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LaoShi】如何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中午同事们一起吃饭,一边吃一边聊着一位同事昨天和女孩约会的事儿,当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多的是给这位同事建议,因为同事做了一件让我们很不可思议的事儿——昨天同事刚刚介绍他和那女孩认识,然后他们晚上就约出来见面了,我们都认为同事的行为很“鲁莽”。在大家“教育”这位同事期间,为他介绍对象的同事说了一句话,更是道出了这个行为的问题:你真是太着急了,你知道两个人见面第一印象多重要吗?你对人家还没有任何了解呢你就贸然去和人家见面,如果出现了一些人家不喜欢的行为导致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那得多可惜!
同事的话是就谈男女朋友的事儿发表的议论,但作为“听众”的我却展开了更广泛的联想,因为就“第一印象”这事儿来说,不仅仅是在谈男女朋友的过程中很关键,其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事儿是受“第一印象”所影响的了,比如:
面试时“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他所问的问题的多少;
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或是电话销售时,你给客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着你究竟能讲多少话;
培训或演讲时,你头三分钟给听众的印象,决定了你后面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有效性;
大型超市的一排排货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你的商品的包装决定了客户在你的商品面前驻足的时间长短;
网络商城的购物,面对繁杂的文案信息,你的商品文字及美图的文案策划决定了客户是否会第一个点开你的商品界面。
“第一印象”这个奇特的心理学有个好的效果:它往往会让人产生“晕轮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简单来说,当认知者对某一事物的某一特点喜欢或厌恶时,认知者往往会据此喜欢或厌恶这一事物的其他特质。举个栗子:
一女同事最近正在看一部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里面的男主人公叫“宋钟基”,同事认为他帅的不得了了,喜欢的不行不行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就连发朋友圈,统统都有“宋钟基”的图片,这真是走火入魔的节奏。我问同事,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宋钟基呢?演技好?剧中人物刻画的好?同事答:都好!!!无语。其实同事对于电视剧的剧情根本没有深入地看进去,但是因为男主角帅气这一条,就让同事喜欢上了宋钟基的全部。这就是心理学“晕轮效应”在起作用。
当然“第一印象”还有一个关键效果,那就是当我们对一件事形成第一印象之后,很多时候这个印象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大家对于“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印象深刻至极,结果是什么?大家在看“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别的角色时,不管他把那个人物刻画得多么到位,可是人们还是把当成“猴子”,再比如央视版的“水浒传”里的李逵扮演者,这位“李逵”和六小龄童有同样的境遇,不管刻画什么角色,人们就是把他当成李逵。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东北人对四川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很能吃辣(一般都是听人说),因此当他们和四川人一起吃饭时,如果发现某某四川人一点都不能吃辣时,他们会好奇的不得了,“哎?你们四川人不是很能吃辣的吗?”这就是上面的“晕轮效应”,当然人们会对这一印象长久保持下去,难以磨灭,即使这次那位四川朋友告诉你——不是所有四川人都喜欢吃辣,可是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你仍然会说“四川人不喜欢吃辣”?
第一印象这种奇怪的心理真是太重要了,以至我们不得不在如何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上花点功夫,那说到此,究竟在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方面,我们该做哪些努力呢?
要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需要备足功课
大家在看可口可乐的瓶体时,会有什么感觉?实质上可口可乐的曲线瓶体型佳人的三围比例玲珑有致,是公认最“标准” 的体型,当然这是也是我们认为最美的体型,那为什么可口可乐要这么设计,答案很简单——争取你的第一注意力。能够给我们形成“冲击”的饮料瓶体还有——脉动,脉动瓶体给我们的感觉是“厚实、圆润”,放在众多的瓶子里,我们很容易第一眼就能够辨别出来。实际生活中我问过很多人,他们大部分都对脉动的瓶体有比较好的印象。
我相信可口可乐和脉动在设计瓶体的过程,肯定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我想这是值得的,毕竟饮料好喝不好喝很重要,但能否让客户在众多的饮料中“买下”你更是关键的第一步,因此,在感观上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至关重要,而要问为什么他们能设计出如此能够给客户留下印象的“瓶体”,我想他们在设计瓶体时,肯定会细致地研究人们的心理,并且反复地做尝试,以保证设计的瓶体最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感观。再说说六小龄童的问题,为什么他会给人留下那么深的印象?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扮演“孙悟空”的吗?未必!问问你自己,《神雕侠侣》这部电视剧,哪个版本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十有八九是古天乐那版的,可是在他们之前,也有过几个版本啊,比如刘德华饰演的杨过,但为什么我们对古天乐那版的印象最深呢?因为金庸老先生自己都说,李若彤扮演的小龙女是最贴近原著的,所以人们看着很亲切!其实这部戏之所以受欢迎给人印象深,演员的成功选择功不可没。而六小龄童呢?在拍《西游记》之前,他本来就是扮演猴子的,他们家是“金猴儿”世家,演猴的功夫在拍电视剧之前就已具备了,只不过是电视剧让“六小龄童”上了荧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而已,但实际上在上电视之前六小龄童演猴的功课已经做足了。
因此,看一看上面的问题,怎样能够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答:了解面试官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穿得体且应景的服装,说得体的话,当然这是需要做功课的。至于在男女朋友初次见面时如何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答:一定要想办法先了解对方的喜好,从而“投其所好”,因此,为什么说我的同事很鲁莽呢?就是因为他在什么都不了解对方的前提下,冒失地和对方见了面,“功课”根本没有做足!
要想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需要与众不同
除了上面的第一点外,我们还需要仔细琢磨一下第二点,即:如何制造与众不同?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虽然深入人心,但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同样很经典,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作用。
《销售脑》这本书中特意强调了“与众不同”的开场白的重要作用,它是有效吸引听众注意力的绝妙手段,因为人的大脑不喜欢一成不变,喜欢与众不同,所以在面对“同质化”的事物时,大脑丝毫没有兴奋,而当不一样的情景触动它时,它会进入兴奋状态,因此,如果要想在演讲或培训的头三分钟里吸引听众,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尽量要少使用或不要使用循规蹈矩的开场方式,而要尽量采用一些不同寻常的形式,这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商业史上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可口可乐,脉动。再比如当年的苹果耳机,当时大家都是黑色的耳机,苹果是第一个采用白颜色做耳机的,这在众多耳机中很容易突出,当它突出时,它就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类似的还有:锤子手机坚持做突出的屏幕下方按钮,这一设计赢得了很多人的追捧,实际上这种设计只有在锤子手机上出现了,别的手机不具备这一点。而在销售过程中,此方法同样适用,一名顾客问:这东西多少钱呀?很多销售人员直接回答:**元,如果此时你的回答和那些销售人员不一样,比如:您好,您真的很有眼光,一下就看到我们店里最畅销的**。从顾客的内心角度来说这种回答是新鲜的,因为这种回答和别的销售人员的回答进行对比后,有所不同,而人的大脑在接触到不同信息时会很兴奋。
结语: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一件关键而又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为这件重要的工作做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毕竟一旦对方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就会持久的保持,想想金庸迷们在面对金庸对原著作进行修改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到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了。
同事的话是就谈男女朋友的事儿发表的议论,但作为“听众”的我却展开了更广泛的联想,因为就“第一印象”这事儿来说,不仅仅是在谈男女朋友的过程中很关键,其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事儿是受“第一印象”所影响的了,比如:
面试时“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决定了他所问的问题的多少;
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或是电话销售时,你给客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着你究竟能讲多少话;
培训或演讲时,你头三分钟给听众的印象,决定了你后面所要传达的信息的有效性;
大型超市的一排排货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你的商品的包装决定了客户在你的商品面前驻足的时间长短;
网络商城的购物,面对繁杂的文案信息,你的商品文字及美图的文案策划决定了客户是否会第一个点开你的商品界面。
“第一印象”这个奇特的心理学有个好的效果:它往往会让人产生“晕轮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简单来说,当认知者对某一事物的某一特点喜欢或厌恶时,认知者往往会据此喜欢或厌恶这一事物的其他特质。举个栗子:
一女同事最近正在看一部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里面的男主人公叫“宋钟基”,同事认为他帅的不得了了,喜欢的不行不行的,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就连发朋友圈,统统都有“宋钟基”的图片,这真是走火入魔的节奏。我问同事,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宋钟基呢?演技好?剧中人物刻画的好?同事答:都好!!!无语。其实同事对于电视剧的剧情根本没有深入地看进去,但是因为男主角帅气这一条,就让同事喜欢上了宋钟基的全部。这就是心理学“晕轮效应”在起作用。
当然“第一印象”还有一个关键效果,那就是当我们对一件事形成第一印象之后,很多时候这个印象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大家对于“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印象深刻至极,结果是什么?大家在看“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别的角色时,不管他把那个人物刻画得多么到位,可是人们还是把当成“猴子”,再比如央视版的“水浒传”里的李逵扮演者,这位“李逵”和六小龄童有同样的境遇,不管刻画什么角色,人们就是把他当成李逵。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东北人对四川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很能吃辣(一般都是听人说),因此当他们和四川人一起吃饭时,如果发现某某四川人一点都不能吃辣时,他们会好奇的不得了,“哎?你们四川人不是很能吃辣的吗?”这就是上面的“晕轮效应”,当然人们会对这一印象长久保持下去,难以磨灭,即使这次那位四川朋友告诉你——不是所有四川人都喜欢吃辣,可是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你仍然会说“四川人不喜欢吃辣”?
第一印象这种奇怪的心理真是太重要了,以至我们不得不在如何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上花点功夫,那说到此,究竟在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方面,我们该做哪些努力呢?
要想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需要备足功课
大家在看可口可乐的瓶体时,会有什么感觉?实质上可口可乐的曲线瓶体型佳人的三围比例玲珑有致,是公认最“标准” 的体型,当然这是也是我们认为最美的体型,那为什么可口可乐要这么设计,答案很简单——争取你的第一注意力。能够给我们形成“冲击”的饮料瓶体还有——脉动,脉动瓶体给我们的感觉是“厚实、圆润”,放在众多的瓶子里,我们很容易第一眼就能够辨别出来。实际生活中我问过很多人,他们大部分都对脉动的瓶体有比较好的印象。
我相信可口可乐和脉动在设计瓶体的过程,肯定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我想这是值得的,毕竟饮料好喝不好喝很重要,但能否让客户在众多的饮料中“买下”你更是关键的第一步,因此,在感观上给客户留下好印象至关重要,而要问为什么他们能设计出如此能够给客户留下印象的“瓶体”,我想他们在设计瓶体时,肯定会细致地研究人们的心理,并且反复地做尝试,以保证设计的瓶体最符合人们的心理和感观。再说说六小龄童的问题,为什么他会给人留下那么深的印象?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扮演“孙悟空”的吗?未必!问问你自己,《神雕侠侣》这部电视剧,哪个版本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十有八九是古天乐那版的,可是在他们之前,也有过几个版本啊,比如刘德华饰演的杨过,但为什么我们对古天乐那版的印象最深呢?因为金庸老先生自己都说,李若彤扮演的小龙女是最贴近原著的,所以人们看着很亲切!其实这部戏之所以受欢迎给人印象深,演员的成功选择功不可没。而六小龄童呢?在拍《西游记》之前,他本来就是扮演猴子的,他们家是“金猴儿”世家,演猴的功夫在拍电视剧之前就已具备了,只不过是电视剧让“六小龄童”上了荧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而已,但实际上在上电视之前六小龄童演猴的功课已经做足了。
因此,看一看上面的问题,怎样能够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答:了解面试官所在公司的企业文化,穿得体且应景的服装,说得体的话,当然这是需要做功课的。至于在男女朋友初次见面时如何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答:一定要想办法先了解对方的喜好,从而“投其所好”,因此,为什么说我的同事很鲁莽呢?就是因为他在什么都不了解对方的前提下,冒失地和对方见了面,“功课”根本没有做足!
要想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需要与众不同
除了上面的第一点外,我们还需要仔细琢磨一下第二点,即:如何制造与众不同?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虽然深入人心,但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同样很经典,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作用。
《销售脑》这本书中特意强调了“与众不同”的开场白的重要作用,它是有效吸引听众注意力的绝妙手段,因为人的大脑不喜欢一成不变,喜欢与众不同,所以在面对“同质化”的事物时,大脑丝毫没有兴奋,而当不一样的情景触动它时,它会进入兴奋状态,因此,如果要想在演讲或培训的头三分钟里吸引听众,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尽量要少使用或不要使用循规蹈矩的开场方式,而要尽量采用一些不同寻常的形式,这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商业史上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上面提到的可口可乐,脉动。再比如当年的苹果耳机,当时大家都是黑色的耳机,苹果是第一个采用白颜色做耳机的,这在众多耳机中很容易突出,当它突出时,它就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类似的还有:锤子手机坚持做突出的屏幕下方按钮,这一设计赢得了很多人的追捧,实际上这种设计只有在锤子手机上出现了,别的手机不具备这一点。而在销售过程中,此方法同样适用,一名顾客问:这东西多少钱呀?很多销售人员直接回答:**元,如果此时你的回答和那些销售人员不一样,比如:您好,您真的很有眼光,一下就看到我们店里最畅销的**。从顾客的内心角度来说这种回答是新鲜的,因为这种回答和别的销售人员的回答进行对比后,有所不同,而人的大脑在接触到不同信息时会很兴奋。
结语: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一件关键而又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为这件重要的工作做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毕竟一旦对方对我们形成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就会持久的保持,想想金庸迷们在面对金庸对原著作进行修改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到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