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会笔记1
女性之花的欲望机器:雪绒花计划女性主义讨论会
张念、张涵露、截获电台
明当代美术馆(闸北区永和东路436号)
2016/3/8 14:00-16:00
——张念老师谈论部分不完全记录:
花的绽放,是令人惊诧的,如何捕捉细腻的绽放瞬间?人的肉眼无法捕捉瞬时的、刹那的绽开瞬间,只能靠机器之眼的记录——因而,一种新的、技术经验介入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这是首先要讨论的。此处的机器技术是指斯蒂格勒所称的记忆的技术。
19世纪之前,语言、符号作为present和re-present的内容,是由我看见的,经由人的肉眼的观察,如尼采所说,产生了理性之光,主体中心主义,并先由可见的才产生可思的。
19世纪机械之眼产生,一如本雅明所述,因此“看”这一举动出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机器在看,且超越了人的官能限度:是机器在读花的语言。艺术史即演变成技术史,以机器装置为中心。机器和技术一方面成为人的器官的延伸,使人惊诧,另一方面致使人越发懒惰、脆弱、无能:以巴赫的音乐为例,在机械复制技术尚未到来前,人们只能赶去现场听其演奏——机械技术的大量出现:钢琴等乐器的大量出现使人们可以在家自己演奏,做到足不出户(19世纪布尔乔亚家庭的典型配制:书房和钢琴)——录音技术的出现:唱片的产生,人们只需简单播放唱片就能听到音乐。
正是在机械技术这样介入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存在的大语境下,我们再去谈论:此时我们的身体能做什么?这是一个技术理性的,机械、机器的世界,循环往复的生产模式,即理性行为模式,使人对理性产生极度的信任与狂妄,但理性的生产是有漏洞的(如何解释金融危机?是什么在主宰这一循环往复?)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其中的驱动力driver,即最为本体的、不可再分的根基,一种最初的、原始的“动”能。技术理性将万事万物全部拆解,将人的存在形式拆解,使其中的部件单独运作,忽略了整体的“动”,将事物的局部功能化,并以力的形式重新反馈给人,仿佛人只需要“这个”就能启动局部。
然而,女人的身体是非局部的展示品,是整体的存在。我们谈论项链,在理性主义那里,项链的定义是被给定的。然而,我们应该试着将它与身体的温度等各种因素一起考虑,去重新塑造项链的概念,去重新摆正人与物的关系,继而,人的丰富性和个体性才能出现。如今往往是艺术家在引领哲学家重造定义,去以如身体与物质这样一种欲望机器对抗机械机器。
论及哲学概念上的女人,在弗洛伊德那里是不可解的、不可言说的存在,在德勒兹那里,是生命原欲的能量机器。女人是德勒兹笔下的欲望机器,在她身上存在着一个忧郁、幽暗的洞穴,一个不停消逝同时又不断涌现的泉眼,是一种匮缺,是刻写在女人身体上的性别创伤——女人的这些特质都呈现出反理性主义的完整性。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艺术的语言中重塑女人的洞穴,能否以声音哲学的形式,它是非实存的,存在的同时又即刻消失?能否以味觉的形式呈现,如何令味觉可触摸?如何在抵制理性主义式的、规制的、模式化的语言的层面上诉说女性之伤?关于洞穴,柏拉图在《洞穴》中所指的是一个世俗的、经验的世界,而女人的身体自带洞穴,蕴藏不可捉摸的情感、无法名状的幽暗起伏的情绪经验。因此魏宁格说必须焚毁女人,她是不确定的,未知的,恐怖的。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女人是出于男性分配的位置上的,女人因其不是而有罪;在德勒兹那里,女人是在非语言的层面上的,是未知数x;在齐泽克那里,女人位于实在界Real这一前语言的意义上存在,在伯格森的摄像机中被捕捉的(?)提及菲勒斯女人的歇斯底里症,因持久的压抑而极端爆发能量。
张念老师提出问题:在实存性上的男性与女性的这种绝对差异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应在认识论意义上贬斥女性,如何在艺术论、艺术行为中用艺术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尼采认为哲学家都应携带子宫,是具有生产性的、有孕育能力的,可以produce和re-produce的。在福柯那里,不是性器官属于我,而是我属于性器官。
关于身体。古希腊崇尚的是观念的身体(城邦筛选公民要求之一就是体格俊美,理想和谐),文艺复兴时期复兴的也是这个意义上的身体。中国古代女人的裹脚,是在空间意义上的身体观,是处于内闱的,人为性的伤残标记成为女人性别的identity,是文化塑造出来的性感之物,一种审美眩晕。与欧洲的束胸不同,她们是可束可不束的,非强制性的,只是一种贵族的流行风尚。西方的性只需F和M的intercourse组成即可,而东方则需要第三只眼的观看,性欲的位置在这里,类似拉康的客体小a的位置。
艺术品与艺术家的关系。论及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德勒兹,拉康的神经症(不同于福柯的精神病)是可会诊的;阿伦特:艺术、哲学、政治,走向政治神学。
拉康谈feminism,绝对的两极pole(德勒兹也谈)。Post:终结与起始,并非anti的意思。
张念、张涵露、截获电台
明当代美术馆(闸北区永和东路436号)
2016/3/8 14:00-16:00
——张念老师谈论部分不完全记录:
花的绽放,是令人惊诧的,如何捕捉细腻的绽放瞬间?人的肉眼无法捕捉瞬时的、刹那的绽开瞬间,只能靠机器之眼的记录——因而,一种新的、技术经验介入人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这是首先要讨论的。此处的机器技术是指斯蒂格勒所称的记忆的技术。
19世纪之前,语言、符号作为present和re-present的内容,是由我看见的,经由人的肉眼的观察,如尼采所说,产生了理性之光,主体中心主义,并先由可见的才产生可思的。
19世纪机械之眼产生,一如本雅明所述,因此“看”这一举动出现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机器在看,且超越了人的官能限度:是机器在读花的语言。艺术史即演变成技术史,以机器装置为中心。机器和技术一方面成为人的器官的延伸,使人惊诧,另一方面致使人越发懒惰、脆弱、无能:以巴赫的音乐为例,在机械复制技术尚未到来前,人们只能赶去现场听其演奏——机械技术的大量出现:钢琴等乐器的大量出现使人们可以在家自己演奏,做到足不出户(19世纪布尔乔亚家庭的典型配制:书房和钢琴)——录音技术的出现:唱片的产生,人们只需简单播放唱片就能听到音乐。
正是在机械技术这样介入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存在的大语境下,我们再去谈论:此时我们的身体能做什么?这是一个技术理性的,机械、机器的世界,循环往复的生产模式,即理性行为模式,使人对理性产生极度的信任与狂妄,但理性的生产是有漏洞的(如何解释金融危机?是什么在主宰这一循环往复?)我们需要找到的是其中的驱动力driver,即最为本体的、不可再分的根基,一种最初的、原始的“动”能。技术理性将万事万物全部拆解,将人的存在形式拆解,使其中的部件单独运作,忽略了整体的“动”,将事物的局部功能化,并以力的形式重新反馈给人,仿佛人只需要“这个”就能启动局部。
然而,女人的身体是非局部的展示品,是整体的存在。我们谈论项链,在理性主义那里,项链的定义是被给定的。然而,我们应该试着将它与身体的温度等各种因素一起考虑,去重新塑造项链的概念,去重新摆正人与物的关系,继而,人的丰富性和个体性才能出现。如今往往是艺术家在引领哲学家重造定义,去以如身体与物质这样一种欲望机器对抗机械机器。
论及哲学概念上的女人,在弗洛伊德那里是不可解的、不可言说的存在,在德勒兹那里,是生命原欲的能量机器。女人是德勒兹笔下的欲望机器,在她身上存在着一个忧郁、幽暗的洞穴,一个不停消逝同时又不断涌现的泉眼,是一种匮缺,是刻写在女人身体上的性别创伤——女人的这些特质都呈现出反理性主义的完整性。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艺术的语言中重塑女人的洞穴,能否以声音哲学的形式,它是非实存的,存在的同时又即刻消失?能否以味觉的形式呈现,如何令味觉可触摸?如何在抵制理性主义式的、规制的、模式化的语言的层面上诉说女性之伤?关于洞穴,柏拉图在《洞穴》中所指的是一个世俗的、经验的世界,而女人的身体自带洞穴,蕴藏不可捉摸的情感、无法名状的幽暗起伏的情绪经验。因此魏宁格说必须焚毁女人,她是不确定的,未知的,恐怖的。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女人是出于男性分配的位置上的,女人因其不是而有罪;在德勒兹那里,女人是在非语言的层面上的,是未知数x;在齐泽克那里,女人位于实在界Real这一前语言的意义上存在,在伯格森的摄像机中被捕捉的(?)提及菲勒斯女人的歇斯底里症,因持久的压抑而极端爆发能量。
张念老师提出问题:在实存性上的男性与女性的这种绝对差异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应在认识论意义上贬斥女性,如何在艺术论、艺术行为中用艺术语言将其呈现出来?尼采认为哲学家都应携带子宫,是具有生产性的、有孕育能力的,可以produce和re-produce的。在福柯那里,不是性器官属于我,而是我属于性器官。
关于身体。古希腊崇尚的是观念的身体(城邦筛选公民要求之一就是体格俊美,理想和谐),文艺复兴时期复兴的也是这个意义上的身体。中国古代女人的裹脚,是在空间意义上的身体观,是处于内闱的,人为性的伤残标记成为女人性别的identity,是文化塑造出来的性感之物,一种审美眩晕。与欧洲的束胸不同,她们是可束可不束的,非强制性的,只是一种贵族的流行风尚。西方的性只需F和M的intercourse组成即可,而东方则需要第三只眼的观看,性欲的位置在这里,类似拉康的客体小a的位置。
艺术品与艺术家的关系。论及康德的审美判断力;德勒兹,拉康的神经症(不同于福柯的精神病)是可会诊的;阿伦特:艺术、哲学、政治,走向政治神学。
拉康谈feminism,绝对的两极pole(德勒兹也谈)。Post:终结与起始,并非anti的意思。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