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
by 选择了就不后悔的 李慢慢
(微信公号:李慢慢的wuli板凳儿)
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究竟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还是向哪里走?
又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啊!又是学生们开学,白领们考虑跳槽,没对象的想要找对象的季节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都会在春天有一个新的规划,有的人还不知道要怎么规划,面前的路似乎有太多种可能性,究竟要怎么走才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
那,开始咯~
读书or工作?
p君是一个很酷的男生,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同学们纷纷去了四大这样的公司工作,他却执着地选择了支教,跟山村的孩子们在一起,积极做慈善,还因此被央视报道。
支教快结束的时候,他面临着选择,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和一所海外的大学同时给他发来了offer,是跟大学同学们一样,去职场上打拼几年后,当个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还是继续读书深造,在学术界有一番成就呢?
读书还是工作,几乎是成年之后的第一个路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读书。
工作的优势显而易见,尽早融入社会,学习在残酷而冷静的商业世界里的生存法则。
工作会有收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金钱,这跟学生时期家里给的零花钱不同,因为是自己辛苦赚来的,所以会花得特别爽;
工作就有实践的技能傍身,学生时期大多数是从老师的经验里和书本中吸收养分,即使是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也大致像过家家一样,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而到了公司,就会让自己的工作技能值一格一格逐渐上涨;
工作之后人脉圈也相应扩大,如果幸运地遇到一位好上司,结识一群优秀有爱的同事,能在工作中特别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一点一滴的工作成就,也会产生自豪感。
读书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不能立刻赚到钱,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对未来的人生格局有重要的帮助。
读书的时候,视野会更开阔,尤其是当你身处在一个教授和同学都非常精英的环境。当然,这也取决于专业,以及继续深造的目的,是为了钻研学术,还是为了毕业之后更好地了解商业社会。
学术之路非常漫长而且艰辛,可能要做到博士后才会看到一点成绩。从大学毕业到博士后到这几年时间,就要考虑清楚是否有决心,能够度过一段可以称作清贫的生活,而此时,也要考虑选择职场的同龄人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收入,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如果说,毕业之后要选择继续融入商业社会,那么选择读书的专业和学校就尤为重要,重视实践和能够扩展商业人脉圈是首要条件。
学历是一块敲门砖,是社会上招聘筛选人才的第一道门槛,因为能够在顶尖的学校读书的人,他的工作能力也不会太差。
虽然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学历很低但成就很高的名人,可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是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保持自学的习惯,而这些商界大佬也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选择重回学校充电。
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说能够拿到奖学金或者家人能够支持学费,尽量选择读书吧。毕业就工作你可以快速得到眼前的既得利益,但是读书深造之后,你能得到的则是长远利益,虽然需要忍耐一段清贫的日子。
出国or留守?
d酱是一位青年医生,工作出色的同时也在坚持进修,不管是前途还是钱途都非常光明。摆在她面前的是出国还是留守的选择题。
留在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医生是越老越吃香,她现在工作和研究的领域在国内尚属发展早期,竞争还没有充分形成,只要专注于工作,等她到一定年纪,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出国工作则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最能想到的工作方式就是开一家诊所,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能够自己经营好,不能像在国内供职于大医院,只需要关心医术的进步。
在国内的发展是看得到未来至少40年的前景的,但是出国则是完全从零起步,白手打天下,会经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人际交往圈也没有在国内时这么轻松惬意。
世界很大,不要留在舒适区,不确定环境下奋斗能带来的成就感,会大于按部就班走规划跑道,如果是我,我会选出国。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上稳定的生活,人生之路一帆风顺是最好的。尤其是经历过白手起家的父辈们,知道自己打拼有多么辛苦,才希望孩子当个傻白甜,一辈子被人保护。
但是,世界原本就是不确定的,谁敢保证长长的人生中,不会遇到一点变故呢?当玻璃罩里的玫瑰花失去了玻璃罩,外面世界的狂风大雨她还能不能抵御得了呢?如果年轻的时候都没有冒过险,垂垂老矣的时候,是否会后悔遗憾呢?
就像打游戏一样,第一两关让你迅速上手,找到了游戏的乐趣,接下来一关比一关难,你才有劲头不断挑战。如果前面很多关的关卡一点挑战性都没有,你还想继续下去吗?
事业or家庭?
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虽然说现在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但是在职场上,仍然有诸多对女性不利的情况。已婚大龄未育女青年在很多企业的人事部门中,是最好不要选择的人群,因为这样的女员工,在职期间几乎肯定要经历生育,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难怪就连女神高圆圆,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里饰演一个32岁的女白领,不仅遭受了职场歧视,还只能嫁给既不帅又不年轻35岁的黄海波。然而生活中的高圆圆,却是35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小五岁的帅哥赵又廷。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观点,说年轻人在面对事业和家庭的选择时,如果20多岁,最好选择工作,因为这时候自己没有明确的规划,基本上都在为别人打工,还谈不上自己的事业;30岁后,职场上几年的历练让自己对事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知道接下来要走的道路。对于家庭,30岁可能已经经历过几段恋爱,知道什么样的伴侣最适合自己,这个时期成立家庭会比较稳定。
我不赞同按照时间来一刀切事业和家庭的分界线。
其实事业和家庭原本就不应该被放在天平的两端做比较。最重要的并不是选择,而是有没有承担事业和家庭的责任感。
古人说,先成家,后立业。现在也听过投资人喜欢投已经有小家的创业者,这是为什么?
不论男女,选择跟一个异性一起组成家庭,就意味着两个人已经达成一种契约,互相成为彼此人生的合伙人。
经营家庭跟经营公司一样,两位合伙人要学会经营,共同制定家庭的未来战略规划,学会管理,核算财税,尽量用最少的物质消耗创造最大的物质利益。同时,结婚不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情,双方的家庭也介入进来,有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这个能力放在商业世界中,也能处理好与合伙人,客户,合作伙伴等之间的关系。
并且,有了家庭就有了生活的后盾,也必须扛起养家糊口的职责。这也就意味着,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家庭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克服,不会随随便便就撂挑子。而了无牵挂的单身,有可能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非常重要的态度。在目前这个人生阶段,你觉得事业占人生的比重大,就尽全力去拼工作;如果遇到一个值得你度过一生的人,那就尽最大努力跟这个人组成家庭,一起好好经营下午。但你要知道,事业和家庭本身并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说到底,成年之后,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考虑,你所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能让你未来的人生有着不同的走向。没有什么百分之百正确的选择方式,人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满意的选择,并且坚定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后悔地奋勇前行!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
(微信公号:李慢慢的wuli板凳儿)
在人生的米字路口,究竟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还是向哪里走?
又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啊!又是学生们开学,白领们考虑跳槽,没对象的想要找对象的季节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很多人都会在春天有一个新的规划,有的人还不知道要怎么规划,面前的路似乎有太多种可能性,究竟要怎么走才好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
那,开始咯~
读书or工作?
p君是一个很酷的男生,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同学们纷纷去了四大这样的公司工作,他却执着地选择了支教,跟山村的孩子们在一起,积极做慈善,还因此被央视报道。
支教快结束的时候,他面临着选择,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和一所海外的大学同时给他发来了offer,是跟大学同学们一样,去职场上打拼几年后,当个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还是继续读书深造,在学术界有一番成就呢?
读书还是工作,几乎是成年之后的第一个路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读书。
工作的优势显而易见,尽早融入社会,学习在残酷而冷静的商业世界里的生存法则。
![]() |
工作会有收入,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金钱,这跟学生时期家里给的零花钱不同,因为是自己辛苦赚来的,所以会花得特别爽;
工作就有实践的技能傍身,学生时期大多数是从老师的经验里和书本中吸收养分,即使是学校里的社团活动也大致像过家家一样,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而到了公司,就会让自己的工作技能值一格一格逐渐上涨;
工作之后人脉圈也相应扩大,如果幸运地遇到一位好上司,结识一群优秀有爱的同事,能在工作中特别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一点一滴的工作成就,也会产生自豪感。
读书的优势不那么明显,不能立刻赚到钱,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对未来的人生格局有重要的帮助。
读书的时候,视野会更开阔,尤其是当你身处在一个教授和同学都非常精英的环境。当然,这也取决于专业,以及继续深造的目的,是为了钻研学术,还是为了毕业之后更好地了解商业社会。
![]() |
学术之路非常漫长而且艰辛,可能要做到博士后才会看到一点成绩。从大学毕业到博士后到这几年时间,就要考虑清楚是否有决心,能够度过一段可以称作清贫的生活,而此时,也要考虑选择职场的同龄人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收入,对自己带来的影响。
如果说,毕业之后要选择继续融入商业社会,那么选择读书的专业和学校就尤为重要,重视实践和能够扩展商业人脉圈是首要条件。
学历是一块敲门砖,是社会上招聘筛选人才的第一道门槛,因为能够在顶尖的学校读书的人,他的工作能力也不会太差。
虽然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学历很低但成就很高的名人,可是他们在社会中生存是发挥了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一直保持自学的习惯,而这些商界大佬也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选择重回学校充电。
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说能够拿到奖学金或者家人能够支持学费,尽量选择读书吧。毕业就工作你可以快速得到眼前的既得利益,但是读书深造之后,你能得到的则是长远利益,虽然需要忍耐一段清贫的日子。
出国or留守?
d酱是一位青年医生,工作出色的同时也在坚持进修,不管是前途还是钱途都非常光明。摆在她面前的是出国还是留守的选择题。
留在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医生是越老越吃香,她现在工作和研究的领域在国内尚属发展早期,竞争还没有充分形成,只要专注于工作,等她到一定年纪,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出国工作则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最能想到的工作方式就是开一家诊所,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能够自己经营好,不能像在国内供职于大医院,只需要关心医术的进步。
在国内的发展是看得到未来至少40年的前景的,但是出国则是完全从零起步,白手打天下,会经历文化差异带来的冲击,人际交往圈也没有在国内时这么轻松惬意。
世界很大,不要留在舒适区,不确定环境下奋斗能带来的成就感,会大于按部就班走规划跑道,如果是我,我会选出国。
![]() |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过上稳定的生活,人生之路一帆风顺是最好的。尤其是经历过白手起家的父辈们,知道自己打拼有多么辛苦,才希望孩子当个傻白甜,一辈子被人保护。
但是,世界原本就是不确定的,谁敢保证长长的人生中,不会遇到一点变故呢?当玻璃罩里的玫瑰花失去了玻璃罩,外面世界的狂风大雨她还能不能抵御得了呢?如果年轻的时候都没有冒过险,垂垂老矣的时候,是否会后悔遗憾呢?
就像打游戏一样,第一两关让你迅速上手,找到了游戏的乐趣,接下来一关比一关难,你才有劲头不断挑战。如果前面很多关的关卡一点挑战性都没有,你还想继续下去吗?
事业or家庭?
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女性的问题,虽然说现在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但是在职场上,仍然有诸多对女性不利的情况。已婚大龄未育女青年在很多企业的人事部门中,是最好不要选择的人群,因为这样的女员工,在职期间几乎肯定要经历生育,无法为企业创造价值。
也难怪就连女神高圆圆,在电视剧《咱们结婚吧》里饰演一个32岁的女白领,不仅遭受了职场歧视,还只能嫁给既不帅又不年轻35岁的黄海波。然而生活中的高圆圆,却是35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小五岁的帅哥赵又廷。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观点,说年轻人在面对事业和家庭的选择时,如果20多岁,最好选择工作,因为这时候自己没有明确的规划,基本上都在为别人打工,还谈不上自己的事业;30岁后,职场上几年的历练让自己对事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知道接下来要走的道路。对于家庭,30岁可能已经经历过几段恋爱,知道什么样的伴侣最适合自己,这个时期成立家庭会比较稳定。
![]() |
我不赞同按照时间来一刀切事业和家庭的分界线。
其实事业和家庭原本就不应该被放在天平的两端做比较。最重要的并不是选择,而是有没有承担事业和家庭的责任感。
古人说,先成家,后立业。现在也听过投资人喜欢投已经有小家的创业者,这是为什么?
不论男女,选择跟一个异性一起组成家庭,就意味着两个人已经达成一种契约,互相成为彼此人生的合伙人。
![]() |
经营家庭跟经营公司一样,两位合伙人要学会经营,共同制定家庭的未来战略规划,学会管理,核算财税,尽量用最少的物质消耗创造最大的物质利益。同时,结婚不仅是男女双方的事情,双方的家庭也介入进来,有能力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这个能力放在商业世界中,也能处理好与合伙人,客户,合作伙伴等之间的关系。
并且,有了家庭就有了生活的后盾,也必须扛起养家糊口的职责。这也就意味着,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家庭的人都会想尽办法克服,不会随随便便就撂挑子。而了无牵挂的单身,有可能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非常重要的态度。在目前这个人生阶段,你觉得事业占人生的比重大,就尽全力去拼工作;如果遇到一个值得你度过一生的人,那就尽最大努力跟这个人组成家庭,一起好好经营下午。但你要知道,事业和家庭本身并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 |
说到底,成年之后,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考虑,你所做出的每个决定,都能让你未来的人生有着不同的走向。没有什么百分之百正确的选择方式,人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满意的选择,并且坚定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后悔地奋勇前行!
![]() |
板凳儿姐姐李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