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历史品帅哥3-崔浩
自曹魏正始年间,王弼、何晏等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开一时风气。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是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富国,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讥讽为俗不可耐。只谈老庄,各抒已见,据理力辩,是为清言。
清谈者,多是清明俊秀,风姿文雅之士,谈论时精辟透彻,条理分明,比如王衍,又比如卫玠,遥想他们从容潇洒侃侃而谈,必是风流倜傥,倾动四野。
“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山涛评价王衍,代表了历史上一部分人的见解,正是由于晋人崇尚浮华放诞,不审时务实,无心国计民生,西晋终为外族所灭,也有清谈误国之说。我所喜欢的这个时代,帅哥多是多了,国势衰危至此,却也替他们捉急。
当然,不是所有帅哥都爱夸夸其谈喜出风头。这其中就有一个,他叫崔浩。
《魏书》曰:“浩纤妍洁白,如美妇人“。大概这个评价过于娘,崔浩未在帅哥榜上留下大名,可想想,这么一个人,如果他也于高台之上任文采飞扬,举手洒脱言笑风流,王衍杜乂也只得望其项背了。所以,还是给别人留条活路吧。于是,崔大帅哥谦严谨慎,低调做人,默默无闻了不少年。
是金子总要发光。北魏拓跋嗣做太子时,听崔浩讲解经史,甚是赏识,于是在他即位后,升崔浩为博士祭酒,左光禄大夫,而崔浩用自己的政治军事才华,谋略筹策回报拓跋嗣,为他及他的儿子拓跋焘实现了北方统一大业。
前几天还和朋友感叹高晓松同志的博闻强记,才气横纵,多少也得归功于他的家学渊远,对于崔大帅哥,更得再次感叹家学的遗传。崔氏是北方大族,祖上世代为官,既是儒学世家,又是书法世家,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弟,崔小哥年纪轻轻即已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综览。
关键这哥们不仅是书法家,还注过六经、《汉书》,编过《赋集》,写过《食经》,修过北魏国史,制定过《五寅元历》,通晓阴阳五行,堪称是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美食家、天文学家、阴阳学家,放在哪个时代那都是宗师级别的大神。这些都不算,咱们崔家小哥别看文质彬彬肤白貌美,军事上为拓跋焘谋划决断,运筹帷幄,那也是相当的彪悍,所以,特想问问他,除了生孩子,你还有不会的吗?
出身好的人才可以接受到好的教育,才有机会饱读诗书而一展治世之能,对于这类人,总是多少有些酸意的。不过,换个角度想,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只能做辅佐之事,只能择木而栖,遇明主,顺势而为,推波助澜,成就千古名臣,遇昏君,往往无力回天。可是历史给草根出身的人却留出更好的康庄大道,靠武力征服天下,成就一番霸业,从而改变历史创造历史,比如同一时期的刘裕。
命运一说终是无法讲好坏,就如崔浩,一生事北魏三帝,为北魏建立丰功伟业,位极人臣,在异族统治下汉士族中位至三公第一人,可到头来,谁会想到最后惨遭灭族呢?
公元450年,崔浩因国史之狱,触犯了拓跋焘逆鳞,被下令诛九族。九族啊,天地变色,血流成河,可怜北方士族,自衣官南渡,原本凋敝,如今更是再遭重创。
从位高权重跌至九族尽诛,死时屈辱难堪极甚。史上关于崔浩之死多有分析,我这个只看脸辨好恶的肤浅之人就不妄加评论了。然五胡十六国130余年来,胡汉早已成水火,屠戮杀伐此长彼消,想来胡汉文化冲突必也有些关联。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寒窗苦读,闻鸡起舞,古往今来,多少人被这儒家传统束缚着,打着鸡血一样的前赴后继,岂知,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已是帅大叔的崔浩刀下那一刻,可曾有过悔恨?
夕阳残照,回首一生戎马生涯。也曾是清俊的眉眼,也曾是温煦的笑颜,早已被埋葬于万丈繁华。旧日时光,疲惫脸庞,尘满心上。时而想,崔家小哥,如若只做一个闲散之人,不论国事,潇洒肆意,风流千古,原也甚好。
清谈者,多是清明俊秀,风姿文雅之士,谈论时精辟透彻,条理分明,比如王衍,又比如卫玠,遥想他们从容潇洒侃侃而谈,必是风流倜傥,倾动四野。
“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山涛评价王衍,代表了历史上一部分人的见解,正是由于晋人崇尚浮华放诞,不审时务实,无心国计民生,西晋终为外族所灭,也有清谈误国之说。我所喜欢的这个时代,帅哥多是多了,国势衰危至此,却也替他们捉急。
当然,不是所有帅哥都爱夸夸其谈喜出风头。这其中就有一个,他叫崔浩。
《魏书》曰:“浩纤妍洁白,如美妇人“。大概这个评价过于娘,崔浩未在帅哥榜上留下大名,可想想,这么一个人,如果他也于高台之上任文采飞扬,举手洒脱言笑风流,王衍杜乂也只得望其项背了。所以,还是给别人留条活路吧。于是,崔大帅哥谦严谨慎,低调做人,默默无闻了不少年。
是金子总要发光。北魏拓跋嗣做太子时,听崔浩讲解经史,甚是赏识,于是在他即位后,升崔浩为博士祭酒,左光禄大夫,而崔浩用自己的政治军事才华,谋略筹策回报拓跋嗣,为他及他的儿子拓跋焘实现了北方统一大业。
前几天还和朋友感叹高晓松同志的博闻强记,才气横纵,多少也得归功于他的家学渊远,对于崔大帅哥,更得再次感叹家学的遗传。崔氏是北方大族,祖上世代为官,既是儒学世家,又是书法世家,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弟,崔小哥年纪轻轻即已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综览。
关键这哥们不仅是书法家,还注过六经、《汉书》,编过《赋集》,写过《食经》,修过北魏国史,制定过《五寅元历》,通晓阴阳五行,堪称是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美食家、天文学家、阴阳学家,放在哪个时代那都是宗师级别的大神。这些都不算,咱们崔家小哥别看文质彬彬肤白貌美,军事上为拓跋焘谋划决断,运筹帷幄,那也是相当的彪悍,所以,特想问问他,除了生孩子,你还有不会的吗?
出身好的人才可以接受到好的教育,才有机会饱读诗书而一展治世之能,对于这类人,总是多少有些酸意的。不过,换个角度想,越是这样的人,越是只能做辅佐之事,只能择木而栖,遇明主,顺势而为,推波助澜,成就千古名臣,遇昏君,往往无力回天。可是历史给草根出身的人却留出更好的康庄大道,靠武力征服天下,成就一番霸业,从而改变历史创造历史,比如同一时期的刘裕。
命运一说终是无法讲好坏,就如崔浩,一生事北魏三帝,为北魏建立丰功伟业,位极人臣,在异族统治下汉士族中位至三公第一人,可到头来,谁会想到最后惨遭灭族呢?
公元450年,崔浩因国史之狱,触犯了拓跋焘逆鳞,被下令诛九族。九族啊,天地变色,血流成河,可怜北方士族,自衣官南渡,原本凋敝,如今更是再遭重创。
从位高权重跌至九族尽诛,死时屈辱难堪极甚。史上关于崔浩之死多有分析,我这个只看脸辨好恶的肤浅之人就不妄加评论了。然五胡十六国130余年来,胡汉早已成水火,屠戮杀伐此长彼消,想来胡汉文化冲突必也有些关联。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寒窗苦读,闻鸡起舞,古往今来,多少人被这儒家传统束缚着,打着鸡血一样的前赴后继,岂知,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已是帅大叔的崔浩刀下那一刻,可曾有过悔恨?
夕阳残照,回首一生戎马生涯。也曾是清俊的眉眼,也曾是温煦的笑颜,早已被埋葬于万丈繁华。旧日时光,疲惫脸庞,尘满心上。时而想,崔家小哥,如若只做一个闲散之人,不论国事,潇洒肆意,风流千古,原也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