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翻)不可能犯罪长篇《小丑之死(Off with His Head)》第1章 冬至访客
小丑之死
(新西兰)奈欧•马许 著
许言 译
(未经个人允许,请勿转载)
目录
1 冬至访客
2 卡米拉
3 仪式准备
4 利剑出鞘
5 事发之后
6 考斯铁匠铺
7 绿人客栈
8 事实的疑问
9 假设的疑问
10 舞者的对话
11 性情的疑问
12 利剑再现
13 收剑入鞘
人物表
宾兹女士
爱丽斯•马蒂安夫人 马蒂安城堡之主
塞缪尔•史丹尼神甫 东马蒂安地区教区长、马蒂安夫人的侄孙女婿
拉尔夫•史丹尼 马蒂安夫人的重侄孙、史丹尼神甫之子
达尔西•马蒂安 马蒂安夫人的侄孙女
威廉•安德生 考斯铁铺之主、铁匠
丹尼尔•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安德鲁•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纳塞尼尔•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克里斯托弗•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欧内斯特•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卡米拉•坎皮恩 威廉•安德生孙女
比尔•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孙
汤姆•普洛曼 绿人客栈之主
特里克希•普洛曼 汤姆•普洛曼之女
奥特利医生 优福特人、通科医师
西蒙•贝格 西米•迪克加油站之主
凯利警司 优福特地区警司
奥比警长 优福特地区警长
罗德里克•阿莱恩探长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福克斯巡佐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贝利探员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汤姆森探员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作者的话
所有对民俗略有所知的人都会发现,小说中提及的五子之舞显然不过是笔者想象的产物,它结合了大量类别不同的舞蹈与哑剧中的元素。许多研究资料为这些元素提供了灵感来源,特别是道格拉斯•肯尼迪(Douglas Kennedy)的《英国舞蹈研究》(England’s Dances)和瓦奥雷特•阿弗莱德(Violet Alford)的《英国民俗概论》(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olklore),在此致谢。
N.M.(奈欧•马许)
第1章
冬至访客
苦涩的雪花与霜花轮流吟唱,英格兰这一带的冬至已至。冬树在北风中颤抖,轻声细语着。这个时节一到傍晚四点,马蒂安南部的人们便家门紧闭,足不出户。
此时正值四点,一辆小型汽车出现在通往村子的小山坡上。由于路面结冰,汽车开始在乡间小路上颠簸起来。透过雨刮清出的扇形区域,她试图看清前路,而几丝从头巾露出的灰发却干扰着视线。她丝毫不敢松懈,戴着羊毛手套的双手紧紧抓着方向盘。她穿着一件手工编织的斗篷,围着好几条长长的围巾。脚下的靴子来回地踩着刹车和离合,嘴里念念有词却没有声音。为了安抚自己,她时不时地露出一个笑容。如此这般,直到汽车颠簸着来到马蒂安南部,在一对大门前停下。
门上的铁制雕饰精美,绳子缠绕其上,杂乱地拴住大门。 通过二三十公分的间隙,她从门外瞥见,白雪皑皑的山丘上,诺曼式建筑风格的城堡外墙高耸着,直指铅灰的天空。在半包围的残墙之中,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公馆若隐若现。
这位访客对着地图确认,毫无疑问这就是马蒂安城堡。在刺骨的寒冷中,她花了好些工夫才解开绳子。门上积雪多时,她使劲地推门,直到间隙的宽度足以使汽车通过。
“圣亚尼节前夜——啊,彻骨的凛冽!①”她略带日耳曼口音引用道。偶逢疲惫或激之时,她会把短音O拖长,颠倒V和W的发音。
“然我却未闻它物,”她自行补充道,“无论猫头鹰,抑或野兔,仁慈的主!”她对自己的即兴改编很满意。她的圈内好友最近才把“仁慈的主”认作一个有趣的韵词。
尖锐的笑声从附近的草丛传来,是一群神气十足的鹅。鹅群冲她摇摆而来,声声怒鸣。她急忙跑回车里,关上车门,开低档,用汽车开路。山坡上一对公牛正注视着她。她脸色苍白,神情镇定,跟着车内的音乐哼起《塞林格圆舞曲》②。
当靠近这座维多利亚式的大宅时,这位访客发现房子的建材和周围的残墙相同。“这东西起码有点来历。”她心想。车子挤上冰坡,穿过诺曼式拱门,驶入院中。看到院中景象,她兴奋地喘着气。
院子被城墙的曲线半围着,和后建的大宅隔开。院内游杂,乱石纷纷,荒草幽幽。在院子中央,白雪覆盖下的是一块长方形石板,由两条石柱支撑着。她大喊一声:“找到了!”
为求好运,她把手伸进围巾,抚摸着那条意义特别的红丝项链,接着鼓起勇气,走向前门的台阶,拾级而上。
这些石阶很大,应该是从外墙的废墟中直接搬来的。她对自己的判断很是满意。墙上没有按铃,倒有一个大铃铛。铃铛显然是个赝品,由几个铁铸的小精灵雕饰固定。她拽动铃铛链,铃铛发出声响吵得吓人。不远处,那群鹅再次出现,调转脑袋,嘲笑般叫着,快步朝她进军。
她背靠着大门,面向着鹅群。其中一两只鹅企图窜上台阶却均告失败。见此,她试着用蛮横的怒视,将它们通通逼退。鹅群闹腾的动静很大,她都没有听见身后的开门声。
“你可惹了麻烦,”身后,一个声音说道,“趁关门的空挡挤进来,动作要快!滚远点,傻鸟们。”
她被身后的人拽住,转过身子,拉着跨过门槛。门已经关上,她发现眼前站着一位身材纤瘦、一头红发的女子。对方略带惊讶地凝视着她。
“咦?”对方说道,“咦,你——你看看,这天气!”
“你是艾丽莎•马蒂安夫人吗?”
“你说的是我的曾姨母,她九十四岁了,你是——”
她神气地把斗篷往后一掀,摸索着内衬口袋,接着掏出一张名片。
“没错,这的确有些唐突,”她说道,“我应该先写信给你们,但是我必须向你坦白,我冒昧来访是出于好奇——不,不是‘好奇’,不妨说出于一种对猎物的渴求,一种无法自制的渴求。晚一天不行,晚一个小时都不行!”她停顿了一下,下巴颤动着,接着说道,“有劳你看一下我的名片。”对方有些迟疑地看了一下。
“安娜•宾兹女士。”
英国民俗同好会成员
古习俗卫士协会成员
霍比马文化研究会成员
沃尔克郡,
巴普尔所属巴寇地区,
马里斯克 克劳馥
“哦,乖乖,”红发女子说,接着补充道,“无论如何,请先进来。”
她把宾兹女士从走廊带进客厅,走廊几乎和屋外一样冷,而客厅里却更冷。客厅里各种布置装饰过度:二流的肖像画从天花板挂到地板,桌上被各类相片和装饰品占据,塑像彼此比肩而视。宽敞的壁炉里可怜巴巴地燃着一点火星。
“请坐,”红发女子略显疑惑地发音,“宾——嗯,饼子女士。”
“谢谢,不好意思,是宾兹,宾——兹,”宾兹女士说道,她示范着唇间的爆破音,“如果发这个音太难了,彬或者奔也行,不要是什么吃的东西!”她发出恳切的笑声,如遇老相识似地打趣,“是德国姓氏。战后我和我先生搬来英国。可以说,我现在已经算大半个英国人了。不过,”宾兹女士停了一下,突然舔了舔舌头,像是在期待什么美味,“让我们言归正传。如何称呼?”
“马蒂安小姐,”马蒂安小姐回答,面露赧红。
“啊,我应该想到的。”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的确,我来得有些突然。是这样的,马蒂安小姐,为了见你的曾姨母,我足足开了三百英里才到这儿。”
“哦,乖乖!她现在在休息,恐怕——”
“你应该认识雷卡奇。”
“这儿以前是有个雷卡奇老爷,一个老地主,后来疯了。”
“我们说的恐怕不是同一个人。”
“他早死了。沃克尔郡那边的,靠近巴波那里。”
“那就对了,我们说的是同一个人。你肯定听信了什么谣言,实际上他并没有疯。他出手大方,赞助成立了古习俗卫士协会。”
“好吧。他死后是把钱捐给了某个奇奇怪怪的协会。”
“是霍比马文化研究会。亲爱的马蒂安小姐,我知道,你我兴趣不同。但是,”宾兹女士说着抬起宽下巴,“还是慢慢来,这些事可以暂时不谈,不谈。”
“恐怕我不能给你沏茶了,”马蒂安小姐茫然,“煮茶的炉子坏了。”
“不用客气。马蒂安小姐,请问马蒂安夫人平日喜欢做些什么?当然,我知道她年事已高——”
“你是说爱奇③姨妈?她喜欢去捡便宜货。这屋里的家具,差不多都是她从拍卖市场挑选来的。屋里祖传的东西,都在那次火灾中烧得不剩几件了。所以她把城堡旧墙拆剩的拾掇起来,建起了这屋子;又去市场捡了些便宜,到处布置。她确实乐在其中。”
“啊,所以这里才如此古色古香!”宾兹女士兴奋地边叫边拍手,同时暴露了口音,“干(感)谢桑(上)帝!”
“哦,天,”马蒂安小姐直叫,伸手让宾兹女士注意言行,“爱奇姨妈来了!”
马蒂安小姐自觉地站了起来。宾兹女士颇为期待,整了整斗篷,跟着站了起来。
客厅的门开了,爱丽丝•马蒂安夫人走了进来。
一如诺亚的妻子④,也许这样形容马蒂安夫人最为精炼。她的五官平整、了无生气。若是细看,可以注意到价值不菲的珠宝配饰,如今陈迹斑斑。
“怎么回事?”她边问边蹒跚而来,脚步带着特有的僵硬,“怎么,达尔西?没听你说起过什么朋友。”
“这不是我朋友,”马蒂安小姐摆摆手,纠正道,“这是饼——”
“宾兹,”宾兹小姐接话,“我叫安娜•宾兹。爱丽斯夫人,能见到你,我真的真的感到很——”
“那么,你想要干嘛?不过我应该有数了,”爱丽斯夫人说。松动的假牙显得吐字的尾音格外分明,也加重了她嘴里的嘶嘶声。“不接待外人,”她又说,“我年纪太大了,怕吵。达尔西应该已经和你讲清楚了。”
“爱奇姨妈,她好像和雷卡奇老爷有点关系。”
“啊,老疯子雷卡奇。经常和夸恩去打猎,直到把自己的脑袋给摔了。和你一个样,达尔西。人倒是爽快得很,就是有点疯疯癫癫。难道不是吗?”这句是问宾兹小姐的,爱丽丝夫人第一次正眼看她。
宾兹小姐的语速开始加快,“雷卡奇先生去世之后,”她语气有点急,“他指定我作为英国民俗同好会副会长,负责检查研究论文。”
“达尔西,你给修炉子的人打电话了吗?”
“爱奇姨妈,电话线坏了。”
“那好,你找匹马自己过去。”
“爱奇姨妈,我们现在一匹马也没有了。”
“我又忘了。”
“我可以帮忙,”宾兹小姐插话,“我开车回去的时候可以帮你们捎个信,我很愿意帮忙。”
“你骑马来着?”
“我有辆小车。”
“汽车?你可真是个文明人。方便的话,就和铁铺的威廉•安德生说一声,我们的炉子坏了。感谢之至,我侄女待会会送你出去,老妇先行告退。”
马蒂安小姐搀住爱丽丝夫人短短的胳膊。
“啊不不,请留步,求你。”宾兹小姐高呼,扭着手,“爱丽丝夫人,别走,我开了两天的车才赶过来。希望你能多听我说一分钟!我乞求——”
“如果你想乞求点什么的话,”爱丽丝夫人说,“就这段日子情况来看,我们没什么可施舍的了。达尔西,扶我回去。”
“不不,你误会了,我不是要乞讨什么,”宾兹女士语气强烈,“如果真有什么要乞讨的话,我求你多留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把则(这)几句发(话)说完!”
“达尔西,扶我回去。”
“好的,爱奇姨妈。”
“我都这么辛苦地到这儿了——”
“我不喜欢民俗花里胡哨的那套,”爱丽丝夫人说。在侄女的帮助下,爱丽丝夫人走到门边,打开门。
“冬至节呢,和你没有任何关系?那马蒂安莫里斯的五子之舞呢?还有——”两人转过脸来,宾兹女士一时语塞。爱丽丝夫人假牙咬得直响。一阵沉默之后,鹅群爆发出的叫声犹如一阵噩耗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喊叫着,接着是关门声。
“我不知道,”爱丽丝夫人一脸愠色,有些费力地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在说谁。不过要是不想添乱,就请你马上离开。”
爱丽丝夫人拉了拉她的曾侄女。“你这个大傻瓜。我现在很生气,马上扶我走。”说完她转身,快步走到走廊里。
“晚上好,爱奇姨妈。晚上好,达尔西。”一个男子的声音从走廊里传来,“我想我是不是——”
“我对你也很生气。我要上楼。谁也不想尖(见)。原谅我大惊小怪。离那个女人远点。”
“好的,爱奇姨妈。”
“还有,你给我守规矩点,拉尔夫。”
“好的,爱奇姨妈。”
“这些该湿(死)的假牙。”
宾兹女士心烦意乱,听着两对脚步声慢慢远去。这间偌大的屋子只剩她一人。她挥舞着双手以示沮丧失望。一个高大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哦,抱歉,”他说,“晚上好,我恐怕这里发生了点不愉快。想必爱奇姨妈在生气。”
“唉,唉!”
“我叫拉尔夫•史丹尼。我是她的侄子。爱奇姨妈她,她有点难相处。我想作为一个高龄九十四岁的太太,我们应该给她任性的权力。”
“唉,唉!”
“我感到非常抱歉。如果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的话。”男子主动提出,“只是丑话说在前,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
“你是她的侄子?”
“准确地说,是曾曾侄子。这一带教区的牧师,是我的爸爸。达尔西是我的阿姨。”
“可怜的年轻人,”宾兹小姐说,但是这同情显得漫不经心:她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你也许真的可以为我做点什么。”她说,“真的,没错,你可以。你听着,我长话短说。我从沃尔克郡巴波所属巴寇地区开车过来。一半是出于天气的原因,我必须承认我开了整整两天。我不怪这天气,一点也不,我好像有点离题了。史丹尼先生,我是民俗舞蹈的学者,涉及中欧还有英格兰的部分地区。我关于艾布拉姆圆圈草丛舞和采茶舞象征性的专题论文受到一致好评。我是个学者,还是一个舞者。我还可以跳几下,史丹尼先生。唉,仁慈的主。”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仁慈的主,这是你们这边十六世纪流行的一种生动口头禅。出于好玩,我们学者圈子最近又流行了起来。”
“恐怕我——”
“这仅仅为了让你放心,其实面对我的专业成就,我应该谦虚点才对。史丹尼先生,我所取得的学界地位,让去世的雷卡奇先生放心——”
“你是说老疯子雷卡奇?”
“——放心把三大箱非常非常宝贵的家族资料托付给我。前天,我在检查其中的一箱资料。我从其中得到了发现,于是赶到这儿来。我把它带了过来,你应该看看。”
拉尔夫•史丹尼开始表现得为难起来。
“好,你看,饼——”
“宾兹。”
“饼子小姐,我非常抱歉,如果你非要撞这个南墙的话,至少我现在看来如此,恐怕行不通。”
突然,宾兹女士对着窗外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
“史丹尼先生,”她说,“请你告诉我,院子那边埋在雪下面的东西、现在被鹅群围着的东西,凭着专业我可以认出,那是个微微倾斜的长方形。请告诉我,那是不是马蒂安之石,马蒂安的祭坛?”
“没错,”拉尔夫回答,“是的,那是祭坛。”
“我说的祭坛,就是马蒂安之石,和五子之舞有关。”
“是吗?”
“史丹尼先生,这似乎意味着,尽管民俗专家、民族舞舞蹈家和社会鲜有关注,但是每逢冬至,马蒂安莫里斯舞(英格兰仪式舞蹈表演中最博大精深的一种)却如期在马蒂安之石上表演,至少近十五年来年年如此。”
拉尔夫哦了一声。
“不仅如此,”宾兹女士激动地喃喃道,脸凑近拉尔夫,“我想今年也绝不会是例外,就在这个冬至节,史丹尼先生,就在这个礼拜!快回答我,是不是这样?”
拉尔夫说:“我真心觉得你还是把这件事忘了好,真的。”
“可你却不能否认。”
拉尔夫犹豫了一下,开始澄清自己。
“好吧,”他说,“我不否认我们确实每年在这儿举办舞蹈仪式,很短很简单,并且无关紧要。只是碰巧一直坚持下来的的老习俗而已。”
“喔,这可是神圣的习俗!”
“呃,你说的对,但是我们一向对外保密,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仪式过于奇特,如果招引来附庸风雅的外人,”拉尔夫说得面红耳赤,“当然我不是有意冒犯,只是你也应该知道,这村子特别守旧,连巴士都是老式的。我们家就特别守旧,老盖瑟⑤家也是。
宾兹女士用手捂住嘴:“你、你是说‘老盖瑟’?”
“不好意思,这是个不太礼貌的称呼,他的真名叫威廉•安德生,是这里的铁匠。一个相当麻烦的老头子。”拉尔夫说完脸又红了,“他们家的考斯铁铺开了好几个世纪了。”
“安德生家族,”拉尔夫又补充,“似乎和我们家族来到这里的时间差不多。他们祖先应该就是霍比马的创始人。”
“你是说那个老头子盖瑟?”宾兹女士低语,“他是一个铁匠?他的祖先是霍比马的创始人?”
拉尔夫感到不舒服起来。
“听着,宾兹女士,我请你帮个忙,不要再叨叨这些东西了,也不要把它记下来。看在上帝的份儿上,更不要想着带闲杂人等过来参观!我不介意告诉你,我和我姨妈还有威廉老头的关系都不是太好,而且他们真的很讨厌——等会,达尔西好像过来了。听着,就当我求你——”
“放心,我定会守口如瓶,”宾兹女士向他一眨眼,希望他放心,“这里附近应该有客栈,对吧?你看我用了‘客栈’而不是‘酒店’‘旅馆’。”
宾兹女士一边说,一边拉了拉斗篷:“我可不是你们说的附庸风雅之辈。”
“一英里开外有一家客栈,你顺着大路一直到优福特。绿人客栈。”
“绿人客栈,太好了。”
“你不能留在这儿!”拉尔夫忍不住喊道。
“如果你要我立马上路,开回巴普尔,这实在是太为难人了,你应该能明白。足足三百多英里!这会天色又暗了,我必须先在客栈过夜。”
拉尔夫结巴起来:“马上回去确实不太好受,我明白,但是你要是想再来姨妈这儿,就是不太妥当了。帮我捎个信给客栈的某个人。我、我、我的车抛锚了,我自己赶不过去。”
“把信给我吧。”
“真的太感谢你了。”
“或者我开车送你一趟?”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带个信过去就行了。我已经写好了。我找找。”他脸依旧通红,他从胸口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交给宾兹女士。宾兹女士郑重其事地把它放好。
“作为回报,”宾兹女士说,“你再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在五子之舞中扮演的哪个角色?我感觉,你应该是其中之一。”
“我扮演的是贝蒂。”拉尔夫低声说。
“啊,作为生育的象征,或者按照现在说法,”她拍了拍装着信封的口袋,“爱欲的化身,是吧?”
拉尔夫看上去更加不舒服了:“达尔西来了,想必你应该不介意,你最好——”
“——马上离开,我同意。谢谢你,史丹尼先生,告辞。”
拉尔夫送她到门口,帮她赶开鹅,让她不必担心那对野牛,因为只有其中的一只拦过一次车。最后,他看着她翻过积雪的山坡而去。当拉尔夫回过身,看到马蒂安小姐一直在身后等着他。
“快过来,”她说,“你刚才在干嘛?姨妈很生气。”
Ⅱ
鹅和野牛都没有再来骚扰宾兹女士,她开车驶出大铁门,向村子进发。剩下的路程没什么特别,路两旁千篇一律的农舍、一瞥而过的小卖铺、没有什么建筑特色的教堂。还有一间牧师公馆:毫无疑问,这就是拉尔夫•史丹尼的家。即使在积雪的银装素裹下,村子也毫无美景可言。宾兹女士心想,要真如拉尔夫所说能吸引附庸风雅之士,怕这村子还不够格。不过她很高心,毕竟她此行的目的不在于此。
车沿路开到村子的尽头,宾兹女士看到不远处的路标,上面标着东马蒂安和优福特,一条路就此岔开。
宾兹女士心不在焉地想着,铁铺就在这里吗?冒险家的热情鼓起了她的勇气,而拉尔夫提供的信息也使好奇心有增无减。她停下车,开始寻找。可附近连铁铺的影子也没见着,但她很确定自己没有开过头。宾兹女士并非感性之人,但她此刻搜索铁铺的目光,炽热得一如私奔而来的新娘。然而事与愿违,她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无边的暮色与荒芜:落叶树和常青树交错混杂,近处的路牌,远处的山丘,覆盖大地的茫茫雪色。她打算先去客栈,再问询铁铺一事。她正要开车继续前进之时,却见林间升起一缕轻烟,一个矮个男子,从林子里走向大路,身后还跟着一条可怜兮兮的狗。
她探出车窗,呼出的热气形成了一团雾。她喊道:“晚上好,好心的先生,请问铁匠铺怎么走?”
男子打亮了她一阵,开口说:“啥?”他的狗坐在地上,呜呜地叫着。
宾兹女士才发觉自己已身心俱疲,心想:“今天真是糟糕!真是糟糕!忘了我必须要显得入乡随俗一点。”于是她重复了一遍问题:
“上考斯咋走啊?”
这次她说得又慢又清楚。
“谁被烤死⑥了?”
“威廉老头子。”
“他可没被烤死。他是俺爹。”
尽管累得要命,宾兹女士还是注意到了对方浓重的口音。她大声说道:“你听错了。俺是问你他的铁铺,铁铺在哪儿?我的发音不太好。”
“考斯铁铺就是俺爹的铁铺。”
“可不是,我该往哪儿走?”
“俺爹对女孩家没什么好脸色。”
“是不是在飘烟的那旮旯?”
“昂。”
“谢了。”
宾兹女士继续开车,似乎听到男子又大喊地重复了一句,他爹对女孩子家没什么好脸色。
“谁稀罕?”宾兹女士想。
岔路蜿蜒绕过考斯铁铺,她放眼望去,夜幕下的乡村铁铺,一幅古老的经典乡村画。
风箱正在运作。熔铁炉的火光在墙上跳动。一匹马静待着,半掩在阴影里。熔铁和钩子散出的热风混合着马汗液的油腻味,转而渗进霜冻的空气。在某个暗戳戳的角落里,一个男子对着灯,在忙活着什么。宾兹女士对于民俗气息的捕捉,总是表现敏锐而古怪。她脑海中霎时响起了《快乐的铁匠》⑦的欢快韵律,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平和。她觉得自己满腔的热情得到了释放,一切显得如此生动、闪亮。
铁匠和他的帮手出现在视线中。钳子烧得通红,顶端的月牙形马蹄铁正闪闪生光。铁匠拿低钳子,把蹄铁放在铁砧上。接着他手起锤落,火花四溅,打铁声阵阵直响。火与铁与蹄铁,如同施了魔力,交合一体。
宾兹女士注意到铁匠的帮手,简直就是刚才她在路上碰到的那个小个子的放大版,她猜测这两人也许是兄弟关系。不过铁匠自己身材也极其矮小。这一发现鼓舞着她,她焕如一新地下车,向铁铺的门走去。她这才发现铁铺里的第三个人,躲在昏暗的背景里,打开灯,吹灭了炼火。接着,他动作迅速,拣出一些旧麻袋的碎布盖在某件东西上。
铁匠的帮手瞥了瞥她,却没有说话。铁匠却没有看到她,那宛如细枝桠的手臂形状又丑又怪,不停地忙着手头的工作,脸上汗淋淋的,浸湿的前发贴在前额上。大约吹了五六下,年轻的男子举起手,胸口剧烈地呼吸。另一个男子才停下来,两人交接工作。那个年轻高大的男子干活的样子很轻松,干练的动作让宾兹女士很是赞赏。
她继续等着。铁匠熟练地跪着,把蹄铁按上马蹄,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那个站在后方背景里的男子一动不动。
“爹,有人找你。”铁匠的帮手说。铁匠看了她一眼,扭了扭脑袋。
“有啥事吗,小姐?”
“有人托我带个口信过来,”宾兹小姐愉快地解释起来,“马蒂安城堡的爱丽丝夫人。她们家的炉子坏了。”
一阵沉默。
“谢谢你,那么,小姐,”铁匠的儿子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她的面前。宾兹小姐觉得他似乎有意把她挡在门外:他高大的身材正好成为隔住她视线的屏障。
她对他报以笑容。“我可以进去吗?”她问道,“多么棒的铁铺!”
“没什么可看的,就是那么些旧玩意。”
“巧了,”她打趣道,“我就喜欢旧玩意儿。我一生就爱和旧玩意儿打交道。”
宾兹女士做了个手势,像是把老铁匠和背景里一动不动的男子都框起来:“如果你们知道我是多么了解blackschmidts⑧,都会大吃一惊。”
“小姐,你说啥?”
“比方说,”宾兹女士开始滔滔不绝,语调变得高昂起来,“挂在那边墙上的螺旋铁器,那些都是火符,对吗?当然,还有你们门上的马蹄铁。我还能看到那上面的细刻,你们家族名是安德生,不是安德逊。这些恰恰能说明我想要了解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是证明我所说的证据。这屋子里面,我敢说——”
她踮起脚,鬼鬼祟祟探着脑袋,左右张望,保持着假笑。“我敢说里面有所有我想——”
“不,这里没什么可看的。”
老铁匠发话了,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咆哮声。他的儿子半转过身,宾兹女士趁机挤过空当,溜进屋内,欣喜而笑。
“你是老安德生,是吗?”她喊道,“是吗,你就是老盖瑟本人?我知道你刚才在说笑。你对于你所做的工作太谦虚了,多么漂亮的马儿呀!它是一匹猎马吗?”
“滚远点,她可不是好惹的,你看,”他喝道。母马的后腿一瞪,他把马腿抓住,按在膝上。“她已经被吓到了,离远点,滚开。这是男人的活儿,你一边凉快去。”
“我常常听说,”宾兹女士语气缓和,“英格兰这一带的人都很好客。看来传闻似乎有些出入。我开了两百多——”
“鼓风,快鼓风,克里斯,你还愣着干嘛,她叨叨的这会儿工夫又冷了一批。快鼓风!”
站在背景里的男子操作起风箱。炉里的火光在墙上影影绰绰,把整个铁铺照得通亮。农具,马具,还有集市上赢来的各种奖品,都闪动着光芒。男子往边上移了几步,把原本盖着的碎布掀到一边。宾兹小姐用德语发出惊叹,老铁匠则用英语骂骂咧咧。
一张铁制面具,模样像鸟又像野兽,画着精美的花纹,表情带着几分令人生厌的讥嘲,从阴影中现身,在火光下诡异得如活物一般。
宾兹女士惊喜地大叫一声。
“霍比马!”她惊叫,像疯了似的拍手,“老霍斯!霍比马的头套!我找到了。Gott sei danke⑨,我多么高兴!”
那个男子又把布盖了上去。她看着他们一笑不笑的脸。
“喔,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款待。”宾兹女士声音渐渐变小,她迟疑地一笑,迅速跑回车里。
注释:
①此句引自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诗歌《圣亚尼节前夜(The Eve of St. Agnes)》,原诗下文为“猫头鹰披着厚羽也周身寒冷/野兔颤抖着拐过冰冻的草叶/羊群拥挤在羊栏里,寂寞无声。”
②《塞林格圆舞曲(Sellinger’s Round)》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威廉•伯德(William Byrd)所作。
③爱奇(Akky)为爱丽丝(Alice)昵称。
④诺亚的妻子,《圣经》中的人物,著名的悍妇。传说中她因无法抛弃朋友为由,不听丈夫劝解,拒绝登上诺亚的方舟,最后由诺亚的大儿子强行拉上方舟。
⑤Guiser,在英语中有“伪装者”之义。
⑥Copse(考斯铁铺)与Corpse(尸体)音近,下文为两人因为听错所引起的笑话,在此改译。
⑦《快乐的铁匠(The Harmonious Blacksmith)》由意大利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朱利亚尼(Mauro Giuliani)根据英籍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所作的《E大调第5号古钢琴组曲》(HWV 430)的第四乐章《咏叹调与变奏》( Air and Variation)的主题改编而成,但《快乐的铁匠》这个名字是出版商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加上去的,并非作曲家的本意。
⑧宾兹女士在激动的情况下受德语影响把blacksmith(铁匠)错发成了blackschmidts。
⑨德语,谢天谢地。
(新西兰)奈欧•马许 著
许言 译
(未经个人允许,请勿转载)
目录
1 冬至访客
2 卡米拉
3 仪式准备
4 利剑出鞘
5 事发之后
6 考斯铁匠铺
7 绿人客栈
8 事实的疑问
9 假设的疑问
10 舞者的对话
11 性情的疑问
12 利剑再现
13 收剑入鞘
人物表
宾兹女士
爱丽斯•马蒂安夫人 马蒂安城堡之主
塞缪尔•史丹尼神甫 东马蒂安地区教区长、马蒂安夫人的侄孙女婿
拉尔夫•史丹尼 马蒂安夫人的重侄孙、史丹尼神甫之子
达尔西•马蒂安 马蒂安夫人的侄孙女
威廉•安德生 考斯铁铺之主、铁匠
丹尼尔•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安德鲁•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纳塞尼尔•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克里斯托弗•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欧内斯特•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子
卡米拉•坎皮恩 威廉•安德生孙女
比尔•安德生 威廉•安德生之孙
汤姆•普洛曼 绿人客栈之主
特里克希•普洛曼 汤姆•普洛曼之女
奥特利医生 优福特人、通科医师
西蒙•贝格 西米•迪克加油站之主
凯利警司 优福特地区警司
奥比警长 优福特地区警长
罗德里克•阿莱恩探长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福克斯巡佐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贝利探员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汤姆森探员 苏格兰场刑事侦查处人员
作者的话
所有对民俗略有所知的人都会发现,小说中提及的五子之舞显然不过是笔者想象的产物,它结合了大量类别不同的舞蹈与哑剧中的元素。许多研究资料为这些元素提供了灵感来源,特别是道格拉斯•肯尼迪(Douglas Kennedy)的《英国舞蹈研究》(England’s Dances)和瓦奥雷特•阿弗莱德(Violet Alford)的《英国民俗概论》(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olklore),在此致谢。
N.M.(奈欧•马许)
第1章
冬至访客
苦涩的雪花与霜花轮流吟唱,英格兰这一带的冬至已至。冬树在北风中颤抖,轻声细语着。这个时节一到傍晚四点,马蒂安南部的人们便家门紧闭,足不出户。
此时正值四点,一辆小型汽车出现在通往村子的小山坡上。由于路面结冰,汽车开始在乡间小路上颠簸起来。透过雨刮清出的扇形区域,她试图看清前路,而几丝从头巾露出的灰发却干扰着视线。她丝毫不敢松懈,戴着羊毛手套的双手紧紧抓着方向盘。她穿着一件手工编织的斗篷,围着好几条长长的围巾。脚下的靴子来回地踩着刹车和离合,嘴里念念有词却没有声音。为了安抚自己,她时不时地露出一个笑容。如此这般,直到汽车颠簸着来到马蒂安南部,在一对大门前停下。
门上的铁制雕饰精美,绳子缠绕其上,杂乱地拴住大门。 通过二三十公分的间隙,她从门外瞥见,白雪皑皑的山丘上,诺曼式建筑风格的城堡外墙高耸着,直指铅灰的天空。在半包围的残墙之中,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公馆若隐若现。
这位访客对着地图确认,毫无疑问这就是马蒂安城堡。在刺骨的寒冷中,她花了好些工夫才解开绳子。门上积雪多时,她使劲地推门,直到间隙的宽度足以使汽车通过。
“圣亚尼节前夜——啊,彻骨的凛冽!①”她略带日耳曼口音引用道。偶逢疲惫或激之时,她会把短音O拖长,颠倒V和W的发音。
“然我却未闻它物,”她自行补充道,“无论猫头鹰,抑或野兔,仁慈的主!”她对自己的即兴改编很满意。她的圈内好友最近才把“仁慈的主”认作一个有趣的韵词。
尖锐的笑声从附近的草丛传来,是一群神气十足的鹅。鹅群冲她摇摆而来,声声怒鸣。她急忙跑回车里,关上车门,开低档,用汽车开路。山坡上一对公牛正注视着她。她脸色苍白,神情镇定,跟着车内的音乐哼起《塞林格圆舞曲》②。
当靠近这座维多利亚式的大宅时,这位访客发现房子的建材和周围的残墙相同。“这东西起码有点来历。”她心想。车子挤上冰坡,穿过诺曼式拱门,驶入院中。看到院中景象,她兴奋地喘着气。
院子被城墙的曲线半围着,和后建的大宅隔开。院内游杂,乱石纷纷,荒草幽幽。在院子中央,白雪覆盖下的是一块长方形石板,由两条石柱支撑着。她大喊一声:“找到了!”
为求好运,她把手伸进围巾,抚摸着那条意义特别的红丝项链,接着鼓起勇气,走向前门的台阶,拾级而上。
这些石阶很大,应该是从外墙的废墟中直接搬来的。她对自己的判断很是满意。墙上没有按铃,倒有一个大铃铛。铃铛显然是个赝品,由几个铁铸的小精灵雕饰固定。她拽动铃铛链,铃铛发出声响吵得吓人。不远处,那群鹅再次出现,调转脑袋,嘲笑般叫着,快步朝她进军。
她背靠着大门,面向着鹅群。其中一两只鹅企图窜上台阶却均告失败。见此,她试着用蛮横的怒视,将它们通通逼退。鹅群闹腾的动静很大,她都没有听见身后的开门声。
“你可惹了麻烦,”身后,一个声音说道,“趁关门的空挡挤进来,动作要快!滚远点,傻鸟们。”
她被身后的人拽住,转过身子,拉着跨过门槛。门已经关上,她发现眼前站着一位身材纤瘦、一头红发的女子。对方略带惊讶地凝视着她。
“咦?”对方说道,“咦,你——你看看,这天气!”
“你是艾丽莎•马蒂安夫人吗?”
“你说的是我的曾姨母,她九十四岁了,你是——”
她神气地把斗篷往后一掀,摸索着内衬口袋,接着掏出一张名片。
“没错,这的确有些唐突,”她说道,“我应该先写信给你们,但是我必须向你坦白,我冒昧来访是出于好奇——不,不是‘好奇’,不妨说出于一种对猎物的渴求,一种无法自制的渴求。晚一天不行,晚一个小时都不行!”她停顿了一下,下巴颤动着,接着说道,“有劳你看一下我的名片。”对方有些迟疑地看了一下。
“安娜•宾兹女士。”
英国民俗同好会成员
古习俗卫士协会成员
霍比马文化研究会成员
沃尔克郡,
巴普尔所属巴寇地区,
马里斯克 克劳馥
“哦,乖乖,”红发女子说,接着补充道,“无论如何,请先进来。”
她把宾兹女士从走廊带进客厅,走廊几乎和屋外一样冷,而客厅里却更冷。客厅里各种布置装饰过度:二流的肖像画从天花板挂到地板,桌上被各类相片和装饰品占据,塑像彼此比肩而视。宽敞的壁炉里可怜巴巴地燃着一点火星。
“请坐,”红发女子略显疑惑地发音,“宾——嗯,饼子女士。”
“谢谢,不好意思,是宾兹,宾——兹,”宾兹女士说道,她示范着唇间的爆破音,“如果发这个音太难了,彬或者奔也行,不要是什么吃的东西!”她发出恳切的笑声,如遇老相识似地打趣,“是德国姓氏。战后我和我先生搬来英国。可以说,我现在已经算大半个英国人了。不过,”宾兹女士停了一下,突然舔了舔舌头,像是在期待什么美味,“让我们言归正传。如何称呼?”
“马蒂安小姐,”马蒂安小姐回答,面露赧红。
“啊,我应该想到的。”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的确,我来得有些突然。是这样的,马蒂安小姐,为了见你的曾姨母,我足足开了三百英里才到这儿。”
“哦,乖乖!她现在在休息,恐怕——”
“你应该认识雷卡奇。”
“这儿以前是有个雷卡奇老爷,一个老地主,后来疯了。”
“我们说的恐怕不是同一个人。”
“他早死了。沃克尔郡那边的,靠近巴波那里。”
“那就对了,我们说的是同一个人。你肯定听信了什么谣言,实际上他并没有疯。他出手大方,赞助成立了古习俗卫士协会。”
“好吧。他死后是把钱捐给了某个奇奇怪怪的协会。”
“是霍比马文化研究会。亲爱的马蒂安小姐,我知道,你我兴趣不同。但是,”宾兹女士说着抬起宽下巴,“还是慢慢来,这些事可以暂时不谈,不谈。”
“恐怕我不能给你沏茶了,”马蒂安小姐茫然,“煮茶的炉子坏了。”
“不用客气。马蒂安小姐,请问马蒂安夫人平日喜欢做些什么?当然,我知道她年事已高——”
“你是说爱奇③姨妈?她喜欢去捡便宜货。这屋里的家具,差不多都是她从拍卖市场挑选来的。屋里祖传的东西,都在那次火灾中烧得不剩几件了。所以她把城堡旧墙拆剩的拾掇起来,建起了这屋子;又去市场捡了些便宜,到处布置。她确实乐在其中。”
“啊,所以这里才如此古色古香!”宾兹女士兴奋地边叫边拍手,同时暴露了口音,“干(感)谢桑(上)帝!”
“哦,天,”马蒂安小姐直叫,伸手让宾兹女士注意言行,“爱奇姨妈来了!”
马蒂安小姐自觉地站了起来。宾兹女士颇为期待,整了整斗篷,跟着站了起来。
客厅的门开了,爱丽丝•马蒂安夫人走了进来。
一如诺亚的妻子④,也许这样形容马蒂安夫人最为精炼。她的五官平整、了无生气。若是细看,可以注意到价值不菲的珠宝配饰,如今陈迹斑斑。
“怎么回事?”她边问边蹒跚而来,脚步带着特有的僵硬,“怎么,达尔西?没听你说起过什么朋友。”
“这不是我朋友,”马蒂安小姐摆摆手,纠正道,“这是饼——”
“宾兹,”宾兹小姐接话,“我叫安娜•宾兹。爱丽斯夫人,能见到你,我真的真的感到很——”
“那么,你想要干嘛?不过我应该有数了,”爱丽斯夫人说。松动的假牙显得吐字的尾音格外分明,也加重了她嘴里的嘶嘶声。“不接待外人,”她又说,“我年纪太大了,怕吵。达尔西应该已经和你讲清楚了。”
“爱奇姨妈,她好像和雷卡奇老爷有点关系。”
“啊,老疯子雷卡奇。经常和夸恩去打猎,直到把自己的脑袋给摔了。和你一个样,达尔西。人倒是爽快得很,就是有点疯疯癫癫。难道不是吗?”这句是问宾兹小姐的,爱丽丝夫人第一次正眼看她。
宾兹小姐的语速开始加快,“雷卡奇先生去世之后,”她语气有点急,“他指定我作为英国民俗同好会副会长,负责检查研究论文。”
“达尔西,你给修炉子的人打电话了吗?”
“爱奇姨妈,电话线坏了。”
“那好,你找匹马自己过去。”
“爱奇姨妈,我们现在一匹马也没有了。”
“我又忘了。”
“我可以帮忙,”宾兹小姐插话,“我开车回去的时候可以帮你们捎个信,我很愿意帮忙。”
“你骑马来着?”
“我有辆小车。”
“汽车?你可真是个文明人。方便的话,就和铁铺的威廉•安德生说一声,我们的炉子坏了。感谢之至,我侄女待会会送你出去,老妇先行告退。”
马蒂安小姐搀住爱丽丝夫人短短的胳膊。
“啊不不,请留步,求你。”宾兹小姐高呼,扭着手,“爱丽丝夫人,别走,我开了两天的车才赶过来。希望你能多听我说一分钟!我乞求——”
“如果你想乞求点什么的话,”爱丽丝夫人说,“就这段日子情况来看,我们没什么可施舍的了。达尔西,扶我回去。”
“不不,你误会了,我不是要乞讨什么,”宾兹女士语气强烈,“如果真有什么要乞讨的话,我求你多留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把则(这)几句发(话)说完!”
“达尔西,扶我回去。”
“好的,爱奇姨妈。”
“我都这么辛苦地到这儿了——”
“我不喜欢民俗花里胡哨的那套,”爱丽丝夫人说。在侄女的帮助下,爱丽丝夫人走到门边,打开门。
“冬至节呢,和你没有任何关系?那马蒂安莫里斯的五子之舞呢?还有——”两人转过脸来,宾兹女士一时语塞。爱丽丝夫人假牙咬得直响。一阵沉默之后,鹅群爆发出的叫声犹如一阵噩耗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喊叫着,接着是关门声。
“我不知道,”爱丽丝夫人一脸愠色,有些费力地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在说谁。不过要是不想添乱,就请你马上离开。”
爱丽丝夫人拉了拉她的曾侄女。“你这个大傻瓜。我现在很生气,马上扶我走。”说完她转身,快步走到走廊里。
“晚上好,爱奇姨妈。晚上好,达尔西。”一个男子的声音从走廊里传来,“我想我是不是——”
“我对你也很生气。我要上楼。谁也不想尖(见)。原谅我大惊小怪。离那个女人远点。”
“好的,爱奇姨妈。”
“还有,你给我守规矩点,拉尔夫。”
“好的,爱奇姨妈。”
“这些该湿(死)的假牙。”
宾兹女士心烦意乱,听着两对脚步声慢慢远去。这间偌大的屋子只剩她一人。她挥舞着双手以示沮丧失望。一个高大的年轻男子走了进来。
“哦,抱歉,”他说,“晚上好,我恐怕这里发生了点不愉快。想必爱奇姨妈在生气。”
“唉,唉!”
“我叫拉尔夫•史丹尼。我是她的侄子。爱奇姨妈她,她有点难相处。我想作为一个高龄九十四岁的太太,我们应该给她任性的权力。”
“唉,唉!”
“我感到非常抱歉。如果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的话。”男子主动提出,“只是丑话说在前,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
“你是她的侄子?”
“准确地说,是曾曾侄子。这一带教区的牧师,是我的爸爸。达尔西是我的阿姨。”
“可怜的年轻人,”宾兹小姐说,但是这同情显得漫不经心:她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你也许真的可以为我做点什么。”她说,“真的,没错,你可以。你听着,我长话短说。我从沃尔克郡巴波所属巴寇地区开车过来。一半是出于天气的原因,我必须承认我开了整整两天。我不怪这天气,一点也不,我好像有点离题了。史丹尼先生,我是民俗舞蹈的学者,涉及中欧还有英格兰的部分地区。我关于艾布拉姆圆圈草丛舞和采茶舞象征性的专题论文受到一致好评。我是个学者,还是一个舞者。我还可以跳几下,史丹尼先生。唉,仁慈的主。”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仁慈的主,这是你们这边十六世纪流行的一种生动口头禅。出于好玩,我们学者圈子最近又流行了起来。”
“恐怕我——”
“这仅仅为了让你放心,其实面对我的专业成就,我应该谦虚点才对。史丹尼先生,我所取得的学界地位,让去世的雷卡奇先生放心——”
“你是说老疯子雷卡奇?”
“——放心把三大箱非常非常宝贵的家族资料托付给我。前天,我在检查其中的一箱资料。我从其中得到了发现,于是赶到这儿来。我把它带了过来,你应该看看。”
拉尔夫•史丹尼开始表现得为难起来。
“好,你看,饼——”
“宾兹。”
“饼子小姐,我非常抱歉,如果你非要撞这个南墙的话,至少我现在看来如此,恐怕行不通。”
突然,宾兹女士对着窗外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
“史丹尼先生,”她说,“请你告诉我,院子那边埋在雪下面的东西、现在被鹅群围着的东西,凭着专业我可以认出,那是个微微倾斜的长方形。请告诉我,那是不是马蒂安之石,马蒂安的祭坛?”
“没错,”拉尔夫回答,“是的,那是祭坛。”
“我说的祭坛,就是马蒂安之石,和五子之舞有关。”
“是吗?”
“史丹尼先生,这似乎意味着,尽管民俗专家、民族舞舞蹈家和社会鲜有关注,但是每逢冬至,马蒂安莫里斯舞(英格兰仪式舞蹈表演中最博大精深的一种)却如期在马蒂安之石上表演,至少近十五年来年年如此。”
拉尔夫哦了一声。
“不仅如此,”宾兹女士激动地喃喃道,脸凑近拉尔夫,“我想今年也绝不会是例外,就在这个冬至节,史丹尼先生,就在这个礼拜!快回答我,是不是这样?”
拉尔夫说:“我真心觉得你还是把这件事忘了好,真的。”
“可你却不能否认。”
拉尔夫犹豫了一下,开始澄清自己。
“好吧,”他说,“我不否认我们确实每年在这儿举办舞蹈仪式,很短很简单,并且无关紧要。只是碰巧一直坚持下来的的老习俗而已。”
“喔,这可是神圣的习俗!”
“呃,你说的对,但是我们一向对外保密,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仪式过于奇特,如果招引来附庸风雅的外人,”拉尔夫说得面红耳赤,“当然我不是有意冒犯,只是你也应该知道,这村子特别守旧,连巴士都是老式的。我们家就特别守旧,老盖瑟⑤家也是。
宾兹女士用手捂住嘴:“你、你是说‘老盖瑟’?”
“不好意思,这是个不太礼貌的称呼,他的真名叫威廉•安德生,是这里的铁匠。一个相当麻烦的老头子。”拉尔夫说完脸又红了,“他们家的考斯铁铺开了好几个世纪了。”
“安德生家族,”拉尔夫又补充,“似乎和我们家族来到这里的时间差不多。他们祖先应该就是霍比马的创始人。”
“你是说那个老头子盖瑟?”宾兹女士低语,“他是一个铁匠?他的祖先是霍比马的创始人?”
拉尔夫感到不舒服起来。
“听着,宾兹女士,我请你帮个忙,不要再叨叨这些东西了,也不要把它记下来。看在上帝的份儿上,更不要想着带闲杂人等过来参观!我不介意告诉你,我和我姨妈还有威廉老头的关系都不是太好,而且他们真的很讨厌——等会,达尔西好像过来了。听着,就当我求你——”
“放心,我定会守口如瓶,”宾兹女士向他一眨眼,希望他放心,“这里附近应该有客栈,对吧?你看我用了‘客栈’而不是‘酒店’‘旅馆’。”
宾兹女士一边说,一边拉了拉斗篷:“我可不是你们说的附庸风雅之辈。”
“一英里开外有一家客栈,你顺着大路一直到优福特。绿人客栈。”
“绿人客栈,太好了。”
“你不能留在这儿!”拉尔夫忍不住喊道。
“如果你要我立马上路,开回巴普尔,这实在是太为难人了,你应该能明白。足足三百多英里!这会天色又暗了,我必须先在客栈过夜。”
拉尔夫结巴起来:“马上回去确实不太好受,我明白,但是你要是想再来姨妈这儿,就是不太妥当了。帮我捎个信给客栈的某个人。我、我、我的车抛锚了,我自己赶不过去。”
“把信给我吧。”
“真的太感谢你了。”
“或者我开车送你一趟?”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带个信过去就行了。我已经写好了。我找找。”他脸依旧通红,他从胸口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交给宾兹女士。宾兹女士郑重其事地把它放好。
“作为回报,”宾兹女士说,“你再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在五子之舞中扮演的哪个角色?我感觉,你应该是其中之一。”
“我扮演的是贝蒂。”拉尔夫低声说。
“啊,作为生育的象征,或者按照现在说法,”她拍了拍装着信封的口袋,“爱欲的化身,是吧?”
拉尔夫看上去更加不舒服了:“达尔西来了,想必你应该不介意,你最好——”
“——马上离开,我同意。谢谢你,史丹尼先生,告辞。”
拉尔夫送她到门口,帮她赶开鹅,让她不必担心那对野牛,因为只有其中的一只拦过一次车。最后,他看着她翻过积雪的山坡而去。当拉尔夫回过身,看到马蒂安小姐一直在身后等着他。
“快过来,”她说,“你刚才在干嘛?姨妈很生气。”
Ⅱ
鹅和野牛都没有再来骚扰宾兹女士,她开车驶出大铁门,向村子进发。剩下的路程没什么特别,路两旁千篇一律的农舍、一瞥而过的小卖铺、没有什么建筑特色的教堂。还有一间牧师公馆:毫无疑问,这就是拉尔夫•史丹尼的家。即使在积雪的银装素裹下,村子也毫无美景可言。宾兹女士心想,要真如拉尔夫所说能吸引附庸风雅之士,怕这村子还不够格。不过她很高心,毕竟她此行的目的不在于此。
车沿路开到村子的尽头,宾兹女士看到不远处的路标,上面标着东马蒂安和优福特,一条路就此岔开。
宾兹女士心不在焉地想着,铁铺就在这里吗?冒险家的热情鼓起了她的勇气,而拉尔夫提供的信息也使好奇心有增无减。她停下车,开始寻找。可附近连铁铺的影子也没见着,但她很确定自己没有开过头。宾兹女士并非感性之人,但她此刻搜索铁铺的目光,炽热得一如私奔而来的新娘。然而事与愿违,她目光所及之处,尽是无边的暮色与荒芜:落叶树和常青树交错混杂,近处的路牌,远处的山丘,覆盖大地的茫茫雪色。她打算先去客栈,再问询铁铺一事。她正要开车继续前进之时,却见林间升起一缕轻烟,一个矮个男子,从林子里走向大路,身后还跟着一条可怜兮兮的狗。
她探出车窗,呼出的热气形成了一团雾。她喊道:“晚上好,好心的先生,请问铁匠铺怎么走?”
男子打亮了她一阵,开口说:“啥?”他的狗坐在地上,呜呜地叫着。
宾兹女士才发觉自己已身心俱疲,心想:“今天真是糟糕!真是糟糕!忘了我必须要显得入乡随俗一点。”于是她重复了一遍问题:
“上考斯咋走啊?”
这次她说得又慢又清楚。
“谁被烤死⑥了?”
“威廉老头子。”
“他可没被烤死。他是俺爹。”
尽管累得要命,宾兹女士还是注意到了对方浓重的口音。她大声说道:“你听错了。俺是问你他的铁铺,铁铺在哪儿?我的发音不太好。”
“考斯铁铺就是俺爹的铁铺。”
“可不是,我该往哪儿走?”
“俺爹对女孩家没什么好脸色。”
“是不是在飘烟的那旮旯?”
“昂。”
“谢了。”
宾兹女士继续开车,似乎听到男子又大喊地重复了一句,他爹对女孩子家没什么好脸色。
“谁稀罕?”宾兹女士想。
岔路蜿蜒绕过考斯铁铺,她放眼望去,夜幕下的乡村铁铺,一幅古老的经典乡村画。
风箱正在运作。熔铁炉的火光在墙上跳动。一匹马静待着,半掩在阴影里。熔铁和钩子散出的热风混合着马汗液的油腻味,转而渗进霜冻的空气。在某个暗戳戳的角落里,一个男子对着灯,在忙活着什么。宾兹女士对于民俗气息的捕捉,总是表现敏锐而古怪。她脑海中霎时响起了《快乐的铁匠》⑦的欢快韵律,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平和。她觉得自己满腔的热情得到了释放,一切显得如此生动、闪亮。
铁匠和他的帮手出现在视线中。钳子烧得通红,顶端的月牙形马蹄铁正闪闪生光。铁匠拿低钳子,把蹄铁放在铁砧上。接着他手起锤落,火花四溅,打铁声阵阵直响。火与铁与蹄铁,如同施了魔力,交合一体。
宾兹女士注意到铁匠的帮手,简直就是刚才她在路上碰到的那个小个子的放大版,她猜测这两人也许是兄弟关系。不过铁匠自己身材也极其矮小。这一发现鼓舞着她,她焕如一新地下车,向铁铺的门走去。她这才发现铁铺里的第三个人,躲在昏暗的背景里,打开灯,吹灭了炼火。接着,他动作迅速,拣出一些旧麻袋的碎布盖在某件东西上。
铁匠的帮手瞥了瞥她,却没有说话。铁匠却没有看到她,那宛如细枝桠的手臂形状又丑又怪,不停地忙着手头的工作,脸上汗淋淋的,浸湿的前发贴在前额上。大约吹了五六下,年轻的男子举起手,胸口剧烈地呼吸。另一个男子才停下来,两人交接工作。那个年轻高大的男子干活的样子很轻松,干练的动作让宾兹女士很是赞赏。
她继续等着。铁匠熟练地跪着,把蹄铁按上马蹄,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那个站在后方背景里的男子一动不动。
“爹,有人找你。”铁匠的帮手说。铁匠看了她一眼,扭了扭脑袋。
“有啥事吗,小姐?”
“有人托我带个口信过来,”宾兹小姐愉快地解释起来,“马蒂安城堡的爱丽丝夫人。她们家的炉子坏了。”
一阵沉默。
“谢谢你,那么,小姐,”铁匠的儿子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她的面前。宾兹小姐觉得他似乎有意把她挡在门外:他高大的身材正好成为隔住她视线的屏障。
她对他报以笑容。“我可以进去吗?”她问道,“多么棒的铁铺!”
“没什么可看的,就是那么些旧玩意。”
“巧了,”她打趣道,“我就喜欢旧玩意儿。我一生就爱和旧玩意儿打交道。”
宾兹女士做了个手势,像是把老铁匠和背景里一动不动的男子都框起来:“如果你们知道我是多么了解blackschmidts⑧,都会大吃一惊。”
“小姐,你说啥?”
“比方说,”宾兹女士开始滔滔不绝,语调变得高昂起来,“挂在那边墙上的螺旋铁器,那些都是火符,对吗?当然,还有你们门上的马蹄铁。我还能看到那上面的细刻,你们家族名是安德生,不是安德逊。这些恰恰能说明我想要了解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是证明我所说的证据。这屋子里面,我敢说——”
她踮起脚,鬼鬼祟祟探着脑袋,左右张望,保持着假笑。“我敢说里面有所有我想——”
“不,这里没什么可看的。”
老铁匠发话了,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咆哮声。他的儿子半转过身,宾兹女士趁机挤过空当,溜进屋内,欣喜而笑。
“你是老安德生,是吗?”她喊道,“是吗,你就是老盖瑟本人?我知道你刚才在说笑。你对于你所做的工作太谦虚了,多么漂亮的马儿呀!它是一匹猎马吗?”
“滚远点,她可不是好惹的,你看,”他喝道。母马的后腿一瞪,他把马腿抓住,按在膝上。“她已经被吓到了,离远点,滚开。这是男人的活儿,你一边凉快去。”
“我常常听说,”宾兹女士语气缓和,“英格兰这一带的人都很好客。看来传闻似乎有些出入。我开了两百多——”
“鼓风,快鼓风,克里斯,你还愣着干嘛,她叨叨的这会儿工夫又冷了一批。快鼓风!”
站在背景里的男子操作起风箱。炉里的火光在墙上影影绰绰,把整个铁铺照得通亮。农具,马具,还有集市上赢来的各种奖品,都闪动着光芒。男子往边上移了几步,把原本盖着的碎布掀到一边。宾兹小姐用德语发出惊叹,老铁匠则用英语骂骂咧咧。
一张铁制面具,模样像鸟又像野兽,画着精美的花纹,表情带着几分令人生厌的讥嘲,从阴影中现身,在火光下诡异得如活物一般。
宾兹女士惊喜地大叫一声。
“霍比马!”她惊叫,像疯了似的拍手,“老霍斯!霍比马的头套!我找到了。Gott sei danke⑨,我多么高兴!”
那个男子又把布盖了上去。她看着他们一笑不笑的脸。
“喔,这也算得上是一种款待。”宾兹女士声音渐渐变小,她迟疑地一笑,迅速跑回车里。
注释:
①此句引自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诗歌《圣亚尼节前夜(The Eve of St. Agnes)》,原诗下文为“猫头鹰披着厚羽也周身寒冷/野兔颤抖着拐过冰冻的草叶/羊群拥挤在羊栏里,寂寞无声。”
②《塞林格圆舞曲(Sellinger’s Round)》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威廉•伯德(William Byrd)所作。
③爱奇(Akky)为爱丽丝(Alice)昵称。
④诺亚的妻子,《圣经》中的人物,著名的悍妇。传说中她因无法抛弃朋友为由,不听丈夫劝解,拒绝登上诺亚的方舟,最后由诺亚的大儿子强行拉上方舟。
⑤Guiser,在英语中有“伪装者”之义。
⑥Copse(考斯铁铺)与Corpse(尸体)音近,下文为两人因为听错所引起的笑话,在此改译。
⑦《快乐的铁匠(The Harmonious Blacksmith)》由意大利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朱利亚尼(Mauro Giuliani)根据英籍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所作的《E大调第5号古钢琴组曲》(HWV 430)的第四乐章《咏叹调与变奏》( Air and Variation)的主题改编而成,但《快乐的铁匠》这个名字是出版商出于商业上的考虑加上去的,并非作曲家的本意。
⑧宾兹女士在激动的情况下受德语影响把blacksmith(铁匠)错发成了blackschmidts。
⑨德语,谢天谢地。
-
小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21 22:45:55
-
小河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0-27 22:01:13
-
万圣魔女凌小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22 07:44:14
-
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22 07:09:32
-
灯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22:50:23
-
#瞬间收藏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19:36:43
-
小栗荣次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6-03 13:34:11
-
GFing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4 09:20:07
-
水鸟小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18:23:17
-
天蝎小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5-03 16:44:23
-
问题不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4-03 19:28:56
-
撸尔扎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3:44:32
-
HO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2:53:14
-
prosubmarin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1:39:14
-
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0:59:57
-
福御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0:55:59
-
干爆一切就是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0:49:42
-
老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0:39:32
-
并州达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3-03 10:23:42
南瓜头许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奈欧·马许130周年诞辰丨奈欧·马许和她的秘密生活 (29人喜欢)
- 许言短篇小说作品列表(2024.12.23更新) (3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