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自由与难易
选择的决策树有大概两个属性:宽度和深度。宽度就是第一步选择的选项,深度就是到达最终决策的步数。小饭馆的菜单属于窄而浅的结构,大饭店的菜单属于宽而浅的结构,做菜的步骤说明属于窄而深的结构,下棋的过程属于宽而深的结构。
由于人脑短期记忆的局限,窄而浅的结构比较容易,使用起来不会感觉痛苦。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大饭店点菜是比较痛苦的,因为选择实在太多。
表面上人类的大脑是很发达的,但是这只是相对于动物而言,人类的大脑不是为现在社会设计的。最为身体的耗能大户,人类有节省脑力的倾向。比如《影响力》里提到的一些顺从机制,其实就是人类为了节省脑力预先存储的一些思维模式。遇到问题,大部分人倾向于保持与他人一致,从而节省时间与脑力。人类的临时记忆也很差,看一遍一个电话号码都不一定记得住。一件事做了多次,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不需动脑就能做好,所谓熟能生巧。很多迹象表明,人类使用大脑是很节省的,不会随时随地的“格物致知”。
选择显然是一个非费脑力的活动,有多种选择会让人困扰。优秀的软件和工具都会对一个问题只提供一种方法,从而减少选择的思考过程。优秀的工具提供少数的功能解决少数关键的问题,让人对工具本身的定位不会困扰。
自从买了电子书,网上下载了一个8G的电子书压缩包,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的书数以万计,根本不知道从哪个开始看,所以后来我把它删掉了,从豆瓣或其他论坛看到了想看的书,一本一本单独下载下来看。
安卓系统最早开始的时候有一个类似抽屉的功能,除了桌面上放的软件,所有软件都放在抽屉里,抽屉里往往有非常多的图标,看起来挺晕的。不知什么原因,谷歌去掉了,所有的应用只能放在桌面或桌面文件见里,从而减少选择的深度。同时去掉了系统应用的图标,一个应用只能从一个地方打开,使得使用方法更清晰。
由于人脑短期记忆的局限,窄而浅的结构比较容易,使用起来不会感觉痛苦。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大饭店点菜是比较痛苦的,因为选择实在太多。
表面上人类的大脑是很发达的,但是这只是相对于动物而言,人类的大脑不是为现在社会设计的。最为身体的耗能大户,人类有节省脑力的倾向。比如《影响力》里提到的一些顺从机制,其实就是人类为了节省脑力预先存储的一些思维模式。遇到问题,大部分人倾向于保持与他人一致,从而节省时间与脑力。人类的临时记忆也很差,看一遍一个电话号码都不一定记得住。一件事做了多次,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不需动脑就能做好,所谓熟能生巧。很多迹象表明,人类使用大脑是很节省的,不会随时随地的“格物致知”。
选择显然是一个非费脑力的活动,有多种选择会让人困扰。优秀的软件和工具都会对一个问题只提供一种方法,从而减少选择的思考过程。优秀的工具提供少数的功能解决少数关键的问题,让人对工具本身的定位不会困扰。
自从买了电子书,网上下载了一个8G的电子书压缩包,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的书数以万计,根本不知道从哪个开始看,所以后来我把它删掉了,从豆瓣或其他论坛看到了想看的书,一本一本单独下载下来看。
安卓系统最早开始的时候有一个类似抽屉的功能,除了桌面上放的软件,所有软件都放在抽屉里,抽屉里往往有非常多的图标,看起来挺晕的。不知什么原因,谷歌去掉了,所有的应用只能放在桌面或桌面文件见里,从而减少选择的深度。同时去掉了系统应用的图标,一个应用只能从一个地方打开,使得使用方法更清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