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边有佳人——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冒辟疆
秦淮八艳似乎人人皆有所听说,有所闲谈。不过把这八艳拆开来一个个说,似乎说得清的人如今便少了些。秦淮八艳之中有佳人名董小宛,明末四公子中有郎君名冒辟疆。他们之间的爱情在明末清初的政局动荡兵荒马乱之中颠沛流离,然又坚贞相随,执子之手,不离不弃。今天要说的,便是董小宛与冒辟疆的爱情。
董小宛,因仰慕李白,别号青莲女史。关于这一位的民间传说不知凡几。相传黛玉葬花便是根据董小宛于鸡笼山上泪葬残花一事而来。另相传江南一带人爱吃的“虎皮肉”和“董糖”皆是董小宛的首创,董小宛以精细的白糖、香油、面粉、白芝麻等做成酥软香甜入口即化的董糖,托人带给冒辟疆,也许是希望他想起自己的时候,口中添一块香而不腻的美味,就如同回忆起和自己相伴的滋味吧。又相传董小宛后被洪承畴抢走,送入宫中,成为顺治皇帝毕生心爱的董妃,然此说已确认为坊间附会的讹传而已。
明末之时,南京城狎妓之风盛行,风流名士们自也常常流连风月青楼之地,那时还非常流行《花榜》和《嫖经》一类的“杂志刊物”,花榜大抵就是烟花之地的美女评选排行榜,嫖经则内容更为丰富,含有仔细研究的意思,大约算得上如何高大上地狎妓的指导说明书。
冒辟疆是当时出名的俊俏才子,张明弼所作的《冒姬董小宛传》中如此描述冒辟疆:“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余尝以诗赠之,目为‘东海秀影’。所居几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再说董小宛,不仅佳人颜如玉,同时也才情出众,诗书画艺皆精,且厨艺也令人叫绝。在冒辟疆的著作《影梅庵忆语》中就记载了不少小宛的文艺爱好以及平时的美食佳作,典型是既被心爱的姑娘抓住了心,也被抓住了胃。
如此才子佳人,秦淮之畔一见有倾心之意,再见有定情之愿,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在那样动荡别离的年岁里,相爱简单相守却难。两人初相爱时,董小宛债台高筑,老鸨不肯放人,冒辟疆虽为世家子弟,但年纪轻轻功名未立,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好在后来身为东林党魁首钱谦益(秦淮八艳中柳如是的丈夫)主动赠金相救,二人才得以解困。在此之后,冒辟疆终于取得心爱的姑娘回家为妾,他在《忆语》中曾说自己在一生之中所享受的所有清福,都在九年之中享尽了,而这九年,便是董小宛嫁给他后的九年。
小宛嫁给冒辟疆不久后,冒家便踏上颠沛的日子,举家避祸——避仇家、避清兵、避这多灾的乱世。当时有不少的明朝臣子选择了降清、仕清,而董小宛目睹了各种清兵过境带来的残酷民族屠杀,心中剧痛之下不愿丈夫失了民族气节,反复多次劝说冒辟疆不要和满清贵族合作或是仕清。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记载,董小宛曾对他有言:“脱有不测,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涛万顷,是吾葬身处也。”而冒辟疆也听了小宛的话,自始至终不曾仕清,晚年甚至以卖字谋生,清贫而终。
《忆语》中满满的是冒辟疆对董小宛的种种思念与回忆。甚至是细微平常的小事,只因是与董小宛相关的,冒辟疆也一一记录下来。他写她爱画画——“能做小丛寒树,笔墨楚楚”;他写她能喝酒,但因为他酒量差而罢饮;他写她如何精挑细选地插花来装饰他们的厅室;他写她最爱月亮,在他看来月下的她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他说董小宛口味清淡,不喜欢吃甜腻的,而冒辟疆自己则喜欢吃各种甜食海鲜,小宛便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就连细节和步骤冒辟疆都能一一回忆出来,大抵在这般锯细靡遗的回忆之中,他仿佛觉着小宛还活着,自己还如曾经那般平常和温暖地被小宛爱着吧。
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冒辟疆曾大病了三场,都是董小宛日夜相守在身边照顾,劝他吃饭,逗他开心,喂他吃药,帮他清理卫生。董小宛本身便是与健康无缘的体弱女子,但出于爱,她付出了比常人更甚的辛苦。情比金坚,奈何命比纸薄,嫁他九年,便在二十八岁的年华中落花逝去。冒辟疆在哀辞中写道“子归何处,我谁与群。翼鸟迷林,比鱼失濑。朝不辨明,夕不省昧......自子之死,生趣渐尽......”
董小宛爱梅,冒辟疆将她葬于影梅庵,用了剩下的半生来思念他的爱人,直到冒辟疆七十多岁了,他依然在诗中写道:“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
日记参考书籍:《董小宛汇考》;《影梅庵忆语》
![]() |
插图出自《董小宛汇考》 |
董小宛,因仰慕李白,别号青莲女史。关于这一位的民间传说不知凡几。相传黛玉葬花便是根据董小宛于鸡笼山上泪葬残花一事而来。另相传江南一带人爱吃的“虎皮肉”和“董糖”皆是董小宛的首创,董小宛以精细的白糖、香油、面粉、白芝麻等做成酥软香甜入口即化的董糖,托人带给冒辟疆,也许是希望他想起自己的时候,口中添一块香而不腻的美味,就如同回忆起和自己相伴的滋味吧。又相传董小宛后被洪承畴抢走,送入宫中,成为顺治皇帝毕生心爱的董妃,然此说已确认为坊间附会的讹传而已。
明末之时,南京城狎妓之风盛行,风流名士们自也常常流连风月青楼之地,那时还非常流行《花榜》和《嫖经》一类的“杂志刊物”,花榜大抵就是烟花之地的美女评选排行榜,嫖经则内容更为丰富,含有仔细研究的意思,大约算得上如何高大上地狎妓的指导说明书。
![]() |
金陵秦淮河。http://www.duitang.com |
冒辟疆是当时出名的俊俏才子,张明弼所作的《冒姬董小宛传》中如此描述冒辟疆:“其人姿仪天出,神清彻肤,余尝以诗赠之,目为‘东海秀影’。所居几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再说董小宛,不仅佳人颜如玉,同时也才情出众,诗书画艺皆精,且厨艺也令人叫绝。在冒辟疆的著作《影梅庵忆语》中就记载了不少小宛的文艺爱好以及平时的美食佳作,典型是既被心爱的姑娘抓住了心,也被抓住了胃。
![]() |
插图出自《董小宛汇考》 |
如此才子佳人,秦淮之畔一见有倾心之意,再见有定情之愿,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在那样动荡别离的年岁里,相爱简单相守却难。两人初相爱时,董小宛债台高筑,老鸨不肯放人,冒辟疆虽为世家子弟,但年纪轻轻功名未立,一时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好在后来身为东林党魁首钱谦益(秦淮八艳中柳如是的丈夫)主动赠金相救,二人才得以解困。在此之后,冒辟疆终于取得心爱的姑娘回家为妾,他在《忆语》中曾说自己在一生之中所享受的所有清福,都在九年之中享尽了,而这九年,便是董小宛嫁给他后的九年。
小宛嫁给冒辟疆不久后,冒家便踏上颠沛的日子,举家避祸——避仇家、避清兵、避这多灾的乱世。当时有不少的明朝臣子选择了降清、仕清,而董小宛目睹了各种清兵过境带来的残酷民族屠杀,心中剧痛之下不愿丈夫失了民族气节,反复多次劝说冒辟疆不要和满清贵族合作或是仕清。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中记载,董小宛曾对他有言:“脱有不测,前与君纵观大海,狂涛万顷,是吾葬身处也。”而冒辟疆也听了小宛的话,自始至终不曾仕清,晚年甚至以卖字谋生,清贫而终。
《忆语》中满满的是冒辟疆对董小宛的种种思念与回忆。甚至是细微平常的小事,只因是与董小宛相关的,冒辟疆也一一记录下来。他写她爱画画——“能做小丛寒树,笔墨楚楚”;他写她能喝酒,但因为他酒量差而罢饮;他写她如何精挑细选地插花来装饰他们的厅室;他写她最爱月亮,在他看来月下的她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他说董小宛口味清淡,不喜欢吃甜腻的,而冒辟疆自己则喜欢吃各种甜食海鲜,小宛便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就连细节和步骤冒辟疆都能一一回忆出来,大抵在这般锯细靡遗的回忆之中,他仿佛觉着小宛还活着,自己还如曾经那般平常和温暖地被小宛爱着吧。
在流离失所的日子里,冒辟疆曾大病了三场,都是董小宛日夜相守在身边照顾,劝他吃饭,逗他开心,喂他吃药,帮他清理卫生。董小宛本身便是与健康无缘的体弱女子,但出于爱,她付出了比常人更甚的辛苦。情比金坚,奈何命比纸薄,嫁他九年,便在二十八岁的年华中落花逝去。冒辟疆在哀辞中写道“子归何处,我谁与群。翼鸟迷林,比鱼失濑。朝不辨明,夕不省昧......自子之死,生趣渐尽......”
董小宛爱梅,冒辟疆将她葬于影梅庵,用了剩下的半生来思念他的爱人,直到冒辟疆七十多岁了,他依然在诗中写道:“至今望秦海,鬼妾不曾归。”
![]() |
插图出自《董小宛汇考》,“月明残雪映梅花”是吴梅村对董小宛的 |
日记参考书籍:《董小宛汇考》;《影梅庵忆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寒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北美生活日志之做胃镜这件事 (2人喜欢)
- 哥哥妹妹的阿拉斯加雪橇极光之旅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