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Adam --这不是坑爹,是啃泥
上周末下去南部,顺便去Toulouse大区的Colomiers跑了个17公里的越野。这个事情教育了我:越野不是能“顺便”跑的。自从SainteLyon一夜,真是每次挑战都有新惊喜。
跑到最后几公里时不断自诘“你到底tmd为什么还在跑!”,进而怀疑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这种程度的惊喜。
本来以为上次在乱石堆里爬坡滚山的已经是极限了,居然马上就遭遇更为坑爹的路线。数据上看,Mac Adam并不困难,没有什么特殊的地型地貌,海拔直降也就是公园里小山坡的水平。
下面当然有转折。
组织者选在3月初应该算准了当地雨水充沛。老天确实也很给脸,据说之前就已经下了几天的雨,周六还刷了场大的。从而保证了这一路上,除了开头和收尾的三公里公路段之外,全程都是泥都是泥都是泥。
不是那种一脚下去“滋”或者“啾”一声在鞋底软开的友好的泥,而是踩下去陷进去半只脚,拔起腿留下来半只鞋,平地里跑三步滑一记,上坡时蹬一跨退两脚,下坡时不用动自己滑的恶魔之泥。把脚提起来随便甩甩,鞋底下就能飞出去二两泥。
我跑步不带相机,以下借用跑友们拍的照直观地呈现当天路况
注意,以上描写并没有使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有两回下坡,我都好像搞笑版人猿泰山的主角,哇哇叫着一路惯性地滑下去,想刹都刹不住车,在弯曲狭窄的山路上,只能靠推抱搂撞树干和拉揪扯拽(带刺的)灌木枝条改变方向勉强维持平衡。
加上当天阴云密布,我一个生在红旗下的80后深刻体会到了毛诗人“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长征苦。
在跑到8公里的时候,我以为组织方在“需知”中不应该说“强力建议大家穿越野鞋”这样的话。虽然重一点,但是穿登山鞋加个雪地防滑套,在这啃泥地上,肯定比穿跑鞋来得快。
我居然开始怀念起野猪奔那一路上的碎石磕脚和漫漫陡坡。那至少是干燥的,吃力一点,手脚并用总是有能爬上去的。
组委会非常故意地安排了这条线路。每次看到公路就在眼前,我雀跃着想着“终于可以正常跑一段”的时候,立刻就被赶上了另一条更加泥泞的山道。
Mac Adam的坡,即使只有20米,因为脚底打滑使不上力,加上之前下坡时手掌受了伤,就是攀着满是泥浆的绳路(没错,就这么点高也需要绳路)也是爬不上去。被泰国妹子压在背上分筋错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给医生剪伤口缝针,夜穿雪山雨过沼泽都没有吭过一声的汉子如我,在一个滑滑梯那么高的山坡上,在距离坡顶只有半步之遥的地方,无力地挂在绳索上,呻吟。
多得跑在我后面的小哥把我给举了上去。字面意义上的。正在我站立不稳行将摔个狗啃泥的当口,突然一双手架住肋下,然后我就双脚腾空,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站在了坡顶。直到跑上最后的公路,这位小哥始终跑在我身后,几次在我要滑倒的时候及时援手,超级有安全感的,差点要爱上了。
最后还过了两条山溪。刚好是那种跳不过去必须趟过去的宽度。溪口都有摄影师在蹲点。我算是在组委会的满满恶意中败下阵来。从来没在这种路面上玩过,路跑的一切技巧完全用不上。在挣向终点的路上(而不是在休息室或回家的路上)听到了“给最后的参赛者们加油”的话。
我特么终于当了一回“最后”。
怨天尤人不是我的作风。所以还是来总结一下泥浆越野的经验教训,下次争取跑快点。
首先,要减重。这话也是说了好久,但是因为外表还OK,就一直没太认真执行。质量大惯性就大。一路上看到那些踏泥飞雁的妹子们个个都小巧轻盈,不像我似的一脚一个坑。
其次,再怎么不喜欢重训,还是要训啊。那位几次托举我(55公斤)的小哥,等到了终点才有机会好好打量,果然有相当于两个金钟国的体型。业余橄榄球运动员。。。长跑很不行,但是上下肢力量强,爬个泥山什么的就很easy
然后,跑越野之前真的应该多查资料,确认好路况,真的真的真的不能随随便便报名。像这种泥路,还是应该穿五指的。
最后,泥跑一定有技巧。要研究一下。
跑到最后几公里时不断自诘“你到底tmd为什么还在跑!”,进而怀疑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这种程度的惊喜。
本来以为上次在乱石堆里爬坡滚山的已经是极限了,居然马上就遭遇更为坑爹的路线。数据上看,Mac Adam并不困难,没有什么特殊的地型地貌,海拔直降也就是公园里小山坡的水平。
下面当然有转折。
组织者选在3月初应该算准了当地雨水充沛。老天确实也很给脸,据说之前就已经下了几天的雨,周六还刷了场大的。从而保证了这一路上,除了开头和收尾的三公里公路段之外,全程都是泥都是泥都是泥。
不是那种一脚下去“滋”或者“啾”一声在鞋底软开的友好的泥,而是踩下去陷进去半只脚,拔起腿留下来半只鞋,平地里跑三步滑一记,上坡时蹬一跨退两脚,下坡时不用动自己滑的恶魔之泥。把脚提起来随便甩甩,鞋底下就能飞出去二两泥。
我跑步不带相机,以下借用跑友们拍的照直观地呈现当天路况
![]() |
这是程度比较轻的泥 |
注意,以上描写并没有使用“夸张”这一修辞手法。有两回下坡,我都好像搞笑版人猿泰山的主角,哇哇叫着一路惯性地滑下去,想刹都刹不住车,在弯曲狭窄的山路上,只能靠推抱搂撞树干和拉揪扯拽(带刺的)灌木枝条改变方向勉强维持平衡。
加上当天阴云密布,我一个生在红旗下的80后深刻体会到了毛诗人“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长征苦。
在跑到8公里的时候,我以为组织方在“需知”中不应该说“强力建议大家穿越野鞋”这样的话。虽然重一点,但是穿登山鞋加个雪地防滑套,在这啃泥地上,肯定比穿跑鞋来得快。
![]() |
我一度以为这特么是泥坑跑 |
我居然开始怀念起野猪奔那一路上的碎石磕脚和漫漫陡坡。那至少是干燥的,吃力一点,手脚并用总是有能爬上去的。
组委会非常故意地安排了这条线路。每次看到公路就在眼前,我雀跃着想着“终于可以正常跑一段”的时候,立刻就被赶上了另一条更加泥泞的山道。
Mac Adam的坡,即使只有20米,因为脚底打滑使不上力,加上之前下坡时手掌受了伤,就是攀着满是泥浆的绳路(没错,就这么点高也需要绳路)也是爬不上去。被泰国妹子压在背上分筋错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给医生剪伤口缝针,夜穿雪山雨过沼泽都没有吭过一声的汉子如我,在一个滑滑梯那么高的山坡上,在距离坡顶只有半步之遥的地方,无力地挂在绳索上,呻吟。
多得跑在我后面的小哥把我给举了上去。字面意义上的。正在我站立不稳行将摔个狗啃泥的当口,突然一双手架住肋下,然后我就双脚腾空,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站在了坡顶。直到跑上最后的公路,这位小哥始终跑在我身后,几次在我要滑倒的时候及时援手,超级有安全感的,差点要爱上了。
最后还过了两条山溪。刚好是那种跳不过去必须趟过去的宽度。溪口都有摄影师在蹲点。我算是在组委会的满满恶意中败下阵来。从来没在这种路面上玩过,路跑的一切技巧完全用不上。在挣向终点的路上(而不是在休息室或回家的路上)听到了“给最后的参赛者们加油”的话。
我特么终于当了一回“最后”。
![]() |
注:全部完赛者共计202人 |
怨天尤人不是我的作风。所以还是来总结一下泥浆越野的经验教训,下次争取跑快点。
首先,要减重。这话也是说了好久,但是因为外表还OK,就一直没太认真执行。质量大惯性就大。一路上看到那些踏泥飞雁的妹子们个个都小巧轻盈,不像我似的一脚一个坑。
其次,再怎么不喜欢重训,还是要训啊。那位几次托举我(55公斤)的小哥,等到了终点才有机会好好打量,果然有相当于两个金钟国的体型。业余橄榄球运动员。。。长跑很不行,但是上下肢力量强,爬个泥山什么的就很easy
然后,跑越野之前真的应该多查资料,确认好路况,真的真的真的不能随随便便报名。像这种泥路,还是应该穿五指的。
最后,泥跑一定有技巧。要研究一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