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大澳:回不去处是故乡
![]() |
典型的港式铁皮邮箱 |
![]() |
忘了时间的钟 |
![]() |
沿河房子的窗台上晾晒的鱼干 |
![]() |
停在村口的船与铁索拉桥 |
![]() |
祖坟前祭祀用的彩泥偶 |
![]() |
阿伯卖的茶果 |
图文:zender FOR 南方人物周刊>>>>后窗>>>>在路上
元旦假期将至,赴港旅游很多朋友的选择。离开熙攘扎堆的人群,把万恶的旅行团抛到一边,去往大屿山的渔村——大澳。历史积淀与异国风味或许会让你看见一个不那么一样的香港切片。
渔村大澳:回不去是故乡
象历史残存的一个切片,大澳就这样孑然遗立在繁华都会的背面。架在水面之上的村落、铁皮搭建的大棚、汇入大海的绵延水道演绎着时光倒流的往事。它的存在,给了我们一个怀旧的据点。
是在那一年的十一月到达大澳的,清朗天气应和平淡的心情。从中环登上7号渡轮,看着维港的高大建筑消逝在海风里,海上的航船总能带来愉悦,眼睛试图把此刻所见与先前的认知连结在一起。开阔,好像假想的一次的关键的转机。约一个小时的海上航行到达大屿山梅窝,换乘1线巴士,上午九时许,已从一个终点到再另一个终点。
一车的乘客不消片刻就村口朝着不同的方向消失得没有踪影——显然多是本地居民。只有三两个象我这般没有目的的游客,在岔路口徘徊许久。
阿兰德波顿说: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 我们不得不让自己看上去更正常。
这也许是我喜欢独行的原因,旅程在不断激发内在真实的自己。就像在这个路口,你根本不需要任何答案,跟着感觉走下去就对了。
循着声响,小步百米,即见河道。海滨渔村特有的腥咸的气息铺面而至:一座涂成蓝色的铁桥横在岸上,一枚枚彩色的球行灯泡装饰在铁桥的斜拉索;被片成条状的鱼干挂满河道里的小船上;站在桥中央,视野开阔,低矮的铁皮棚屋沿河一溜铺开,直到消失在视野尽出。与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里酝酿的温文尔雅不同的是,在山与海的映衬下,大澳通透得更象是装在玻璃瓶子里他乡异国。
过了桥,有了街市,渐渐热闹起来。棚屋背后的不宽敞的街道上是海鲜酒家、虾酱店、凉茶铺子。石斑、龙脷新鲜十足的摆在酒家门口。虾酱装在小只玻璃瓶子里,而凉茶有十余种选择。
绕过街铺,原汁原味的棚屋区才有真的乐趣。依依呀呀的粤曲间或从破旧的收音机里传出,偶尔阿婆阿伯也会兴致高昂的跟上一句。麻将推砌的声音伴着笑声响起。有人在看电视里TVB的肥皂剧,少年在阳台上浇灌花木……
![]() |
村口沿街售卖虾膏鱼酱的街坊 |
![]() |
河道里的小船 |
路边一座废弃棚屋,门口的邮箱塞满了永远不会拆开的来信。推开门,几只野猫惊得四下逃逸,只有忘记时间的钟、长满锈迹的油灯和肆意生长的植物。你会怀疑,这里是否是那个宇宙次空间的入口。
在路的尽头,一栋传统中国建筑格外醒目,那就是关帝庙了。在香港,有很多这样的空间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却有许久不见。中国传统,在很多的细节里被保留并延续下来。关帝庙里这会儿并没有人,但从头顶盘绕不绝的香火及关帝雕像、华陀和财神的画像前新鲜的供奉品见得这间庙宇的昌盛。关公的“忠义”和“武略”在渔民心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从门口望向不远处海滩海湾上竖立着一块立于1902年的石碑,曾经是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分界线。
![]() |
关帝庙的盘香与神像 |
从关帝庙出来,沿路的岔口折近巷弄,在一家人的门口晒满了书籍与本子。挑了一本黑色硬皮笔记本,拿起来翻看,那是中环某栋写字楼的青年白领2003年的行程日历:“3月10日,约朋友去看张学友红勘演唱会。5月23日,参加大澳龙舟队的选拔。第一次划龙舟。7月20日,到大陆出差,联系行程与汇兑事宜”——离岛长大的孩子最终汇入城市的怀抱,一个人的编年史。
中午时分,成片的棚屋区已穿过,继续前行,得见天空海阔。躺在靠海的一张长凳上,憩养片刻,只有大海呼吸的声音。
回程,在街边的一家叫SOLO的小铺停下来。吸引我进门的门,其实是音乐,却见的一面别致的亲水阳台上,三盏支起的橙色太阳伞和黑色藤制桌椅,视野好的出奇,渔船与游艇荡漾在水里,青色山峦的背景里镶嵌着纯白色天主教堂。
![]() |
SOLO苏庐临河道的木质露台 |
![]() |
白色的天主堂在三角梅的映衬下更显的庄重神圣 |
要了西柚蜂蜜水和自制的蛋糕,挑一本书<Fragrant Harbor—a short story about HK>,就在这里一个下午。开店的苏姓女子是大陆嫁来的新娘,祖籍湖北,厌倦了城市的生活后,和爱人来到这里。爱人负责渔村的燃气买卖,而她负责这个小店。我问及经营状况,她微笑坦承“这并不是糊口的生意”。因是爱人的家产,没有房租的压力。“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这里”。
这些平实处碰发出的对生活的质朴热爱,令人温暖。
华灯将起的时候,起身离开,想起少时看过的港片《大澳的天空》:在中环某间投资公司工作的阿哲,年纪轻轻就成了全港十大基金经理。无奈他上司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一次他收到了内幕却故意不透露给阿哲,致使阿哲投资失利,在公司的地位一下跌到了谷底,随后更是千方百计排挤他。阿哲忍无可忍,决定自己出来自立门户开投资公司,手下阿昌决定跟随他一起出来创业。虽然两人满腹宏图大计,但缺乏启动资金,阿哲想起父亲在大澳老家有一块地,于是决定回将土地转让以期获套取现金。阿哲、阿昌回到大澳,认识了当地女孩开心以及她的一家人。开心的父亲根叔是这里的村长,他家里的虾膏厂正好盖在阿哲父亲的那块土地上。阿哲打听到村里唯一能证明这块地是自己父亲的人忠伯已经移居外地,恰巧他们又错过了刚刚回来探亲的忠伯,于是两人只好先居住在大澳等忠伯再次回来。根叔误以为阿哲和开心已经爱上对方,于是开始极力撮合两人,闹了不少笑话。而阿哲与开心相处日久,两人亦渐生情愫。
写字楼、基金经理、人心险恶;故乡、爱情、简单生活。这些十多前发生在港剧里的情节现在回忆起来有了别样的风景——它们正在我们身边上演,成了现实可以触摸的悲喜剧。
大澳,是我们每个人心里回不去的故乡。
{离开与到达}:从中环7号渡轮码头乘渡轮往大屿山梅窝,然后乘1线巴士;或乘地铁至东涌站,于东涌市中心转乘11线巴士.
![]() |
从中环驶往大澳的7号渡轮 |
![]() |
港口边的围栏上画满可爱的涂鸦 |
{延伸阅读}:
1、TVB剧集:大澳的天空
2、廖迪生、张兆和:《香港地区史研究之二:大澳》 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书中关于大澳盐业的发展及制作方法、龙舟赛的详细实录部分尤其有参考价值)
{文中提及店铺联系方式}:
SOLO苏庐:吉庆前街86号
TEL: (852)2985 7148
Emial:timmuso@21.cn有海景度假屋供出租.
又及:
两年前的文字,因为一本书的缘故又翻了出来:《香港地区史研究之二:大澳》。 非常巧合的在于这是南周现在副刊编辑梦马同学以前在香港三联工作时编辑的作品。她说,这些图片让她想起在香港工作的那段时光。呵呵,要真是这样就好。
重新整理了图片,奥林巴斯的小卡片机未丢失前的光影。即将刊发在2009年最后一期《南方人物周刊》上,三期稿件的稿费差不多够抵消掉往返印度的机票了。
关于在路上的文字的图像,这是个简陋粗浅的开始。谢谢编辑梦马。也祝各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