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普】Pre-Raphaelite School 101 Chp2:《沙洛特少女》里的秘密
【此文仅限在豆瓣传播,谢绝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任何形式转载。不接受约稿谢谢!】 有声版 "I love him But every day I'm learning All my life I've only been pretending Without me His world will go on turning A world that's full of happiness That I have never known I love him But only on my own" ----- On My Own, Les Miserables

Picture Credit: eagle4716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以生死为句读。” 不久前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仔细想想,无论中外,文学史上能彪炳千古的爱情名著几乎无一例外地难逃生死的悲怆。而最动人的, 大概是偏执地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甚至为此付出生命吧? 大概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人,在大部分你们相处的时间里,因为对你的感情熟视无睹,他/她总是让你心如刀绞,可是即使是这样的疼痛依然无法磨灭你心中对这个人深沉的感情。这大概是为什么音乐剧《悲惨世界》里Epone的那首On My Own 能够如此深刻地引起大家的共鸣吧?今天的主题正是Unrequitted Love, 得不到回报的爱,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高贵纯粹的感情之一了吧? 之所以提到单恋是因为今天的主题就是欧洲艺术和文学领域著名的单相思故事。 对亚瑟王传奇熟悉的亲们估计都知道丰神俊逸的兰斯洛特 (Lancelot),以及他和亚瑟的王后桂尼维尔(Guinevere)之间的“奸情”吧。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这样形容他们之间美好的感情,但是按照现在社会的婚恋观念来讲他们确实是adultery。

Lancelot and Guinevere, bound together but held apart by duty and oath to their King. Picture Credit:Everyday Original 兰斯洛特和桂尼维尔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已是让人扼腕叹息【请不要联想滚娘!】这个才是正主

但不知道大家是否也知道兰斯洛特和沙洛特少女(Lady of Shalott)——伊蕾(Elaine)的凄美故事。The unrequited love of Elaine 几乎在西欧(主要还是在英国)流传了快一千多年了。 对于不太了解这个背景的亲们,我这里大致说一下故事情节 ( 这个传说的版本非常非常多,我看的这个来自 Ilustrated English Legends): 传说兰斯洛特外出去寻找圣杯(the holy grail)的时候,与恶龙大战三百回合,最后杀死了恶龙,但是自己受重伤昏迷。被Shalott (沙洛特或者有的翻译是夏洛特)贵族少女Elaine(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她似乎是个公主)捡到。伊蕾把兰斯洛特接回到自己城堡里的闺房居住。在给骑士疗伤期间,少女深深爱上了俊美的兰斯洛特。然而,故事却并没有像我国古装偶像剧的桥段那样走向 恋爱-分手-复合-结婚-生子。兰斯洛特虽然十分感激伊蕾, 但他爱着桂尼维尔,所以无法回报Elaine的爱意。兰斯洛特康复以后表示愿意付钱给E表示感谢。Elaine伤心欲绝但是毫无办法,最终她把之前为了留住骑士而藏起来的铠甲盾牌还给了兰斯洛特。兰斯洛特立刻启程回到了卡马洛特 (Camelot)。 他不知道自己离开后,这位美丽的少女没几天就香消玉殒,心碎而死, dies of unrequited love。她死后,按照其遗愿人们为她穿上洁白的纱裙,让她手里握着初摘的百合花放在一个小船上顺着河流漂向卡马洛特。当小船漂到卡马洛特城以后,当地的人们惊艳与少女的美丽和纯净,他们称她为百合少女the lily maiden,或者白衣少女the white maiden。Elaine的手中还有一封给兰斯洛特的信。这事儿很快传到了卡马洛特王宫。亚瑟王表示兰斯洛特你真风流!!!兰斯洛特赶紧出来解释【给桂尼维尔听】。听完兰斯洛特的解释后,亚瑟让他风光体面地安葬了Elaine。
【多么凄美的故事,我约莫是初中的时候看到的这个故事,于是立刻把自己的英文名字改成Elaine,当时的我深感浪漫到无法呼吸,激动地跟我爸说我死后也要被装进小船上,穿着白色的纱裙,手里要握着洁白的马蹄莲在我们成都的锦江(那个时候还叫府南河)里漂~~~我爸已经是个够浪漫的人了,还是给我翻了一个巨大的白眼< < 。。。】 言归正传。之所以挑选这个专题,是因为我在学校里的闺蜜是个研究The representation of femininity in Pre-Raphaelite paintings (拉斐尔前派画作中对女性的表现) 的罗马尼亚妹纸 Maria Cohut。她这周在伯明翰艺术画廊演讲的专题就是The Lady of Shalott. 以下所讲内容不少来自妹纸的研究。
这个故事版本虽多,但拉斐尔前派画家们的灵感来源则是来自于Alfred Tennyson的诗歌。19世纪著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为这个民间传说撰写了一首长篇叙事诗The Lady of Shalott。该诗成为了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歌比较长,我就不复制在这里了。此处原文链接👉The Lady of Shalott 在丁尼生的作品中,沙洛特少女伊蕾是受到诅咒的。但是诗人没有给我们解释为什么她受到诅咒,以及何时被诅咒这些背景。她被困在自己的房间里只能通过一面魔镜窥探外面的世界。根据她在镜子中所看到的景象为素材,她终日纺织一幅幅生动的有魔法的织锦。如果伊蕾离开房间则会触发诅咒让她爱上一个不爱她的人。我下面把丁尼生的诗歌大意翻译给大家参考。因为倘若没有这个背景知识铺垫的话,本期的画作欣赏就毫无意义了。
诗歌大意: 大路穿过一望无际的麦田通往卡马洛特。临近城堡处有一座百合盛开的小岛,名为沙洛特。岛上的高塔里住着沙洛特少女,她宛若仙音的歌声总是随风飘到卡马洛特。她日夜织着一张色彩斑斓的魔网。在她的面前悬挂着一面魔镜,世界的影子于镜中显现。她能看到通往卡马洛特的大路,打着漩涡的小河,粗俗的村庄和集市上的红衣女孩们。镜子中时而是一群快乐的少女,时而是卷发的小羊倌,时而是两两结伴的骑士奔驰而过。沙洛特少女没有忠于她的骑士,但她依然能从纺织魔网中得到乐趣,织就一幅幅镜中的幻景——无论是悲伤的歌声响起,还是月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哎,我有些厌倦这些影子了。”沙洛特少女说。 他骑马走在麦田中间,黄铜的盔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勇敢的骑士兰斯洛特。他在河边唱着愉悦的歌,策马奔向卡马洛特。万里无云的蓝天下,这光芒四射的男子使得远方沉静的沙洛特少女心潮起伏,如同紫色星空有陨石划过。如离弦之箭她离开了织机,三步迈出房屋离开了魔网。她看见了盛开的水百合,她看见了他的头盔和其上的翎羽,她望着他奔向卡马洛特。 魔网远远飘走,魔镜片片碎裂。“诅咒已降临我身。”沙洛特少女哭道。狂风吹动阴郁的树林,暴雨倾盆,她在柳树下找到一只小船,船首处,她刻下"沙洛特少女"。暗淡的河流仿佛预言了她的悲惨命运。她解开链条,躺在船中央,宽阔的河流将她冲向远方。雪白的衣襟左右摆动,她向卡马洛特漂去。山丘与原野上的人们,听到了她最后的歌, 那忧伤而神圣的颂曲。渐渐的她的声音低沉下去,直到她的血液慢慢凝固。她那双望向卡马洛特林立高塔的眼睛终于失去了色彩,她在自己的歌声中死去。小船带着她圣洁的身体飘到了岸边。 消息在卡马洛特城中渐渐传开,骑士、平民、王公贵族纷纷涌向码头。在船头他们读到了她的名字,“沙洛特少女” 她是谁?这里发生了什么?近旁明亮的宫殿中,欢乐声消失,人们因恐惧在胸前划着十字,包括所有的骑士。除了兰斯洛特,他沉思片刻说:“她有一张可爱的脸,愿上帝的慈悲与她同在,沙洛特少女。”
在我有限的知识内,以沙洛特少女为主题的知名画作不少于20幅,今天我们就主要集中看看其中最著名的两幅并且是拉斐尔前派画家的作品吧。我估计比较了解这个故事的亲们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应该是沃特豪斯 (J.W. Waterhouse)的代表作:

此画目前馆藏于伦敦泰特不列颠画廊Tate's collection 接下来进行分析的时候,我用【】标出的东西是提醒大家以后自己欣赏人像画作,尤其是PRB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入手。 【衣着】 在沃特豪斯的这幅画里的Elaine 刚刚坐上小船,似乎在用所有生命歌唱自己对兰斯洛特的爱意。她白色的衣裙除了象征着纯洁、美德等大家熟知的与白色相关的品质,其实也象征着她高贵的身份。因为沃特豪斯先生(拉斐尔前派晚期代表)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所以我们要考虑其创作时代背景对画作的影响。在维多利亚时代,能够穿着白色衣裙的女性至少是来自中产阶级以上的贵族或富裕阶层。因为白色很容易脏掉,留下痕迹,以维多利亚时代的清洗技术,想要洗出原本雪白的颜色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洗出不出原来的颜色就必须得扔掉,所以一般只有中上层阶级的妇女才能负担得起穿白色的衣裙。 【头发】 画中女性头发也是研究维多利亚文学与艺术的重点——它象征的是女性的欲望。不知道国内的直男有没有这方面的喜好,对于西方男性来说,女性的头发就是女性魅力的源泉。长长的卷发比胸或臀或大腿更让他们遐想。在禁欲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衣着遮蔽了几乎所有的女性性特征(当然那个时候corset的发明反而突出了女性丰满的胸部和纤细的蜂腰,这是后话了之后会涉及到)浓密的秀发是唯一能够让当时男性产生丰富联想的外在女性特征。西方男性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女性有那么强烈的魅力让他们愿意去死,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在特别强调男子气概(masculinity)的维多利亚时代,标榜“理性”的他们认为“冲动”、无法抑制的“本能”和“欲望”是unmanly(缺乏男子气概)的。 但是在面对充满魅力的女性时,他们完全无法克制那种原始的冲动。他们无法克制,无法理解,于是开始畏惧并且妖魔化女性。人们总是畏惧自己不了解并且无法控制的事物不是吗?所以很多西方传统故事总是把充满魅力又具有强烈自我意识并且能驱使男人的女性诋毁成女巫。控诉她们用魔法迷住男人的心窍,让他们无法思考和控制自己。女性的头发,会让西方男性联想到puberty hair(用母语我不好意思写出来~请查字典),进而联想到生命起源的地方【我说得够隐晦了吧!】于是会血脉贲张,性欲高涨。这个现象联系到Freud的理论就可以归类到sexual fetishism里面了。在西方学界,尤其是研究维多利亚时代的学者中有不少专门研究女性头发与女性力量的作者。感兴趣的话大家去看看大表哥Dan Stevens 强烈推荐的女性主义理论家Helen Cixous的The Laugh of the Medusa. 《美杜莎的大笑》
女性的头发对于西方男性而言就像一张无法逃脱的天网一样 entrap 他们,是一种无处可逃的,强烈的性吸引力。所以对他们而言,浓密秀发就是女性力量的来源尤其是散开的瀑布一般的长发。【当我系统开始学习女性头发的力量后,我开始深刻懂得绿教为毛要让女性裹头巾了= =】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忠贞” “纯洁”的年轻女性(again, 这里说的都是社会大部分的中产阶级及以上,工人阶级的女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是绝对不允许让头发在公开场合散开的。她们必须盘发并戴上bonnet才能上街。当女性在家时,也必须挽紧发髻为家中的仆人做好贤妻良母形象的榜样。只有在丈夫面前才能松开头发。在《南方与北方》《弗洛河上的磨坊》《牙买加旅馆》等维多利亚时代反应女性主义觉醒的文学作品中,为了让女主角展示其与众不同、敢于反叛的个性,都会在文中特意提到她的bonnet不见了,她的头发散开了这样的场景,从而来visualise其内心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此处的沙洛特少女,她的头发是散开的,但是又不完全散开,因为还有发带的束缚。这里象征的是她对兰斯洛特强烈的爱意或者欲望,但是又因为其贵族少女的身份和兰斯洛特的冷淡而克制在一定程度上。 【宗教物件】 此外,注意看这幅画中小船上还放着十字架与蜡烛。它们象征的是英国国教 Anglican Church,基本可以与清教划等号。清教尤其强调的是自我约束、自我克制、对七宗罪的永恒内疚和自省。所以当这些宗教物件出现时,往往会伴随着其他的异教象征出现来形成对比表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基督教的意象当然是代表有节制、道德约束与理性。而异教的意象则一定是与本能、性冲动、反叛、罪恶或者道德败坏相联系的。在这幅画作里,伊蕾的死亡方式是北欧式的葬礼,这种自杀的行为是被基督教所强烈谴责的,是一种异教行为。与之作对比的则是摆在她面前的是十字架与蜡烛。

我再次强调,在欣赏画作时,请注意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而不是画作本身描述的时代。这是画作与照片本质的不同。画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文学作品,反应的是作者本人的主观意识,而照片是事无巨细地记录历史。(有兴趣的亲可以去读Ronald Barthes's The Rethoric of the Image) 亚瑟王那个时候英格兰还主被罗马人统治着,那个时候虽然基督教已经在不列颠流行,但亚瑟王他们是不信基督教的!所以伊蕾的时代本不该有这么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出现在画作里。然而因为画家沃特豪斯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并且作为PRB的成员,在画作里设各种隐喻与象征几乎就是他们的标签。所以这个基督教十字架的安排是具有鲜明所指的。在这幅画中,十字架代表的自我克制与对兰斯洛特的强烈欲望在做着激烈的斗争。 【挂毯】 最后,在这幅画中我们还注意到伊蕾的小船上覆盖着个毯子,上面绣的是一个个故事场景。PRB画家很喜欢利用挂毯(tapestry) 来表现画作主角的人生历程。在这幅画中,从这张挂毯上我们可以看到伊蕾从魔镜里观察外面的世界,以及兰斯洛特的出现后的互动。这种用挂毯来叙述人生历程的手法在拉斐尔前派的画作中尤其流行,所以以后在欣赏画作的时候可以从挂毯的角度来了解画中主人公的故事。
接下来要介绍的则是William Holman Hunt的画作!在第一期我们讲过,Hunt是最喜欢用象征主义的画家。他的画作里有很多细节埋藏了他想要表达的线索。这幅名画当中同样充满了各种意象与象征。


【镜子】这是Maria Cohut的主要研究 在这幅画中,我们的视线平直扫过去,大部分读者可能跟我一样以为女主角身后的那个是窗户吧?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那是一扇落地窗,直到我跟Maria讨论以后,在她的提醒下我才意识到原来那是一面镜子!【同学们这是重点敲黑板!!!!!】以后凡是看到PRB画作人物背后有一面长得像窗户的巨大的镜子,反射出的风景其实是我们观看者所站的位置,这个画家一定是Holman Hunt! 没跑了!他最喜欢用镜子的意象来反应人物内心的渴望 (比如Hunt最有名的画作The Awakeining Consicenece 《觉醒的良知》这幅画我们下期再具体介绍)。那么在这幅画作当中,镜子里出现的骑士就是兰斯洛特了。镜子对应的是内心渴望,所以兰斯洛特对于画中女主角的意义的不言而喻了。当然,这只是我最浅显的一层解释,关于镜子与人的关系,与19世纪女性的艺术形象之间的关系,Maria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来研究,我这里不可能一言以蔽之。因为需要涉及到很多很深刻的来自福轲、拉冈、甚至边沁等著名文论家的理论,我不愿意把这篇通俗读物变成太过严肃的学术研究,所以这里就只提一提,真正感兴趣的亲们一定会自己动手去查的,我不赘述了。 【鞋子】 这是我另外一个学艺术史的朋友Davinia Gregory 提出来的欣赏切入点。她表示这幅画的鞋子这一意象,可以对比著名的荷兰画派画家Jan van Eyck 的

The Arnolphini Wedding。在荷兰画家的这幅画中,在画作的左下角摆着一双木鞋。在整个对称的画面中看起来十分突兀,打破了整个画面的平很与和谐。因为这是画家有意为之的。鞋子代表的是画中人物的能动,mobility。这幅画作的setting是不仅是室内而且是家庭内domesticity, 婚姻的结合代表的是第一是封闭空间的建立,第二是道德责任的束缚。然而这双鞋子是朝外的,代表的是一种渴望逃离这种空间和思维的束缚,这画中的人物有一个是希望逃离开这场婚姻的。那么我们看到画中男子的面孔极度严肃刻板,而且深黑色的衣着让他看起来散发着一种冷峻的威严,让人害怕。而画中女子一身绿衣似有身孕,充满着活力与青春,她的眼神也是朝着窗外,于是我们可以姑且理解为这幅画中的女子应该是那双鞋子的主人。那么这场看起来十分庄严的婚礼对我们读者来说却有了另一层值得玩味的意思,画中女子是否另有爱人?她腹中的孩子是否是她身旁这个严肃得可怕的男子的骨肉?她既然想逃离这场婚礼为什么又不得不站在这里举行这场婚礼?画家故意放这双鞋子是他知道这对新婚夫妇的秘密而故意给后世暗示?还是他和画中男子是朋友希望用这双鞋子告诉他妻子的不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发散去思考的东西。荷兰画派的画家也是喜欢在画中添加故事的能手! 回到这幅Hunt的画作,画中的沙洛特少女伊蕾瀑布般的黑色秀发被狂风刮起整个都立了起来【强烈的欲望】,她的身体朝向窗外,那双带有东方风情【东方元素在西方美术界总是有着强烈的Sexual意味的】的鞋子朝向室外的。不用我多说她的内心渴望着窗外俊美的骑士兰斯洛特。她的织锦散开了,捆绑她的strings纷纷断开,她要离开这禁锢她已久的室内(道德责任)环境,无畏地去爱一个人,无论对方是否回应她的感情。 【纺锤】 纺锤对应的是defloration 相信几乎人尽皆知吧?人人都知道睡美人的故事,小时候来看过一部非常唯美的东德与捷克斯洛伐克合拍的真人版《睡美人》(强烈推荐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睡美人电影,王子俊美的脸是我小时候的一个梦!),那个时候完全不懂这小小的纺锤怎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公主为什么手贱想去摸纺锤?以及刺破手指有什么好可怕的为什么非要安排刺破手指与死亡相关,为什么年轻的王子出现在公主身边国王那么紧张甚至到paranoid的程度,比公主的母亲要紧张得多。因为这纺锤是西方文化里的trope,是penetration,男子对女子的“刺破” 所以可以说是hypersexual的一个隐喻。失贞在西方传统文化里依然是个十分重大的事情,未婚的公主一旦失身,her reputation is ruined,尤其作为国王的独身女,一旦嫁不出去这个国家将面临覆灭的危险。 而在这幅画中,伊蕾脚边以及身后都有两个看起来十分危险的纺锤,暗示少女失贞的潜在危险。然而伊蕾是在这幅画中是完全屈从于诱惑了,潜台词是 “我如此爱你,连生命都愿意奉献,何况是失贞这样的小事” 伊蕾的爱让人很感动。 【地上的花瓣】 花总是与女性联系起来,刚才已经说了纺锤代表defloration,这地上散落的被蹂躏的花朵代表的是什么?你们说呢?这个是Hunt特别喜欢用的隐喻,同样在那副著名的《觉醒的良知》里,女主角脚跟前的地上也是散落一地的花瓣。这幅画咱们下期再说:) 【鸽子dove】 The lady's magnificent hair, blown by a stormy wind, frightens away the doves of peace that had settled next to her as she worked, the weaving ruined, as is her own life.鸽子也是纯洁安静的象征。诅咒降临的时刻,伊蕾完全被欲望驱使,纯洁与宁静的鸽子被惊动,飞走了。 【烛台】 The silver lamp on the right has owls decorating the top and sphinxes at the bottom to suggest wisdom triumphing over mystery, its light extinguished now that the she has succumbed to temptation. 因为猫头鹰是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就是希腊神话里的雅典娜啦,密涅瓦是她的罗马名字】的信使,而斯芬克斯则代表的是神秘与迷信。这个梗出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里的斯芬克斯出谜语给路人猜不到就把你吃掉,最后被俄狄浦斯猜到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我就不多说了~ btw我家王尔德写过一篇小说叫 Sphinx without secrets! 这里烛台顶端是猫头鹰而烛台下方是斯芬克斯,代表的是智慧凌驾于神秘(或者说魔法、诅咒),然而这烛台现在熄灭了,所以智慧之光失去了,伊蕾完全被诅咒和诱惑主宰。 【镜子两旁的画作】 镜子的右边画着海格力斯与巨蟒搏斗【海格力斯也就是古希腊神话里的赫拉克勒斯,天后赫拉的儿子】被宙斯发配人间历经各种磨难的故事我猜想喜欢欧洲文化的亲们多多少少都应该是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不知道的亲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毕竟这已经是欧洲文化的high culture了,他们自己也没多少人弄得清楚~不过如果你真得很想了解欧洲文化的话,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还是需要去了解的。海格力斯与巨蟒的搏斗来守护园子里的苹果象征着对罪恶的胜利。 镜子左侧的童贞玛丽在为一个孩子祈祷。她的谦卑虔诚与海格力斯的勇猛与被诱惑主宰的伊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沙洛特公主伊蕾此时抛弃责任抛弃道德彻底向诱惑投降的状态。 本期节目到此结束,真得很抱歉我中间隔了这么长时间才来填坑,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尤其是积极参与猜测亨特画作的亲们!下一期讲什么我还没有想好主题,不过我估计大家已经等不及想了解米莱最著名的那幅《奥菲利亚》了吧?希望亲们告诉我你们想了解什么,这样我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讲解。Anyway, enjoy reading today:) See you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