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潮流的碰撞—台儿庄古城随笔
执笔人:han玥
去台儿庄是在夏天,学校组织的小学期,要求我们专业的所有人一同去。于是,几辆大巴车,载着满车的学生,一路平坦的到达了目的地。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台儿庄一点儿都不期待,只对当时在台儿庄发生的那场著名战役有略微的了解,所以一直以为那里只是一个红色旅游景区,但没想到在我们入住酒店的不远处竟有一个真正的旅行胜地: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白天安静、庄严,有着仿古建筑的恢弘大气;
夜晚则活泼、喧嚣,散发出年轻活力的气息。
想要走到古城的中心必须经过一条小巷,小巷曲折,两旁整齐的挂着大红灯笼,晚上灯笼亮起来,显得喜气却有一丝阴森。每次身处其中,我都能想到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顺着小巷再往前走,就到古城的中心了,这里小路多且绕,条条通罗马,白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树木葱茏、天水相映,仿佛江南水乡,
但夜晚的古城,你不仅能看到大型表演,路两旁白日里安静的酒吧也变得热闹起来,每家酒吧里总有驻唱歌手,他们或敲着手鼓,或弹着吉他,用歌声诉说他们内心的故事。我们都称夜晚的古城是小丽江。
路上的人多了起来,每个人都兴趣盎然,有老人、夫妇、情侣、孩子,但更多的是单身求偶遇的年轻人,如果你们四目相对,说不定,你们就是对方所寻找的有缘人。酒吧旁开着几家纪念品店,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手工小玩意儿,美丽且精巧。
其中有一家店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在店里仔细地挑挑拣拣只为能选得一张满意的明信片,然后坐在桌旁,认真地写下两行字,盖上当地特有的印戳,最后把信交给老板娘,付上五元钱,这明信片便可以送到你亲朋好友的手中。到了晚上,这古城中小桥流水的景致与白天所看到的截然不同,可谓各有千秋。灯火阑珊,你寻的人,可否出现?
若要谈论美食,我真的不建议在古城中寻觅。晚上八九点,我和三两好友从古城中出来,又累又饿,去门口的小摊儿挑几个串儿炸一下,用饼包起来,再到回酒店必经的一个水果店里用五毛钱买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一并吃了,只觉得是人间美味。
兼并着江南和丽江两种景色的台儿庄古城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建议:
去台儿庄古城最好的季节——暮春,夏季(这时景色最好,暑假期间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去摄影,游客量大)
一天中去古城中游玩的最好时间——傍晚至晚上(白天太热容易中暑,而傍晚凉爽,古城中也热闹)
住宿条件——古城旁有价位不同的酒店,酒店条件都不错(有热水,电视,空调,无线网)
去台儿庄是在夏天,学校组织的小学期,要求我们专业的所有人一同去。于是,几辆大巴车,载着满车的学生,一路平坦的到达了目的地。
说实话,去之前我对台儿庄一点儿都不期待,只对当时在台儿庄发生的那场著名战役有略微的了解,所以一直以为那里只是一个红色旅游景区,但没想到在我们入住酒店的不远处竟有一个真正的旅行胜地: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白天安静、庄严,有着仿古建筑的恢弘大气;
![]() |
夜晚则活泼、喧嚣,散发出年轻活力的气息。
![]() |
想要走到古城的中心必须经过一条小巷,小巷曲折,两旁整齐的挂着大红灯笼,晚上灯笼亮起来,显得喜气却有一丝阴森。每次身处其中,我都能想到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
![]() |
顺着小巷再往前走,就到古城的中心了,这里小路多且绕,条条通罗马,白天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树木葱茏、天水相映,仿佛江南水乡,
![]() |
但夜晚的古城,你不仅能看到大型表演,路两旁白日里安静的酒吧也变得热闹起来,每家酒吧里总有驻唱歌手,他们或敲着手鼓,或弹着吉他,用歌声诉说他们内心的故事。我们都称夜晚的古城是小丽江。
![]() |
![]() |
路上的人多了起来,每个人都兴趣盎然,有老人、夫妇、情侣、孩子,但更多的是单身求偶遇的年轻人,如果你们四目相对,说不定,你们就是对方所寻找的有缘人。酒吧旁开着几家纪念品店,店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手工小玩意儿,美丽且精巧。
![]() |
其中有一家店令我印象深刻,我们在店里仔细地挑挑拣拣只为能选得一张满意的明信片,然后坐在桌旁,认真地写下两行字,盖上当地特有的印戳,最后把信交给老板娘,付上五元钱,这明信片便可以送到你亲朋好友的手中。到了晚上,这古城中小桥流水的景致与白天所看到的截然不同,可谓各有千秋。灯火阑珊,你寻的人,可否出现?
![]() |
若要谈论美食,我真的不建议在古城中寻觅。晚上八九点,我和三两好友从古城中出来,又累又饿,去门口的小摊儿挑几个串儿炸一下,用饼包起来,再到回酒店必经的一个水果店里用五毛钱买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一并吃了,只觉得是人间美味。
兼并着江南和丽江两种景色的台儿庄古城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建议:
去台儿庄古城最好的季节——暮春,夏季(这时景色最好,暑假期间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去摄影,游客量大)
一天中去古城中游玩的最好时间——傍晚至晚上(白天太热容易中暑,而傍晚凉爽,古城中也热闹)
住宿条件——古城旁有价位不同的酒店,酒店条件都不错(有热水,电视,空调,无线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