影响的印度摇滚乐场景兴盛,与此同时,欧美人也在为印度带来的灵感而兴奋。到了1967年,当The Velvet Underground和The Beatles分别发行各自有印度音乐影响的杰作(《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和《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时,激动人心的车库摇滚场景突然在印度的一些大学城出现。本地摇滚乐杂志《少年政治家》的成立,以及Simla烟草公司在孟买举办的乐队比赛,这些给当代印度带来迷幻音乐的地下景观,影响了如Kalyanji Anandji和R.D. Burman这样的电影作曲家,这帮人把迷幻音乐投入到七十年代有重要影响的宝莱坞电影音乐里。
![]() |
(The Beatles深入印度下乡)
![]() |
(《少年政治家》杂志封面)
![]() |
(《少年政治家》杂志报道Led Zeppelin造访印度孟买)
七十年代初,《少年政治家》杂志联合Cordel服装公司举办了“JS-Cordel Beat”比赛,这实际上激发了印度的第二次迷幻乐队浪潮,Atomic Forest乐队就属于这其中。R.D. Burman的合作者Bhupinder Singh给吉他频繁地使用Fuzz吉他效果器,这很大程度归功于这些突破性的地下乐队的影响。然而,这些乐队大多一直默默无闻,他们对印度迷幻音乐的贡献只在七十年代的宝莱坞商业电影里隐隐闪现。
下面就看看那会的印度年轻人听什么本地音乐来抖腿。
五首歌,按下面介绍的曲目顺序:
曲目1:《The Mod Trade》
乐队:The Black Beats 专辑:《Simla Beat 71》
![]() |
Simla公司给他们在1970、1971年办的乐队比赛出了唱片合辑。
![]() |
这首纯器乐歌出自The Black Beats乐队,他们大概来自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城,除了知道非洲加纳有一支和他们同名的乐队外,我真的没找出他们更多的资料。
这歌得益于美国冲浪吉他先驱Dick Dale的影响,也充分展示了这时的“印度车库摇滚乐队用最基础的设备,头朝下向迷幻漩涡里全力俯冲。”
曲目2:《Psychedelia》
乐队:X'Lents 专辑:《Simla Beat 70》
![]() |
![]() |
Simla公司的确是卖烟的
这首就叫做《迷幻》的歌收录在Simla公司1970年的合辑里,这张唱片里还有这个X'Lents乐队的另一首歌《Born On The Bayou》,嗯这个乐队应该是住在恒河口边上。
![]() |
《Born On The Bayou》还收录在了在奥地利出版的《Strangers From A Strange Land》专辑中
X'Lents还是带着对美国冲浪音乐、车库摇滚的模仿,实际上,1971年Simla Beat乐队比赛的获胜者就凭借翻的一首Cream乐队的《I'm So Glad》。“鉴于欧美摇滚乐唱片价格较贵,数量也有限,对于当时很多的印度乐迷来说,这两张Simla Beat乐队比赛合辑和The Beatles的那张《Sgt. Pepper's……》一样,都是进入印度迷幻摇滚美妙世界的重要入口。”
曲目3:《Dharmatma Theme Music》
音乐人: Kalyanji Anandji 专辑:Dharmatma OST
![]() |
宝莱坞时间到了,来自1975年的一张电影原声。在听之前,你先确认下你周围有没有蛇,没有的话真缺点意思。
![]() |
作为宝莱坞电影作曲代表人物的Kalyanji Anandji其实是一对兄弟组合,Kalyanji Virji Shah和弟弟Anandji Virji Shah。他们两人出版的专辑数量我懒得数了,你就想下宝莱坞电影的生产数量就够了。
他们从五十年代便开始给电影配乐,在六十年代末,他们开始尝试迷幻音乐的实验,并受到James Brown及其众多弟子的影响。
曲目4:《Dance Music》
音乐人:R.D. Burman 专辑:《Haré Rama Haré Krishna》
![]() |
![]() |
(专辑同年在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出版,EMI公司发行了巴基斯坦版的唱片)
又是一张宝莱坞电影原声里的歌,1971年发行。作曲家Rahul Dev Burman也算是子承父业了,他爸也是印度知名的电影作曲家。R.D.Burman九岁便有了第一个配乐作品,到他1994年死,他参与了331部宝莱坞电影的配乐……
![]() |
他家迁往孟买后,他开始研究一种叫萨罗德琴的古印度拨弦乐器。协助父亲完成了一些电影配乐,1970年他已可以独立完成六部电影的配乐。1971年他更是参与制作了11部电影的配乐,包括这部《Haré Rama Haré Krishna》,“首先就展现了Burman对印度迷幻音乐的新贡献”,他是宝莱坞电影作曲领域里使用Moog合成器和哇音吉他效果器的先行者。
和上面介绍的比他年纪大一些的同行Kalyanji Anandji一样,Burman“总是在商业化的甜蜜旋律里大胆注入迷幻音乐,于是,专辑里的另一首有Bossa-nova的灵感(但又有些保守),直到这首《Dance Music》,集结了他更多的冒险。”
曲目5:《Obsession '77》
乐队:Atomic Forest 专辑:《Obsession ’77》
![]() |
![]() |
![]() |
(唱片字样设计也有些按欧美六七十年代乐队的路数)
这张专辑是1981年首次出版的,但Atomic Forest是在70年代初开始活动的,“神秘的贝斯手Keith Kanga,可以看作这个乐队的化身”,他和另外三个人组建的这个乐队,作为70年代印度最早的迷幻/硬摇滚乐队录制了这一张专辑(“更早组建和发专辑的印度乐队The Savages可能还是属于60年代印度的车库摇滚”),这张专辑的录制除了贝斯手Kanga,没有其他原始成员。
![]() |
![]() |
![]() |
(2011年,美国的Now-again唱片重新出版了Atomic Forest的合辑,让他们重见天日)
《Obsession '77》专辑是挺Disco的封面,其中《Obsession '77》是乐队录制在这个唱片里唯一的原创作品,在唱片的A面、B面各有一首。“这首歌,灵感来源自美国六十年代活跃的Soul/Blues乐队Booker T. & The MGs' 的歌《Melting Pot》,有着对早期七十年代的反叛,尽管这首歌录制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在唱片发行(1981年)前不久了。”
*以上内容部分编译整理自美国Stones Throw厂牌经理Egon的文章。
再介绍一个叫The Combustibles(中文:可燃物)的乐队,这个乐队足够传奇,能“足够传奇”,至少得:存在时间短;没有很多作品存世。《Rolling Stone》杂志印度分部的CEO,在2013年说到这支乐队:“我发现他们的复刻版唱片在eBay上价格竟然超过700美元,我从没听说这个乐队,而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我可能早在七八十年代来到印度时,已经见过他们了,只是当时不知道。”
![]() |
![]() |
![]() |
![]() |
![]() |
![]() |
The Combustibles创始成员是两位留在印度的英国人的后代,George(贝斯手)和Lionel(吉他手),当他俩还在班加罗尔上寄宿学校时,便练习The Beatles的歌。1965年,他们成立了日后乐队的雏形The Juveniles,1966年,五人阵容的The Combustibles在孟买成立。The Combustibles成为孟买摇滚乐场景中重要的一部分。
![]() |
(1969年第二届Simla Beat乐队比赛总决赛海报)
Simla公司举办的乐队比赛的确在印度六七十年代摇滚乐发展中有着关键的作用,The Combustibles参加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六十年代末,那时大部分印度乐队还在翻弹欧美的经典歌曲,而The Combustibles已经在现场表演中有多首自己原创的歌了。
![]() |
作为当时印度商业文化中心的孟买,当地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乐队和演出场地,The Combustibles有很多演出的机会。他们能定期在孟买声音效果最好的场地演出,那里能容纳3000人,很多音乐会都有一些主流商业品牌赞助。The Combustibles几乎参加了那几年所有的新年派对,1971年在足球场的一次新年活动里,他们在6000名观众前表演。他们甚至成为孟买重要的社会活动的熟脸。
![]() |
(参加印度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 |
![]() |
![]() |
(The Combustibles参加的一些活动海报)
尽管孟买有着这样的摇滚乐环境,The Combustibles在1968年底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巡演后,George和Lionel却对加尔各答最为怀念。他俩大概意思是,加尔各答的人才是真摇滚乐迷,他们乐队每天在那演完都得after party,女孩棒,还抽了“古怪的烟草”,“我觉得他们并不太在乎谁原创了这首歌,只要你演好了就行,这是孟买和加尔各答音乐场景的不同…美极了的Grail俱乐部的女孩,噢天哪……”他们似乎在加尔各答感到了由衷的放松自在。
成为《少年政治家》杂志的常客后,The Combustibles看起来似乎名气已经传到印度各地,但这并没给他们带来什么财富。按照70年代初他们的演出合同,每个成员包括乐队经纪人,每个月最多拿到60~80美元,而演出量是不小的。这些钱只够当业余玩,不足以维持生计,而乐队录制的单曲都被唱片公司给免费送了。
![]() |
(唱片公司和《少年政治家》杂志合作的The Combustibles单曲唱片免费优惠券)
1970年,乐队在孟买市中心的一间小录音室录制了四首歌,计划全部发行为45转的单曲唱片。他们状态很好,录音过程中保持最原始猛烈的效果。但由于制作上的一些困难,最后只有《Watch Her》和《Some Peace of Mind》两首歌发行,另两首歌的母带也丢失了,导致这个乐队只有两首歌留存下来。对他们来说更苦的是,在他们录音后阶段,一个唱片公司经纪人过来声称“孟买乐迷还没对这种声音准备好”,坚持把《Some Peace of Mind》这首歌给重新制作了,减少了乐队本来录好歌里吉他的fuzz和哇音效果——这让后来一些The Combustibles的乐迷格外珍惜现场看到这首歌的表演,因为那才是“真正的”《Some Peace of Mind》。2013年的世界“唱片店日”,Harkit Records唱片公司重新发行了这张收录两首歌的七寸黑胶。
1972年6月,The Combustibles停止了活动。四十年后,他们的唱片在网络上被收藏者追捧,卖着好几百美元,而乐队自己从没在唱片上赚到什么钱。Collectorsfrenzy网站评论说:“他们没出现在Simla Beat的合辑里,但他们要比那里面绝大多数乐队都要好,也更努力和粗粝。没错,在印度,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有这样的乐队存在!实在棒极了!”
![]() |
![]() |
![]() |
几个老家伙都还活着,有的还在写歌。虽分散在世界各地,但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友谊。这便是“可燃物”的故事。
他们唯一记录下来的两首歌《Watch Her》和《Some Peace of Mind》就不贴试听了,感兴趣可以去墙外找找,也别期待太高——对所谓传奇乐队,保留一点想象可能是最好的。
![]() |
![]() |
关于那时候更多的事,你可以再找找这本书《India Psychedelic: The Story of a Rocking Generation》,以及一部2015年在网络播出的关于印度独立音乐的六集纪录片《Standing By》。
五首歌去公众号听吧。
![]() |
© 本文版权归 Real Ruapp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