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腊肉!香喷喷的腊肉!
2015-12-12 罗毅 地道风物
“腊”,年末的日子里最厚重的味道
撰文/罗毅
中国的腊味,南北方皆有,风味与腌制的手艺各有不同。无论是西北的咸腊,沿海地区的海腊,淮扬的甜腊与酱腊,西南的香腊,两湖、江西等地的熏腊和咸腊,还是各地少数民族独有的腊味。谁也无法说全了,吃全了。
江南的酱制腊肉
盐渍的咸腊肉
只是身为南方人,每到入冬,便老是想着吃肉,吃腊肉。而久居北方,能吃到一块南方好腊肉着实不易。我一直很顽固地认为,能称之为“腊味”的食材,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慢慢腌制。而且无论是风干晒制,还是烟熏火燎,它们都必须是一家一味,不可雷同。
旧时,入冬后,必须等着虫豸没了影,各家才能开始筹划着制作腊味。通常都在冬至后,菜市场的肉摊上,肉贩们会将五花肉连皮带骨划拉成长条状,以方便制作腊肉的家庭仔细挑选。也有将去骨的猪腿肉,同样连皮分割成大块的肉条,整齐排列在案桌上。过去的猪肉,肥膘厚实,瘦肉占比少。而南方人吃腊肉,不喜太肥,因此多爱用猪后腿肉,或是去骨后,肥瘦得当的五花肉,制作当年的新鲜腊肉。
正在熏制的熏腊
若有人在市场上,挑选到一块不错的肉料,总会在邻里间小小炫耀一下,也总会得到邻居们的夸赞。大家各自想象着这块未来的腊肉,将会是如何的美味。不过,少有人会在这样的欢喜中,泄露自家的腌制秘方,即使有人愿意说将出来,配料的比例与腌制的时间是断然不会详告的。而家中无人擅长此手艺的,或是手艺不如旁人的,常常眼神里闪过一丝羡妒。
腊月里,老街上的肉摊
南方的腊味,往往需要在整个冬天里,迎着风烟晃荡。过去临近年关,人们大多以谁家挑晒出来的腊味多少,来判定各家的富裕程度。腊味晒得多的家庭,会被旁人谓之“有钱的人家”。因为那时,买猪肉尚需肉票,没有肉票的、或肉票配额用尽的家庭,买猪肉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每家每户当年新晒的腊肉,大都是作为春节的年货置办的,因此少有人家,会在腊月里提前尝鲜。凡馋这一口的人,只好转而更加期盼春节的到来。旧时年味浓,人心也暖。
新鲜的肉料需要仔细地收拾干净。通常最需要耐心的,便是将肉皮上未去净的毛茬根根去除。于是一个安静的下午,一个木制的矮凳,一盆浸着肉的水,还有那时家家户户的厨房中必备的镊毛镊子。而每镊出几根毛茬,便将镊子在盆水中晃荡一下,让毛茬留在水中。以前这个时候,最是喜欢另搬一木制矮凳,坐在老人身边,两人说话。或是看着老花镜下面,白皙的肉皮上,熟练夹动着镊子的手,轻快而安静。而每一次镊子在水中晃出的声音——如今想来,时光仍然能让人静静地发着呆。
正在晒制的腊鱼
制作咸腊肉时,先用上好的白酒,均匀充分地抹揉在肉料上,腌制一晚。次日,再将食盐仔细抹到整块肉料的每个部分,不断揉捻,让盐分可以充分均匀地渗入肉内。没有抹到盐,或者盐渍不够的部分,随着时间很容易出现局部腐烂的现象。而用于盐渍的食盐多少,以及肉料各部位盐渍的程度,都决定着最后的风味。盐量太多,会让成品太咸,损及入口的品享。盐量不足,会让腌制的结果大打折扣,浪费了一块好肉。盐渍一般需要三天,三天后便可穿上麻绳,挂在竹竿上晾晒出去。余下的,便要看老天的面子了。
南方的冬季多阴雨,少日头,并且每年腊月里的天气都不太一样。阴雨多的年景里,家家的腊味多是风干或阴干的。而遇上日头多的年景,腊味的品质往往是最好的。不过南方的腊味在晒制过程中,最要紧的是风。少了风,日头下晒制时间过长,盐渍的腊肉便容易泛黄,风味趋老。另一个关键便是空气中的湿度,虽然南方的冬季同样是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但依然湿寒得要命,幸亏了空气中的这点湿度,才能成就南方腊味的美好。所以用同样的腌制方法,在北方很难成就一块真正的南方腊肉。
湖南铜官镇街上,用自制小熏炉熏制的腊鱼和腊肉
当然,无论是河鲜,还是家禽,或是禽畜的脏器等,皆可为腊味的原料。例如将肥硕的河鱼去内脏,横剖开来,如前法盐渍后,日晒风干二十多天,再将其或剪或切成寸方小块,取一土坛子,将腊鱼块与新酿的糯米甜酒、醪糟,浓浓拌在一起,放进坛子里密封着——待到开坛时,这世间还有何事不可放下?
腊月里,河廊上壮观的晒架
除了咸腊,江南水乡的酱腊,同样也是冬天里,最让人拔不动腿的味道之一。弥漫着浓浓酱香的老酱油,陈年甜酽的绍酒,神秘的盐糖比例——沿着河廊,走过各家如幔帐一般的晒架,一路腊香为伴。只有嗅觉灵敏的老馋虫,才能在路过的这些晒架中,分辨出谁家的滋味最值得记挂。
而腊月里,出日头天晴的时候,镇上各家的主妇或是老人,都会早早挑出一根满是腊货的竹竿,或是将自家的晒架挪至日头下,绝不让亮晶晶的油光辜负了这难得的温暖。老人们会守在自家的腊味边上,或家常,或为小字辈结着一件毛线衣。还有闲晒着太阳,闭目养神的老头,一旁是冒着热气的搪瓷大茶缸。我总觉得,人老后,最该这么活着。
临近年关,江南小镇的一角
终于熬到大年三十。各家的老厨会将头几日收进屋,挂在梁上的腊味,按照心中筹划的年夜饭,割下不同的部位和份量。在水龙头下,用菜刀刮去腊肉表面的灰油,待用。
南方的腊味吃法繁多,混着辣椒爆炒和隔水蒸的多是湖南熏腊,但湖南熏腊绝不代表整个南方的腊香。
淮扬的名菜煮干丝,就断不能少了切成细丝的咸腊肉。当然,最合此菜的配料还应是火腿。只是寻常人家里,以老腌的咸腊肉取而代之,但名菜风味依然不减少分毫。将咸腊肉切成块,与初春新上市的鲜竹笋炒、炖在一起,所成就的“腌笃鲜”也绝非是浪得虚名。江西、湖南两地的地方名菜,“藜蒿炒腊肉”、“腊肉炒菜苔”,也是不能少了咸腊肉做唯一匹配。再有,取咸腊肉肥瘦相宜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新鲜的五花肉一起,焖烧做道红烧肉,它又是另一番味蕾上的绝响。
风物君的手艺,“腌笃鲜”
而酱腊在年三十的饭桌上,最适合成就一大盘丰盛多样的冷盘。例如将酱腊的五花肉,隔饭一并蒸熟,趁热改刀成片。通常还未摆盘,老厨便会忍不住手拈一片先尝为快——肉皮红亮,瘦肉鲜红,最喜肥肉色如琥珀,透亮晶莹,“玻璃肉”便说的是它。另将酱腊好的鸡胗、鸭胗、香肠、腊鱼等等,也一并耐心切作片状,再配以卤豆腐干,于是一大盘年夜饭中的精致冷盘大功告成。
曾经身边有一贪食者,将我送于他的一块上好酱腊五花肉片成薄片,与香米一并混合着,用电饭煲煮成满满一锅腊肉饭,再配一碟手剁的辣椒酱,旁若无人,捧锅而食——满屋腊香,吃状“惨烈”。如此简单果腹,自然是痛快过瘾,只是好肉得来不易,瞅着心疼死人!
年味即是家味
如今又近年关,“腊味”即是南方人的家味,年味。无论商业如何发达,超市、网购而来的量产腊味,其味顶多聊胜于无,非是可解心中家味的好物。
而食材的味道,就应该是这样——一地,一家,一时,一味。
撰文 / 罗毅
内文图:来自网络
♥ END ♥
♥ 想吃吗?♥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本文由地道风物(didaofengwu)微信编辑组整理编辑,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至其他平台请于微信后台留言,勿擅自转载。
![]() |
“腊”,年末的日子里最厚重的味道
撰文/罗毅
中国的腊味,南北方皆有,风味与腌制的手艺各有不同。无论是西北的咸腊,沿海地区的海腊,淮扬的甜腊与酱腊,西南的香腊,两湖、江西等地的熏腊和咸腊,还是各地少数民族独有的腊味。谁也无法说全了,吃全了。
![]() |
江南的酱制腊肉
![]() |
盐渍的咸腊肉
只是身为南方人,每到入冬,便老是想着吃肉,吃腊肉。而久居北方,能吃到一块南方好腊肉着实不易。我一直很顽固地认为,能称之为“腊味”的食材,必须要经得起时间的慢慢腌制。而且无论是风干晒制,还是烟熏火燎,它们都必须是一家一味,不可雷同。
旧时,入冬后,必须等着虫豸没了影,各家才能开始筹划着制作腊味。通常都在冬至后,菜市场的肉摊上,肉贩们会将五花肉连皮带骨划拉成长条状,以方便制作腊肉的家庭仔细挑选。也有将去骨的猪腿肉,同样连皮分割成大块的肉条,整齐排列在案桌上。过去的猪肉,肥膘厚实,瘦肉占比少。而南方人吃腊肉,不喜太肥,因此多爱用猪后腿肉,或是去骨后,肥瘦得当的五花肉,制作当年的新鲜腊肉。
![]() |
正在熏制的熏腊
若有人在市场上,挑选到一块不错的肉料,总会在邻里间小小炫耀一下,也总会得到邻居们的夸赞。大家各自想象着这块未来的腊肉,将会是如何的美味。不过,少有人会在这样的欢喜中,泄露自家的腌制秘方,即使有人愿意说将出来,配料的比例与腌制的时间是断然不会详告的。而家中无人擅长此手艺的,或是手艺不如旁人的,常常眼神里闪过一丝羡妒。
![]() |
腊月里,老街上的肉摊
南方的腊味,往往需要在整个冬天里,迎着风烟晃荡。过去临近年关,人们大多以谁家挑晒出来的腊味多少,来判定各家的富裕程度。腊味晒得多的家庭,会被旁人谓之“有钱的人家”。因为那时,买猪肉尚需肉票,没有肉票的、或肉票配额用尽的家庭,买猪肉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每家每户当年新晒的腊肉,大都是作为春节的年货置办的,因此少有人家,会在腊月里提前尝鲜。凡馋这一口的人,只好转而更加期盼春节的到来。旧时年味浓,人心也暖。
新鲜的肉料需要仔细地收拾干净。通常最需要耐心的,便是将肉皮上未去净的毛茬根根去除。于是一个安静的下午,一个木制的矮凳,一盆浸着肉的水,还有那时家家户户的厨房中必备的镊毛镊子。而每镊出几根毛茬,便将镊子在盆水中晃荡一下,让毛茬留在水中。以前这个时候,最是喜欢另搬一木制矮凳,坐在老人身边,两人说话。或是看着老花镜下面,白皙的肉皮上,熟练夹动着镊子的手,轻快而安静。而每一次镊子在水中晃出的声音——如今想来,时光仍然能让人静静地发着呆。
![]() |
正在晒制的腊鱼
制作咸腊肉时,先用上好的白酒,均匀充分地抹揉在肉料上,腌制一晚。次日,再将食盐仔细抹到整块肉料的每个部分,不断揉捻,让盐分可以充分均匀地渗入肉内。没有抹到盐,或者盐渍不够的部分,随着时间很容易出现局部腐烂的现象。而用于盐渍的食盐多少,以及肉料各部位盐渍的程度,都决定着最后的风味。盐量太多,会让成品太咸,损及入口的品享。盐量不足,会让腌制的结果大打折扣,浪费了一块好肉。盐渍一般需要三天,三天后便可穿上麻绳,挂在竹竿上晾晒出去。余下的,便要看老天的面子了。
南方的冬季多阴雨,少日头,并且每年腊月里的天气都不太一样。阴雨多的年景里,家家的腊味多是风干或阴干的。而遇上日头多的年景,腊味的品质往往是最好的。不过南方的腊味在晒制过程中,最要紧的是风。少了风,日头下晒制时间过长,盐渍的腊肉便容易泛黄,风味趋老。另一个关键便是空气中的湿度,虽然南方的冬季同样是一年中最干燥的季节,但依然湿寒得要命,幸亏了空气中的这点湿度,才能成就南方腊味的美好。所以用同样的腌制方法,在北方很难成就一块真正的南方腊肉。
![]() |
湖南铜官镇街上,用自制小熏炉熏制的腊鱼和腊肉
当然,无论是河鲜,还是家禽,或是禽畜的脏器等,皆可为腊味的原料。例如将肥硕的河鱼去内脏,横剖开来,如前法盐渍后,日晒风干二十多天,再将其或剪或切成寸方小块,取一土坛子,将腊鱼块与新酿的糯米甜酒、醪糟,浓浓拌在一起,放进坛子里密封着——待到开坛时,这世间还有何事不可放下?
![]() |
腊月里,河廊上壮观的晒架
除了咸腊,江南水乡的酱腊,同样也是冬天里,最让人拔不动腿的味道之一。弥漫着浓浓酱香的老酱油,陈年甜酽的绍酒,神秘的盐糖比例——沿着河廊,走过各家如幔帐一般的晒架,一路腊香为伴。只有嗅觉灵敏的老馋虫,才能在路过的这些晒架中,分辨出谁家的滋味最值得记挂。
而腊月里,出日头天晴的时候,镇上各家的主妇或是老人,都会早早挑出一根满是腊货的竹竿,或是将自家的晒架挪至日头下,绝不让亮晶晶的油光辜负了这难得的温暖。老人们会守在自家的腊味边上,或家常,或为小字辈结着一件毛线衣。还有闲晒着太阳,闭目养神的老头,一旁是冒着热气的搪瓷大茶缸。我总觉得,人老后,最该这么活着。
![]() |
临近年关,江南小镇的一角
终于熬到大年三十。各家的老厨会将头几日收进屋,挂在梁上的腊味,按照心中筹划的年夜饭,割下不同的部位和份量。在水龙头下,用菜刀刮去腊肉表面的灰油,待用。
南方的腊味吃法繁多,混着辣椒爆炒和隔水蒸的多是湖南熏腊,但湖南熏腊绝不代表整个南方的腊香。
淮扬的名菜煮干丝,就断不能少了切成细丝的咸腊肉。当然,最合此菜的配料还应是火腿。只是寻常人家里,以老腌的咸腊肉取而代之,但名菜风味依然不减少分毫。将咸腊肉切成块,与初春新上市的鲜竹笋炒、炖在一起,所成就的“腌笃鲜”也绝非是浪得虚名。江西、湖南两地的地方名菜,“藜蒿炒腊肉”、“腊肉炒菜苔”,也是不能少了咸腊肉做唯一匹配。再有,取咸腊肉肥瘦相宜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与新鲜的五花肉一起,焖烧做道红烧肉,它又是另一番味蕾上的绝响。
![]() |
风物君的手艺,“腌笃鲜”
而酱腊在年三十的饭桌上,最适合成就一大盘丰盛多样的冷盘。例如将酱腊的五花肉,隔饭一并蒸熟,趁热改刀成片。通常还未摆盘,老厨便会忍不住手拈一片先尝为快——肉皮红亮,瘦肉鲜红,最喜肥肉色如琥珀,透亮晶莹,“玻璃肉”便说的是它。另将酱腊好的鸡胗、鸭胗、香肠、腊鱼等等,也一并耐心切作片状,再配以卤豆腐干,于是一大盘年夜饭中的精致冷盘大功告成。
曾经身边有一贪食者,将我送于他的一块上好酱腊五花肉片成薄片,与香米一并混合着,用电饭煲煮成满满一锅腊肉饭,再配一碟手剁的辣椒酱,旁若无人,捧锅而食——满屋腊香,吃状“惨烈”。如此简单果腹,自然是痛快过瘾,只是好肉得来不易,瞅着心疼死人!
![]() |
年味即是家味
如今又近年关,“腊味”即是南方人的家味,年味。无论商业如何发达,超市、网购而来的量产腊味,其味顶多聊胜于无,非是可解心中家味的好物。
而食材的味道,就应该是这样——一地,一家,一时,一味。
撰文 / 罗毅
内文图:来自网络
♥ END ♥
♥ 想吃吗?♥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 |
本文由地道风物(didaofengwu)微信编辑组整理编辑,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转载至其他平台请于微信后台留言,勿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