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可能是你太好了|避免冲突可能是有问题出现的前兆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2篇文章
如何加入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为人太好可能会带来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与不友善的人相处的糟心感我们无论怎样夸大都不为过。刻薄的人说好听点只是惹人厌烦,往坏了说那是分分钟”友尽“。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有些人的“和善”反而成了他们的社交阻碍。
一方面,
我们很难完全相信那些表现完美无瑕的人——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他们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
在他们无私的外表下会不会隐藏着一颗变态者的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怀疑他们具有“被动攻击型”人格时,我们不免会怀疑其背后意图。即便他们看起来挺好,我们可能也会心存戒心。
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耍我们,而是他们不愿为琐事烦恼,这样反而让我们处在戒备状态,无意中使他们自己内心轻松很多。我们冒犯了他们,他们反倒向我们道歉,这实在不合情理。
心理学上,这种好心肠对应的人格特质是宜人性。高宜人性的人一般有以下六个特点:
1、能够信任他人;
2、亲善随和;
3、利他;
4、坦诚协作,随遇而安;
5、谦虚低调;
6、有同情心。
是的,你想的没错!在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中,高宜人性的人更易成为一位好伴侣。
在位于澳大利亚佩斯的科廷大学,Sarah J.Ega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参加测验的大学生中,宜人性越高的人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越感到满意。也就是说,如果你很好相处、先人后己、坦诚交流且信任他人,那么你会发觉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最后你可能会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然而,宜人性高就万事大吉了吗?
如果宜人性特质比较高的话,你可能会尽力避免冲突和对抗。
那些本科生可能的确对目前的人际关系感觉很好。但我们通过对长期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避免冲突是有问题出现的前兆。
在夫妻关系中,需要有能力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而那些和气的人无疑不太会相互指责和争吵。他们不争吵的原因有可能是难以启齿。长此以往,夫妻关系会因回避冲突而变得疏远,从而会失去初见时的感觉。
在工作中,宜人性高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即使是在可以吐槽的情况下,他们对工作也不会有任何怨言。这样一个“不抱怨的团队”,老板应该特别喜欢。然而,如果不重视高宜人性员工的想法,他们的服从天性就会使他们自己变得不思进取而且没有批判精神。
为了研究这种情况,里士满大学的Dejun Tony Kong和同事们于2015年组织了230个正在读EMBA的高级职员(最少有15年工作经历)参加团队绩效表现的在线模拟。这项研究的想法是——宜人性高的团队可能会受限于“从众思维”,从而容易忽视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由于没有人会提反对意见,这种团队的表现甚至不如那些至少有一个“异己”的队伍。
参与者被分成了42个团队,每队有4到7名成员。每个队的任务是,公司聘请他们作为“改革顾问”,让他们想办法来提高公司业绩。Kong等研究者们会对每个团队表现的方方面面进行测量,包括沟通协调,冲突解决和决策制定等。在任务开始时,研究者还测量了每个成员的宜人性指数及其对团队的满意度。
然后,Kong和同事们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宜人性指数相加,以此来评估团队整体的宜人性程度。之后,对团队工作表现进行了20个月的测查。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开始时对参与者的团队满意度进行了测量。这样研究者就可以研究:随着实验的进行,初始团队满意度会对工作表现产生多大的影响。
问题是,是不是对团队越满意的人表现的也会越好?从这项研究中,我们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倒是团队整体宜人性程度更为关键。相对于宜人性高的团队,具有相同初始满意度的人在宜人性较低的团队中最后的工作成绩会更好。
正如Kong等研究者所说,“不太愉快的氛围会使更多安于现状的成员摆脱从众思维,从而主动搜寻信息以解决问题;反之,团队氛围太愉快反而不能提高团队效率。”
(编者:湖南台《花儿与少年》节目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Kong等人的研究表明,团队可能有“性格”!当然了,团队的性格仅是指类似于个体宜人性的那方面。从Kong的研究结果来看,要想提高团队的效率,加入一个“怪家伙”可能会奏效。相反,如果每个人更看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不是工作成果,他们就不太可能发挥出潜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发现,这可能会帮助你时不时地辩证看待问题,避免从众。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就突然与好朋友争辩的面红耳赤。而是让你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必总为他人的想法感到压力,特别是在那些“利益攸关”的事情上,比如购买贵重物品或是决定早上谁去送孩子上学等问题。在工作中,或许你也能考虑到低宜人性同事的价值了——公司或是生意上的效益可能都是他们贡献的呢。
偶尔试着改变一些事情吧,没问题的。说不定会对你以后有帮助呢!
原文|Susan Krauss Whitbourne
翻译|一杯咖啡英语心理小组 孙紫城
校对|英语心理小组组长 Mel Zhou
转载|请和微信后台联系,或QQ:3246351436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如何加入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 |
为人太好可能会带来很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与不友善的人相处的糟心感我们无论怎样夸大都不为过。刻薄的人说好听点只是惹人厌烦,往坏了说那是分分钟”友尽“。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有些人的“和善”反而成了他们的社交阻碍。
![]() |
一方面,
我们很难完全相信那些表现完美无瑕的人——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
他们是不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
在他们无私的外表下会不会隐藏着一颗变态者的心?
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怀疑他们具有“被动攻击型”人格时,我们不免会怀疑其背后意图。即便他们看起来挺好,我们可能也会心存戒心。
其实,他们并不是故意耍我们,而是他们不愿为琐事烦恼,这样反而让我们处在戒备状态,无意中使他们自己内心轻松很多。我们冒犯了他们,他们反倒向我们道歉,这实在不合情理。
![]() |
心理学上,这种好心肠对应的人格特质是宜人性。高宜人性的人一般有以下六个特点:
1、能够信任他人;
2、亲善随和;
3、利他;
4、坦诚协作,随遇而安;
5、谦虚低调;
6、有同情心。
是的,你想的没错!在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中,高宜人性的人更易成为一位好伴侣。
在位于澳大利亚佩斯的科廷大学,Sarah J.Ega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在参加测验的大学生中,宜人性越高的人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越感到满意。也就是说,如果你很好相处、先人后己、坦诚交流且信任他人,那么你会发觉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好。最后你可能会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然而,宜人性高就万事大吉了吗?
如果宜人性特质比较高的话,你可能会尽力避免冲突和对抗。
那些本科生可能的确对目前的人际关系感觉很好。但我们通过对长期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避免冲突是有问题出现的前兆。
![]() |
在夫妻关系中,需要有能力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而那些和气的人无疑不太会相互指责和争吵。他们不争吵的原因有可能是难以启齿。长此以往,夫妻关系会因回避冲突而变得疏远,从而会失去初见时的感觉。
在工作中,宜人性高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即使是在可以吐槽的情况下,他们对工作也不会有任何怨言。这样一个“不抱怨的团队”,老板应该特别喜欢。然而,如果不重视高宜人性员工的想法,他们的服从天性就会使他们自己变得不思进取而且没有批判精神。
![]() |
为了研究这种情况,里士满大学的Dejun Tony Kong和同事们于2015年组织了230个正在读EMBA的高级职员(最少有15年工作经历)参加团队绩效表现的在线模拟。这项研究的想法是——宜人性高的团队可能会受限于“从众思维”,从而容易忽视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由于没有人会提反对意见,这种团队的表现甚至不如那些至少有一个“异己”的队伍。
参与者被分成了42个团队,每队有4到7名成员。每个队的任务是,公司聘请他们作为“改革顾问”,让他们想办法来提高公司业绩。Kong等研究者们会对每个团队表现的方方面面进行测量,包括沟通协调,冲突解决和决策制定等。在任务开始时,研究者还测量了每个成员的宜人性指数及其对团队的满意度。
然后,Kong和同事们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宜人性指数相加,以此来评估团队整体的宜人性程度。之后,对团队工作表现进行了20个月的测查。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开始时对参与者的团队满意度进行了测量。这样研究者就可以研究:随着实验的进行,初始团队满意度会对工作表现产生多大的影响。
问题是,是不是对团队越满意的人表现的也会越好?从这项研究中,我们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倒是团队整体宜人性程度更为关键。相对于宜人性高的团队,具有相同初始满意度的人在宜人性较低的团队中最后的工作成绩会更好。
正如Kong等研究者所说,“不太愉快的氛围会使更多安于现状的成员摆脱从众思维,从而主动搜寻信息以解决问题;反之,团队氛围太愉快反而不能提高团队效率。”
![]() |
(编者:湖南台《花儿与少年》节目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Kong等人的研究表明,团队可能有“性格”!当然了,团队的性格仅是指类似于个体宜人性的那方面。从Kong的研究结果来看,要想提高团队的效率,加入一个“怪家伙”可能会奏效。相反,如果每个人更看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不是工作成果,他们就不太可能发挥出潜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发现,这可能会帮助你时不时地辩证看待问题,避免从众。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就突然与好朋友争辩的面红耳赤。而是让你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必总为他人的想法感到压力,特别是在那些“利益攸关”的事情上,比如购买贵重物品或是决定早上谁去送孩子上学等问题。在工作中,或许你也能考虑到低宜人性同事的价值了——公司或是生意上的效益可能都是他们贡献的呢。
偶尔试着改变一些事情吧,没问题的。说不定会对你以后有帮助呢!
![]() |
原文|Susan Krauss Whitbourne
翻译|一杯咖啡英语心理小组 孙紫城
校对|英语心理小组组长 Mel Zhou
转载|请和微信后台联系,或QQ:3246351436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