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宫的人类学短片
法国导演Louidgi Beltrame的新短片《El Brujo》正在东京宫展映。这部20分钟左右的实验短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将两个人物——José Levis Picón和让-皮埃尔·利奥德(Jean-Pierre Léaud)——联系到了一起,前者饰演一位秘鲁医师,而后者则是电影《四百击》( Quatre Cents Coups ,1959)中的著名演员。
El Brujo在西班牙语里是“男巫师”的意思,同时也是秘鲁北部沿海地区考古遗址的名字。这里曾滋养过Cupisnique和Slinar文明,在公元1至8世纪,更是莫切文明(Moche culture)最重要的发源地。这部短片的前半部分就是在这个南美的考古点附近拍摄完成的,而前半部的主人公Jose Levis Picon只做了一个动作——跑。他沿着海岸线在沙丘上奔跑,目视前方,踏着砂石。他最终的目的地是太平洋,而他奔向大海的身影正是在重新演绎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四百击》中的最后一个片段——由利奥德扮演的少年安托万在警哨声中绝望地朝大海跑去。
故事至此,我以为这只是导演Beltrame对《四百击》的一次致敬,平淡无奇。直到镜头突然转向了巴黎街头,而故事的主人公从秘鲁医师变成了现年71岁的利奥德。他穿着一件深色高领毛衫和西服外套,神情严肃,又好像是在掩饰着慌张与无所适从。随着红绿灯的闪烁和汽车的鸣笛,他向着未知的方向行走。
这一系列的移位毫无疑问都是Beltrame的精心安排,他通过演员、行为举止、地点与时空的转换,使“安托万”这一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在两种语境下得到解读。导演本人借用安第斯地区的艾马拉(Aymara)文化为这一“错位”提供了一种解读:在艾马拉语中,“过去”摆在人们的前方,而“未来”则在身后。这与我们通常对于时间的认知恰恰相反。当镜头跟随着秘鲁“安托万”的脚步掠过太阳神庙遗址,他究竟是在被什么追赶,殖民统治、现代文明?而他面对的到底是过去还是将来?这样的“移位”也间接否认了爱德华·泰勒(Edward·Burnett·Tylor)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提出的人类学理论体系,同时反驳了“原始文化”的概念。
而与此同时,巴黎街头的“安托万”虽是利奥德本人,却又好像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结尾处,跟着Jacno的洗脑音乐《Triangle》,他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首歌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单曲循环N遍了)。
“移位”这一主题同样出现在了这部电影的个海报中。海报上大量的荧光黄和荧光粉显然是在重现Chicha音乐的特有视觉语言。Chicha本身是拉丁美洲地区Cumbia音乐的分支,在70年代晚期起源于秘鲁尤其是首都利马的贫民区,但chicha的概念被逐渐拓宽,开始指代一种风格、甚至一种文化,而Chicha文化最有特点的就是这种大量使用荧光色吸引人们眼球的音乐会海报。在本片的海报中,Coline Sunier和Charles Maze两位画家将荧光元素与南美图腾结合在了一起,既是对都市文化的指代,也是对消逝的文明的致敬。
最后,欢迎跟着洗脑歌曲一起摇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8CmUYKoAc
El Brujo在西班牙语里是“男巫师”的意思,同时也是秘鲁北部沿海地区考古遗址的名字。这里曾滋养过Cupisnique和Slinar文明,在公元1至8世纪,更是莫切文明(Moche culture)最重要的发源地。这部短片的前半部分就是在这个南美的考古点附近拍摄完成的,而前半部的主人公Jose Levis Picon只做了一个动作——跑。他沿着海岸线在沙丘上奔跑,目视前方,踏着砂石。他最终的目的地是太平洋,而他奔向大海的身影正是在重新演绎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四百击》中的最后一个片段——由利奥德扮演的少年安托万在警哨声中绝望地朝大海跑去。
故事至此,我以为这只是导演Beltrame对《四百击》的一次致敬,平淡无奇。直到镜头突然转向了巴黎街头,而故事的主人公从秘鲁医师变成了现年71岁的利奥德。他穿着一件深色高领毛衫和西服外套,神情严肃,又好像是在掩饰着慌张与无所适从。随着红绿灯的闪烁和汽车的鸣笛,他向着未知的方向行走。
这一系列的移位毫无疑问都是Beltrame的精心安排,他通过演员、行为举止、地点与时空的转换,使“安托万”这一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在两种语境下得到解读。导演本人借用安第斯地区的艾马拉(Aymara)文化为这一“错位”提供了一种解读:在艾马拉语中,“过去”摆在人们的前方,而“未来”则在身后。这与我们通常对于时间的认知恰恰相反。当镜头跟随着秘鲁“安托万”的脚步掠过太阳神庙遗址,他究竟是在被什么追赶,殖民统治、现代文明?而他面对的到底是过去还是将来?这样的“移位”也间接否认了爱德华·泰勒(Edward·Burnett·Tylor)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所提出的人类学理论体系,同时反驳了“原始文化”的概念。
而与此同时,巴黎街头的“安托万”虽是利奥德本人,却又好像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了错误的地点。结尾处,跟着Jacno的洗脑音乐《Triangle》,他似乎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这首歌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单曲循环N遍了)。
“移位”这一主题同样出现在了这部电影的个海报中。海报上大量的荧光黄和荧光粉显然是在重现Chicha音乐的特有视觉语言。Chicha本身是拉丁美洲地区Cumbia音乐的分支,在70年代晚期起源于秘鲁尤其是首都利马的贫民区,但chicha的概念被逐渐拓宽,开始指代一种风格、甚至一种文化,而Chicha文化最有特点的就是这种大量使用荧光色吸引人们眼球的音乐会海报。在本片的海报中,Coline Sunier和Charles Maze两位画家将荧光元素与南美图腾结合在了一起,既是对都市文化的指代,也是对消逝的文明的致敬。
![]() |
前半段的秘鲁医师 |
![]() |
后半段的利奥德 |
![]() |
电影海报,简直想用来当头像!!! |
![]() |
Chicha音乐的海报就是这个意思 |
最后,欢迎跟着洗脑歌曲一起摇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d8CmUYK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