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12分析:市场押注发达国家接近于零的利率还要再持续10年
特利12:3月9日 - 全球市场或许已从年初的动荡开局中恢复过来,但投资者对全球增长和通胀前景的看法目前非常黯淡,因而押注发达国家接近于零的利率水平最多还要再持续10年。
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已启动了其所预计的多次升息进程,但市场似乎已认定了前美国财长萨默斯所提出的“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理论。
这一理论假设,受人口老龄化及生产率增长放缓拖累,全球正进入一段相当长的结构性低通胀和低薪资增长时期,这意味着为刺激经济需求所需的经通胀调整的利率,或许将处于远低于零的水平。
由于持有现金的成本降低,且银行利润率开始下降,名义利率在零下方可能也有下限,因此即便是零利率也难以提振需求。
尽管这一观点的准确性还在讨论之中,但全球市场已对此做出了反应,利率掉期市场的长期预估显示,在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的利率都将徘徊在零附近。
以隔夜利率掉期为例。其走势暗示,欧洲央行的政策利率在大约13年内都不会升至0.5%上方,而且在至少60年内都不会高出1%太多。
它们暗示,日本指标利率至少在30年内不会攀抵0.5%,甚至英美两国利率在数年内都将维持低档。美国利率要等上六年才会重返1%,而英国则得花上10年才会到达1%水准。
“尽管利率低落,但资金并不宽松,”伦敦驻花旗全球利率策略师Harvinder Sian表示。“年复一年,我们将身处零利率的时代,对于再过5-10年亦复如此,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日本、瑞士、德国、丹麦、及瑞典当前存款利率为负值的五国,其债券收益率亦均为负值;最短为丹麦五年到期的公债,最长则为瑞士长达20年期的公债。
尽管一些人士认为市场行情反映的现实遥不可及,但在2007/08年危机爆发时,众人对零利率政策及量化宽松政策也同样抱持怀疑的态度。如今两种政策仍在施行当中,有46个央行自去年初以来放宽政策,其中有九个央行的指标利率降至不到1%。
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早已对银行存款采行负利率,预计将透过进一步降息及扩大购买资产,以进一步放宽政策。
倘若全球四大储备货币中的两家央行放宽政策,其汇率效应通常会导致另两个货币走强,进而拖累出口,抑制利率上扬。
日本为逃离通缩的长期抗战深具启示。由于经济遭遇股市及楼市崩盘冲击,日本央行在1995年进入零利率轨道,把利率调降至当时的纪录低位0.5%。
20多年过去了,利率从没再高过那个水平,尽管日本接近全面就业,负债也高居全球之冠。
“今天,低通胀演变成通缩的风险...至少和1970年代的通胀问题一样严重。也需要调整政策范式才能解决,”特利12分析师aacon上周说。
对许多人来说,日本的例子表明央行祭出大量的货币刺激,并不一定能提升通胀或通胀预期,消费者或企业需求,乃至整体经济成长--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经济学家Joseph Gagnon却警告,别把每个国家的情况都拿去和日本相比。
Gagnon说,美国核心通胀及就业情况都正接近美联储的目标;即便是日本,其最新一轮QE似乎也终于在刺激消费者物价方面发挥作用。
不过,他认为政策面仍无法自满。
“除非日本和欧元区宽松政策激进很多,否则他们可能将身陷零利率或负利率泥淖多年,”Gagnon说。特利12外汇财经讯。(完)
虽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已启动了其所预计的多次升息进程,但市场似乎已认定了前美国财长萨默斯所提出的“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理论。
这一理论假设,受人口老龄化及生产率增长放缓拖累,全球正进入一段相当长的结构性低通胀和低薪资增长时期,这意味着为刺激经济需求所需的经通胀调整的利率,或许将处于远低于零的水平。
由于持有现金的成本降低,且银行利润率开始下降,名义利率在零下方可能也有下限,因此即便是零利率也难以提振需求。
尽管这一观点的准确性还在讨论之中,但全球市场已对此做出了反应,利率掉期市场的长期预估显示,在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的利率都将徘徊在零附近。
以隔夜利率掉期为例。其走势暗示,欧洲央行的政策利率在大约13年内都不会升至0.5%上方,而且在至少60年内都不会高出1%太多。
它们暗示,日本指标利率至少在30年内不会攀抵0.5%,甚至英美两国利率在数年内都将维持低档。美国利率要等上六年才会重返1%,而英国则得花上10年才会到达1%水准。
“尽管利率低落,但资金并不宽松,”伦敦驻花旗全球利率策略师Harvinder Sian表示。“年复一年,我们将身处零利率的时代,对于再过5-10年亦复如此,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日本、瑞士、德国、丹麦、及瑞典当前存款利率为负值的五国,其债券收益率亦均为负值;最短为丹麦五年到期的公债,最长则为瑞士长达20年期的公债。
尽管一些人士认为市场行情反映的现实遥不可及,但在2007/08年危机爆发时,众人对零利率政策及量化宽松政策也同样抱持怀疑的态度。如今两种政策仍在施行当中,有46个央行自去年初以来放宽政策,其中有九个央行的指标利率降至不到1%。
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早已对银行存款采行负利率,预计将透过进一步降息及扩大购买资产,以进一步放宽政策。
倘若全球四大储备货币中的两家央行放宽政策,其汇率效应通常会导致另两个货币走强,进而拖累出口,抑制利率上扬。
日本为逃离通缩的长期抗战深具启示。由于经济遭遇股市及楼市崩盘冲击,日本央行在1995年进入零利率轨道,把利率调降至当时的纪录低位0.5%。
20多年过去了,利率从没再高过那个水平,尽管日本接近全面就业,负债也高居全球之冠。
“今天,低通胀演变成通缩的风险...至少和1970年代的通胀问题一样严重。也需要调整政策范式才能解决,”特利12分析师aacon上周说。
对许多人来说,日本的例子表明央行祭出大量的货币刺激,并不一定能提升通胀或通胀预期,消费者或企业需求,乃至整体经济成长--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经济学家Joseph Gagnon却警告,别把每个国家的情况都拿去和日本相比。
Gagnon说,美国核心通胀及就业情况都正接近美联储的目标;即便是日本,其最新一轮QE似乎也终于在刺激消费者物价方面发挥作用。
不过,他认为政策面仍无法自满。
“除非日本和欧元区宽松政策激进很多,否则他们可能将身陷零利率或负利率泥淖多年,”Gagnon说。特利12外汇财经讯。(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