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乱弹 之 中小学英语 之 习题狗
勿转,勿推。不过是随口乱说,这种关于应试的内容给友邻看我都觉得耽误大家宝贵的休闲时间。
家里有小孩在国内中学读书、孩子又很讨厌英语这一科的友邻可以稍微看一看,如果您小孩就读国际学校或者已经拿英文小说、英文杂志看着玩的,可以直接点右上角关闭页面,这篇对您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1. 词汇
高中课标的词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2200个左右,可是如果您要是把它打印出来和四、六级词汇(四级好像是3500,六级5000左右)一对照,会发现有交叠的部分(我不是说那种很基础的词汇),有时候导致小孩子在阅读里产生畏难情绪的,就是那些很难的词。
高考的词汇标准是在大纲范围内的基础上可以添加加5%的新单词(目的是检测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能力,但是对于英语存在一定阅读困难的学生往往是猜不出来这个词义的)
所以有学校偷懒又有眼光的精英班老师就直接让学生背4、6级词汇的。。。(其实也是没本事的一种,只知道目标但是不知道如何实现,就只会用低劣的努力方式,我们家乡话叫办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意思 。。。 再往远了扯,机经、词汇这些也就是我国人把这些量化的指标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曾经做过IB项目的中文教师,所有的语言类考试,只有中文的syllabus里详细地列出了"可供参考的"词汇 。。。以至于那个国际学校IB项目的负责人发现中文的考试居然有列出词汇范围的时候无比讶异 。。。 再换个角度来说,也很公平呢,只要所有的考生都知道这个范围的存在并有access to it)
我在这里把词汇的考试范围写出来并不是希望家长抓着孩子直接就去背4、6级单词,而是让家长理解,您的孩子面临多大的困难。
理想状态下,词汇应该是从阅读好文章、看电视、听广播、玩游戏。。。中获得(了解精确的上下文以及用法,当时的影音、文字、图像、场景会鲜明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并通过创造(和人谈话、交流、造句、写作文)来掌握的。但是鉴于国内并没有沉浸式环境的情况下,如果高中教师已经不再管词汇听写什么的,而您的小孩又对英语畏难、不太感兴趣,家长又希望小孩在考试不拉后腿的,就自己花点时间帮小孩自己听写吧(两种方式:一种家长报英语,孩子写出中文含义和英语单词,有利于阅读;一种报中文,孩子写出英语单词,有利于习作),从每天10个单词起步,随能力递增,增加到每天20个或者25个。养成了习惯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练了,不用很久,一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这是针对已经有畏难情绪的小孩)。
如果家长有心、有时间,听写的单词不应该是按A-Z这种词汇表来的(这种是最坏的,超级抹杀学习动力,但总比什么都不管、只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对着孩子吼“你有什么用”要好很多 :D ),理想化的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先预习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文章,把遇到的新词、难词划出来,然后稍晚的时候家长听写。
当然,用比较新的技术的话,家长可以用quizlet自己编辑单词 https://quizlet.com,非常实用的一个网站,机器模拟人声发音,建议家长自己报单词和quizlet交替使用,小孩子应该锻炼得各种口音都能听;
也可以用二维码生成器给孩子设定各种学习内容 ,例如在家里或者在外面玩得时候的藏宝游戏(分秒必争的高中阶段就不太实用了,但是用来给小朋友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的,看上去很酷的样子,好像在玩哦 。。。)
再举个栗子,家长自己把一周以来要背的单词用填字游戏生成网站做成一个填字游戏(自己搜crossword puzzle maker),然后打印出来,家里设一个暗挫挫的小角落,摆好打印好的报纸,放杯啤酒/饮料和飞镖游戏,放张老唱片,《佩珀中士寂寞芳心俱乐部》就很好,我们来玩个寂寞周日下午没人约的loser的游戏吧 :D 小朋友很好骗的。。。当然家长也要投入啊 :)
高一是一个坎,即使是初中学得还不错的小孩子,到了高中,面对猛增的词汇量(主要出现在各种变态的小测验、习题集的阅读中),也会有对自己的自信心动摇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明情况,小孩子很容易遭遇挫折。
小学三年级或者初一刚启蒙的小孩,家长可能要关注这几件事情:26个字母的听写、单词的听写、句子的背诵(重点其实不应该是背诵,应该是孩子自己想用这种语言去创造、表达、和同伴交流)。不要小看26个字母的听写,导致您孩子害怕学英语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随便说一个字母而ta反应不过来,这种羞耻、紧张、自我怀疑和无助感一旦产生后面很难学好(其它学科其实也一样)。
如果孩子对于自己的发音没有信心的话就报个培训班学一学吧(虽然发音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好的教师不应该允许任何嘲笑发生在课堂上,不应该在课堂宣扬任何关于发音是否准确的论调,也不应该明显地纠正学生的发音,但是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说英语是一个事实。。。在一个连说方言或是说普通话不够标准都会有人笑的环境下。。。扯远了说,这是我们长期的集体主义、标准化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作用造成的学生听力不好,但他们往往以为是他人口音不标准。。。 )
2. 阅读
很多时候,孩子的阅读能力差其实是因为ta起码有一半都没看懂,都是靠猜的,也不敢跟家长说,特别是心高气傲的家长,很难接受自己孩子其实不会这个情况。我曾经碰到一个我很欣赏的医生,中级职称英语都是自己去考的(在我们那个代考盛行的法外之地),ta就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的高中英语厌学其实就是根本看不懂习题集上的文章。我猜那个小孩子自己能对家长坦白说自己其实整篇文章单词都不怎么认识的时候,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吧 -- 家长的接纳和支持真的很重要
词汇是慢慢补的,现在词汇量很有限但是同时也要做阅读的话,就备个电子词典吧 (其实也不一定要是电子词典,如果小孩子有耐心翻字典我也觉得那个小孩子心蛮静的,同样一百多块钱的厚字典,我个人喜欢牛津高阶胜过朗文)
在阅读训练里,如果词意没有问题的时候,接下来的难点就会是逻辑(语文曾经有过科技文阅读也是很考察逻辑的)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这个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一个是一个,慢慢积累(也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有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有时候看着参考答案乱解释的老师也有,我当然也做过 :D ,但是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对教师做过多的批评,免得让孩子产生愤世嫉俗的心理,学习从来都是只能靠自己的事情,除了家庭的代际文化积累,在学校里只不过是试运气)。
国内的东拼西凑的习题集里,阅读材料来自并不限于各类四六级、职称考试、英语专业考试的阅读,名校的教师有品位和眼界高的会去知名英文报纸网站找文章,然后根据学生情况替换同义词降低难度,但有时候在截头去尾挖空粘贴的过程中把所需的上下文情境也一起斩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果在家长辅导学生做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无厘头的问题和答案,有时候复制部分句子,然后google一下,会找到缺失的上下文
(当然也有好的训练材料,但是教辅向来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曾经有学生拿给我一本广州市教科所选定下发的练习册,语法部分非常惊艳,用广东话来说简直是吃了多年翔终于吃到一颗豆,不过阅读部分一般般,我禁不住想在从教育局的教研层面来讲,广州作为人傻钱多的常年销金窟看来终于吸引到了一批还不错的教研人员了)
再往远了扯一下,不要逼着孩子做完全部的习题集,第一个原因是上面列出来的,习题集基本上都是大杂烩,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第二个原因更重要,student-orientation的意思就是,只要您的孩子不愿意做某到习题,那就是说那道习题不适合ta(哪怕那道习题编得再好,即使适合那个孩子身边的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浏览一遍那道题考察的内容,自己换别的练习/玩乐的形式给孩子
(说到这里,会有人问,这不是老师的责任吗?愤世嫉俗一下,在这里学习的时候也有来自欧洲穷国家的同学,再怎么说,他们的一个班上的学生人数就没有超过40的。我们国家(经过大约20年的增长)现在的教育投入也有占GDP的4%了,但是,国家为什么要养懒汉(懒教师)呢?(3.6%增加到4%的那2年里,这一大笔新增的拨款都不知道往哪儿花,各级教育部门各种未经论证突击花钱的项目,后勤校长的权力迅速超过教学校长,但是就是舍不得用来给教师减负)嗯,我们就不往市场上知识和服务的定价权上扯了(考虑到其它省份平均学生投入4-7000,而北京的学生人均投入2、3万),回归启蒙主义,自由的根本就是自助)
“2013年,生均财政教育经费,北京为小学21728元,初中32544元;上海为小学19518元,初中25445元;河南为小学3914元,初中6454元;河北为小学4937元,初中7471元。与河南、河北比较,北京、上海的义务教育经费非常充足。”
应试是坏品位,正确的做法是:
看小说、关心时事看报纸、看漫画、听广播、和朋友一起读诗写打油诗、扮演舞台剧、追美剧、在课间和闲暇时间插科打诨、唇枪舌战。。。。等等等等,任何和文字有关的学习都是文艺的方式最有效,当孩子还小、还相信并勇于追求美好的时候、、、
但是要是没有伴的话,就只能孤独地听剧看书了
(有家长拼命把孩子往名校塞,除了有好的教师资源的原因以外,还有非常宝贵的两点:好的学习伙伴,和将来的优质人脉 。。。 再反转一下,如果您的孩子不能打,在名校也有被霸凌的可能啊,所以还是顺其自然吧,为了小孩子好)
以后再慢慢加
家里有小孩在国内中学读书、孩子又很讨厌英语这一科的友邻可以稍微看一看,如果您小孩就读国际学校或者已经拿英文小说、英文杂志看着玩的,可以直接点右上角关闭页面,这篇对您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1. 词汇
高中课标的词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2200个左右,可是如果您要是把它打印出来和四、六级词汇(四级好像是3500,六级5000左右)一对照,会发现有交叠的部分(我不是说那种很基础的词汇),有时候导致小孩子在阅读里产生畏难情绪的,就是那些很难的词。
高考的词汇标准是在大纲范围内的基础上可以添加加5%的新单词(目的是检测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能力,但是对于英语存在一定阅读困难的学生往往是猜不出来这个词义的)
所以有学校偷懒又有眼光的精英班老师就直接让学生背4、6级词汇的。。。(其实也是没本事的一种,只知道目标但是不知道如何实现,就只会用低劣的努力方式,我们家乡话叫办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意思 。。。 再往远了扯,机经、词汇这些也就是我国人把这些量化的指标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曾经做过IB项目的中文教师,所有的语言类考试,只有中文的syllabus里详细地列出了"可供参考的"词汇 。。。以至于那个国际学校IB项目的负责人发现中文的考试居然有列出词汇范围的时候无比讶异 。。。 再换个角度来说,也很公平呢,只要所有的考生都知道这个范围的存在并有access to it)
我在这里把词汇的考试范围写出来并不是希望家长抓着孩子直接就去背4、6级单词,而是让家长理解,您的孩子面临多大的困难。
理想状态下,词汇应该是从阅读好文章、看电视、听广播、玩游戏。。。中获得(了解精确的上下文以及用法,当时的影音、文字、图像、场景会鲜明地留在孩子的记忆里)并通过创造(和人谈话、交流、造句、写作文)来掌握的。但是鉴于国内并没有沉浸式环境的情况下,如果高中教师已经不再管词汇听写什么的,而您的小孩又对英语畏难、不太感兴趣,家长又希望小孩在考试不拉后腿的,就自己花点时间帮小孩自己听写吧(两种方式:一种家长报英语,孩子写出中文含义和英语单词,有利于阅读;一种报中文,孩子写出英语单词,有利于习作),从每天10个单词起步,随能力递增,增加到每天20个或者25个。养成了习惯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练了,不用很久,一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这是针对已经有畏难情绪的小孩)。
如果家长有心、有时间,听写的单词不应该是按A-Z这种词汇表来的(这种是最坏的,超级抹杀学习动力,但总比什么都不管、只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对着孩子吼“你有什么用”要好很多 :D ),理想化的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先预习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文章,把遇到的新词、难词划出来,然后稍晚的时候家长听写。
当然,用比较新的技术的话,家长可以用quizlet自己编辑单词 https://quizlet.com,非常实用的一个网站,机器模拟人声发音,建议家长自己报单词和quizlet交替使用,小孩子应该锻炼得各种口音都能听;
也可以用二维码生成器给孩子设定各种学习内容 ,例如在家里或者在外面玩得时候的藏宝游戏(分秒必争的高中阶段就不太实用了,但是用来给小朋友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的,看上去很酷的样子,好像在玩哦 。。。)
再举个栗子,家长自己把一周以来要背的单词用填字游戏生成网站做成一个填字游戏(自己搜crossword puzzle maker),然后打印出来,家里设一个暗挫挫的小角落,摆好打印好的报纸,放杯啤酒/饮料和飞镖游戏,放张老唱片,《佩珀中士寂寞芳心俱乐部》就很好,我们来玩个寂寞周日下午没人约的loser的游戏吧 :D 小朋友很好骗的。。。当然家长也要投入啊 :)
高一是一个坎,即使是初中学得还不错的小孩子,到了高中,面对猛增的词汇量(主要出现在各种变态的小测验、习题集的阅读中),也会有对自己的自信心动摇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教师没有向学生说明情况,小孩子很容易遭遇挫折。
小学三年级或者初一刚启蒙的小孩,家长可能要关注这几件事情:26个字母的听写、单词的听写、句子的背诵(重点其实不应该是背诵,应该是孩子自己想用这种语言去创造、表达、和同伴交流)。不要小看26个字母的听写,导致您孩子害怕学英语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随便说一个字母而ta反应不过来,这种羞耻、紧张、自我怀疑和无助感一旦产生后面很难学好(其它学科其实也一样)。
如果孩子对于自己的发音没有信心的话就报个培训班学一学吧(虽然发音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好的教师不应该允许任何嘲笑发生在课堂上,不应该在课堂宣扬任何关于发音是否准确的论调,也不应该明显地纠正学生的发音,但是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说英语是一个事实。。。在一个连说方言或是说普通话不够标准都会有人笑的环境下。。。扯远了说,这是我们长期的集体主义、标准化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作用造成的学生听力不好,但他们往往以为是他人口音不标准。。。 )
2. 阅读
很多时候,孩子的阅读能力差其实是因为ta起码有一半都没看懂,都是靠猜的,也不敢跟家长说,特别是心高气傲的家长,很难接受自己孩子其实不会这个情况。我曾经碰到一个我很欣赏的医生,中级职称英语都是自己去考的(在我们那个代考盛行的法外之地),ta就没想到自己的孩子的高中英语厌学其实就是根本看不懂习题集上的文章。我猜那个小孩子自己能对家长坦白说自己其实整篇文章单词都不怎么认识的时候,心里也是松了一口气吧 -- 家长的接纳和支持真的很重要
词汇是慢慢补的,现在词汇量很有限但是同时也要做阅读的话,就备个电子词典吧 (其实也不一定要是电子词典,如果小孩子有耐心翻字典我也觉得那个小孩子心蛮静的,同样一百多块钱的厚字典,我个人喜欢牛津高阶胜过朗文)
在阅读训练里,如果词意没有问题的时候,接下来的难点就会是逻辑(语文曾经有过科技文阅读也是很考察逻辑的)和文化背景知识了。这个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一个是一个,慢慢积累(也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有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有时候看着参考答案乱解释的老师也有,我当然也做过 :D ,但是这种情况下没必要对教师做过多的批评,免得让孩子产生愤世嫉俗的心理,学习从来都是只能靠自己的事情,除了家庭的代际文化积累,在学校里只不过是试运气)。
国内的东拼西凑的习题集里,阅读材料来自并不限于各类四六级、职称考试、英语专业考试的阅读,名校的教师有品位和眼界高的会去知名英文报纸网站找文章,然后根据学生情况替换同义词降低难度,但有时候在截头去尾挖空粘贴的过程中把所需的上下文情境也一起斩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如果在家长辅导学生做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无厘头的问题和答案,有时候复制部分句子,然后google一下,会找到缺失的上下文
(当然也有好的训练材料,但是教辅向来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曾经有学生拿给我一本广州市教科所选定下发的练习册,语法部分非常惊艳,用广东话来说简直是吃了多年翔终于吃到一颗豆,不过阅读部分一般般,我禁不住想在从教育局的教研层面来讲,广州作为人傻钱多的常年销金窟看来终于吸引到了一批还不错的教研人员了)
再往远了扯一下,不要逼着孩子做完全部的习题集,第一个原因是上面列出来的,习题集基本上都是大杂烩,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好的部分;第二个原因更重要,student-orientation的意思就是,只要您的孩子不愿意做某到习题,那就是说那道习题不适合ta(哪怕那道习题编得再好,即使适合那个孩子身边的所有人)在这种情况下,浏览一遍那道题考察的内容,自己换别的练习/玩乐的形式给孩子
(说到这里,会有人问,这不是老师的责任吗?愤世嫉俗一下,在这里学习的时候也有来自欧洲穷国家的同学,再怎么说,他们的一个班上的学生人数就没有超过40的。我们国家(经过大约20年的增长)现在的教育投入也有占GDP的4%了,但是,国家为什么要养懒汉(懒教师)呢?(3.6%增加到4%的那2年里,这一大笔新增的拨款都不知道往哪儿花,各级教育部门各种未经论证突击花钱的项目,后勤校长的权力迅速超过教学校长,但是就是舍不得用来给教师减负)嗯,我们就不往市场上知识和服务的定价权上扯了(考虑到其它省份平均学生投入4-7000,而北京的学生人均投入2、3万),回归启蒙主义,自由的根本就是自助)
“2013年,生均财政教育经费,北京为小学21728元,初中32544元;上海为小学19518元,初中25445元;河南为小学3914元,初中6454元;河北为小学4937元,初中7471元。与河南、河北比较,北京、上海的义务教育经费非常充足。”
应试是坏品位,正确的做法是:
看小说、关心时事看报纸、看漫画、听广播、和朋友一起读诗写打油诗、扮演舞台剧、追美剧、在课间和闲暇时间插科打诨、唇枪舌战。。。。等等等等,任何和文字有关的学习都是文艺的方式最有效,当孩子还小、还相信并勇于追求美好的时候、、、
但是要是没有伴的话,就只能孤独地听剧看书了
(有家长拼命把孩子往名校塞,除了有好的教师资源的原因以外,还有非常宝贵的两点:好的学习伙伴,和将来的优质人脉 。。。 再反转一下,如果您的孩子不能打,在名校也有被霸凌的可能啊,所以还是顺其自然吧,为了小孩子好)
以后再慢慢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